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社会科学家杂志

社会科学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

主管单位: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影响因子:0.86

ISSN:1002-3240CN:45-1008/C

    基本信息:

  • 下单时间:1-3个月
  • 发行周期:月刊
  • 发行地:广西
  • 创刊:1986
  • 类别:社会类
  • 出版社:社会科学家
  • 语言:中文
  • 价格:¥264.00
  • 起订时间:2020年01月
  • 邮编:541100
  • 库存:200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社会科学家 2011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社会科学家杂志名家访谈
3-6

都市文化研究的学科建构和发展路径——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剑龙教授访谈

作者:杨剑龙 蒋进国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

摘要:蒋进国(以下简称蒋):今年是您从教30周年,我读过您的长篇小说《金牛河》和知青生活散文,想请您谈谈知青生活对治学产生的影响以及学术研究的转变历程。

社会科学家杂志名家特稿
7-12

论“五四”时期陈独秀对基督教的复杂态度

作者:杨剑龙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 上海200234

摘要:"五四"前陈独秀对于基督教的态度大致呈现出如下倾向:首先,他在反对孔教的视野中肯定基督教存在的合理性,否定独尊孔教的言论。其次,他对于宗教悉怀尊敬之心,将宗教与迷信作了区别。再次,他从社会进化的角度,提出以科学代宗教的观点。"五四"以后,陈独秀一方面赞同非基督教运动,一方面提倡将耶稣的人格感情来拯救民族。在非基督教过程中,陈独秀是将基督教教义和基督教教会截然分开的,呈现出强烈了民族主义色彩;在赞同基督人格与精神中,陈独秀是将基督教文化当作拯救民族的西方文化资源看待的。在陈独秀对于基督教文化的复杂态度中,可以明显看出陈独秀强烈的社会关怀与民族意识。

社会科学家杂志博导新论
13-17

变化中的世界经济与秩序重建

作者:金芳 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上海200020

摘要:2007年始发于美国,而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仅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产生冲击,更从本质上挑战由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地理形态及功能性关系的既有格局。文章着重分析了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动力源从虚拟刺激转向实体支撑、世界经济的增长极从发达国家转向新兴经济体、南北经济关系从单向支配转向双向依赖、美日欧大三角格局趋于瓦解、多边体制出现碎片化和停滞化倾向等五大变化特征,进而关注上述变化对未来世界经济秩序重建的三大影响,即世界经济治理结构将从非对称结构向南北共治的平衡结构过渡、南北对话形式将从传统单一渠道向多渠道过渡、世界经济秩序的改革方向将从体制内改革向新体制建设过渡。

社会科学家杂志博士论坛
18-21

多维视野中的“身体转向”及其历史轨迹

作者:余泽梅 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成都610065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重庆400047

摘要:"身体转向"意味着身体的感性层面得到突出和强调,身体成为日常生活实践中人们关注的焦点,并进入人文社科研究的视野。"身体转向"的热潮首先发生在社会学领域,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对思想史和文化史中的"身体转向"的回应,对西方思想史上的身体哲学的反思,深具后现代主义色彩。但"身体转向"并不意味着身体问题在"转向"之前就不存在。

22-25

荒野价值与生态文明的建构

作者:王彦丽 单位: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 陕西西安710072

摘要:国内学术界对生态文明的定位,停留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社会实践的积极的文明成果。这一定位显示了当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心所在。然而荒野价值未被纳入生态文明的建构之中显得有些缺憾。本文强调荒野价值在人类文明重建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荒野价值在生态文明建构中缺席的理论根源。

26-29

“边缘”的文化内涵解读——兼论当下文学的边缘化叙事

作者:沙家强 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播系 河南郑州450002

摘要:"边缘"在近几年的使用率很高,人们对其理解也很复杂。以文化的视角来界定"边缘"的内涵,这里可以避免理解的混乱问题。亦即,从"差异性原则"、"时空的流变性"、"生存性内涵"三个层面,把"边缘"的文化内涵界定为:远离一定文化中心、所在空间位置随时间流动而变化的、且坚守一定差异性特征的实存个体或现象。以此为学理基础,这有利于人们以一个合理的视角,对当下文学本身所处的状况及作家叙述姿态有着更深入的理解和客观的评判。那就是,当前作家更多的是在"边缘处叙述",并选择那些"边缘"个体或"边缘"世俗生态为描写对象,作家作品中书写的对象出现了主体多元化倾向,叙事特征上呈现"边缘化叙事"征象。同时强调,侧重于"边缘"题材的文学创作应有一定的美学限度。

