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学理论杂志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

  • ISSN:1002-2589

  • CN:23-1106/D

学理论杂志

学理论 2018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学理论杂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9-21

论党的报告的人权意义

作者:蔡明干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贵阳550025

摘要:党的报告是同志向党的做的工作报告,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工作报告,本文运用人权理论从人权性质、主体、动力、必要性、主导、推动力量、领导核心、内容、形式、特点、目标等方面,阐述了党的报告对于推动我国人权发展的意义。

22-24

试论法治中国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

作者:朱海龙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认了法治中国这一概念,做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部署,意味着我国法治建设实现了新的拓展、深化和跨越。法治中国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的重大工程。顺利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是科学把握理论内涵、坚持正确的道路、明确基本要求、厘清实践路径。

25-26

马克思主义教育培育新时代社会心态的途径

作者:张瑞瑞; 昌灏 单位: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武汉430064; 湖北工业大学区域产业生态发展湖北工业大学协同创新中心; 武汉430064

摘要:新时代的社会心态培育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通过应用马克思主义升华对新时代社会心态的理解;立足于马克思主义阐释新时代社会心态对个人发展的意义;树立典型,营造培育新时代社会心态的课堂氛围;知行合一,通过社会调查与实践等途径提升培育新时代社会心态的效力。

27-2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性探析

作者:殷进红 单位: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银川750021

摘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性的探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形式为导向,通过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整体与部分、层次性与整体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体,以及它的三个层面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共时性,来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性。

30-31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燃的挑战和出路

作者:凤美艳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无论是对整个国家民族的复兴,还是对实现高校历史使命、对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大众化的推进过程中,仍然面临西方社会思潮广泛传播、大众化工作队伍协同性不强、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等诸多问题的挑战。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潮、构建大众化工作队伍联动机制以及增强大学生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我教育能力等,是应对挑战和增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实效性的实然之举。

32-34

运用新媒体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策略

作者:何海琳; 江玉莲 单位:厦门医学院思政部; 福建厦门360123; 厦门医学院护理系; 福建厦门360123

摘要: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新媒体传播打破了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教育方式,以开放的时间、空间,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当中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运用新媒体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挖掘数据库资源,促进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推进多向互动交流,提升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重视平台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导向氛围;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水平。

35-36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作者:莫秀蓉; 邬春红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南充637009

摘要:运用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信息时展的必然趋势。在分析新媒体环境呈现的特征基础上,认识到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需要政府健全监管机制、学校加强新媒体建设、大学生提升自身修养等路径,使新媒体能够更好地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服务。

37-3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再审视——兼谈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的当代价值

作者:惠霞 单位: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葛兰西文化领导权理论是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重要探索和理论创新,是无产阶级革命观的新发展。葛兰西认为国家政权的夺取与巩固离不开对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的领导。历史性集团的获取与巩固必须首先占有文化领导权,通过夺取和加强对市民社会意识形态的领导,进而开辟出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文化领导权理论为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了一定思考,我们要加强党对文化的领导,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多途径、多方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39-41

长征精神对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作用研究——基于三代领导人在纪念长征胜利大会的讲话

作者:席国庆 单位: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太原030006

摘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震惊中外的一次伟大壮举,在其过程中所酝酿形成的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作为一种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仅有着丰富的内涵,还有着广阔的外延,并且在不断地发挥着其时代价值。长征精神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中国梦”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同时,为积极响应党的报告“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这一伟大号召,我们必须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中的“信仰”“信念”“信心”与“信任”,才能走好新长征路。

学理论杂志马克思主义研究
42-4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党内监督思想及启示

作者:张召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西桂林541006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内监督思想内容包含党员一律平等和民主选举等内容,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列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对党内监督思想进行深化和总结,提出了民主集中制和人民监督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的上述思想对今天民主集中制的完善、加强对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实现党内民主与党内监督的良性互动等有着积极和重要的启示作用。

44-47

马克思主义人类学实践观的本质回归

作者:冯雷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 上海200234

摘要:在新政治人类学的视角中,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核心实践观理念与新政治人类学对传统政治人类学在时空观上的突破和对传统的研究方法手段进行创新的研究探索有着极大的内在相通性,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的发展历程和理念精髓进行再一次的梳理和思考,对于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人类学这一概念工具来进一步理解传统政治人类学与新政治人类学的区别,并在传统政治人类学的基础上促进新政治人类学的发展和壮大,具有相当可观的实际意义和启示作用。

48-50

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研究对象的思考——读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的启示

作者:赵志强; 陈蕾 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北京100091;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100083;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北京100097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科学社会主义学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是把科学社会主义当作科学去研究的起点和方法,通过重新研读这部经典著作,从马克思恩格斯使用科学社会主义概念的本来意义出发,重新梳理恩格斯在论文中提到的关于把社会主义当作科学去研究的任务、内容、重点及不同角度的表达,挖掘这些表达背后的深刻含义,思考其对界定科学社会主义学科研究对象的启发,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进一步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51-53

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信仰认同调查及对策

作者:郭昱珍; 彭美贵 单位: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南通226019

摘要:当前深刻的社会变革导致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信仰认同呈现出学习探究认知不到位、流于形式;认同因时而动嬗变不定、信仰不坚定;青年党员干部在马克思主义信仰认同问题上缺乏示范性;理论教育内容狭窄僵化、缺乏有效性等一系列鲜明特征。强化针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信仰认同的教育引导,亟须创新学习探究方式、强化信仰认同教育;深刻认清形势变化、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发挥党员示范作用;丰富信仰教育内容、提高教育实效性。

54-56

近年来关于福斯特生态革命理论的研究综述

作者:裴章源 单位: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武汉430070

摘要:基于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2005年以来福斯特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生态革命的文章。他认为马克思主义为解决当今人类遇到的生态困境指明了方向,从根本上克服生态危机需要进行一场彻底的生态革命,即生态革命与社会革命同时进行,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社会。福斯特对生态革命理论的深刻阐述,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学理论杂志政治研究
57-58

孔子德治思想评述

作者:刘娜娜 单位:青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宁810008

摘要:孔子的德治思想,从汉代儒家逐渐取得独尊地位以后开始影响我国两千余年。在这期间我国自君主以下都十分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同时执政者也将德治思想运用到具体的治国实践中。在德治思想的影响下,政府在选拔官吏上也特别注重候选者的道德修养。在此思想刺激下,我国曾经出现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士大夫。随着时代的发展,古代德主刑辅的思想也必须随之改变,形成以法治为主,德治为辅的现代国家制度。让德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从而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样才能使德治思想继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