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 主办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ISSN:1673-8985

  • CN:31-1706/TU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

上海城市规划 2016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城乡治理
1-7

基于生活圈的城乡管治理论研究

作者:刘云刚; 侯璐璐 单位: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

摘要:既有的城乡管治理论强调多方协作参与,但对中国国情条件下具体参与机制总结不足。基于日本生活圈规划的组织理念,探讨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合作的公共服务供给和城乡管治模式,指出生活圈的构建有利于发挥城乡管治中各主体的积极作用,化解我国目前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实现区域共赢发展。具体以广东省鹤山市为案例,尝试通过生活圈规划应对公共服务供给低效不足的现状,形成宏观、中观、微观多层面多元的公共服务配给方式,以期为我国开展基于生活圈的城乡管治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8-14

城市工业园区存量更新中的利益博弈与治理创新——深圳、常州高新区两种模式的比较?

作者:姜克芳; 张京祥 单位: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摘要:伴随国民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在土地管制日益严格的背景下,城市工业园区的发展逐步进入存量挖潜时代,并引发了大量的工业用地更新活动。正如物质空间的背后是资本与权力交织的逻辑,用地更新的背后是围绕着空间的不断博弈,其关键和难点在于平衡利益相关者间的权力和权益。然而在现有制度环境中,更新博弈往往受限于产权制度和博弈失衡,更新工作也面临着多输的困境。从空间博弈的基本机制出发,探讨阻碍城市工业园区存量更新的深层次矛盾,构建基于价值均衡的理想博弈模型,并具体分析深圳和常州高新区两种治理模式,指出其主要问题和未来的制度创新方向。城市工业园区存量更新本质上是一种合作空间博弈,权属调整与价值分配的均衡是达成合作协议实现博弈均衡的关键。对于一般性地区的城市工业园区而言,通过构建适用于工业用地更新的政策体系与主动介入的触媒式项目,可以实现交易成本的下降与合作剩余的提高。

15-19

强镇扩权的实施评估与治理创新研究——以杭州为例

作者:于涛; 乔文凯 单位: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南京大学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中心

摘要:在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通过强镇扩权等一系列治理体系的改革创新,进一步释放了城镇化改革红利,起到了完善城镇行政管理体制、优化产业结构以及稳定经济增长等作用,其对于我国城乡政治、经济乃至社会发展来说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以杭州市26个强镇扩权的中心镇为研究对象,从扩权改革前后中心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地域空间效应两个方面对其强镇扩权改革进行实施评估。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中心镇扩权改革面临的法律、治理和规划等方面的问题,针对性提出了强镇扩权改革在时序组织、体制监管和绩效考评等方面的创新建议,从而为我国城乡治理的政策与模式创新提供借鉴。

20-25

转型中国的城市社区治理研究

作者:陈广宇; 罗小龙; 应婉云; 姜佳丽 单位: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南京大学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中心

摘要:社区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国内社区经历了"单位制""、街居制"和"社区制"3个历史阶段。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发展,其治理模式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目前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主要有从封闭走向半市场化的原单位社区,政府、市场与社会多元治理主体共存的商品房社区以及政府管理为主、市场为辅的安置保障房社区3种类型。然而,当前社区治理在实践层面却存在着一定问题,包括城市基层政府定位不明、权责模糊,社区自治组织权力受限、功能难以发挥,各组织间矛盾突出以及居民治理参与热情低等。因此就社区规划转型入手,从政府、社会以及居民3个方向提出了相关改善建议。

26-29

优化村社治理结构以促集体建设用地改造——合作社发展的国际经验

作者:郭炎; 肖扬; 李志刚 单位: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摘要:活化集体建设用地,推动改造,是当下具有实践意义的话题。既有研究指出集体建设用地形成于一定的村庄治理结构,其中以土地股份合作制为典型代表。然而,土地股份合作制下的村庄土地开发行为和对改造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产权制度理论,结合对珠三角南海区的实证分析,剖析土地股份合作制度如何塑造村庄内部的土地权利,影响村庄(民)土地开发行为和土地开发结果,进而借鉴国际经验提出治理优化的对策。研究发现土地股份合作社的产权不清;社员具有短视心态,重索取而轻投资;合作社的土地经营方式以保障短期和稳定利益为导向;这种在土地低效扩张中形成的生存模式难以适应改造中大规模投资和较大风险的环境,阻碍着改造。进一步的政策优化在于界定社员土地权利,推动合作社从"守成"向"进取"转变。

30-34

城市外来产业工人居住隔离与社会融合问题研究——基于河北省石家庄市的实证分析

作者:马潇岚; 殷洁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城乡规划系

摘要: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外来务工人员特别是城市郊区外来产业工人的社会融合问题已成为学者关注的重点之一。通过对河北省石家庄市周边工业区外来产业工人的调查,发现其目前存在居住隔离现象,分析居住隔离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外来产业工人社会融合的影响,指出居住隔离是阻碍外来产业工人融入城市社会的重要原因。针对上述问题,从建立外来产业工人居住区、促进混合居住两个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规划实践
35-42

城市基础设施集约化、隐形化、景观化规划探索与实践

作者:钱少华 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和规模都在不断增长,然而,长期以来城市基础设施普遍存在注重功能,轻视与周边环境融合的情况,造成了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风貌的不协调。通过梳理近年来上海市在地下隧道风塔、高等级变电站、排水泵站、轨道交通风亭等各类市政设施集约化、隐形化、景观化规划探索和实践的案例,总结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景观化的规划管理策略,并积极探索城市基础设施分类规划引导以及相关机制。

