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学术交流杂志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ISSN:1000-8284

  • CN:23-1048/C

学术交流杂志

学术交流 2012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5-8

以人为本是唯物史观精髓的当代反映

作者:孙华玉 单位:厦门理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 福建厦门361024

摘要:人本思想贯通古今,覆盖中外,不仅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意识里打下深深的印记,而且成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和思想归宿。以人为本是唯物史观的精髓,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只有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社会发展的精神主体和社会发展的评价主体,才能体现人的地位和尊严。才能彰显人的个性和作用,才能回归人的本性和实质,才能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的实际运用和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全新执政理念。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者是人民群众,受益者也是人民群众。

9-13

哲学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态与实践探析

作者:周琳 单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杭州310053

摘要:在哲学视阈下,作为社会精神导向的核心价值观和大众行为实践中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两种基本形态,揭示与构建核心价值观的关键问题是实现从理论形态向实践形态的转变。从理论形态看,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涵包括三个方面:基于道德话语基础的核心价值观形成是否具有范式特性;基于实践理性范畴的核心价值观是否应当具有对话自利理性;基于多元评价视角的核心价值观是否具有可公度性。要使大众实践形态核心价值观有效转化,必须构建实践形态核心价值观的内外部要素体系。内部要素体系构建包括:宗教信仰的失落和道德信仰的取代,美德体认的教化和实践习惯的养成;外部要素体系构建包括:民生工程的基础作用和实践重点,价值氛围的规导作用和营造途径,法制建设的约束作用和互动强制。

14-1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文化创新

作者:闫石; 周宏璐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哈尔滨150025

摘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成为指导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与改造世界和社会的思想武器,侧重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品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实践中不断能动地创造、提升、丰富的过程,特别是对于中国当代文化的理论创新具有核心价值。

17-20

论马克思恩格斯历史观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易艳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思政部; 武汉430070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虽然对历史问题有着各自独特的看法,但是两人却有着共同的历史观,即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活动相互协调在社会发展中起到积极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的主体,历史的发展是一般性与多样性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观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理论渊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历史发展多样性的表现和要求;遵循这一历史观,必须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应对经济全球化。

21-23

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和谐意蕴

作者:李晓晴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哈尔滨150025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从意识形态、技术理性、大众文化等方面,对当达工业社会出现的人文危机展开了全面批判,对社会中出现的不和谐现象进行了全方位的揭示。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开始,他们不断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深化和拓展,逐渐演绎和发展出了技术理性异化、生存异化、消费异化等诸多富有时代特征的、形形色色的异化理论,从而深入挖掘发达工业文明中不和谐现象存在的内在根源,揭示当代社会维持和固化统治的内在机制。同时,他们也在对和谐社会的设计和规划方面做出了诸多尝试,旗帜鲜明地强调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共处,从而实现人性的解放与人的全面发展,为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借鉴。

24-26

论齐美尔对叔本华悲观主义的批判

作者:侯冬梅 单位: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哈尔滨150080;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人文社会科学系; 黑龙江大庆163319

摘要:叔本华作为生命哲学的奠基者从意志的角度肯定了生命的价值,但是,在对个体生命的体验中,他察觉的却是生命的痛苦和无聊。在生命价值的最终图景中苦难占据了绝对优势,由此生命意味着悲剧。叔本华的意志哲学从肯定生命走向了对生命的否定。齐关尔作为生命哲学的后来人,从对生命终极悲剧的解读中重释了生命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批判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两者都用悲剧臬指称生命.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生命态度。

27-29

弗兰克宗教哲学中的精神实在性

作者:金娜 单位:黑龙江大学哲学系; 哈尔滨150080;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哈尔滨150018

摘要:“实在”概念是弗兰克宗教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俄国哲学家弗兰克认为实在不同于客观现实的存在,而是扎根于人的精神领域,精神世界与客观现实相比更具有实在的意义。弗兰克认为这种实在性是人的存在的深层基础。俄国哲学家眼中的人是三维的,是精神、灵魂和肉体的有机体。人的内心世界有精神和灵魂的区别。精神领域也是一个独特的世界,一种独特的实在。弗兰克宗教哲学中关于精神的实在性,关于“精神主体的实在”的生命本己性,在强调科学与实证的今天,对深入理解俄罗斯宗教哲学文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30-34

