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   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主管单位: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主办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影响因子:1.49

ISSN:1673-8985CN:31-1706/TU

    基本信息:

  • 下单时间:1-3个月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发行地:上海
  • 创刊:1991
  • 类别:建筑类
  • 出版社:上海城市规划
  • 语言:中文
  • 价格:¥336.00
  • 起订时间:2020年01月
  • 邮编:200040
  • 库存:19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上海城市规划 2015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1-5

上海全球城市功能内涵及产业体系的新思考

作者:石崧 王周杨 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上海在“四个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全球城市的发展目标。根据全球城市的内涵特征与产业发展趋势,并结合上海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提出适应全球城市发展目标与功能内涵的新型产业体系,包括六大经济功能:平台经济、创新引擎经济、智能定制经济、文化创意经济、体育与健康经济、低碳经济。基于新型产业体系,上海未来产业布局的主要载体应定位为“社区+集群+基地+功能区”的混合形态,强调集聚效应与功能复合。最后,认为上海未来不仅要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成为资源配置的枢纽,还要成为技术与产业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成为全球城市网络与创新网络中的重要节点。

6-12

上海城市社区类型谱系划分及重点社区类型遴选拘研究

作者:王娟 杨贵庆 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摘要:基于上海超大城市社区类型谱系划分理论和方法的思考,选择街道(镇、乡)这一空间层面,利用六普数据、GIs技术分析上海城市社区类型的空间类聚特征、社会属性,并着重选取空间区位属性、人口密度、户籍结构、年龄结构、收入水平等5项基本属性进行社区类型划分,建构了“理论值”谱系;在此基础上,对社区类型再进行分级赋值,通过对社区单一属性分析和叠加分析,遴选出重点社区类型,旨在为下一步开展上海市重点类型的社区规划提供选择依据。

13-19

生活圈构建视角下特大城市社区动态规划探索

作者:昊秋晴 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在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多重因素之下,特大城市在社会结构的流动性、多样性和异质性上不断增强,并伴随产生大量社会新问题。因而针对城市生活的基础载体,社区的各项规划近年来不断受到关注,国内学者普遍希望能尽快确定社区规划的法定地位并在特大城市中先行实践。然而受到相关机制、公众基础、土地供给以及资金保障等现实制约,社区规划的推广与法定化之路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实现其长效机制之前,研究探讨现阶段社区的渐进式规划应对措施,借鉴国际经验,以更能反映居住空间社会属性的生活圈为切入点,探索其理想模式与控制要素,探讨紧约束背景下社区物质空间的弹性高效供给,并尝试构建可循序推进、更易实施的社区长效更新机制,从而保障特大城市的宜居度提升与和谐发展。

20-25

社区与社区规划的时间维度

作者:黄怡 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摘要:首先溯源中外的社区概念,解析在时间内涵上的重要差异;再阐述社区作为时空统一体的时间与空间意义;接着剖析了社区结构演化、社区老龄化、社区日常空间、历史记忆与场所精神等社会、人口与文化问题在时间维度上的实质;进而论述社区规划的时间维度,提出社区规划中要运用时空观,将时间维度纳入社区规划,着重于建构时间一空间一行动者的关系框架、社区的更新改造规划和社区的时间多维化。时间维度上的深入探讨,将带来国内社区与社区规划的重新概念化,并为现时的社区规划实践提供重要的理念指引。

26-33

国外社区规划近十五年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

作者:袁媛 柳叶 林静 单位: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广东省建设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研究所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社区的更新规划逐渐增多、乡村社区崛起及治理改革呼声渐高,社区将是未来中国规划师的主要工作场所之一。从文献时间分布、代表人物及文章、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和研究内容5个方面切入,利Citespace软件将webof Science数据库中1999—2014年近15年间关于社区规划的1681篇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国外社区规划研究的爆发年份为2002年;管治、参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等是研究的热点;体现了从早期规划探索到主题多元化并逐渐将社区规划与社会问题紧密联系的发展趋势。最后系统梳理了“社区协作和参与”、“物质规划内容”、“特殊社区”、“社区安全”、“社区情感与身份”、“社区可持续发展”、“社区复兴”、“GIS在社区规划中的应用”等8大主要研究内容,以期对我国社区规划研究和实践提供指引与借鉴。

34-40

自主式村庄整治影响因素研究——乡村社会治理的视角

作者:武秀梅 郝晋珉 艾东 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

摘要:当前开展的村庄整治和建设,大多依靠增减挂钩政策来完成,在短期内可迅速改变村庄面貌,但整治之后往往面临工业带动不足、农业发展萎缩等困境,不能很好地落实中央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要求。从乡村社会治理的视角,以河北省小弟八村自主式的村庄整治实践为案例,分析整治过程中自然、政策、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探讨这些影响因素如何作用于村干部、村民的个人决策过程,并模拟出自主式的制度变迁过程,以期对激发乡村内生动力和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有所贡献。

41-49

农村新型社区空间发展特征与模式简析——以成都郫县为例

作者:陈越 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成都作为全国首个获批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城市,近年来以城乡统筹为发展理念,为解决城乡差异和“三农”问题,统一规划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农村新型社区空间发展形成了新的特征和模式。从成都农村新型社区发展的总体情况入手,重点针对成都郫县农村新型社区案例,从社区经济空间、形态空间和社会空间的不同视角详细分析了社区空间的现状特征,并延续前文3个层次空间分析的线索,提出社区空间发展的模式:产业集群发展、集中紧凑布局;社区布局“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1+21”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与布局;社会空间多元化、集中化和开放化。