43-48

基于创新空间理论的高新区创新发展策略

作者:张凤; 马欢 单位:华通设计顾问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高新区是实现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支撑,然而其在多年发展中凸显了很多问题,园区管理者也逐渐意识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高新区突破发展的动力之核。以创新空间系统理论为基础,阐述了创新空间的起源、发展以及系统构成,分别从产业创新、空间创新、管理创新3个方面入手,探讨了高新区的创新发展框架。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期的开发为例,从产业创新、空间创新两方面具体阐述了生命科学园创新空间体系的构建策略。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亚洲城市
49-54

发展权移转制度应用于文化资产保护之反思——台北经验个案研究

作者:徐伯瑞 单位:徐伯瑞建筑师事务所

摘要:20世纪末,台湾地区为了推动历史建筑保护,实施发展权移转制度。此制度实施迄今,可观察到对历史建筑保护帮助极大,但也衍生部分课题。故以台北的经验个案为例,经由资料汇整与分析,探讨发展权移转制度应用于历史建筑保存的成败得失,以兹借镜。研究发现,发展权移转制度于台湾地区最初系由民间非政府组织与学者专家推动,用以缓和私有文化资产物业主抗拒历史保护造成的冲突,嗣后逐渐制度化于大范围的历史街区风貌保护,近期更成为政府与开发商协商的重要工具,如可进一步调整相关配套,对文化资产保护将更有帮助。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城市研究
55-58

新常态下城市转型发展的几点认识

作者:任致远 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摘要:分析了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发展形势。指出我国城市需要转型发展,应把谋求高速增长的发展方式转移到注重城市发展效益、提升城市发展品质的科学轨道上来,顺应城市科学发展规律,端正发展指导思想,把握好城市发展的基本原则。我国城镇化转型有规律性、质量型、集约化、就地式、特色型等5个发展走向。思想认识、经济实力、民生愿望和科技进步是促进城市转型发展的基础与动力。

59-63

浅议人性化的街道设计

作者:赵宝静 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以及小汽车的迅速发展,街道的设计多重视机动车效率而忽视人的需求,从而导致环境污染、交通堵塞、公共空间缺乏等一系列城市问题。当前,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下,街道作为人性化的公共空间又重新被广泛认知。从塑造人性化的街道角度出发,结合国内外案例,探讨如何体现"慢行优先",提高街道空间的舒适性和活力,促进行人的交往活动,以期对人性化城市街道的研究和实践有所助益。

64-71

上海近代公园信息管理系统及三维可视化建构

作者:周向频; 李劭杰 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划学院;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在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及紧迫的遗产保护背景下,上海近代公园的改造更新必须要有科学的依据。上海近代公园的信息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开展遗产评价和保护工作的第一步,但却一直处于缺失状态。提出运用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建立上海近代公园信息管理系统的思路,搭建图文影音数据库和二三维GIS空间信息数据库。其中,二维GIS空间信息数据库又分为市域、园域两个子数据库。在实现信息有效管理的基础上,从二三维数据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建立上海近代公园三维GIS数据库,实现三维可视化,为规划设计、科研、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在三维环境中进行上海近代公园整体图景遗产价值认知的有效途径。

72-76

城市设计全过程管理的若干思考——以上海为例

作者:薛文飞; 朱晓玲 单位:上海市松江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规划建筑管理科;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总规处

摘要:随着上海的城市发展由速度优先向品质优先转型,为了使规划管理能更有效、更科学地指导城市建设,除了利用城市设计研究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水平,也需要加强从城市设计到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管理水平,尤其是需要重视后续的建筑设计管理与城市设计的有效衔接。从建筑设计方案审查机制、建筑设计方案专家评审机制,城市设计的全过程衔接机制、城市公共空间协同管理机制4个层面提了若干建议和设想。

77-82

产权交易视角下的城市更新策略研究

作者:黄砂 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2014年上海明确提出土地集约利用的"五量调控"政策,总量锁定、减量发展成了上海城市发展的新常态。城市更新作为新常态下探索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被各界再次高度关注。从产权交易与城市更新的关系切入,分析了资源稀缺性的产权解释,以及如何克服资源稀缺引发的市场失灵。通过分析上海近些年来完成的一些项目实践入手,重点探讨了空间更新、土地利用等城市更新要点与产权租赁、产权拆分等交易形式的关联匹配,提出了产权交易影响下的城市更新策略。从明确权责、区域平衡、响应式介入、分层次更新、灵活开发等方面加以聚焦,通过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汇总概述,期望对上海未来城市更新工作能够在充分挖掘潜在稀缺资源和全要素生产力,为倒逼城市发展有序转型等,起到一定参考和补充作用。

83-88

上海市松江区绿道网络体系规划研究

作者:赵文方; 施佳颖 单位:上海市松江区园林绿化管理中心计划建设科;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

摘要:城市绿道网络系统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近年来,国内外积极开展了绿道规划运动。梳理了国内外绿道的发展历程,归纳了不同阶段绿道的特征和借鉴意义,以上海市松江区为例,明确了松江区绿道的构成及类型。松江区绿道网络分为区域绿道、中心城区绿道2个层次和郊野型、都市型和社区型3种绿道类型;提出了区域绿道和中心城区绿道网络体系结构布局,并进行了绿道专项配套设施规划,可为同类城市绿道网络构建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