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历史验证

作者:黄力之 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部; 上海200233

摘要:胡乔木《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发表至今已经28年了,对这篇文章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历史验证:第一,文章坚持异化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制度的必然联系,在今天中国的社会生活中,所谓“社会主义异化”不是最严重的问题,而是马克思批判过的异化劳动。第二,文章明确表示接受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人道主义,为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开了路,也奠定了21世纪重新构建马克思主义道义合法性的基础。第三,要在社会生活中真正地、现实地实行“以人为本”,还得对“人”作历史、具体的分析,无前提的、抽象的人道主义诉求只能在虚拟的理想世界中实现。

35-38

红色文化:桂越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依托

作者:钟国云; 陈欢 单位: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思政部; 广西崇左532200

摘要:红色文化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桂越边疆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边疆开放开发的大背景下,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开展基层党建工作的需要,是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切入点。以红色文化为突破口,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举措为:以红色文化推动思想建设,保持和发展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与战斗力;加强组织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改进作风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拒腐防变的能力。

39-44

儒家思想对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作者:Martin; de; Jong; 于畅 单位:代尔夫特工业大学技术·政策·管理学院; 荷兰代尔夫特2628BX;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哈尔滨150001

摘要: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与此相关的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的迅猛发展,取决于以儒家价值观为主导和支撑的决策制定模式。儒家价值观内涵包括生命价值、人性价值和精神价值等维度,是组织和决策的重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基础设施的发展。中西方价值观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如果采用具有儒家价值观特征的理念,比如集体主义、公善、道德反省和同理心,在非儒家文化环境中也不是没有意义,但是这种来自其他制度环境的理念要考虑其特定的情境。中国通过有选择地学习西方的经验正变得日益强大,西方国家也可以遥望东方以获得进步的灵感,在明确关键差异的前提下,提高其政策制定过程的效率和水平。

-F0002

喜迎十八大黑龙江省社科联“走、转、改”活动摄影

摘要: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落实“走、转、改”要求。引导我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理论更好地指导实践、为大局服务。黑龙江省社科联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干部于9月26日、27日深入到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齐齐哈尔的工厂、学校等单位进行学习、考察、调研活动。先后到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的生产车间和齐齐哈尔大学等进行了考察、调研。

-F0003

学术交流杂志社关于聘请匿名审稿专家的启事

摘要:《学术交流》杂志是黑龙江省社科联主管主办的社科类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期刊质量,力争使期刊再上一个新台阶,同时为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纯洁学术风气,秉持公平、公正,在稿件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学术交流》杂志拟从2013年第1期起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现公开招聘匿名审稿专家。

学术交流杂志中国的司法改革与司法社会工作专题研究
45-51

司法模式与社会工作的关系及其渐进式亲和

作者:何明升 单位: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上海201620

摘要:如果以二分法为基础,可以将司法模式在总体上分为国家模式和多元模式,借以探讨不同司法模式与社会工作的亲和程度与相互关联。其中,多元司法模式是多个司法模式亚型的集合,它们为司法社会工作预设了较大的介入空间。人类社会的大趋势是司法与社会工作的渐进式亲和,这将逐渐发展出关于审判、准司法、涉司法等具体领域的社会工作实务。

52-56

论社会工作介入犯罪预防领域的必然性

作者:许书萍 单位: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上海201620

摘要:我国多年来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式进行犯罪预防,但成效不佳,为切实降低犯罪率,减轻司法系统的负荷,需要寻找新的干预措施。社会工作凭借其专业宗旨和理念成为犯罪预防必然的选择:社会工作追求的公平正义、个体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是犯罪预防的治本之策;社会工作作为第三方参与到社会管理工作中来,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工作重视弱势群体的权益,且整合多种工作方法来消解潜在犯罪人个体及其微观环境中的致罪因素,也可以发挥其社会政策的功能,化解社会结构中的致罪因素,实现社会预防和心理预防的双重目标。为了有效地发挥社会工作介入犯罪预防的效果,可以从四个方面开展工作:面向所有公民的常规服务工作、面向高危人群的评估和干预工作、面向犯罪嫌疑人群的衔接工作及社会政策制定的倡导工作。

57-62

被害人社会工作:国外镜像及对我国的启示

作者:井世洁 单位: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上海201620

摘要:经由人权保护理念、恢复性司法理念和社会福利理念等诸种社会思潮催酶,加之社会环境力量、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和被害人需求等多重社会性因素的诱发,被害人社会工作首先在国外得以诞生与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以被害人/证人协助方案、被害人服务方案、被害人与加害人调解方案、审前和解、安全邻里/犯罪预防方案和补偿方案等为主要内容的被害人社会工作体系。而借鉴和参考国外被害人社会工作的先进理念和经验,顺应发展契机,应对和谐社会建设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加快发展我国被害人社会工作自然就成为转型期一项极为重要的社会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