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学术交流杂志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ISSN:1000-8284

  • CN:23-1048/C

学术交流杂志

学术交流 2010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1-7

马克思哲学历程的深刻启示

作者:张奎良 单位: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哈尔滨150080

摘要:以经济研究为内核心的历史哲学是马克思一生研究活动的主线。马克思从《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开始,中间经过《资本论》对哲学的升华,一直到晚年提出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从而完成了划时代的东方社会理论为止,一直在哲学战线上纵横驰骋。这是马克思崭新的哲学思想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也是他用哲学武器认识历史、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涵盖整个世界的过程。《资本论》是马克思哲学历程的一个新的制高点,但它还不是马克思一生哲学思想的顶峰。马克思晚年最重要的题目就是如何把历史发展的一致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思想贯彻到底,探索东方社会向共产主义发展中的多样化道路问题。《资本论》中的唯物史观是开放的,但不是马克思哲学的最后完成。马克思一再说明,不能用西欧的模式来裁剪东方和世界的历史,《资本论》丝毫无意论证全世界一切国家和民族不问具体情况统统都要纳入资本主义轨道。马克思的这一澄清,为东方国家跳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扫除了思想障碍,提供了理论前提。马克思晚年放缓了《资本论》的写作,其目的也就是为了给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提供史学前提。马克思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它宣布新哲学关注现实,注重改变世界,二是它申明自己的实践特点。马克思的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以实践为中心的唯物主义学说将从前旧唯物主义内蕴的社会主义和革命原则一下子解放出来,焕发出极大的革命活力。马克思哲学产生以后,一直是关注现实,以革命为准绳的。马克思以革命为坐标,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东方社会理论,提出了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实现了理论上的巨大飞跃。哲学研究一直和经济学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

8-12

包世臣经世思想述评

作者:张锡勤 单位: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哈尔滨150080

摘要:包世臣是清代著名的实学思想家,对当时社会情况、民间疾苦、诸般时弊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欲全面认识清代实学思想、经世思想,对包世臣的思想应予关注。由于那时中国封建制度的种种弊端尚未充分暴露,新的经济、政治力量尚未产生,新思想尚未传入中国,因此,包世臣对"致弊之源"的认识是表层、肤浅的;他所提出的"救弊之策"也多属枝节,难以疗治当时的"天下之病"。对于如何"救弊",包世臣还曾提出过一项带有原则性的方针,可是,在当时,清朝统治者对"可忧可惧"的严峻形势并无清醒认识,更谈不上通盘筹划变革措施。在这种情况下,包世臣的"救弊之策"虽曾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但不可能有什么大的动作。包世臣早年作的《说储》一书提出过一些"创意改制"的主张,其中,建立"审官院"的建议颇有价值。《说储》一书所提的某些主张确具"改制"的意义。包世臣呼吁士人自觉以"民事"为事,使儒学满足社会人群的需要,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所表述的乃是改造传统儒学,使儒学实学化的诉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这些思想主张,包世臣是身体力行的。此外,包世臣的治学途径也十分独特,值得称道。包世臣这种面向现实,力图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经世致用的学风,对于扭转那时的士林风气曾起了重要作用。包世臣并没有因重农而轻忽工商,他对工商在民生中的地位、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作了充分肯定,这些思想无疑具有某些近代色彩。包世臣的经济思想也具有落后、保守的一面,这突出表现在他对对外贸易的态度上。而他对西方技艺态度的大转变则反映了他"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

13-17

论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中的中国传统思想元素——纪念冯友兰诞辰115周年

作者:柴文华 单位: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哈尔滨150080

摘要: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中包含丰富的中国传统思想元素,如道德本位、人道能群、公而忘私、舍生取义、天人合一等,探讨这一问题有助于深入把握冯友兰融会中西的哲学特色,也有助于对中国传统思想精粹的再认识。冯友兰的哲学人学观念可以归结为理性人类学。冯友兰的理性人类学是道德人类学和理智人类学的结合。冯友兰把觉解作为人之为人的显要特征是合理的。可以说,冯友兰的觉解就是人的自我意识。冯友兰的道德境界从人的社会性出发,肯定了公而忘私、舍生取义的价值,这是对儒家传统思想或价值理念的提升。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具有群体至上的理论倾向,它虽然对追求私利有所肯定,但重点强调的是追求公利,即"义"。一个完全的形上学系统,应当始于正的方法,而终于负的方法。如果它不终于负的方法,它就不能达到哲学的最后顶点。冯友兰的人生境界说遵循了这一思路,人生的最高境界即天地境界,体现出对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理念的阐扬。

