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西藏教育杂志   省级期刊

主管单位:西藏自治区教育厅

主办单位:西藏自治区教育学会;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影响因子:0.07

ISSN:1004-5880CN:54-1011/G4

    基本信息:

  • 下单时间:1个月内
  • 发行周期:月刊
  • 发行地:西藏
  • 创刊:1984
  • 类别:教育类
  • 出版社:西藏教育
  • 语言:中文
  • 价格:¥408.00
  • 起订时间:2020年01月
  • 邮编:850000
  • 库存:200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西藏教育 200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西藏教育杂志卷首语
1-1

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单位:《西藏教育》编辑部

摘要:教育乃民生之本。 过去的一年,西藏自治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科教兴藏、人才强区”战略,教育事业成绩辉煌,硕果累累。

西藏教育杂志领导讲话
4-5

推进西藏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作者:张庆黎 单位: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

摘要:总书记在今年教师节前夕与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从中国未来发展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推进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重大问题,做出了精辟阐述和高度概括,突出强调了教育在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三个优先”,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对广大教师提出了“三个必须”和四点殷切希望。

6-10

关于我区“两基”攻坚工作情况的报告——2007年11月21日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

作者:宋和平 单位: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厅长

摘要:2007年全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本届政府与国家有关部委签订的目标责任。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对于建设平安西藏、小康西藏、和谐西藏具有重大意义。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两基”攻坚作为落实科教兴藏、人才强区战略的重大举措,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发扬“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攻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集全民之智,倾全区之力,全力攻坚。经过全区各族人民的扎实工作和艰苦努力,“两基”攻坚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基本完成,“两基”攻坚取得显著成效,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西藏教育杂志教育论坛
11-14

浅谈和谐文化建设的依据

作者:兰秀英 单位: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回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思想的理念,简约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文化建设的精辟论述,结合当今国内外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探讨了和谐文化建设的历史资源、理论来源及现实需要。充分说明了和谐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4-16

加强校风建设促进西藏高校改革与发展

作者:谢会时 许小娟 单位:拉萨市委宣传部 拉萨市北京中学

摘要:当前,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西藏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藏高校担负着传播知识、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以及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重要任务,在当前深化西藏高教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西藏高校不仅面临着大发展的良好机遇,而且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要迎接挑战,就必须切实加强西藏高校的学风校风建设。

西藏教育杂志学校管理
17-17

教研组的四大管理职能

作者:文明放 单位:西藏民族学院附中

摘要:在学校管理机构中,教研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足学校的中层管理机构,更重要的是学校管理机制中的枢纽,是体现校长办学思想、实现办学目标、落实教学任务的加油站。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一个学校如果要以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就必须重视教研组的四大职能,即:思想教育职能、教学管理职能、教学研究职能和教师培养职能。通过教研组上,可达教导处及校长,做到下情上达,为学校的中心指挥机构总揽全局,部署安排提供有效信息;通过教研组,下,可及备课组,乃至教每个教师,做到上情下达,使其全体教师明确职责,齐心协力,下活全校一盘棋。同时教研组也是每个教师意识中的“家”。在这个家庭里,每个教师的事业心、业务水平及个人的身心健康都能得和谐发展和怏凉据高。

西藏教育杂志教学研究
18-18

推进语文素质教育的“四性”

作者:程玉清 单位:山南地区第二高级中学

摘要:语文教学必须体现索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即:主体性,科学性,艺术性和创新性:

19-21

小学生生活作文的教学与反思

作者:刘红银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

摘要:一、什么叫生活作文 谈到什么是生活作文,想起叶至善先生回忆父亲叶圣陶教自己写作文的事情。据说,叶老从没有教过他如何去谋篇市局,如何去选材构思,如何去挖掘内涵……叶老的要求很简单,多读书,多观察生活,每天在街头巷尾看到的新奇趣闻,在路上听到的大小琐事,在学校得到的…知半解等等,都是写作文的材料。叶老对他们作文的评价从来也不简单地说“很好”或是“不好”之类的话,他最常说的是“我懂了”或是“我不懂”,对于不懂的地方,孩子们得重新做一番通俗的解释,直到他满意了为止。

24-25

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英语

作者:唐同梅 单位:四川成都市双流县职业中学

摘要:当前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在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中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每一位英语老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自己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英语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求大家指正。

26-28

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策略

作者:伍劲松 单位:拉萨中学

摘要:传统的数学教育,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方面曾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它已越来越显示出局限性。因为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对教师的表面模仿,轻视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忽略学生的真正自发需要,结果造成大量学生学习数学时的生搬硬套,并且长期恶性循环,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这无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与培养,相反,大量低层次的重复的题海训练,枯燥无味的说教,扼杀了学生尚处于发展之中的数学能力。因此,在能力的发展与培养上我们必须要转变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观念,鼓励大家到实践中去摸索寻找适合西藏的教育方法。下面谈谈笔者在中学生数学能力培养与发展方面的一些体会。

28-29

物理学习中的“接受”与“探究”策略初探

作者:程慧明 单位:山东省实验中学

摘要: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在人类的教育实践中,历来包含着两种不刚类型的教育形式:通过系统的传授,让学习者“接受”人类已经有的知识;通过学生亲身的实践,让学习者“体验”到知识使用的乐趣,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我们把与前者相应的教育称之为“传授性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称之为“接受性学习”的话,那么,我们把与后者相适应教育称之为“体验性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称之为“探究性学习”。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来看,这两种教育、两种学习方式不可或缺,就像一个人的两条腿,只有两条腿都强壮,才能走得稳、跑得快。

西藏教育杂志课程改革
30-31

谈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学习动机的激励

作者:尹顺富 单位:重庆市西藏中学

摘要:数学新课标强调的是师生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数学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数学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求得新的发现;教师无疑成为学生数学学习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也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励者。学生若没有数学学习动机,就象汽车没有发动机;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我学习”就变为“我要学习”了。近几年,笔者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感受。

西藏教育杂志教材教法
32-32

如何计算世界各地的时间和昼夜长短

作者:谭彤 单位:拉萨市第八中学

摘要: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对世界各地时间、时差的确定感到困难。这是一个常识性的知识点,也是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中的一个难点。在初中和高中的学习中都有这方面的内容,但要把它们融合在一起,学生感觉还是很困难,这需要在地理教师引导下使学生领会。

33-34

我的作文教学“六”字经

作者:石作东 单位:甘肃省永昌县教育局教研室

摘要: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善读、爱写、能改。要想使学生爱作文,首先让学生喜读爱写;要想使学生作文有特色,必须让学生善写会改。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方法,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定”、”造”、“引”、“导”、”改”、”评”。

西藏教育杂志教学参考
35-36

汉英动量词对比研究

作者:刘素芬 单位:拉萨市北京中学

摘要:汉语量词是我国汉语中十分活跃而又极普通的一种词类。在汉语中量词是作为实词的组成成分之一存在于词类体系中。一般情况下,汉语量词有两种:计算实体事物的是物量词;计算动作行为的是动量词。动量词指“次、趟、回、顿、阵”这些词。表示时间段落和某些表示器具的名词常被用来表示动量(玩了一天、住了一年、咬了一口、砍了一刀)。然而在传统英语语法中,没有独立的量词词类,那些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及少量表示动作的词都划在名词之列。虽然英语中量词没有像汉语量词一样成为独立的词类,但并不妨碍量词作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在英语中的客观存在(包括动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