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 主办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ISSN:1673-8985

  • CN:31-1706/TU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

上海城市规划 2019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可计算城市空间
1-9

出行距离与住房租金关系的空间分异:探索多中心城市中的竞租模型

作者:卢俊文; 周素红; 袁奇峰; 柳林 单位: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广东省公共安全与灾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公共安全地理信息分析中心; 辛辛那提大学地理系

摘要:多中心建设是现代大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议题。研究多元、异质的现代多中心城市需要系统地认识其空间异质性。借助住房竞租模型视角,引入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以广州为例探讨出行距离与住房租金关系的空间分异。结果发现:①在现代城市,区位与出行距离都能对住房租金产生影响,但影响并不是线性的,而有着明显的空间异质性。②基于道路网络的邻近度分析能更有效地控制城市区位的空间异质性,在此前提下,通勤距离对住房租金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甚至出现作用截然相反的社区;可能由于受到出行制约,非通勤出行距离的局部影响并不显著。③现代多中心城市的住房竞租模型是在多种情景下发挥作用的,不同的情景组合导致出行距离与住房租金关系的空间分异。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思路,研究中发现的具有特定出行模式的社区值得注意,并应引起多中心城市建设决策者的关注。

10-15

基于街区三维形态的城市形态类型分析——以中国主要城市为例

作者:龙瀛; 李派; 侯静轩 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摘要:街区尺度的城市形态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核心关注对象,它对城市功能和活动产生重要的作用。而目前的城市形态学研究往往只关注街区的二维形态。基于所获得的中国63个大中城市中心城的335.7万个大规模的三维建筑物数据,将形态类型学的理论方法从二维扩展至三维,提出城市街区形态的三维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对案例城市中的街区进行分类。根据9类街区形态在城市中的比例,对63个案例城市进行聚类分析,划分出5类城市,并探讨了城市三维形态类型在国土空间上的分布规律。通过街区三维属性的城市形态,能够认识中国城市系统在空间维度的一般规律及其差异性,以及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功能和活动的影响。

16-22

紧密一日交流圈视角下上海都市圈的跨城功能联系

作者:钮心毅; 李凯克 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使用长三角16个城市的手机信令数据,从中识别上海与近沪城市之间在普通工作日的一日往返、跨城通勤两类城际出行,并用两类城际出行来认识上海与近沪城市之间功能联系。在同城化视角下,跨城通勤反映城市之间“居住工作”功能联系,频繁一日往返出行反映城市之间“工作工作”功能联系。都市圈内部高频次一日往返范围形成了跨城功能联系紧密一日交流圈。随着高速交通体系的完善,未来跨城功能联系形成的上海中心城区的跨城通勤范围和紧密一日往返范围还会进一步扩大。跨城功能联系形成的紧密一日交流圈可以作为认识和界定上海都市圈的标准之一。都市圈和城市群规划要认识到上海与近沪城市之间不同类型跨城功能联系的差异,制定相应的规划策略。

23-29

从城市体检到动态监测——以上海城市体征监测为例

作者:林文棋; 蔡玉蘅; 李栋; 孙小明; 吴梦荷; 马靓; 段冰若 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中心;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摘要: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要求建立常态化的城市体检评估机制。通过城市体检识别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解决方案,成为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及高质量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上海城市体征监测为例,提出从城市体检到动态监测的分析模式,利用多源数据,以“人地兼顾、动静结合”为原则,构建包含属性指数、动力指数、压力指数以及活力指数在内的4个一级指数、10个二级指数和27个三级指数的多维指标体系,并以职住空间为例开展专题评估,最后基于机器学习开展政策措施单一场景及综合场景下的城市体征变化模拟和量化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动态的城市体征监测能够更实时、更精准地多角度定量评价城市实时运行状态及各主体时空分布,可以有效支撑专题评估,并通过决策情景模拟等技术,为政府日常管理、运行监测和治理决策优化提供有力的工具支撑。