18-20

论自然价值的冲突与协调

作者:王国聘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南京210037

摘要:自然价值的多元性和层次性可能致使它们之间相互冲突与对立。面对偏执于自然工具价值尤其是自然经济价值的人类中心论与执著于自然内在价值的自然中心论,环境哲学作出了思辨性应对,但缺乏现实指向和协调自然多元价值之间的具体方法。基于此,应立足于实用主义指向生活现实的立场,可利用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模式协调自然的多元价值。

21-26

不同心理治疗流派对移情的理解与运用

作者:孔德生; 蔡丽 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150001

摘要:移情作为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已经被各个心理治疗流派接纳和运用。精神分析学派对移情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对其运用达到了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地步;认知行为学派越来越重视潜意识、领悟、早期经历和治疗关系,在实际治疗中已经利用移情来改变来访者的不合理图式,尽管他们更愿意使用行为术语来表达移情;人本主义学派不但重视真实的关系,也开始重视转移过来的移情关系,通过处理移情关系展开治疗,尽管他们并不认为移情比其他技术更重要。可见,移情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成为各种心理治疗流派的共同工具,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它不但促进了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心理治疗流派的融合。

27-29

论对儒家“仁”和“礼”的内化与批判

作者:史少博 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学院; 哈尔滨150001

摘要:对儒家思想既有继承,也有批判。他把儒家思想核心的"仁"内化为对中国人民、世界人民无尽的爱,即内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把儒家"礼"的思想内化为对他人的尊重,真正履行了儒家的"礼",建立了新中国安定的社会秩序和规范。也正是因为对人民的热爱,才对儒家的等级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实行了"官民一致、官兵一致"的平等。

30-35

论建立和谐社会的道德保障

作者:张之沧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 南京210097

摘要:实现社会和谐,需要多种因素。自古以来,学者们立足道德或人道主义提出的"至善论"、"美德论"、"智慧论"、"禁欲论"、"自由论"、"契约论"、"革命论"和"艺术解放论"等,都旨在杜绝战争,根除苦难,消灭不公,祛除异化,消除贫穷,抑制贪欲,重建感性,解放爱欲,复归人性,实现社会和谐。证明做人需要道德,建立和谐社会更需要道德。特别是现阶段,更需要在最普遍的或全球化的意义上,在知识、智慧、文明、进步、自由、公正和真美善的层面上,通过对旧道德的扬弃,新道德的确立,即通过确立一种为多数人认可的全球性道德,以保证其在建立和谐社会过程中能够真正起到一种决定性或基础性作用。

36-41

乌克兰列宁共青团:乌克兰共产党的青年助手

作者:丁军; 李世辉 单位: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天津300071

摘要:今天在苏联故土上仍有众多青年信仰马克思主义,并通过前苏地区各国的共产主义青年组织得以体现。与前苏联不同的是,现在前苏地区的共产主义青年组织与共产党的关系呈现多样化的格局,可划分为接受共产党领导、与共产党合作、与共产党对立这样三种类型。在乌克兰最大的共产主义青年组织——乌克兰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就接受乌克兰共产党的领导,成为共产党的青年助手。在乌克兰共产党的领导下,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开展各种社会活动,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组织人数稳步增加,已成为前苏地区一支重要的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团体。

42-46

确立科学发展观首先要调整学科价值观

作者:张福贵 单位:吉林大学文学院; 长春130012

摘要:社会的发展首先是要确立一种适合于时代需要并具有超前性的理念。19世纪以来形成的发展观是片面的,是一种物化的发展观。而人的发展才是全面的本质的发展观。反观中国学科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本身,也受制于这种片面与物化的社会发展观的影响。重理轻文的学科价值观是近代意义的社会发展观在中国学术史上片面性理解的直接反映。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种思想、道德与情感的力量,与科学精神应该是同质的。要想确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就必须在思想和学术领域调整学科价值观。科学发展观不只是针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一种反思,更是对于发展理念的反思。应该深入到对近代以来支配中国社会发展实践的传统的学科价值观的反思当中。中国物化的现代化的理解和实践、人的变革和制度变革的缺失,是与"重理轻文"、重应用轻原理的学科价值观有着至关重要的深层联系的。"重理轻文"价值观形成的背后,包含有中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欠缺学术理性和研究者脱离实际,甚至没有学术操守的现实原因:学术思想的"失语";学术道德的"失贞"。坚持学术研究独创性原则和保障学术研究的自由环境,是成果产生和价值评价的重要前提。当前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前沿的意识形态,不仅具有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同时也具有人类性意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认识。对于文史等人文学科的重视和投入还必须加强,应该再进一步认识到第二层次的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即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同等重要,要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人文学科的发展。要完成学术价值观的转变,应尽快确立适应哲学社会�

