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社会科学家杂志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桂林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ISSN:1002-3240

  • CN:45-1008/C

社会科学家杂志

社会科学家 2018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社会科学家杂志名家访谈
3-6

乡村旅游脱贫问题的再思考--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徐虹教授访谈

作者:徐虹; 王彩彩 单位: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 南开大学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研究中心

摘要:党的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并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实现乡村脱贫的目标。然而目前乡村的空心化、产业的衰败化、环境的污损化等严重制约了乡村脱贫和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在徐虹教授看来,要全面理解贫困的多维含义以及乡村脱贫的长期艰巨性和复杂性,才能选择正确的脱贫路径并取得脱贫效应。乡村旅游脱贫必须解决人的问题和技术问题,通过乡村创业吸引各类人才到乡村发展、通过数字技术运用提高乡村产业运营效率和效益将有助于乡村脱贫和振兴目标的实现。

社会科学家杂志名家特稿
7-10

乡村产业重构与创新

作者:徐虹 单位: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 天津110036

摘要:当今乡村各方面发展的不平衡,究其原因具有复杂性。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乡村存在的这些问题,而且为乡村产业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报告,振兴乡村"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适应市场多元化的体验需要,需要通过重新组合农业生产要素的利用方式,发展新型农业业态,重构农业产业经营形态。文章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价值,从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产业重构、乡村重构下的乡村产业创新,乡村产业创新的旅游路径选择以及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

社会科学家杂志博导新论
11-19

晚清报界对西方观念认知的跨语言考察

作者:曹青 单位:英国杜伦大学现代语言文化学院; 英国杜伦TS176BH

摘要:发生于1905-1907年间《新民丛报》与《民报》之间关于改良与革命的论战,通常被认作是保守势力对进步力量之最后抵抗,这种阐释成为中国历史叙述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代性本身的复杂性及辛亥以来社会的剧烈震荡使这一说法值得商榷。文章以社会有机论为视角对大辩论的现代性话语进行考察,梳理论战中"现代化建设"话语的语言特征,并讨论论战对20世纪中国关于国家与社会主流话语的影响。以语料库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大辩论的16篇关键论战文章(共231,781字)进行实证统计分析,认为论战双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避与对现实理性分析的缺乏导致社会改革方案失去现实依据。这种由失语而产生的失据令真正意义上的保守主义在中国失去生存基础,从而使传统与现代之间发生刚性断裂,并催生激进性社会变革倾向。具体而言,这种断裂表现在外来价值观与本土社会现实之间的严重脱节,使思想之毛脱离现实之皮而乌托邦化。激进变革可以看作是中国精英集体焦虑的一种表象,表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精英们无法实现精神世界、现实世界与情感世界的统一融合。

社会科学家杂志哲学与当今世界
20-26

超越“明见性”——论马里翁给予概念的源初性

作者:黄金龙 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给予”作为现象学意义上的一种普遍现象,在胡塞尔那里是通过意识自身的明见过程而被描述的,胡塞尔侧重于认知层面的立场使得他将明见性作为事物显现的一个准则,相对失去了对于给予现象的客观描述。马里翁认为胡塞尔的明见性要求使得诸多应被探究的现象被排除在外,这阻碍了对事物本身的观视。我们需要将所有现象的描述都置于一个更恰当的基点之上,这就是被马里翁确立为所有现象之中心的“给予”,它是人们能够面向事物本身的一个必要前提。“给予”作为一种根本现象,在现象学描述和还原过程中将自身显现出来,在现象学上具有源初性。

27-30

凝聚有意味的空间--论清代古典艺术的审美文化意蕴

作者:李娜娜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上海200241

摘要:清代是我国古典工艺美术发展的末期,突出体现在传统的装饰审美文化逐渐被视觉符号所替代,艺术作品着力表达了生命的审美境界和审美历程。清代鼻烟壶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类别中是一个具有独特空间"审美意味"的造物形式。其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审美文化的重要观察视角,反映了古代习俗与宗法的对话叙事,承载了宫廷与民间匠师发掘艺术人物化的情感诉求,赋予了宫廷与民间多元文化的审美显现。审美的精神化和造型的朴实化是清代鼻烟壶艺术产生的历史哲学基础。一方面,它将中国的古雅书画、雕刻、建筑、镶嵌等艺术方式巧妙地融合并深刻揭示清代人文社会对于宇宙与人生的体悟;另一方面,它用创造性的装饰题材和精湛的技艺为世人塑造了一种富有哲理、意境与唯美的掌中玲珑之物。

31-34

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哲学思考

作者:旷爱梅 单位:广西财经学院商务外国语学院; 广西南宁530003;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100732

摘要: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的总判断。要适应新时代、引领新时代,必须从历史演变和理论演进的角度,客观把握生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现实和理论依据,准确掌握其理论内涵,并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局面,科学谋划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举措,推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如期实现。

35-38

复杂性科学视域下的农民生态道德治理

作者:王源平 单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西桂林541001

摘要:复杂性科学的原理及其思维方式对于探索和研究复杂系统或事物有着独到的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经济、文化、伦理等各个领域。作为我国现代化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生态道德治理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具有整体性、非线性和自组织等复杂性特征。为此,复杂性科学视域下的农民生态道德治理应树立整体性治理观、倡导开放性多样性的治理方式,建立协同合作的治理网络,以推进农民生态道德治理的现代化,促进农民生态道德素质的提高,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社会科学家杂志经管新视野
39-46

