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 主办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 ISSN:1673-8985

  • CN:31-1706/TU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

上海城市规划 2019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国土空间规划
1-8

生态文明视角下上海市国土空间规划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陈琳; 杜凤姣 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一所;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要求推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水平治理。回顾上海空间规划体系“两规融合、多规合一”实践的发展历程,简要介绍《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上海2035’”)在资源环境紧约束下,探索高密度超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新要求下,从生态文明视角,全面、系统地探讨和总结上海市国土空间规划的实践内容和特点:一是优化“空间合一、时间合拍”的规划体系;二是注重各层次规划编制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三是加强刚性管控和弹性适应内容的逐级传导;四是健全动态维护和实施监督的全过程运营机制,以期为全国其他城市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

9-16

超大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监测技术方法研究——以上海为例

作者:金忠民; 陈琳; 陶英胜 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一所

摘要:在国家全面推进和部署“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背景下,北京、上海两座超大城市率先进入面向2035年的总体规划实施阶段。按照国务院批复要求,上海市以围绕“建立监测、评估和动态维护机制,实现总规实施全过程、常态化和制度化管理”为目标,深入开展总规实施年度监测技术研究,形成一套“可动态跟踪、可持续维护、可国际对标”的工作框架,构建了上海城市发展战略数据库(SDD),运用精准监测和复合诊断相结合的技术方法,对97项总规实施监测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评价,全面反映年度城市运行综合体征,深入客观地剖析总规实施中的问题与成因,并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对总规实施进行及时的反馈预警和动态维护,保障总规的全面有效实施。

17-23

上海市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

作者:顾竹屹 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土地整治的内涵一直在发展变化。随着国家自然资源部的组建、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将成为实施国土空间规划、落实用途管制的重要手段。上海土地整治发展曾经历以农用地整治为主、“三个集中”整治和土地综合整治3个阶段,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规划管理体系,形成“规划—项目—资金”一体化运作的实施路径。当前的主要实践包括:实施整治对象涵盖田、水、路、林、村的市级土地整治项目,建设以生态修复和景观改善为重点的郊野公园,编制郊野单元规划以镇域为单位统筹减量化和乡村发展。从战略定位、主要设想、政策建议等方面对上海市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未来发展提出若干思考。

24-31

镇村域国土空间规划的单元式编制与管理——上海市郊野单元规划的发展与探索

作者:杨秋惠 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面对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制改革和全面启动规划编制的要求,首先梳理阐述2012年至今上海郊野单元规划从1.0到3.0版的实践探索,包括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单元划分、核心内容演变、全域空间管制、单元图则管理、编审实施机制等方面。其次探讨上海郊野单元规划背后的责任与权益、从1.0到3.0版乡村空间治理的思维转变、规划的实践模式与目标导向等问题。最后结合对中央《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的认识,对今后的贯彻实施进行展望。

32-38

以郊野公园为抓手,推进国土综合整治和提升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上海的实践

作者:程剑敏 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国土综合整治是提升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调适人与国土关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工具和平台。通过梳理土地整治的历史脉络、明晰国土综合整治的主要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上海探索国土综合整治的典型模式——郊野公园进行全面剖析,对其发展历程、功能定位、实施机制与配套政策进行总结,并就其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升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郊野公园在资源系统、环境系统和社会系统3个方面综合提升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郊野公园在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城乡统筹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39-44

上海市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梳理优化研究

作者:金忠民; 凌莉; 陶英胜 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二所

摘要:由于我国规划类型众多,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不同类型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技术标准衔接不充分,存在交叉重叠,甚至矛盾冲突等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为保障《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的有效实施,上海开展了规划技术标准体系优化研究,围绕总规实施目标与要求,基于上海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两规融合、多规合一”特点,明确了基本原则、总体思路、内容框架及其维护的重点领域,为上海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并为我国其他城市研究构建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提供参考。

45-50

上海市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研究

作者:吴沅箐; 方澜; 殷玮 单位: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国土分院

摘要:基于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在对现有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借鉴国内外用地分类经验、总结上海分类标准的基础上,按照“政策目标、功能用途”两个维度,形成“基础分类+二次分类”的上海市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标准体系,并对新分类标准在全市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进行阐述。本分类标准在分类方法、分类理念和思路方面进行了创新,对我国其他城市分类标准的编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51-56

尺度重构视角下的规划体系演进——以广东省为例

作者:刘青; 李贵才; 栾晓帆 单位: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摘要: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基于尺度重构视角分析我国建国后广东省规划体系的演变历程,揭示规划体系演变背后的空间治理逻辑,进而展望新时期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发展趋势。广东省规划体系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1)中央集权下的集中统领,即中央通过发展型计划统领空间型规划;(2)中央放权下的被动调整,即中央通过空间型规划放权,城市获得较大空间发展权限,省级空间规划被架空,被动通过区域规划收权;(3)中央收权下的主动调整,广东省主动推进区域规划中央授权,以响应中央先后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收权,控制地方扩张的节奏;(4)“多规合一”下的体系重构,即中央重构自上而下的空间规划体系,省和重点区域规划成为中央和地方的空间规划协调平台。基于以上研究,预计未来省级空间规划将面临管治尺度、编制体系和空间规划权力调整带来的新变化。

