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 主办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ISSN:1673-8985

  • CN:31-1706/TU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

上海城市规划 2016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1-8

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创新探索

作者:庄少勤 单位: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党组

摘要:超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治理是全球城市面对的共同难题,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其资源环境紧约束下的城市未来发展模式受到全球瞩目。日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以下简称“上海2040”)草案已经形成并开展公示。在“全球化、人文化、生态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本轮规划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强化五个统筹”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基本要求。在规划目标上,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确立“卓越全球城市——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愿景;在发展模式上,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型,促进上海创新发展;在空间格局上,突出开放协调,形成网络化时代的全球城市区域空间架构;在规划方法上,创立新体系、开拓新方法、拓展新机制,使规划编制和实施过程成为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也可为大型城市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9-16

传统村落总体布局的自然智慧和社会语义

作者:杨贵庆; 蔡一凡 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摘要:传统村落总体布局对自然条件的综合运用及其所要表达的社会语义是一个整体。其总体布局的自然智慧主要体现在安全防灾的系统思维(包括避免自然地质灾害、治水防洪和理水排涝、蓄水防旱和储水消防等)、生存资源的可持续获得(包括耕地资源、水资源、阳光与风道等),以及注重对生命过程的整体性认识。传统村落总体布局的社会语义在“区域”上体现了宗族精神追求,在“边界”上反映了对领域感的集体认知,在“地标”上体现了社会控制和教化作用,在“路径”上体现了村落的社会秩序,在“节点”上塑造了村落日常生活的归属感。进一步理解传统村落的整体价值,对传统村落整体空间格局予以整体性积极保护,同时把优秀传统村落作为当今城市设计的研究和学习样本。

17-21

人口回流与新型发展要素嵌入--对传统欠发达中部乡村地区新发展现象的思索

作者:臧珊; 栾峰 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摘要:安徽省是我国的人口和农业大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跨省流出比重较高。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产业转型对流动人口吸纳能力的减弱,以及中西部快速发展和国家对乡村发展的重视与扶持,乡村地区人口流失的情况有所缓和,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回流现象,给地方发展带来了新的影响。安徽巢湖市中李村位于滨湖地区,过去曾因交通不便、经济水平低下等原因呈现较为明显的衰退现象,近年随着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而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多元产业的导入带来了村庄的经济发展和村民收入提高,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也在政策扶持和政府资金投入下明显提升,村庄面貌也为之改善。新型发展要素和人口回流,对地方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生态环境改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准城镇化,以及风貌景观变化等方面的冲击,新型发展要素影响下的乡村变迁将对新型城镇化的策略产生重要影响。

22-28

群落化视角下的珠三角地区乡村群规划

作者:叶红; 李贝宁 单位:广东省村镇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基于群落化的视角,初步构建了珠三角地区乡村群规划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首先对乡村群落化发展的概念内涵和特征进行了界定,对其价值和意义作了深入剖析,认为对于经济发达、城乡互动密切的珠三角地区,以群落化的视角认识乡村和规划乡村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乡村群划定的依据和方法;其次,结合珠三角地区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特点,对乡村群规划的作用与任务、策略重点进行详细论述;最后,提出了5个层面的规划内容与方法。

29-34

浙江省传统村落风貌控制的非建筑核心要素研究

作者:陈易; 梁勇 单位: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

摘要:关注传统村落的整体环境和建筑周边环境,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从单一的文物本体保护上升到对整个建筑群体及其周边环境的保护,是传统村落保护的必由之路。因此,在已有的传统建筑保护的基础上,明确传统村落的环境构成并对其进行有效保护成为一个必要和迫切的问题。以浙江省为例,通过对省内传统村落的现状调查分析,总结传统村落非建筑要素的构成和类型,并通过要素与村落价值关系的探讨,提出与村落价值相关联的核心要素筛选方法,从而为传统村落全面系统的价值认知和整体保护提供借鉴。

35-41

村庄“参与式规划”的路径探索--岜扒的实践与反思

作者:段德罡; 桂春琼; 黄梅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摘要:村庄是村民的村庄,村庄规划应该有村民的全过程参与,然而在当前政府主导下的村庄规划编制与实施建设中却呈现出村民主体缺失的状态。以黔东南州从江县岜扒村为研究对象,其作为部级传统村落具有规划编制后落地实施快的特点,因此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可检验性。通过借鉴国内外参与式规划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建构村庄参与式规划路径用以指导岜扒村参与式规划实践,并对实践中的不同境遇进行回顾,系统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进而对参与式规划路径进行修正与完善,并提出当前发展阶段村庄参与式规划的特点、重点及难点,旨在为未来村庄参与式规划提供借鉴。

42-49

新常态下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探讨与实践--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

作者:梁印龙; 田莉 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城镇化发展进入后半程,城乡建设空间模式逐渐从“城市增量扩张、农村减量收缩”走向“城市存量提升、农村优化调整”,农村居民点布局也将迎来新一轮的优化调整。相较于前一阶段,这一轮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将更加“温和”,摒弃大拆大建,在规划目的、原则、方法和成果上都需要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选取上海市远郊金山区为例,在总结传统农村居民点布局规划建设困境的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原则调整、方法创新、内容深化”的优化策略,并基于GIS平台,探索出了一套方法更为合理、内容更加全面的农村居民点优化布局规划,对下一层面的乡村规划建设产生了更强的指导作用,取得了较好成效。

