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散文百家杂志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河北省作家协会

  • 主办单位:河北省作家协会

  • ISSN:1003-6652

  • CN:13-1014/I

散文百家杂志

散文百家 2006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1-1

“三味”玩读

作者:浪波

摘要:数年以前,应邀为某期刊编一随笔专栏。栏目既定,取名却费斟酌,因主编与客座皆不喜时尚,总想有一点“书卷气”,为此踌躇旬日,还是难以敲定。一日与友人聊天,顺便提及此事,他随口说:“三味书屋如何?”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立时将这建议电话告知主编。主编欣然同意。这一道取名的难题,就这样破解了。

4-7

娥眉之水朝上流

作者:杨闻宇

摘要:美女又称娥眉,她们是水做的骨肉。水势趋下而众多娥眉组成流水,则是径投高处。这里的高处,指帝王、将相、士子,属于社会阶级里的上层。

8-9

“不惑”说惑

作者:杨金平

摘要:过了年,本人虚岁四十,按说是与不应该很糊涂的境界沾上了边,自己也很想洗心革面。对身边事物一改心胸和气量均为狭小的习惯。然而我难以做到,——不是我朝秦暮楚,变化无常,也不是我不想躬行自己在不惑之年生出的于人于己都好的主张,——是人家,对方,不允许我这么干!这“人家”、“对方”,就是不仅中国人遵奉、据说也引起了欧美的兴趣的——过年。是过年,让年届不惑的我惑然起来。在此我就把我的疑点说出来,说的时候尽量心平气和,以表明我全然没有忘记关于不惑对我的规范和熏陶。

9-11

在沈从文墓前

作者:施晓宇

摘要:没有耸立云端的玉石雕像;没有巍峨壮观的青铜塑像;没有高山仰止的伟岸墓碑;没有气势磅礴的庞大基座;也没有遥接天际的层层台阶。只有一条幽深僻静的石板路;只有一湾滚滚东流的母亲河;只有一块浑然天成的玛瑙石;只有一蓬遥寄哀思的山菊花;只有一个充满敬意的祭奠者。这条石板路通往沈从文朴素无华

12-14

孤独与承担

作者:熊元义

摘要: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每当我朗诵唐代诗人陈子昂的这首《登幽州台歌》,体会到陈子昂在拍栏杆中也有一种担当时,不觉豪气倍增。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置身在广阔的天地和悠久的历史中,个体是多么的孤独寂寞。历来人们认为这首诗不过是陈子昂的胡敲自叹。在

13-16

太阳:神话与颂歌(外一题)

作者:耿林莽

摘要: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创世第四日,神造之光便在天空亮起:这便是太阳。《圣经》上是这样说的。中国的神话未言其详。盘古开天辟地,澄清了混沌空间,他是个顶天立地的巨人,就算创世者了。太阳从哪里来的呢?据说不过是盘古的一只左眼。那右眼乃是月亮。此说相当含混,似不足为信,因而少为人知。

16-17

正午(外一章)

作者:许松涛

摘要:阳光真好,正午的阳光真好。特别是小憩之后,轻轻地闭了门,绕过一块地,径自穿过一条汉瓦笼盖着的过道,在这明暗交替一刹那,心中忽然受到细腻的一股力的搏击:活着多好。快乐就好。日子真好。也许一个人长久地禁锢在一种阴影里无法穿透,你守着孤独,是因为理想,是为了爱和生存的信念,你消瘦、忍耐,孤苦无告过,你一直与命运苦

18-18

青草的声音

作者:车永静

摘要:我一次次地从自己的小屋里走上原野,我倾听到了小草的声音。春天了,它们从睡眠中醒来, 在轻轻地舒展着腰身。春天的世界是多么美好啊,温暖的土地,和煦的阳光,还有柔和的春风, 小草们竞相从泥土里伸出嫩嫩的小手来,和春天相握。

19-20

白杨树的眼睛

作者:李旭

摘要:我上中学时候,每星期只回家一次。每次都顺着长长的大堰上的小路,骑车而行。车后绑着奶奶给我烙的煎饼。经常下雨,高高的大堰,像地垄起的绵延的岗,抬头在田野、河流之上。堰上栽满杨树,像河流那样一大把年岁。一条小路正好在两行树中间,刚好骑得下车子。我说的路的两旁护栏是挺拔的白杨树。他们一路护行。

21-22

回家

作者:袁楠

摘要:十多年前,我还在南京大学读书,一直说普通话。我几乎忘记自己中学六年说得极其熟练的南京话了。正好学到现代汉语这门课,南京话虽属北方方言,却与普通话的明朗、高扬、舒缓相去甚远。朋友是北京女孩,直率地带着傲气批评南京的灰尘,南京的坏习惯,南京的没有麦当劳与必胜客。我们南京同学,大都怀着对大都市和现代生活的渴望,暗暗嫌弃着自己的家园和语言。我们不说南京话。

22-24

天上人间

作者:何玉茹

摘要:小时候没电视看,戏倒是看了不少,不是爱看,是奶奶不放心我一人在家,每次看戏都要把我带上。我自是不懂戏的,但喜欢看旦角登台,她们一出现,我立刻就会安静下来。在我眼里, 她们就好比天上的仙女,美妙至极。虽说她们演的是人间的事, 但声音、打扮、举止,已距离人间十分地遥远了,她们似要借助

24-26

怀念的忧伤的

作者:熊焱

摘要:旧照片我的影集里珍减着一张黑白照片,是我和母亲的合影。我常常把它取出来,细细地抚摸,就仿佛摸到了那成长的童年、遥远的往事和记忆。那是1986年,我6岁。我们一家六口,住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家境贫困,勒紧裤腰的日子就像一截将灭未灭的炭火。在单凋的生活里,这

26-26

我的“非典”挚友

作者:北人

摘要:时下“禽流感”一词在各类媒体上使用频率居高不下,电视、网络、报纸、杂志,无处不在,不绝于耳,不禁让人又联想起两年前的“非典”。“非典”给社会生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却也瞎打瞎撞地对某些经济现象形成了强烈的推动作用,车市的火爆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名理性的成熟男人,盲目的从众心理当然不会影响我的购车行为,但“非典”确实也在相当程度上促成了我和我的切诺基“2500”的结缘。

27-29

走过旱区

作者:沈琨

摘要:人在圪梁梁上水在沟走在吕梁大山里,面对遍地的山峁沟梁,面对那少有树木的丘丘壑壑,你会产生一种悲凉的感慨。那一条一条的沟壑,就这样纵横着、交织着、网络着。把大地切割得支离破碎,把大道小路弄得起伏上下。大地沧桑,黄河擦着她的肌肤奔腾而过,带走了泥沙,也带走了水分,给这里留下了一片片干山旱塬。

30-32

近邻

作者:马丁

摘要:和妻子完婚后,我们便想从父母那儿搬出去。新婚夫妻与父母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总有诸多不便之处。于是托人物色房子。妻子说,我奶奶说了,孕妇要多接触地气,这样对胎儿有好处。我大吃一惊,你怀孕了?妻子便娇嫩地笑。妻子一笑我便知道她是将以后的事想到了。我说,到郊区租院子。

相关期刊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