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 主办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ISSN:1673-8985

  • CN:31-1706/TU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

上海城市规划 2016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本刊特稿
1-4

塑造更富魅力的人文之城

作者:徐毅松 单位: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摘要:塑造更富魅力的人文之城是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提出的目标愿景之一,也是上海这座超大城市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内生诉求。在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城市文化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城市的竞争中显得尤为重要。上海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资源紧约束发展的关键时期,更应倡导文化引领,促进城市转型。聚焦总体城市设计,重点从传承历史文脉、提升空间品质和创新城市治理三个维度开展工作。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世界城市日论坛
5-7

“2016世界城市日—上海论坛”成功举办

摘要:2016年10月31日,“2016世界城市日—上海论坛”在上海设计中心南馆成功举办。本届“上海论坛”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共同主办,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上海世界城市日事务协调中心承办。论坛开幕式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总工程师许健主持,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孙继伟致辞。上海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系统、上海市住房与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系统、长三角地区规划管理部门,部分省市规划设计院,以及有关规划、设计咨询机构、开发企业代表等近300人出席了论坛。为了进一步探讨和交流城市更新与遗产保护的国际经验,现将部分专家精彩发言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8-10

“2016世界城市日—上海论坛”之亚洲城市分论坛

摘要:11月1日下午,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主办,亚洲城市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上海城市规划》杂志承办的“亚洲城市论坛2016?上海”举办。论坛以“亚洲文化下的城市规划与发展”为主题,来自日本、韩国、印度、阿联酋、越南、哈萨克斯坦等国的6位专家,以主题报告的形式分享和交流了亚洲特色文化下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策略和实践案例,并讨论了建设亚洲城市新未来的前景和方式。此次论坛作为“2016世界城市日”分论坛之一,进一步宣传了世界城市日并提升了上海城市的国际影响力。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科技创新中心
11-16

全球创新链、链接机制与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研究

作者:杨波; 邓智团 单位: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

摘要:全球创新链是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创新全球化逐步深化的必然产物。基于全球创新链内涵、形成机理和趋势特征,从技术、资本和价值3个维度,重点分析了全球创新链的链接机制及其对上海发展的影响。结合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需求,提出上海必须树立全球视野,把握全球创新发展趋势特征,从全球创新链中的国际资本、跨国研发、技术交易、人才流动、技术转移等角度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17-21

张江科学城公共配套需求研究

作者:陈炜 单位:上海浦东新区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

摘要:张江科学城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贸区“双自联动”的标杆引领区,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和国家人才实验区的核心基地。围绕世界最好的科学城建设,围绕科创中心核心功能区和“双自联动”,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配套公共服务功能链,通过发放调研问卷、召开座谈会、走访企业等形式,就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公共配套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22-28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划建设发展实践

作者:鞠鹏艳 单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中关村产业和空间发展的几次重大调整,都是围绕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展开的。中关村在创新发展过程中,空间从一区到多园、到区域发展带;建设重点从空间规模、资源与要素投入,到关注创新主体、创新行为本身。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首都和京津冀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倒逼中关村借力新技术、新模式,激活创新生产要素,打通要素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存量发展空间,在城市和区域层面,成功地展示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构架。

29-35

创新空间要素与特征的城市设计响应*——以成都科学城起步区城市设计为例

作者:杨潇; 丁睿 单位: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创新空间相比其他城市空间有着本质的区别,需要城市空间规划设计相应的转变和适应。围绕创新空间的城市设计响应,梳理了创新空间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主要特征。针对创新空间的要素和特征,分别对应城市空间各个层次的设计要素,明确设计目标,建立相应的城市设计框架。最后以成都科学城起步区为例,系统论述了城市创新空间组群的城市设计策略、内容和措施,为创新空间的规划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36-45

基于自由贸易制度的创新要素交易便利化研究

作者:吴昀华; 钟伟; 何万篷 单位: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中心

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在通过它的政策优势和集聚效应逐渐从货物贸易扩展、延伸至服务贸易、科技贸易等无形商品。创新成果的流动在自贸区中逐渐扩大,主要发达国家对创新活动的支持持续增强,研发活动、技术转移、科技产品出口等都通过便利的自由贸易制度完成了要素的流通与交易。上海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如何利用自贸区的窗口作用,实现对国际创新资源的集聚作用,将成为创新要素交易的重中之重。

