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社会科学家杂志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ISSN:1002-3240

  • CN:45-1008/C

社会科学家杂志

社会科学家 2005年第S1期杂志 文档列表

1-3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观点

作者:王桂琴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 四川成都610068

摘要:发展是一个曲折性、前进性相统一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一个曲折性和前进性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各阶段的制定的理论方针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表现。它的向前发展、创新性及经历的挫折(即偏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方向)都同任何事物发展过程一样,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4-5

试析马克思主义正义思想

作者:文华良 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400031

摘要:正义是人类社会恒久而常新的话题,是人类对理想社会追求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马克思十分关注正义问题,他认为正义是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社会政治制度有密切的联系。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剥削制度、非正义的制度,终究要被消灭。马克思主义者追求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全人类彻底解放的正义。

6-7

马克思的哲学观的伟大变革——对马克思哲学和本体论关系的反思

作者:张卓 单位: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上海200433
8-9

历史的总体与个体的总体——卢卡契与萨特总体性思想比较

作者:孙娜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上海200062

摘要:卢卡契和萨特是西方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都提出了总体性的思想,其理论追求、理论轴心、理论指向、理论基石有相同之处,但在具体的理论阐释、理论路线、理论范围上有很大的不同,本文就具体分析了两者总体性理论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10-11

“以人为本”与人的生存的冲突及其协调

作者:董玲 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400031

摘要:关于以人为本的不同理解在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上会有不同的结果,也直接决定着人的生存态度,马克思关于以人为本的科学揭示,我们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人如何生存,如何更好的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12-13

从灵魂不朽到拒斥死亡——柏拉图对话录《斐多》篇

作者:齐晶 单位:同济大学; 上海200092

摘要:精神分析学家贝克尔认为人为了拒斥死亡,克服焦虑,而自造“神化工程”,崇尚英雄主义,甚至用“移情作用”来克服人个体的两元性。这种系统的分析在柏拉图的《斐多》中竟然可以一一找到影子,苏格拉底以圣人般的信仰,坚定“灵魂不朽”,愉快地走上死亡之旅。这也使我们深信能够拒斥死亡,坦然面对人生的信仰,也是我们生命中寻求、等待并且必将回归的人性支柱。

14-16

浅谈苏格拉底人生哲学

作者:杨国平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政治教育学院; 成都四川610068

摘要:苏格拉底作为古希腊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哲学家,第一个使哲学研究内容从自然转向人生,即把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以人的自我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由此开启了人生哲学之路,为哲学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苏格拉底关于人生的哲学主要的体现“认识你自己”的理性原则“、知识即德行”的善的原则和“合目的性”的美的原则中。本文拟就此作以简单的探讨。

17-19

论黑格尔“认识的理念”的两个环节

作者:杨显岳 单位:中共衢州市委党校; 浙江衢州324000

摘要:在黑格尔看来,理念是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它经历生命、认识和绝对理念等三个阶段。理论的理念和实践的理念是认识理念的相互区别的两个环节;由于理论的理念的有限性,所以它必然会向实践的理念过渡;但是实践的理念并不能成为绝对,而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得到“绝对的理念”。从理论的理念、实践的理念到绝对的理念,这其中蕴含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

20-22

浅析卢卡奇的物化概念

作者:吴俊杰; 刘洪忆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 北京100083; 北京100083

摘要: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提出物化概念,其物化概念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惊人的相似。物化概念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商品中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一是人通过劳动创造的物反过来控制着人。无产阶级只有自觉意识到自己的阶级意识,认识到自己与资本的关系,获得“总体性意识”,物化现象自然也就克服了,仅仅把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归结为认识问题具有重大缺陷。但他对物化现象、物化意识的揭露和批评,对当代社会的认识富有现实意义。

23-24

关于思想传统文化底蕴的述评和考量

作者:黄瑞新 单位: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河北保定071002

摘要:阐述思想,不能不涉及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即思想是否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怎样的历史地位?而思想的来源问题又是深入理解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地位的重要前提。

25-27

简论邓小平与我国政治现代化

作者:郭旭 单位: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探索出了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现代化道路,在实践层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为推进我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大贡献。

28-31

试论孔子的“勇”德

作者:赵春苗; 曹鹏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上海200234; 上海200234

摘要:在孔子的“仁”学体系里理解其“勇”德思想,可以清楚看到,他所说的“勇”作为德性的内在构成要素之一,与“仁”、“智”共同构成了孔子理想人格的德性基础。就人的德性境界而言,孔子的“仁”不是一个纯粹外在的目标与追求,而是关乎自己本身、来源于自身本性的一种生存状态。“勇”则是指源于人的道德本性的直觉任情和意志自由、自控。当“仁”展开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或是治国平天下的政治伦理思想“,勇”则更为强调道德理性对欲念的抑制,侧重于人的精神层面的坚定的道德信念和德行能力,表现为对刚健与柔顺二者的平衡、把握,也就是合乎中庸之道。同时,孔子也兼顾到社会价值目标对“勇”德的导向性,强调以“义”制“勇”的价值观。

32-33

新中国外交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王欢雪 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430001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结束了旧中国闭关锁国和屈辱投降的外交史,开辟了独立自主的新局面。面对国际形势,中国以何种姿态面对世界成为一个严峻的课题。在实践与发展中,中国共产党人完成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外交发展过程。在一步步完善的过程中显示出了一个独立自主的新独立国家的新形象。

34-35

进一步发挥派的监督作用 保持党的先进性

作者:叶舒畅 单位:华东理工大学哲学与政治学院; 上海200237

摘要:党的先进性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提高认识、整体联动、积极实施、有效监督,才能使党的先进性建设取得实质性的成效。其中,更好地发挥派的民主监督作用尤其对保持党的先进性有着重要的意义。要进一步发挥派的民主监督作用,保持我党的先进性,需从民主监督的主客体两方面入手。

36-37

论“和平崛起”

作者:陈亮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社科部; 上海200062

摘要:“和平崛起”的提出,体现了现代化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坚持和平和独立自主的强烈愿望,是新时代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设想。而“和平崛起”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挑战,决定了不适合将其作为国家战略,而应该将其作为我国国家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