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学术交流杂志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ISSN:1000-8284

  • CN:23-1048/C

学术交流杂志

学术交流 2013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5-8

马克思哲学提问方式的转变与哲学思维变革

作者:张群; 胡海波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长春130024

摘要:哲学提问方式不仅是哲学家用以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更是哲学思维方式本身。“是什么”的提问方式遵循的是解释逻辑,“如何在”的追问方式是面对存在的表征逻辑。马克思的话“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在转变哲学提问方式的基础上表达了一种全新的哲学思维方式。

9-12

论马克思宗教批判的历史地位及当代价值

作者:贺彦凤; 于辉 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佳木斯大学商学院; 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摘要:宗教批判思想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特殊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宗教批判是马克思主义其他批判理论的前提,它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确立奠定了基础,为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提供了理论准备。从现代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马克思的宗教批判思想无论是在先进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方面,还是在宗教理论发展层面,都具有很大的价值,尤其是马克思对宗教进行批判的方法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宗教问题的解决与宗教理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问题。二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先进文化的建设。三是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努力。

13-16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大众化途径

作者:鲁志美; 张璐彤 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部; 哈尔滨150040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论基石。它只有被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真正地运用在现实生活中,才能用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中国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实现大众化的主要途径在于:必须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桥梁,从生活出发创新实践,从大众出发创新文本,把学术研究专业化与大众实践的有效性结合起来。

17-19

维特根斯坦的"不可说"思想及其启示

作者:姜波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 哈尔滨150025

摘要: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公认的天才哲学家之一。他在其早期哲学著作《逻辑哲学论》中多处谈及“不可说”的东西。维特根斯坦在前期哲学中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发现世界的、语言的结构等具有相同的逻辑结构。他认为逻辑形式、哲学问题、伦理学、美学和神秘的东西不可说。不可说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凡是不可说的东西,则必须对此保持沉默,因为在静默中,人们才可能领会到哲学的最高境界——对世界、对生命本质的思考。通过维特根斯坦的“不可说”思想,我们能得到一些生活及生命的启示,它将启迪我们对世界、对语言、对生命意义进行新的思考。

20-23

物化:作为“预先承认”的遗忘——试论霍耐特的物化观

作者:徐苗苗 单位: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哈尔滨150080

摘要:"物化"作为现代性困境的“诊断学”概念,一直都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当代政治哲学讨论的热点。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当代领军人物,霍耐特以承认理论为框架,重新定位了卢卡奇的物化理论,指出物化现象实际上意味着对“预先承认”的遗忘。在承认理论的视野中,关于物化的探讨不仅摆脱了传统意识哲学的束缚,而且物化现象的道德根源也得以厘清。与其说霍耐特用承认理论来释读卢卡奇,毋宁说他对承认理论的维度进行了新拓展。从承认的视角去探究物化现象,也为当代社会精神困境和道德危机解决提供了可能性出路。

24-27

交往理论历史演进脉络的哲学解读——从交往现象到交往行为的嬗变

作者:郑克岭; 颜冰; 苗壮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人文科学学院; 黑龙江大庆163318

摘要: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性互动,也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和存在方式。其内容和形式随着社会演进而不断发展变化。通过对“交往现象一交往关系一交往行为”三次嬗变的探究.把握交往理性的演进理路,进而形构出交往理论的基本形态,将为考察人类社会存在及活动方式提供一种具有解释力的分析范式和框架。

28-31

技术批判语境下哲学的生态范式转向

作者:李国俊; 魏炟; 韩天澍 单位: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大庆精神研究中心; 黑龙江大庆163318

摘要:从作为文化语境的角度审视,技术批判已经生成为当今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文化语境。这种语境体现了对危及人类生存和可持续性的反思意识,表达了对导致生态问题的技术根源进行批判的语意。哲学研究的范式与语境有着深层次的逻辑关联。当今哲学研究的生态转向与反映时代意识的各种思潮的批判语境是逻辑相关的,或者说,哲学的生态范式转向本身就内含了具有其思想前提属性的“批判”范式。正因为如此,当代哲学的生态范式转向就内含着技术批判语境的逻辑。

32-35

利益冲突与社会和谐之省思——以美国金融危机为鉴

作者:王春娥 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 哈尔滨150018

摘要:美国的金融危机为世人提供了深刻的警示:正是利益观缺失了道德的根基,而出现了抛弃社会责任的见利忘义、欺诈无信、失去节制等行为,进而使高速发展的美国经济推演出一场悲剧乃至国际金融危机。我国要以此为鉴,把人民教育好,让以道德为根的利益观深入人心,在全社会普遍弘扬,才能有效化解利益冲突,建成和谐的小康社会。正确的利益观蕴含着仁爱、道义、诚信、“耻”德、节制等道德内涵。落实正确的利益观,需从利益主体上着力,党和政府要引导全社会以义为利,引领人民培育利益观的道德之根;各级党政官员要首先确立正确的利益观,做无愧于人民的领航人;社会民众要在提升道德素养的根本上着力,践行正确的利益观。

