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社会科学家杂志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ISSN:1002-3240

  • CN:45-1008/C

社会科学家杂志

社会科学家 2006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社会科学家杂志名家访谈
3-6

我们为什么要读“《十三经》”——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曹顺庆教授访谈

作者:曹顺庆; 张金梅 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 不详

摘要:张金梅(以下简称张):曾老师,您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界就掀起了一股“读经热”。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您认为国内出现“读经热”的原因何在?

社会科学家杂志博士论坛
7-10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伦理道德价值

作者:蔡永海 单位: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 北京100029

摘要:环境问题已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它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错位。如果我们关注人类自身的完善与幸福,就必然会问:社会发展中人对自然环境的行为怎样做才是公正的或正确的?重新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谋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将人类的理性视角引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伦理道德价值的思考中来。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11-14

柏格森“绵延说”与理性方法的局限性

作者:张今杰; 季士强 单位:湘潭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湖南湘潭411105

摘要:柏格森认为,世界最本真的实在是绵延,理性方法无法把握绵延。他从认识论的角度批判了理性方法尤其是科学方法的缺憾,动摇了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的基础。他深入地研究了直觉方法在把握绵延时的独一无二的作用与地位。直觉方法成为影响西方人本主义思潮乃至后期科学主义思潮的一种重要方法。

15-17

艺术是情感的连通器——柏格森直觉主义艺术观及其现代价值

作者:朱鹏飞 单位:浙江工商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杭州310012

摘要:推崇直觉并赋予它把握生命世界的独特权利,是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根本要义。从这一点出发,柏格森将他的直觉主义认识论应用到艺术领域,得出结论说,由于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都必须依赖于直觉。而这种直觉从根本上讲,只是对人的内在情感的一种领味,所以,依赖于直觉的艺术其最终使命就是成为情感的连通器。柏格森理论启示我们,艺术的真正目的只在于传达情感,唯有借助情感,作家与读者才能够实现交流;唯有依赖情感,艺术才可供认识与教育。

18-21

“婉约”之词与“豪放”之曲

作者:杨杨 单位:中南大学文学院; 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元曲从音乐文学系统的历史发展而言虽是宋词的后继,但由于传播性质的改变,元曲并不是宋词历史的简单模拟和重复,而是具备了不可替代的独特性。音乐系统的改变、作者群体的身份的改变,以及接受者审美习惯的改变。导致了词与曲不同艺术风貌的形成和基本美学风尚的奠定。考察词和曲的起源及流变可以看出,任何一种音乐文学起源时的传播性质往往会对其后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词传播的女性化特征决定了词在以后不管如何雅化和诗化,并且最终成为主要由男性文人群体控制的案头文学,词以婉约为正体的基本观念始终没有移易。曲传播之初的“北人”风尚亦决定了曲的主流始终以豪放阳刚为正体,即使后来出现了“清丽”一派,也未能改变其崇尚豪放脱略的动态美。

22-25

歌满人生:黑衣壮人的审美化生存方式

作者:范秀娟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广西南宁530006

摘要:与歌相伴,这是黑衣壮人的审美化生存方式。黑衣壮人以山歌超越了苦难的人生,以山歌提升了平庸的人生,以山歌创造了诗意的人生。通过歌唱,黑衣壮人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和生命的意义。黑衣壮山歌的重要意义在于,即使在生存环境最恶劣的地方,人也能实现审美化生存。

26-28

中西文化精神的表征——史诗情节剧《一江春水向东流》与《乱世佳人》艺术审美比较

作者:何春耕 单位:湖南大学广播电视学系; 湖南长沙410082

摘要:史诗情节剧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和《乱世佳人》分别是中西情节剧电影发展史上最闪亮的艺术明珠。这两部影片都以史诗性的视角,以广阔的时代背景和宏大的叙述结构展示了丰富的社会内容与必然的历史趋势,并各自折射了中西民族文化精神的内涵。影片都严格按照传统的戏剧式结构设置戏剧性冲突,《乱世佳人》运用单线索的叙述方式,以主人公婚姻变化为叙事主体,是一部描写“历史故事”的战争浪漫史诗,是西方英雄传奇情节剧电影的艺术珍品;《一江春水向东流》则运用多线索和跨时空的顺序结构,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叙述了苦难现实状态下国恨家仇的悲剧故事,是一部富有政治与伦理深度的民族寓言史诗,成为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样式的艺术典范。