46-50

从科技管理到创新治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制度建构

作者:张仁开 单位: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摘要: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我国经历了由政府主导的“科技(研发)管理”到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创新管理”,再到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创新治理”的转变。创新治理是国家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创新治理体系是实现创新治理的根本制度保障。多元共治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创新治理的基本模式,参与治理的主体包括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创新主体,以及科技社团、中介组织、金融机构等第三方社会组织。对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而言,进一步完善城市创新治理体系,要明晰政府管理部门的定位和界面,找准政府部门参与创新治理的抓手和载体,积极进行管理、服务要素的组合创新,以实现创新效率的整体提升。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规划实践
51-56

基于GIS的陆家嘴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布局及优化研究

作者:李贞 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集中了大量的金融机构和白领人群,对该地区公共文化设施配套存在着一定的需求。运用GIS手段,首先将陆家嘴公共文化设施作为离散点,在空间上分析其分布特征。并从陆家嘴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市场化程度、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角度,分析当前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期提出优化建议。研究分析认为,陆家嘴公共文化设施应进一步与白领居住相结合;文化设施进一步整合以形成综合效应;更多地引入市场化文化设施资源,增强市场活力。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亚洲城市
57-65

成为首都: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的城市规划

作者:Botagoz; Zhumabekova; 沙永杰; 徐洲 单位:阿斯塔纳规划设计研究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摘要:全面深入地介绍和分析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新首都阿斯塔纳的总体规划,包括4方面:一是新首都产生的历史背景和首都总体规划产生的过程,二是首都规划的主要原则和总体布局,三是首都的新建筑和重大建设项目,四是城市应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主要对策。

66-66

亚洲城市点评:从《成为首都——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的城市规划》一文想到的

作者:伍江 单位:同济大学

摘要:阿斯塔纳常常被比作中亚的迪拜。其实阿斯塔纳看上去实在是更接近于中国当代任何一个新城或城市新区。这座不到20年的时间里突然出现的中亚新城,真正是哈萨克斯坦的一个建设奇迹,尽管这与中国持续30年的造城运动相比实在还是有点小巫见大巫。作为中亚大国哈萨克斯坦的新首都,哈萨克人赋予这座城市的政治意义和文化意义,比起中国遍布大江南北的大大小小新城造城者在“规划目标”中所追求的政治和文化意义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城市研究
67-74

从空间改良到活力营造——英国城市更新的研究思考

作者:庞智 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中国在经历了快速城市化之后,城市土地存量越来越少,过去以空间扩张为特征的外延粗放式土地利用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城市规划转向强调对存量空间的更新利用。渐进式城市更新主张在“小而精致的规划”中追求连续的、逐步的、复杂的和灵活的变化,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过程。以英国城市更新项目(ReImaginationofSwanseaHighStreet)为研究基础,对“渐进式城市更新究竟更新什么”以及“如何建立完善的渐进式城市更新机制”进行了思考和阐述。相对于物质环境改善,英国的城市更新更加专注于城市的内涵提升和魅力营造,更新过程始终以社区公共利益为价值导向,通过小而精致的规划逐步实现城市更新的阶段目标。

75-83

智慧街道空间导引及创新平台

作者:郑迪; 孙慧; 蒋琦; 蒋莹莹 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上海申迪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在响应当前“街道复兴”与“智慧城市”两大趋势的基础上,通过国内外街道空间既有案例的分析,总结出街道在智行辅助、生活便利、安全保障和环境智理这4个方面的智慧手段,提出建立“智慧街道服务平台”,通过方法创新(传感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分析、方案形成完善)形成对空间调整预测的IAF方法构架,将机制创新(整合城市管理、产品服务、公众参与的开放协作平台)融入智慧街道的建设中,并结合实验案例提出城市产品与规划服务的思路。

84-89

现行规划管理体制下的社区规划编制方法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的实践为例

作者:刘伟; 杨瑞; 李硕; 田嘉 单位:天津市渤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新加坡邦城规划顾问有限公司

摘要: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肯定了社区规划的积极作用,并指出了当前我国社区规划的不足。进而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对社区规划中的编制组织、多专业协同、公众参与、成果审批等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实践中建立了政府组织、社区主导、城乡规划专业牵头、相关专业协同的工作机制;设定了针对不同类型社区的公众参与方式;给出了与现行法定规划相衔接的社区规划编制方法。这是我国当前规划编制和审批体制下,提高社区规划可实施性的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