57-62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内涵与维度:基于“城市人”视角的解读

作者:李经纬; 田莉; 周麟; 高原 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土地利用与住房政策研究中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摘要:“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均衡和高品质生活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重要目标。基于“城市人”理论,阐述“城市人”通过聚居去追求空间接触机会的最优化,达到自存、共存的最高平衡,实现人、社会、经济、环境等的和谐发展,营造健康美好的人居生活。同时,借鉴发达国家空间规划的相关经验,从“集约发展、提质增效”“均衡发展、包容共生”与“健康发展、和谐美好”3个维度探讨“城市人”视角下的国土空间规划策略,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完善与发展提供借鉴。

63-69

协同治理视角下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机制构建研究

作者:谭迎辉; 吕迪 单位:复旦大学城市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治理专业委员会

摘要: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工具。目前已有机制研究和实践更多是关注约束传导机制以及实施保障机制,而对空间治理转型背景下的实施逻辑与实施机制缺乏研究,为地方政府与市场力量参与实施的政策工具供给不足。在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前各地规划实施的创新实践,针对空间规划实施困难、实施偏差等问题,提出聚焦可持续发展目标构建协同制度环境,聚焦土地发展权提供促进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政策工具,并以此作为两条核心主线,从不同关系层面、不同治理目标提出6大类实施机制创新。以期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机制提供创新思路,增强国土空间规划的可实施性,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作为现代治理工具的国家战略要求。

70-77

多尺度多维度融合视角下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探讨

作者:郭炎; 许红梅; 李志刚; 林赛南 单位: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湖北省人居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摘要:党的以来,国土空间规划被赋予了突出职能和重要使命,规划职能正由原有的“建设主导型”向“资源配置主导型”转变。近来,学术界从不同视角、不同尺度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其研究总体呈现出“省市层面多、县域层面少”“方法探讨多、理论研究少”的特征,特别是县域及以下层面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探索比较薄弱,影响县域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和落实。为此,从县域、乡镇、村庄3个尺度,围绕保护和发展2个维度,构建县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其中,县域空间规划侧重统筹保护与发展、刚性与弹性有机结合,镇域空间规划重点面向基层行政管理与具体功能布局,而村庄尺度则聚焦项目实施管控与建设过程协商。

78-84

青海柴达木盆地乡镇空间规划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李永浮; 蔡宇超; 刘曦; 唐依依; 赵光林; 马吉福 单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 上海经纬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青海省海西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划科; 青海省海西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摘要:以我国青海省海西州的尕海镇、柯鲁柯镇和宗加镇为例,探索我国西部青藏地区乡镇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和编制技术方法,思考乡镇空间规划深层次问题。利用综合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探讨柴达木盆地地区乡镇空间发展问题,总结典型乡镇空间发展模式,并对西部资源开发地区乡镇空间规划对策展开思考。结果表明:(1)柴达木盆地乡镇空间发展存在城镇空间扩张明显、耕地后备空间不足、生态空间保护难度大等问题;(2)柴达木盆地乡镇空间发展分为城区工业型、近郊旅游型、远郊农牧型3种典型模式;(3)西部资源开发地区乡镇空间规划应注重“分类引导”的空间发展战略框架、“自下由上”的多点反馈工作方式与“四位一体”的空间规划技术路线。

85-90

英国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及其对乡村发展与规划的影响

作者:贾宁; 于立; 陈春 单位:英国卡迪夫大学; 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英生态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摘要:《1947年城乡规划法》奠定了英国的城乡规划体系,但伴随着空间规划体系的变革,英国的乡村规划工作也在发生变化。简要回顾英国乡村规划沿革,将研究重点放在21世纪以来空间规划的变革。“2004年规划和强制购买法”明确英国规划向空间规划范式的转变,但是“2011年地方主义法”对英国的空间规划体系进行了变革,对乡村规划造成了影响。研究发现,英国目前的空间规划改革对“1947年城乡规划法”以来所构建的英国规划体系和规划方式产生了冲击。但规划改革使地方自主权与灵活性得到加强,乡村地区的地方政府积极性得到调动。通过3个案例的介绍,说明了乡村规划的编制所出现的地方性、协商性与实施性的特征。空间规划的变革也给英国的乡村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对这些问题和挑战的分析,希望从英国的经验和教训中获取对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构建和乡村规划工作的一些启示。

91-97

城乡边缘区的开发与保护:英国空间规划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严雅琦; 田莉; 范晨璟 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土地利用与住房政策研究中心

摘要:城乡边缘区是城市与乡村之间的重要过渡区域,其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对城乡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通过梳理英国规划体系变化及其对城乡边缘区发展的影响,发现其经历了从“遏制开发、严格保护”到“多元发展、有机保护”的变化,其中自2004年起英国空间规划体系对城乡边缘区发展引导的做法尤其值得借鉴。以南剑桥郡为例,总结该地区城乡边缘区的规划及政策引导、规划编制过程的公众参与及规划实施阶段的监督管理等经验,同时提出对我国空间规划的相关借鉴与启示。

上海城市规划杂志城市研究
98-103

纽约中产化的历程、特征及对中国大城市的启示

作者:郑文杰; 朱喜钢; 孙洁 单位: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摘要:纽约作为世界经济中心和全球中心城市,中产化过程起步早且发展历程丰富,对其他城市的中产化发展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在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对纽约中产化的发展过程及其各阶段的特征进行梳理,重点介绍其在1990年代初期经济衰退之后所呈现出的全新面貌。通过对我国大城市与纽约的中产化发展背景及特征之间异同的对比,探寻一条本土化的中产化路径,对我国大城市未来的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