50-55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规划实施绩效及其实施政策的相关思考:一个案例的透视

作者:桑劲 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摘要: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是满足居民日常文化活动需求的重要的城市公共设施。上海市于2007年开始全面推进其建设,取得了丰硕的建设成果。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对社区居民的实际服务绩效究竞如何,现有研究尚不多见。以上海某社区丈化活动中心为例进行研究,通过对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使用者和社区居民两个层面的详细问卷调查以及大量的访谈,发现该案例中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实施绩效有如下特点:就整个社区而言,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提供的是一种“非均衡”的公共服务;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内部活动与市民的日常文化活动在内容和空间上存在一定的“错位”。基于此提出,上海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实施政策与其实施绩效有着密切的联系。

56-62

苏州市古建老宅保护与再利用的实践探讨

作者:许嗥 虞林洪 汪晓琦 单位: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苏州古城保留了大量较为完整的古建老宅,然而随着时代变迁、城市发展,很多老宅面临破坏与废弃,亟待保护与更新。在深入分析古建老宅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基础上,从技术层面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与利用方法。在保护第一、科学修缮的前提下,用积极的态度、恰当的方式妥善解决历史传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通过保护性修缮,逐步恢复古建老宅旧有风貌和景致,切实改善古城居民的生活条件,并为苏州加快转型升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增添新动力,让众多的古建老宅在当今城市环境中蜕变重生。

63-68

多规融合导向的村域单元规划编制探索

作者:姜鹏 王璐 单位: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我国现行的乡村规划地位较低,编制体系也不健全,容易引发村庄建设与村域发展的脱节,弱化村庄规划的实施效力。以呼和浩特市水磨村村域规划为例,以多规融合理念为导向,探索自下而上的规划编制方法。水磨村作为自治区重点项目,涉及规划多,实际情况复杂,建设难度大;规划以土地利用为前提,合理整合了产业经济发展、村庄布点调整、空间景观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及资金平衡创新等要素,创造了“1+3”的规划编制体系,顺畅指导了水磨区域的相关建设,推动了村庄旅游发展,实施效果较好。

69-73

探索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的最佳结合——香港规划管理的特点和启示

作者:张亦佳 单位: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摘要:香港的历史发展决定了政府角色定位与运作模式。通过研究香港规划管理特点,可发现其优势在于重视规划策略研究,实施刚柔相济的日常管理,公众参与广泛透明;同时也存在行政决策责任分散和执行效率较低的弊端。从政府与市场、公平与效率两方面如何寻求最佳结合方面梳理和借鉴香港经验,上海规划管理可从建设社区平台、打造利益共同体入手,探讨借助社会资源,建立起“科研一管理一市场”反馈调整机制,使政府从重视程序的开发管控者转向更为重视政策引导的作用。

74-80

基于高铁客流的长江三角洲空间结构再审视

作者:罗震东 朱查松 薛雯雯 单位: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厦门大学城市规划系

摘要:基于高铁客流的动态关系数据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空间结构,认为沪苏浙皖三省一市构成的“大长三角”整体呈现“网络联系+线性延伸”的特征。由沪、宁、杭、甬4座中心城市围合而成的强网络联系区域是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核心区域之外为沿着不同发展方向延伸的轴线。沪宁杭甬网络化的块状城市区域边界清晰,较为明确地勾勒出全球城市区域的主体空间。廊道的发育是交通与城镇发展轴线的复合,未来的演化存在一定不确定性。长江三角洲的这一新的空间结构认知,要求区域治理思维与模式相应转型。

81-86

政策导向影响下我国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内涵与实陵特征分析

作者:樊保军 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摘要:为了更为准确地把握我国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的重点,对我国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以及实践特征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对土地集约利用相关概念形成、演变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概念受到经济“集约增长”概念的重要影响,其内涵与经济学研究中的“集约”概念有着较大的区别,相关研究内容也存在较大差异。在目前开展的相关实践中,政策是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重要驱动力,利益则是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对地方政府落实中央政策的主动性、土地使用者配合政策要求的自觉性以及市场力量参与存量土地整治等行动的积极性具有重要影响。进一步的研究中,通过利益的调节、协调与整合,促进政策的有效落实,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87-91

基于上海郊野单元规划实践的土地集约利用模式研究初探

作者:钱家潍 金忠民 殷玮 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郊野单元规划是上海探索土地综合整治,实现低效现状建设用地“减量化”,提升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的规划技术途径之一。郊野单元规划的产生与上海城市转型发展背景、土地利用低效的现状,以及“规土合一”的制度与技术基础密不可分;以郊野单元规划统筹引导土地集约利用的做法符合上海实际,富有上海特色。通过当前的实践观察与理论分析,可初步将基于郊野单元规划实践的土地集约利用模式概括为3方面:一是政府主导低效现状建设用地“减量化”,同时发挥基层责任主体的积极性;二是“规土合一”体制提供技术支撑与政策保障;三是利益分配机制作为规划实施的核心关键。

92-96

广西智慧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研究

作者:杨一虹 单位: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院

摘要:通过对广西智慧城镇发展现状分析,发现广西智慧城镇发展处于全国中下水平,由此提出了建设智慧政府、发展智慧经济、构建智慧社会的广西智慧城镇宏观发展目标,以及智慧保障、智慧基础设施、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治理5类一级目标和10项二级目标的广西智慧城镇发展目标体系;并提出了构建智慧城镇组织体系、制定智慧城镇发展规划、编制科学可行建设方案、试点带动智慧城镇建设、创新驱动智慧城镇建设的广西智慧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