36-40

心理资本视域下企业知识型员工的创新激励策略

作者:魏荣; 魏婧 单位: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合肥230009

摘要:以人为载体的心理资本驱使个体的知识劳动超越本人的自然需要界限,体现出相应的精神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推动主体创新是心理资本的重要功能之一,且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得以体现。依据知识型员工的心理需要在时空、类型、质量、数量、程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多元化特征,企业应实施基于心理资本的“六个结合”的创新激励策略,即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阳性激励与阴性激励相结合、发展性激励与回报性激励相结合、团队激励与个人激励相结合、固定激励与浮动激励相结合、目标激励与工作激励相结合,以充分发挥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的创造性功能。

41-44

企业与新生代员工心理契约之构建

作者:张可 单位: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行政管理学院; 哈尔滨150080

摘要:企业与员工构建心理契约,是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员工潜能、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鉴于新生代员工大多为独生子女、受网络文化影响较深、当现实与心理预期产生矛盾冲突时离职率较高的实际,企业与新生代员工建立共同的愿景和良好的劳资关系,实现心理契约的举措为:在物质激励方面,提供对外富有竞争力的薪酬档次,建立基于绩效的薪酬制度和灵活的员工福利制度;在创设环境氛围上,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创造调适心理的良好氛围,搭建无障碍沟通平台;着眼于工作内容设计、职业生涯管理和职业培训,为新生代员工提供发展机遇。同时新生代员工也应加强自我管理,不断为实现心理契约蓄积潜力。

45-48

用科学发展观审视当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作者:程欣然 单位:上海立达职业技术学院商贸系; 上海201609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思想,宏观调控是根本措施,两者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体。当前,基于“二元结构”,我国实行的是混合的宏观调控模式,即将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进行了有机的统筹协调,这是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的具体体现。在党的十六大上,我国提出了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等四个方面的宏观调控目标,印证了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理念,即我国宏观调控的总体目标是又好又快,基本目标是稳定,关键目标是平衡,这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系。宏观调控的最终价值,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定位于促进和谐的核心理念,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坚实的社会基础。为此,我国的宏观调控应充分发挥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作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增加有效及高质量的供给,在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的基础上,界定并发挥有限政府的作用,推进经济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49-52

从“一枝独秀”到“三元治理”——国家体育公共服务的新导向与新路径

作者:籍玉新; 刘彬; 刘方圆 单位:吉林体育学院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长春130033; 东北财经大学体育部; 大连116025;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长春132000

摘要:针对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发展过程中凸现的一些问题,诸如服务供给水平难以满足公众体育需求、政府重管理轻服务、部门垄断依然存在、社会参与不足等,政府职能和角色应该适时转变。从传统的政府一元治理转向政府、市场和社会相结合的三元治理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和谐、提升国家形象是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中实现善治的基本价值诉求。重新定位政府角色、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善治,是推进体育公共服务治理规范化、市场化、大众化和人本化的必然之路。最后,建构“政府统筹、社会协同、市场支持和群众广泛参与”的体育发展新格局,重心在于政府职能转变、焦点在于培育体育社团、要务在于拓展体育市场。

53-57

地方治理视域下反腐倡廉网络舆情信息制度化研究

作者:王玉 单位: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长春130012;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 哈尔滨150018

摘要:近年来,在地方治理过程中反腐倡廉网络舆情愈加引人注目。网民通过网络表达和传播对于反腐倡廉建设的情绪、态度和看法,既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要将其消极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基于此,地方政府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实施网络舆情信息制度化。应采取的策略为:根据舆情演变规律,在事前的信息搜集、事中的信息分析和事后的信息归纳整理的整个过程中,注重网络舆情的引导和信息技术控制;纪检、监察、司法、安全等部门密切协作,对影响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利益表达诉求进行有效整合与合理规制;塑造责任制度环境,形成从决策层、中层到基层的刚柔并济的治理路径;建立反腐倡廉网上信访制度,实现规范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以维护和提升地方政府的执政能力。

58-61

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作者:黎庶乐 单位: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州510006

摘要:在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中,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尤为突出。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往往只侧重于向学生指出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他们的种种危害,缺少对后现代主义思潮本质问题的分析,更没有把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结合起来。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62-64

龙江文化特质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的价值考量

作者:张春波; 石璐璐; 邵妍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龙江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悠久,作为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边疆文化的典型代表,在促进我省边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及维护边疆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要加大对龙江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加强当代龙江文化的建设速度,不断推进以“大美大爱”精神为代表的新时期龙江精神的创新工作,突破龙江文化浅表性,追寻内源因子,进而更好地促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