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戏剧之家杂志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今古传奇传媒集团

  • ISSN:1007-0125

  • CN:42-1410/J

戏剧之家杂志

戏剧之家 2019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戏剧之家杂志特别论坛
4-5

《当我们死者再生时》中的生死意象

作者:晁奕爽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 北京100024

摘要:《当我们死者再生时》是易卜生临终前的最后一部作品,本文着重探讨了剧中所隐含的空间建构与高处哲学现象。并提出,在易卜生戏剧创作中暗藏着某种冰山雪崩的死亡情结,以期对《当》剧作出新的阐释或解读。

6-10

新时代IP剧大热背后的冷思考

作者:苏钰婷; 张原; 邵璐; 郑洪南 单位:西安工程大学新媒体艺术学院; 陕西西安710048; 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设计学院; 陕西西安710048; 空军军医大学; 陕西西安710032

摘要:近年来,以小说改编为主的IP剧占据了国内影视剧的鳌头,这类影视剧的剧本大部分来源于网络小说改编,因其广大的粉丝基础和众多明星加入而拥有较高的收视率。但不得不提的是IP剧大热背后隐藏的些许问题。例如IP剧利用明星炒作,造势宣传,噱头吊足胃口,但其内容乏善可陈,导致收视率高开走低。本文以近几年来最新的IP剧为例,探究其值得学习与思考之处。

11-14

浅谈当代越剧对影视作品的改编与创新——以作品《甄嬛》《步步惊心》《潇潇春雨》为例

作者:胡姗姗 单位:武汉大学艺术学院; 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古典戏曲汲取诗词、歌赋、曲文等多种文学艺术形式之长,是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表演形式。由影视作品改编的越剧作品《甄嬛》《步步惊心》《潇潇春雨》等将大众喜闻乐见的故事题材与戏曲形式相结合,其探索式的创新改编为后来者的戏曲创作提供了借鉴和范例。本文以这三部作品为例,通过对题材甄选、情节编排、人物塑造、舞美设计等方面的梳理,对影视作品在越剧化改编过程中的经验及应注意的问题加以分析和总结。

15-17

人际功能理论下《老友记》对白的情态系统分析

作者:曹亚飞; 黄凤鸰 单位: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浙江宁波315211

摘要:本文以美剧《老友记》第一季中四个主角含情态词的对白作为语料,用情态系统分析《老友记》第一季中的人际功能意义,从人际功能中的情态系统分析对比人物在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使用频率方面存在的语言差异。研究发现,Monica、Rachel、Ross和Chandler使用高量值情态动词的比重分别是5.3%、6.5%、10.9%、14.2%,比重逐渐上升,而使用情态副词的比重分别是18.6%、23.2%、20.1%、13.7%,由此得出,剧中女性使用高量值情态副词的频率高于男性,使用高量值情态动词的频率低于男性。

戏剧之家杂志戏剧研讨
18-20

小剧场戏剧发展的困境与出路——兼论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

作者:张玲茹 单位:中国戏曲学院; 北京100073

摘要:曾几何时,标榜着“先锋”“前卫”的小剧场戏剧作品已然成为主流经典,它们宣传的“叛逆”“个性”“迷茫”“思考”成为这个时代最普遍的声音,越来越多的人坦然接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多元文化的融合所带来的思想转变,也享受着新科技发展投映在舞台美术上的视觉盛宴,遍地开花的小剧场艺术节随处可见。新一代受众不仅坦然接受了戏剧与各种艺术形式或是艺术元素的混搭,而且对戏剧艺术与其他元素碰撞出的艺术效果习以为常,甚至对搭配不当的跨界混搭能提出合理的批判。在经历了戏曲艺术事业风光不再、近年来在“创新”中缓慢发展的境遇后,小剧场话剧、音乐剧等其他戏剧形式也有着对挖掘内心、剖析人性等演绎题材的一味重复、创新形式多样化后的瓶颈、过度舞台包装等弊端。小剧场表面繁荣之下隐藏着看似难以打破的困境。

21-22

豫南皮影戏传承发展对策研究

作者:刘红侠 单位:信阳师范学院; 河南信阳464000

摘要:豫南皮影戏是国家首批公布的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历经了几百年历史,集豫南地区民间戏剧、文学、音乐、手工艺、民俗于一身,唱词道白雅俗共赏,音乐唱腔优美动听,乐队构成简约明快,深受豫南地区民众的喜爱。目前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从事皮影戏表演的艺人越来越少,其观众数量、结构也不容乐观。本文就豫南皮影戏的历史沿革、省内外研究现状及传承发展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藉此希望有助于豫南皮影戏的传承发展。