30-36

基于多源大数据的武汉市区域空间格局研究

作者:詹庆明; 范域立; 罗名海; 米子豪; 张慧子; 张月朦 单位: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

摘要:综合多源数据、采用精细方法、分析具体问题,是大数据时代对于城市和区域问题分析提出的新要求。探讨交通格局、区域联系、人口腹地等区域研究中的主要话题在这一背景下的发展方向,利用交通大数据和人口流动大数据表现出的多属性、高密度和广覆盖特点,在经典的区域分析模型基础上,提出综合便利度模型、便利度引力模型和势力范围模型。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通过一系列多对多指标,揭示武汉市与周边中心城市的不同形式的竞争关系;从东西、远近等不同角度阐述武汉所面对的区域发展机遇。通过研究发现,针对多源大数据的特点设计区域空间格局方法和指标,能更好地梳理和量化对区域问题的理解。

37-42

手机APP定位数据及其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以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

作者:殷振轩; 王德; 王颖; 郁海文 单位: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乡空间规划研究院

摘要:随着我国规划实践由“增量规划”向“存量规划”转变,对理性规划、精细管理的需求日益提升,而大数据由于其成本低、周期短、样本大、精度高等特性,在城乡规划中具有巨大的价值。手机APP定位数据作为新兴大数据,需要把握其特性,挖掘其在定量分析研究中的潜力。以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视角,探索手机APP定位数据在城乡规划中的适用领域及方法,旨在为城乡定量研究提供帮助。得出结论:对于区域联系,手机APP定位数据可以描述跨乡镇的人流联系,部分替代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分析;对于城市活力,手机APP定位数据可以识别驻留行为,测度城市活力;对于公共服务设施评估,手机APP定位数据可以反映用户使用设施的时空行为。

43-49

基于空间计量的酒店价格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子研究——以厦门岛为例

作者:李渊; 薛燕府; 胡晓丹; 张曦予; 姚成威; 张文浩 单位: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摘要:酒店价格差别的产生具有多层次的原因,酒店的空间分布也呈现较强的非均衡性。试图在传统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纳入空间因素,建立以厦门岛酒店价格为研究对象的空间计量模型,探索厦门岛酒店价格空间分异的特征及其形成的机制。结果研究发现:①厦门岛酒店价格存在于以中山路、大学路、会展、五缘湾及白鹭洲为中心形成的5大高价区,以及火车站、曾厝垵、中部片区、高崎为中心形成的4大低价区,同时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②实证分析同时发现厦门岛酒店价格受客房面积、酒店服务、酒店类型、景点指数、酒店评分5个变量的综合影响,并在不同的区域间存在差异性;③通过将酒店服务和客房面积作为局部回归因子,GWR模型揭示了两者的空间非平稳性,在厦门岛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研究意义在于增加了传统酒店价格模型的解释力度,针对酒店价格管理进行了政策建议分析,同时对于酒店价格空间特征形成机制的分析适用于其他旅游区的研究。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专家座谈
50-56

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

摘要:2019年6月4日,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上海城市规划》编辑部联合主办专家座谈会,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行学习解读。《意见》的颁布意义重大、影响深远,9位来自本市规划、土地领域的专家学者,从文件解读、规划实践、政策实施等视角展开热烈的讨论,并就上海如何贯彻落实建言献策。现将专家发言要点摘录如下(相关文字已经专家本人审阅)。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规划实践
57-62

高海拔地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以日喀则经济开发区为例

作者:燕雁 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以日喀则经济开发区为例,首先分析高海拔地区居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由于人口密度、气候和地理等原因,若完全按照国家标准进行配置,会存在服务半径过大、覆盖人群不足、设施规模无法保障等问题。因此,提出需要在满足国家标准的基础上,按照“保障公平性、体现适用性”的基本思路,优化日喀则经济开发区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标准。最后,聚焦服务人口、服务半径、设施分类、规模布局等核心内容,提出3方面规划策略。

