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 主办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ISSN:1673-8985

  • CN:31-1706/TU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

上海城市规划 2019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本刊特稿
1-4

对上海大都市圈建设使命与对策的几点认识

作者:张帆 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上海大都市圈作为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功能的核心引擎,需要更聚焦发挥特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更大范围内承载国家战略和要求。上海及近沪地区已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发展基础,并在经济、社会联系上日益紧密,针对现有的问题和挑战,需要从提升动能、强化联系、文化共荣、生态共治、制度协同5个维度构建更高质量一体化的上海大都市圈方案。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都市圈融合发展与规划引领
5-10

上海建设长三角城市群科创中心的若干探讨

作者:郁鸿胜 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摘要:首先阐述区域及城市群科创中心的基本概念及内涵,包括科创中心的基本特征、主要功能、空间结构和布局等。其次分析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科创中心的基本态势,表现为:以各类企业为主要创新主体,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区域科创中心正在形成,由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推进的区域科创中心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并带动长三角创新体系建设。最后探讨上海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及大区域科创中心的总体思路。上海既要加强自身的科创事业和项目建设,还要引领和协同长三角区域的杭州、南京、合肥等城市的科创中心建设,从而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及科创中心体系建设做出贡献。

11-17

长三角智慧城市群建设探讨——促进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作者:王剑; 李锐 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 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规划设计所

摘要:长三角是我国开放度最高、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新形势下,推动长三角地区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关键是要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通过分析城市群发展趋势,结合长三角地区的最新发展进展,梳理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群建设的发展动向;并从智慧城市群建设的视角,针对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提出“战略规划、IT基础设施、行动领域”3个维度的思考与建议。

18-26

强联系多核心城市群下都市圈的发展特征和演化路径——珠江三角洲的经验与启示

作者:马向明; 陈昌勇; 刘沛; 丁镇琴; 李建学; 罗异铿 单位: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不同地域背景下的都市圈具有不同的发展特征及演化路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属强联系多核心的城市群,其城市间经历了“先连绵、后互动”的发展过程,在城市间功能互动的过程中,珠三角城市群内出现了3个处于不同阶段并具有不同特征的都市圈。对珠三角历史进程的分析可见,3个都市圈内城市的互动具有很明显的特点:早期是基础设施对接下的产业扩散,然后进入围绕“人”的需求的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现在处于服务业聚集和创新要素驱动下的空间结构重构的新阶段。最后从交通、机制、共享、价值观、关系及地形6个方面,总结珠三角强联系多核心城市群下都市圈的发展经验与启示。

27-32

珠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增长模式及演化特征研究——暨对“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思考

作者:吴梦笛 单位:香港大学建筑学院

摘要:21世纪以来,珠三角与港澳之间的“前店后厂”合作模式逐渐淡出,珠三角以往基于廉价土地、劳动力和大规模资本投入的要素推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也发生巨大变化。从供给侧角度切入,比较分析珠三角及内部各城市的经济增长模式及演化特征,进而结合“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讨论新时代的珠三角城市群空间发展问题。提出珠三角依赖劳动力、土地和资本要素投入的发展路径已经难以为继;在国内外发展和竞争态势快速变化的今天,以及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珠三角应当正视自身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主动谋求经济转型发展,以新的驱动力来推进区域分工合作及空间发展。

33-40

大都市区引领的跨界治理模式与规划实践——以武汉为例

作者:肖志中; 林建伟; 王俊杰 单位: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摘要: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国家强调突出核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推进构建大都市区成为各大城市普遍采用的区域发展模式。而大都市区作为区域协调的前沿阵地与跨界治理的重要手段,更需要策略层面的进一步探索和实施层面的针对性研究。结合武汉大都市区规划研究,以彼得·霍尔的城市演变模型和新经济地理学为研究视角,研判武汉城市区域化发展的过渡阶段,分析以中心培育为主的进阶路径,并从生态、空间、产业、交通、机制5个方面,提出明确生态共保框架、划定重点临界区、建设“共有飞地”、提升综合交通、实现规划一体化为重点的武汉大都市区跨界治理模式。

41-48

东京广域首都圈构想及对我国大都市圈规划编制的启示

作者:马璇; 张振广 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

摘要:东京首都圈迄今为止编制了7版区域规划。通过对东京首都圈历版规划的回顾与比较,综述各版规划的编制背景、核心问题、应对举措及实施成效,厘清在不同时代背景下东京首都圈规划的重心和逻辑。重点对2016版《首都圈广域地方规划》进行详细解读和比较研究,提出新时期区域视野从近域都市区走向广域都市圈、规划导向从问题导向走向“问题+目标”导向、空间战略从管控为主走向功能引导、规划抓手从战略举措走向项目行动的新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区域规划背景提出对我国大都市圈规划编制的启示,包括需要形成相对稳定并可动态调整的规划范围,兼顾问题与目标的战略导向,构建愿景与行动并举的技术框架,注重战略性和协同性的空间布局引导,厘清区域规划机制及保障等。

49-55

区域合作视角下南京都市圈规划的实践成效及反思

作者:杨柳青; 季菲菲; 陈雯 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总规处;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摘要:南京都市圈是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长三角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传导区域。由于南京都市圈跨省的地域特征,地方政府非常重视都市圈规划的顶层设计。尤其是《南京都市圈规划(2002—2020)》与《南京都市圈区域规划(2012—2020)》实施以来,都市圈的发展逐渐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的道路。在半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回顾南京都市圈的缘起和历次规划编制历程,解析南京都市圈规划发挥作用的途径及区域合作成效:以规划共识促进城市联盟产生;以规划实施推动城市发展联盟3级运作机制形成;以规划平台吸聚多元主体关注;以规划意向引导众多合作事项落地。在此基础上,总结南京都市圈规划有效实施的经验,并指出规划实施过程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方面可以完善都市圈规划的实践方法论,另一方面也为南京都市圈规划修编和政策调整及其他都市圈建设提供借鉴。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规划实践
56-60