50-55

城郊半城市化地区的镇村健康发展探索--以扬州市市区镇村布局规划为例

作者:何瑞雯; 陈眉舞; 罗小龙; 刘豫萍 单位:上海市规划编审中心;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中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分院

摘要: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乡村的转型与重构日趋深化,尤其是位于半城市化地区的城郊镇村,城乡联系频繁密切,空间碎化较为显著,管控工作上存在一定难度。为进一步引导城乡空间结构优化,提高镇村规划建设水平,江苏省于2014年组织编制新一轮镇村布局规划。在此背景下以《扬州市市区镇村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作为例,介绍扬州市在此过程中的工作方法与创新探索,以期为同类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进一步推进城郊镇村健康持续发展。

56-60

新城和中心城区公园游憩供求分异研究——以紫气东来公园和复兴公园为例

作者:黄斌全; 董楠楠 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

摘要:近些年,近郊新城建设已成为中国城镇化的热点。然而作为新城重要的公共资源,其中的公园绿地常常存在着闲置和低效使用现象,与中心城区公园的游憩使用情况形成鲜明对比。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观察、问卷调研和深入访谈的方式,选择上海嘉定新城紫气东来公园和中心城区复兴公园作为对比案例,研究了游憩人群、游憩强度和游憩活动偏好上的分异,总结了城市公园游憩需求与供给影响机制,针对新城公园规划和管理提出了弹性供给和适应性供给策略建议。

61-66

吉隆坡规划:新城区及其影响

作者:Ross; King; 纪雁; 沙永杰 单位:墨尔本大学建筑和规划系; Vangel; Planning&Design;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摘要:吉隆坡三十余年推行的多媒体超级走廊城市扩张发展战略将历史悠久的首都吉隆坡和行政新都布城、新高科技产业中心赛城以及新的吉隆坡国际机场连接起来。对这一规划的实施和影响进一步剖析,阐明这一重大举措加剧了马来西亚各种族之间的分隔,也导致政府和市民疏远,使吉隆坡老城不仅由占少数的华族和印度族裔社区主导,也成为持不同政见群体的聚集地。

67-67

亚洲城市点评:从《吉隆坡规划:新城区及其影响》一文想到的

作者:伍江 单位:同济大学

摘要:说起吉隆坡,很多人都会想到双子塔。这既说明了重要标志性建筑对于城市形象的重要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吉隆坡城市规划建设中“项目导向”的特点。这与中国强调城市总体规划的统领作用有着很大的区别。尽管上海在开埠之前就是一个已经存在了近600年的中等规模的城市,而吉隆坡在形成城市之前却只是河口荒滩,但作为东南亚近代殖民地城市,吉隆坡和开埠后上海的城市发展历程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

68-70

对话街道系列沙龙之二——“街道和沿街建筑”

摘要:为了编制《上海市街道设计导则》,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举办了“对话街道”系列沙龙,上期沙龙以“从道路到街道”为主题,探讨了街道的人性化转型。日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哈尔滨路半层书店举行“街道和沿街建筑”规划沙龙,邀请了来自建筑、规划、房企、国外管理部门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者参与研讨。 街道与建筑之间,既有矛盾和张力,又有协调与统一。一条理想的街道,如何既保证临街建筑的个性化特征,也能让街道界面遵循一些通行原则?街道与商业综合体是否非此即彼?规划设计应当如何协调各方诉求?上海的几条著名街道,如武康路和大学路,在其活力设计营造过程中,有哪些具体细节?成熟做法又有哪些?本期将分享此次沙龙专家精彩观点。

71-75

遗产视角下的近代公园数字化研究及其意义——以上海为例

作者:周向频; 陈喆华 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摘要:城市快速发展背景下中国近代公园面临着不断的改造和更新,如何认知当代园林遗产并处理好遗产与保护利用之间的关系是其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从遗产保护视角出发,引入数字化技术重新观照近代公园的演变历程和保护更新。以上海近代公园为例,运用数字技术对园林风格和思想流变进行解析,借助GIS探究公园与城市的多层次动态关系,指出数字化技术有利于近代公园价值认知与判断,对于近代公园的遗产价值评价和活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76-83

面向实施的超大城市体育专项规划方法研究——以上海为例

作者:邹玉 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一所

摘要:随着我国体育发展重点由竞技体育转向群众体育,侧重于独立占地的大中型体育场馆规划布局的既有体育专项规划的编制已经不能适应体育设施多系统建设管理的特点和设施综合设置的趋势。这种特点和趋势在土地资源稀缺的超大城市中尤为明显。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建设打架,规划实施性差等问题。探索超大城市体育专项规划在规划编制体系、规划内容、指标体系、平台建设等方面的规划方法,提高超大城市体育专项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施性。

84-90

新型城镇化中的公共服务设施——内涵界定与清单梳理

作者:刘海涛; 王伟; 李一双 单位:济宁市城乡规划局;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重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

摘要:公共服务设施作为公共物品的主要具体形态,是输出公共服务的物质载体。提供系统、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是公共部门的重要职责。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提出了公共物品的社会建构的本质,基于公共性、服务性和设施性3个属性特征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内涵进行了严格界定,并且以组织/区域为视角,对公共服务设施清单从社区、城市、农村、区域4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勾勒出以组织/区域为核心的多层次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