29-31

穿越黑夜迷城——20世纪末台湾短篇小说之意象解读

作者:冯晓艳 单位: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20世纪90年代台湾短篇小说呈现出一片蓬勃景象,涌现出一大批文坛新秀。他们敢于尝试、借鉴各种写作技巧和手法,借助“黑夜”这一特殊意象,大胆探索现代都市,尤其是台北人的内心世界,灵魂在都市黑夜中赤裸着,自省、放逐、甚至膨胀着无穷的欲望。

32-36

论党的“八大精神”

作者:张立慧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 陕西西安710062; 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基础系; 陕西西安710068

摘要:八大是中国共产党拙.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八大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雀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民主和谐的精神,就是“八大精神”。“八大精神”体现在八大召开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整个八大时期。“八大精神”实质是执政党的精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深入挖掘八大精神的丰富内涵,大力弘扬党的“八大精神”,对于我们今天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7-41

“五色圈点”考论——以杨慎批点《文心雕龙》中的“五色圈点”为例

作者:白建忠; 孙俊杰 单位:中山大学中文系; 广东广州510275; 衡水学院中文系; 河北衡水053000

摘要:本文就《文心雕龙》杨批中“五色圈点”的运用和源流及其文化背景作了一个初步的考察。杨慎在批点《文心雕龙》时,用得最多的是黄色和红色,其次是青色、白色和绿色,而且杨慎较为关注《文心雕龙》的文学性与书中的“整严新巧”处。“五色圈点”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先秦到宋明长期的孕育与积淀过程。“五色圈点”产生的大背景是中国传统的五行文化,小背景是中国古代的色彩文化。在中国古人的观念中“五色”与“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外,圈点的产生反映了在中国古人的潜意识里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圆”这个图形崇拜的心理,也离不开中国古代“言不尽意”这一思维模式的影响。

42-44

从文明交往看中阿古代纹饰文化的交融

作者:蒲瑶; 员智凯 单位:西北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陕西西安710072; 西北大学中东所; 陕西西安710069

摘要:历史上中国与阿拉伯的文明交往,奠定了阿拉伯-伊斯兰纹饰与中国纹饰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的基础。本文运用文明交往理论对阿拉伯纹饰的形成及其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寻求文明交往的内在规律,深化对文明交往理论的认识。

45-48

建构吏治主流文化的几点思考

作者:杨成炬; 柳捷 单位:安徽大学法学院; 安徽合肥230039;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法律系; 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公仆意识是公务员精神的核心,如何培养公仆意识又不能仅从公务员精神本身着眼,而是把它放在建构吏治主流文化的大环境中予以综合考虑,否则有单方面宣扬传统官德之虞。本文认为,吏治主流文化应以民主宪政为根本出发点,以制度的硬件与文化的软件为两翼:宪政与公务员精神是“体”与“用”的关系,既要用制度制约外部行政中的公权力滥用,也要培养公务员的行政伦理与遵守规则的意识。

49-53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与破解“三农”问题

作者:聂华林; 高黎 单位: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本文从经济与政治层面论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并结合我国农村现状探讨了农民组织建设的具体途径与模式选择,最后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54-56

“颜色革命”后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利益诉求分析

作者:李敏伦 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政法学院; 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对于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其发展首先与该组织是否能基本或者完全实现其成员国对该组织的利益诉求直接相关。文章认为,上海合作组织能够经受住中亚“颜色革命”的冲击,并日渐活跃的原因是该组织的成员国对该组织有着重大的象征或现实利益诉求。

57-60

论市场经济的自由与平等价值

作者:吴育林 单位: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社会科学系; 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市场经济是现时代的一种普世性经济体制。它是人类历史上世代追求自由与平等价值观在现代社会的经济形式的结晶。这种经济形式使过去时代的形式上的自由平等变成了实质性的自由平等,而其内在固有的制度正义原则和交往行为正义原则更是对自由与平等价值的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