协商视角下的产业用地更新控规编制方法初探——以张江科学城西北片区控规为例

作者:马倩; 毛丹 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存量规划语境下,城市更新日益成为规划实践的热点。然而多数局部地块的城市更新实践难以协调区域系统性要素,整单元的城市更新规划由于涉及协商内容的复杂性,其规划实践尚处于摸索阶段。结合上海市城市更新对于工业用地转型的积极探索,基于张江科学城西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实践,提出整单元的城市更新在控规编制过程中的创新方法,包括提供多元主体全过程的协商渠道、利用城市设计管控系统性公共要素、基于更新意愿的近远期引导等,从而为多方主体创造充分协商的条件,提升规划的可操作性。

61-68

生态文明视角下自然保护区地区规划对策探讨——以长白山部级自然保护区地区为例

作者:雍翎; 温晓诣; 张国全 单位: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开分院

摘要:自然保护区地区的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地区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提出相应规划策略。首先提出地区的发展应树立以生态为导向的核心发展理念,根据自然保护区地区与自然保护区之间的时空关系,提出地区应以自然保护区为依托,与其共同打造生态共享、文化包容的生态命运共同体,然后从生态系统完整性的修复与保护、生态城镇建设发展、城镇建设生态指引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规划对策,以寻求自然保护区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城镇经济发展的“双赢”。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城市研究
69-76

大数据支持下城市更新政策实施的精细化评估初探——以上海市铜川路水产市场搬迁为例

作者:刘淼; 邹伟; 王芃森; 侯杰; 陈晨 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腾讯地图平台部; 腾讯产业政策部;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摘要:随着城镇化和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城市更新将成为许多城市未来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空间优化的主要途径。与新城新区建设相比,城市更新项目通常要面对更为复杂的多元主体及其经济、社会和政治诉求,因而对城市更新政策实施进行精细化的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传统技术条件下,相关调查、跟踪观测需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但大数据(移动位置数据LBS)的出现提供了新的机遇。以上海市铜川路水产市场搬迁为例,基于腾讯位置大数据及其标签数据,重现搬迁前铜川路水产市场的人群画像,并对市场搬迁前后从业人员的去向进行跟踪观测,探索大数据支持下城市更新政策实施的精细化评估方法。得出结论,位置大数据可以提供高质量、富细节、多层次的基础数据,可以据此建立快速、高效的实施评估方法,为地方政府的高质量城市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77-83

证券资本流动视角下上海市与国内其他城市关联网络的行业特征

作者:张泽; 刘梦彬; 唐子来 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多种要素的跨城市、跨地区流动塑造了城市和地区之间的关联网络。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要素流成为其最具有综合性和代表性的要素流。以证券资本要素流动为视角,基于2013年沪深上市企业年报数据,对比上海对全国16个主要城市之间的关联特征。发现上海对北京和香港证券资本关联度始终最高,分别代表上海市经济活动与国有央企和外资企业之间的资本关联;各分行业中,上海对其他城市之间的行业关联度往往与这个城市的产业优势有关,体现了“场所空间”与“流通空间”明显的正相关性。

84-89

从居民更新意愿到理性集体决策——上海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更新的实证研究

作者:刘辰阳; 田宝江 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摘要:近年来,上海进行了大量以老旧住区公共空间为主要对象的更新实践。尽管在实践中,政府和规划师通过加强公众参与来提高更新方案生成过程的民主性,但居民细碎化、不理性的意愿表达反而使规划师陷入处理大量意见矛盾的困境中,这反映出在追求民主化的住区更新过程中高效公平的机制设计有所缺失。以上海3个老旧住区的问卷调查为依据,通过将空间更新措施与更新空间类型进行组合,并让居民对更新措施进行重要性排序,得到能够一定程度上代表居民集体意愿的更新措施列表。基于可能出现的集体意愿的理性缺陷,以实现住区集体福利最大化和公正分配为目标,对上述由居民意愿形成集体决策的机制设计提出修正和补充策略。

90-97

全球化背景下上海时尚消费空间的形成机制研究

作者:赵玉萍; 汪明峰; 孙莹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时尚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塑造了城市时尚消费空间的分布格局。同时,中国城市商业的时空间结构与文化环境也影响了国际品牌的地方化进程。以上海为例,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城市时尚消费空间的形成和变动格局,重点考察国际时尚品牌进驻的区位和空间过程,并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时尚消费空间的形成机制。在打造时尚消费空间的行动者网络中,各级政府、时尚品牌、购物中心和消费者4大行为主体是全球化力量和地方化力量的主要代表。这些行动者通过对政策、文化、品牌等方面的互相连结,共同推动了上海时尚消费空间的演变。

98-103

面向城市更新的武汉市控规编制研究与实践

作者:彭阳; 申洁 单位: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摘要:武汉市中心城区已进入以城市更新为主要手段的存量发展时代,而控制性详细规划仍在使用增量发展时代的均质化、标准化的编制方式。在可开发用地有限、社会管理基本稳定、人—地—房—设施多维结构失衡等新问题下,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迫切需要优化突破。为适应城市更新的精细化管理要求,满足城市发展的宜居性、品质化内在提升需求,武汉市开展了新一轮控规编制,通过细分用地属性、重构单元体系、“人—地—设施”联动配套、制定统一的开发用地配建比例、弹性控制配建任务和配建方式等,促进资源有限条件下的规划实施,同时探讨了保留区内控规编制的管控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