中国农业保险的功能和作用

作者:张玉环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北京100102

摘要:全球有几十个国家的政府支持多险种农业保险,但其中的多数政府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进行相应的效果或效率评估。虽然农业保险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农户投保意愿低,政府成本高,但许多国家的政府却乐此不疲。因为他们相信,农业保险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只是实践中需要改进。文章用可以搜集到的数据和简单的运算结果说明,中国的农业保险实施十余年来,即没有实现风险分担功能,也未能使投保农户真正受益。

47-57

问题导向的整体性城市治理模式建构

作者:李华 单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 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整体性治理理论在中国城市管理领域有两种实践:一是通过城市管理组织职能边界重划,推进综合执法;二是通过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对Q市的民族志案例研究表明,这两种模式并未有效改变碎片化的城市管理状况及其绩效低下、对公众需求回应不足等不利影响。制度逻辑分析发现,整体性治理实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完善:通过法律制定和政策调整消除碎片化的法理依据;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机构整合,设立"大城管"机构解决一般性城市问题,成立城市治理委员会统筹解决专业化城市问题;以城市文化建设增强城市治理软实力。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法律政策创新、组织机构整合和文化建设支撑"三位一体"的整体性治理理论分析框架。

58-62

西部多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影响因素--以贵州民族地区调查数据为例

作者:龙立军; 杨昌儒 单位: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地区公共政策研究院; 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基于贵州多民族地区调查数据的分析情况,公共服务均等化状况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文章假设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受到社会人口属性、供给主体、供给客体三大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双变量相关性分析表明,在社会人口属性中,据斯皮尔曼系数,政治面貌、居住地和家庭收入分组对民族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显著性影响;在供给主体因素中,根据皮尔逊相关系数,公共财政能力、公共资源配置能力、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公共政策执行能力和政策有效性均对其有显著性影响;在供给客体因素中,社会服务、社会保障、公共交通、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环保、文化设施、食品安全、体育设施等方面的满意度均与之显著相关,而民众参与的相关性则不显著。

63-67

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与管理路径

作者:杨阳 单位: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南阳473009

摘要:作为中国特有、以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为对象开展的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模式,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全面促进依法治国和完善审计管理体制以及实现审计全覆盖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对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是从近年经济责任审计的运行效果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等要素并没有纳入到对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责任的考核范围。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和强度,扩大审计范围。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抑制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稳定财政支出增长率和社会福利。鉴于此,本文阐述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基础、内容及目的,探讨经济责任审计的现实困境,从多个层面分别给出审计评价的思路和管理路径,借此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信息。

社会科学家杂志旅游时空
68-74

旅游产业结构优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

作者:赵兴军 单位:潍坊科技学院; 山东寿光262700

摘要:2017年,我国国内游客数量、城镇居民国内游客数量、农村居民国内游客数量分别为50亿人次、36.76亿人次、13.24亿人次;国内旅游总花费、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总花费、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总花费分别为45660.7亿元、37673亿元、7987.7亿元。虽然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但旅游业的区域差别很大,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在旅游规模、旅游经济结构上有很大差距。为了对我国2000年之后的旅游市场进行研究,首先收集我国2001年至2016年旅行社收入、星级饭店收入、其他旅游企业收入等有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其次根据全国各个地区旅游经济收入数据,运用模型对数据详细分析,找出旅游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的贡献;最后提出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75-79

北部湾城市群的旅游主题文化设计与海洋经济提升

作者:殷航 单位:山东艺术学院; 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北部湾位于中国南海的西北部,与越南相临,作为重要地理文化标识,在我国西南地区发展过程中,有着十分突出的地位。新时代背景下,探索北部湾城市群的旅游主题文化设计,与海洋经济联动发展,对于经济相对不发达的西南地区而言,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北部湾当前发展实际,提出了城市群旅游主题文化设计的策略,为全国其他城市群旅游文化建设,旅游产业发展,以及海洋经济发展工作提供了相应的参考。

80-88

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发展的非均衡演进--基于极化的视角

作者:方敏 单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浙江杭州311231

摘要:就国内外有关城市群旅游产业极化现象的研究开展文献整理的基础上,获取长三角城市群26座城市在1998-2016年间的旅游产业截面数据,以极化现象为切入,对区域内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差异和动态演进轨迹进行描述分析。基于Mookherjee和Shorrocks基尼系数,ER和LU指数的应用演算,呈现了长三角城市群旅游产业发展的差异程度波动下降趋势,但空间非均衡仍是主流发展状态的典型事实。这一结论在时序上与区域内城市旅游发展趋同收敛的演变路径相吻合。深究成因,不断缩小的组内差距是产业规模分布趋向平衡的原因,而组间差距的持续扩大是产业的空间非均衡动因。自2009年起,剩余项贡献率下降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的旅游产业聚合现象处于衰减阶段。此外,研究区不断上升的极化指数在一定条件下佐证了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发展空间相似性逐步降低的变化趋势。综上分析后给出三点发展思路,以期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参考。

89-95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作者:韩永; 张迪; 万林战 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天津300401

摘要: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让人们看到了农村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但乡村旅游能否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根据乡村旅游的现状,从政府、企业、顾客、社会四个方面提出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可行性方案。转变乡村旅游的发展思维,在乡村旅游的食、住、行、娱、购等各个环节大力贯彻低碳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