63-67

城市精细化管理背景下的架空线综合整治实践探索

作者:徐文杰 单位:上海营邑城市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架空线已成为影响城市形象及运行安全的突出问题。实施架空线整治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城市发展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梳理分析城市架空线整治的内涵和主要任务,从系统化综合治理的角度探讨具体操作层面上城市架空线整治的关键问题,提出架空线整治需要全面贯彻“做减法、全要素、一体化”的精细化管理要求,系统性地提升道路景观环境,集约利用地下空间资源,确保城市运行安全。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城市研究
68-76

总体规划编制、实施及评估中指标体系运用的思考

作者:许菁芸 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区域分院

摘要:指标体系逐渐成为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实施和评估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和技术手段,但尚处于探索方法和积累经验的阶段。通过分析我国两个周期的城市总体规划中指标体系运用的演进特征,初步建立总体规划全过程指标体系的应用框架。结合国际城市的运用实践和经验趋势,剖析目前总体规划指标体系运用在作用过程、甄选方法和数据支撑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并相应提出健全运行机制、优化甄选方法、夯实数据平台3方面的对策建议。

77-83

上海市环城绿带的游憩转型潜力分析及策略

作者:刘颂; 李春晖; 赖思琪 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随着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蔓延至环城绿带以外区域,环城绿带由位于城郊边缘区的绿带转为中心城区内部绿带,面临由抑制城市扩张向游憩型绿带的转型。通过建立以游憩需求度、交通便捷度、游憩聚集度为核心指标的上海市环城绿带游憩转型评估体系,利用道路、人口、服务设施的POI等多源数据综合评估,发现具有较高转型潜力的重点区域。提出建立“主题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的环城公园体系,贯通全线外环绿道,加强配套服务设施,优化植被景观等策略。

84-89

基于多目标的中尺度地区绿道选线规划方法探析——以上海市奉贤区为例

作者:李海红 单位: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摘要:绿道是城市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绿道已在国内外获得广泛的发展与实践。从国内绿道选线研究进展和中尺度地区绿道选线规划的挑战入手,构建中尺度地区的绿道选线规划技术路径。并以上海市奉贤区基于多目标的绿道选线规划为例,采用适宜性评价与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绿道选线方法,综合考虑政策导向的地区发展需求对绿道选线线路进行修正,最终形成兼具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绿道选线规划方案。

90-95

促进儿童步行与骑车通学:欧美安全上学路计划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作者:焦健 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摘要:通学出行的机动化减少儿童的体力活动,影响了儿童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并引发了学区交通拥堵、家长接送等一系列城市交通与社会问题,引起公共健康、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关注,出现以政策干预改变机动化的通学趋势。欧美地区在19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的安全上学路计划(SRTS),从工程、教育、鼓励、强制与评价5个方面提升交通环境安全性,促进儿童步行与骑车通学,取得较好的成效,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与推广。对安全上学路计划的发展、政策内容及其对儿童步行与骑车通学行为的影响进行总结,以期对国内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与通学环境的改善提供借鉴与启示。

96-101

中国—白罗斯境外合作园区特征及规划研究

作者:施一峰; 王兴平 单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东南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所

摘要:中国与独联体国家合作园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往西延伸的重要链接载体,其规划体系的同根性为中国园区规划“走出去”提供重要支撑的同时,也存在诸多“水土不服”的现象。因此在总结独联体区域内境外合作园区宏观规划、空间规划、产业规划3个层面特征的基础上,以该区域内样板园区中白工业园区为例,从规划传导、编制管理以及实施参与3个角度对比两国规划体系的异同,提出加强合作国家间区域的顶层设计来强化顶层引领、融入地方规划体系强化产业专项规划以及管理开发分离和公众参与的规划实施互动3方面策略建议,以期为境外同类型园区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