30-33

审美主义的“现代”定位及其“后现代”发展逻辑

作者:顾梅珑 单位: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江苏无锡214122

摘要:审美主义当下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理论界的热点话题。审美性和主体感性之间的同源与本质性联系是在现代语境中产生的,因而和现代性有着密切的联系。理性是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点,但其极端发展呈现出了弊端,审美主义的出现反映了现代性的自反和反思的内在能力,它的感性纬度被用于对抗理性的控制,然而感性过分扩张,往往也存在危机。通过分析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之间多重矛盾复杂的关系对审美主义进行"现代"定位,在此基础上探索其"后现代"发展逻辑,后现代社会呈现了许多审美扩张的极端表现形式。可见,必须集合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才能最终完成现代性事业的理想。

34-37

清初文坛学者、文人的宗法取向——以黄宗羲、吴伟业同题散文为介质

作者:敖运梅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上海200234

摘要:黄宗羲、吴伟业在明末清初文坛中皆声名显赫,但黄以学者名,吴以文人名。黄宗羲不满于吴伟业所写的两篇散文:《柳敬亭传》、《张南垣传》,重新撰写两传旨在"使后生知文章体式",本文以黄、吴两篇同名散文为介质阐释了以两人为代表的学者、文人在地域性格、身份观念、为文手法方面的差异所呈现出的截然不同的文论与文风。

38-41

明朝中后期海外白银输入的三条主要渠道

作者:陈昆 单位:南京审计学院货币研究所 江苏南京211815

摘要:明中后期由海外输入的白银,主要是南美洲白银和日本白银。有三条渠道:中国与欧洲海上贸易航线、中国与美洲的海上贸易航线和中日海上贸易航线。明朝中后期海上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竞争力,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海外白银输入为明代银本位制的稳定奠定了基础,由此带来了16—18世纪中国商品经济的繁荣。本文的考察表明,虽然明政府推行闭关政策,但实际上明代中国的经济已经融入全球化的网络之中了。

42-45

变革与重构:清末宪政改革的政治发展分析

作者:杨亮军 单位: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经历了甲午战败和庚子事变之后,清政府试图通过确立宪政体制,重新整合日渐失坠的权威。这次自上而下的宪政革新运动,如果把它放在封建专制政治体系内进行分析,它所具有的历史意义往往会被忽视,但如果从政治发展的角度对其进行诠释,它对中国近代历史的贡献则不可小视,特别在宪政文化的历史性建构、传统政治结构的现代性分化以及政治参与的扩大等方面所体现出的历史作用尤为明显,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它还加速了传统政治的近代化进程。

46-50

建党九十年来党的全球化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与基本经验

作者:高晓林 单位: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上海200433

摘要: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年来的历史发展始终伴随着全球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应对。党的全球化理论创新既是一个不断认识、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思想基本原理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认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情,揭示全球化不同阶段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规律的过程,更是一个在全球化历史变革的实践中不断总结我国应对全球化进程的历史经验和推进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创新的过程。当前低碳全球化潮流要求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地进行全球化理论创新,开展适应全球化时代低碳转型需要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变革。

51-5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本思想研究

作者:朱强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长沙410128 湖南文理学院 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也是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渠道。笔者通过对以人为本思想的界定,研究了为核心的人本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的比较研究,阐述了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解读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进而从新农村建设规划、农村生产发展、管理机制创新、乡风乡俗改造、和谐社会构建等视角提出了全面落实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路径选择。

56-59

对“国进民退”争论的解析及启示

作者:王胜利 单位:西北政法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西安陕西710063

摘要:针对"国进民退"存在性的争论,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整体性"国进民退"是一个伪命题,而部分行业的"国进民退"的论断也是有偏差的,产生"国进民退"争论是因为国有经济改革观等的分歧,正确地认识这场争论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

60-62

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作者:王家年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有效的法制环境和完善的经济体制是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生态条件。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普遍受到家族式管理体制、封闭的产权关系、融资困难、人才匮乏、不公平竞争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民营企业须要引进职业经理人管理体制,建立产权明晰、权利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大人才投资力度,通过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政界、学界、金融界、企业界应通力合作,构建多元化的资本市场融资机制,以疏通民营经济直接融资的渠道。国家则从法律、政策层面对民营经济"解禁",为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

63-66

食品安全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经济效应分析——基于市场失灵的视角

作者:狄琳娜 王殿华 单位: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天津300222

摘要:国际贸易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一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能很好地保障本国国内食品的安全性。然而,对于进口食品的监管则存在一定的困难。文章突破传统的局部均衡视角分析一国不同利益集团的福利效果,基于纠正食品生产和消费中的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所带来的市场失灵的视角,对进口食品安全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一国的福利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食品安全技术性贸易措施能够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等市场失灵原因造成的食品安全隐患,提升消费者福利,进而增加社会总体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