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儒》中“文士”、“法利赛人”之隐喻及多重意涵

摘要:胡适《说儒》一文除探寻儒之起源外,亦渗透着强烈的思想性和现实关怀。其参照基督教创教史建构孔子为“儒教教主”时涉及的“文士”、“法利赛人”有隐喻学院派学者之意,并借此揭示出知识人、学者的追求与百姓愿望之间的差距,其目的是弥合彼此之间的鸿沟,以便在民族危机之时建立起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重心。从篇尾以理性解构自己建构的“教主”形象可知,胡适在此问题上亦充满困惑。但《说儒》提出的儒家及其思想与民间社会、普通百姓疏离和沟通的问题,仍值得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
  • 胡适  
  • 说儒  
  • 文士  
  • 法利赛人  
作者:
尤小立
单位:
苏州大学哲学系; 215006
刊名:
史学理论研究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史学理论研究

史学理论研究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11-2934/K。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92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