47-52

论犯罪动机与死刑的限制适用

作者:赵秉志; 彭新林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北京100875;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 北京100040

摘要:犯罪动机作为重要的酌定量刑情节,对于死刑的限制适用具有重要意义。犯罪动机限制死刑的适用,可以犯罪动机的社会性质作为切入点。犯罪动机属于有益社会动机的,不应适用死刑;犯罪动机属于中性动机的,一般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犯罪动机属于有害社会动机的,是否适用死刑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未造成多人伤亡的极其严重后果或者犯罪动机反社会的性质未达到特别恶劣的程度,也可考虑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

53-59

犯罪刑事政策探析

作者:严励; 卫磊 单位:上海政法学院; 上海201701

摘要:犯罪集中体现了问题在刑法规范、司法实践、社会评价等诸多层面的碰撞与反思,从犯罪的历史、现实、未来的多重考察可以发现:超越对犯罪的一般技术性、规范性、社会性认识,逐步引入犯罪的刑事政策分析,尤其在禁毒国策的框架中思考犯罪及其刑事政策发展,将能够对犯罪的规范认定、社会共识取得更深刻的理解。自建国以来,犯罪刑事政策经历了从线性到多元的历时性发展过程:建国初期的禁绝刑事政策、无毒国时期的禁毒刑事政策、新时期的多元化综合治理刑事政策。当代中国惩治犯罪的定罪刑事政策以考量严密犯罪圈为主要思路:对犯罪的任何可能环节都考量设置罪名、量刑刑事政策以考量刑罚的最高压区为主要思路:对犯罪始终保持最严重的刑种与刑度。从更具有长效意义的角度出发,可以认为:最好的禁毒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犯罪刑事政策。

60-66

三种语境下的犯罪概念

作者:董玉庭 单位: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哈尔滨150080

摘要:犯罪概念的含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会有变化。无论在犯罪学语境,刑法学语境抑或刑诉法语境中,犯罪概念均为该学科的基石性范畴。其理应具有相对稳定的相对明确的基本语义,如果这三个学科之间连犯罪这样的基石范畴的语义边界都不能清晰地加以厘定,这势必会影响到犯罪学、刑法学及刑诉法学的发展。在刑法学语境中罪刑法定原则决定了犯罪的边界,任何一个行为,无论在本质上其具有多大的社会危害,只要没有被立法规定为犯罪,只要不符合刑法中规定的某个罪名的成立要件,此行为就不能称之为刑法上的犯罪。在犯罪学语境中犯罪概念的边界是弹性的,不确定的,此边界是社会危害性划定的。犯罪学与刑法学的犯罪形成外延交叉,在刑诉法学语境中,犯罪概念的语义场是由无罪推定原则确定的,犯罪概念只有在定罪程序完全走完才能成立。

67-72

社会排挤与女性劳动权益的法律救济

作者:王歌雅 单位:黑龙江大学民商法学研究中心; 哈尔滨150080

摘要:在女性劳动权益救济领域,其主要难题是社会排挤。对女性劳动权益的社会排挤,不仅表现为性别歧视,而且也表现为基于性别歧视而引发的户籍歧视、行业歧视、年龄、容貌和身高歧视以及婚姻和怀孕歧视。上述歧视的发生,漠视和剥夺了女性的劳动权益,导致女性劳动权益保障的弱化。对女性劳动权益予以法律救济,就是要消除一切形式的性别歧视和社会排挤,确保女性享有与男性平等的劳动权和其他基本人权,使男女两性从形式平等走向实质平等。救济女性劳动权益的法律路径,在于厘定法律救济的观念基础和法律救济的制度架构,为女性劳动权益的切实保障奠定观念基础和制度基础。

73-82

创建危机经济学

作者:刘景林 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哈尔滨150001

摘要:创建危机经济学不仅非常必要,而且非常可行。我们可以从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史及对经济危机思想史的回顾和分析中,看出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们还可以从对当前的经济危机分析研究中,看到它的现实需要的紧迫性。这次危机有七大特点:危机形态上的虚拟性;危机空间上的跨界性;危机领域上的延伸性;危机影响上的广泛性;危机萧条上的长期性;危机原因上的多因素;危机救助上的联合式。创建危机经济学应该在研究和建设中,逐渐设计和形成它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框架体系,还需要有一定的理论思考、理论升华和理论创新,这需要许多人的长期努力。

83-86

新中国成立以来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

作者:焦方义 单位: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哈尔滨150080

摘要:不断地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的基本任务。6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和胸怀,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进行社会主义实践,把发展生产力与调整生产关系相结合以解决社会运动的基本矛盾,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通过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始终坚持党和政府在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中的领导地位。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道路,生产的发展由盲目模仿到走出自己的路,步入科学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