23-24

亳州二夹弦剧团运营模式探讨

作者:王伟 单位: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 天津蓟州301900

摘要:亳州二夹弦剧团与亳州市梆剧团是一个单位两块牌子,而两个剧种甚至多个戏曲剧种共用一个剧团的情况并不少见,这种运营模式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有其优势,却也制约了各剧种的自由发展,有其局限性。

25-26

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天津京剧院精品剧目分析

作者:张亚男 单位:天津体育学院运动与文化艺术学院; 天津301900

摘要:作为曲艺之乡,天津的戏曲在全国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京剧水平享誉全国。“创新是戏曲发展的推动力,要创新就必须探索、吸收、转变、而后进行更高层次的复归。”天津京剧院作为部级重点院团,沿循着当代戏曲创作的艺术规律,在继承传统京剧艺术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吸收、转变、创新,以创作一部留住一部的严谨创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创作精神,奉献了多部精品力作。本文通过对天津京剧院经典剧目《华子良》《香莲案》《康熙大帝》进行分析,探讨新编剧目从传统艺术形式中迸发出的创新能力。

27-28

初探田汉与抗战时期的湖南地方戏曲

作者:刘芯男 单位:中国戏曲学院; 北京100073

摘要:田汉是中国现代戏剧三大奠基人之一,这源于田汉对中国戏剧的贡献,此外田汉也是一位戏曲作家和戏曲理论家。田汉是一位地道的湖南人,他少年时期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中国正遭受着内外恶势力的侵蚀。为了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田汉将自己的革命热情投射到文学作品中。湖南作为最先建立的几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抗战活动十分频繁。田汉配合的抗日活动以农村根据地为基础,创作改编了许多湖南地方戏,将抗日主题融入改编的戏曲中,为抗战时期湖南戏曲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与此同时,田汉与抗日时期湖南戏曲的关系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29-30

土家族傩戏面具的文化价值与传承意义研究——以贵州省德江县为例

作者:丁洋; 孙庆辉; 张美琳; 张晓琴; 杨银萍 单位:大连民族大学; 辽宁大连116600

摘要:在众多傩戏面具中,以土家族为代表的傩戏面具最具特色,它是进行傩戏表演时的重要道具,同时也是服务于傩戏表演行为的象征符号。傩戏面具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凝聚了土家族特有的宗教意识、文化意识与民俗意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现今傩戏面具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众多阻碍与挑战。以贵州省德江县为例,采取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傩戏面具的发展现状。

31-31

浅谈跨界融合戏曲演出

作者:张巍巍 单位:山西戏剧职业学院; 山西太原030002;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山西舞台美术学会; 中国传媒大学

摘要:戏曲演出本身作为一种演出形式,无论风格还是表演技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文明和科技进步而不断发生变化。现代戏曲的创作及观赏,也呈现出开放的态势。戏曲演出与新兴数字媒体技术跨界重组整合,进行再创造,重新诠释并演绎戏曲艺术,将为观众带来不同寻常的观演体验,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新的尝试。

32-33

《长乐未央》和《曹操与杨修》艺术构思比较研究

作者:孙明霞 单位:山西戏剧职业学院; 山西太原030002

摘要:山西省京剧院原创京剧《长乐未央》获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大型舞台剧资助项目;京剧《曹操与杨修》在大江南北历演30年不衰,堪称经典,两部剧作在表现历史环境中的“君臣关系”时有不同构思,将其比较研究,旨在寻找新创剧与经典剧之间的差距,从而助推舞台剧的创作能力。

34-34

现代化视野下祈剧的传承——以《目连救母》为例

作者:钟华 单位:邵阳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祈剧发祥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又名楚南戏,是与祁阳小调相结合,并在与江西弋阳腔结合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成。迄今为止,祁剧已经有着500余年的发展历史,并成为全国名列第二的优秀剧种。本文以《目连救母》为例,对现代文化视野下祈剧的传承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祈剧的传承路径,以期发展和弘扬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5-35

浅析现代戏曲中的程式性

作者:徐月 单位:中国戏曲学院; 北京100073

摘要:戏曲艺术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特鲜明的程式化特征。随着时代的进步,戏曲的程式性也在与时俱进地发生改变。古老的戏曲程式性在现代戏中呈现减弱趋势,而新创造的程式也在积极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36-36

浅谈表演创作中的人物性格塑造——对话剧《八个女人》中小女儿凯瑟琳的性格塑造

作者:赵利; 李念哲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 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八个女人》这部作品,是继2002年法国电影《八美图》后,多次出现在中国话剧舞台上的一部作品。本文从《八个女人》中小女儿凯瑟琳的视角分析话剧中的演员艺术和角色魅力,穿越时空与这部七十年代流行一时的法国黑色荒诞剧中人物对话,剖析剧中演员的人物塑造以及如何树立演员表演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