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学术交流杂志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ISSN:1000-8284

  • CN:23-1048/C

学术交流杂志

学术交流 2014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学术交流杂志马克思主义研究
5-8

马克思对国家政治公正理论的历史性贡献

作者:韩国志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内蒙古通辽; 028043

摘要:马克思关于国家政治公正的理论,是通过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的不公正性之批判建树的.这一批判深刻地揭穿了资本主义国家所谓政治公正的先天虚伪性,确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其政治不公正性产生的主要根源,并科学地指出了实现国家政治公正的革命道路.马克思主义国家政治公正理论是对早期启蒙思想家政治公正理念扬弃的结果,其思想内涵集中体现为:以“劳动”作为财富分配的尺度,公民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体,维护司法公正是捍卫国家政治公正的重要前提,国家政治公正的核心是尊重并保障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和自由权.追求政治公正,是马克思毕生的奋斗目标.认真梳理马克思关于国家政治公正的理论论述,对于进一步促进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9-13

施密茨身体现象学视域下的马克思感性活动思想

作者:李昕桐 单位: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 上海200433;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哈尔滨150080

摘要:德国新现象学家赫尔曼·施密茨以原初的身体体验为基础对主体性、现实性、身体交流、情感、空间、情境等进行了深入研究.马克思以具有生命始源意义、身心合一和社会历史性的身体思想为基础的感性活动思想中包涵着身体现象学意蕴.马克思的感性活动强调身体体验的基础性地位,其对象性活动、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关系中都彰显了施密茨身体现象学的维度.马克思的身体的感性活动作为人的独特存在方式是他新现象学视野的确证和表证.

14-17

马克思休闲思想的实践机制建设

作者:张莉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成都; 611130

摘要:休闲作为人类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人回归本真状态的重要过程.在当前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为人类拥有体闲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时间前提和物质保证.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拥有了日益增多的自由时间和物质基础,却处于更加忙碌的生活状态,“假日工作”、“充忙休闲”、“过劳死”等现象正是休闲异化在当前社会的具体表现,休闲在一定程度上仍作为名词和概念而存在.如何走出这一困境,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休闲思想中寻找理论支撑,通过建构马克思休闲思想的实践机制,正确理解马克思休闲思想的当代价值,科学诠释马克思休闲思想的本真意义和价值诉求,积极探寻实践休闲的路径,以此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提升人主体性存在的幸福感.

18-21

马克思群众概念的三重意蕴

作者:王桂艳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300387

摘要:“群众”这个看似简单的概念因其本身复杂的组成及其社会定位而难以得到清晰而明确的表述.在马克思的文本中,群众概念包含三重意蕴:在具体的社会政治实践中彰显的政治哲学概念;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彰显的唯物史观概念;在人类解放之路的探求过程中彰显的科学社会主义概念.三重意蕴体现了马克思群众观实践主体、历史主体和价值主体的统一.正确把握马克思群众概念的多重意蕴,不仅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马克思群众观的实质,而且可以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提供理论支撑,提高新形势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

22-25

文艺理论建构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作者:张欢 单位:中央编译局文献信息部; 北京; 100032

摘要:历史化地看待现代学科史中的文艺理论体系是我们进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脉络的一个重要维度和视角.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近代革命的历史语境中逐步生成,它从一开始就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本土化进程相融合,其建构过程直接参与并主动回应了中国左翼文艺运动以及根据地文化建设的目标诉求,成为特定历史语境下中国现代性探索的内在互动的一部分.将文艺理论建构的历史化过程放置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进程中,既是敞开理论研究的历史视野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有助于在新的历史语境中探寻中国文化自觉道路及理论形态.

26-30

论儒、法诚信观的融合与传承

作者:祝宝江 单位: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管理系; 江苏盐城; 224005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格诚信”,被现代社会结构、伦理关系、价值观念高强度振荡后,呈现出衰减状态与传承无效性.从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价值取向层面横向和纵向剖析并比较研究,发现嬗变过程中儒家诚信观的主体显示出柔性有余、刚性不足,法家诚信观的主体显示出刚性有余、柔性缺失.进一步深入探究,凝炼出儒家注重抽象的伦理道德、法家注重具体的实用与功利,儒家强调主观内敛的自律、法家强调客观外在的他律,而约束机制的缺乏是它们共同的“空洞”.然而,重新构建与现代社会发展相契合的儒家、法家诚信观,已成为当下发展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选择契约化、平等化、资源化路径使二者有机融合、顺畅传承,重新构建的功能将会显示出有效性和递增趋势.

31-34

梁漱溟早期文化自觉的启示

作者:孙凯 单位: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哈尔滨; 150080

摘要:梁漱溟认为文化是生活的样法,人类文化分为三路向,世界文化三期重现,世界未来文化发展方向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所以中国人对待中西印文化要采取不同的态度.分析梁漱溟文化自觉的得失,对今天的文化建设仍有着深刻启示.文化自觉要有正确的文化心态,要深入到人格的自觉,文化建设要尊重本民族的历史,要遵循综合创新的规律.

35-39

廉洁年金制度的伦理逻辑和实践策略

作者:庄德水 单位: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 北京; 100871

摘要:廉洁年金制度一直备受社会争议,焦点主要集中于合法性、公平性以及有效性等问题,争议的实质是政府诚信危机的表现,其实践的障碍在于启动工作准备不足和政策空间不足.廉洁年金制度在行政伦理意义上是公务员廉洁从政的义务性要求与职业行为的价值性认同的统一,公务员廉洁从政有益于国家和社会发展,也应该享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职业发展角度出发,所有廉洁的劳动者都应得到社会的价值认可.廉洁年金并不等同于“高薪养廉”和“变相福利”,它把公务员眼前利益转化为远期利益并以此廉政期权来约束公务员行为.推行廉洁年金制度,除了转变思想观念,还需要主体性、基础性、运行性和保障性多维机制的配合与支持,具体内容包括操作规范、财产公开、退出管理、诚信管理以及消除特权利益等.

40-43

可持续发展及其与生态伦理的关系

作者:高德胜; 钟世名 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长春; 130012

摘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是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生态伦理是时展的产物,是人类认识到正确的意识引导对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后提出的重要概念.我们发展面临的生态瓶颈并不是经济问题,也非技术落后,归根结底是人类在面对生态环境时的价值取向和伦理态度问题.生态伦理可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而可持续发展为生态伦理提供实践范式.

44-47

论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的内涵及保障

作者:邓如辛; 周宿峰 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长春; 130012

摘要:公民基本文化权利主要包括参与文化生活活动、共享文化成果和文化创作成果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权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将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落到实处.其路径为: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引导文化艺术创作,为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提供正确的方向;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提供重要途径;培育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为保证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提供重要支点.

48-52

政府机构维护公民权利不作为及其救济途径

作者:申来津; 龚可澜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武汉; 430070

摘要:维护公民权利是政府的天职,政府自成立之日就负有这一责任.尽管政府在维护公民权利方面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工作人员或怠于、或拖延、或推诿,现实中确实存在政府机构或部门不作为现象,并呈现消极性、隐蔽性、非强制性、难救济等特点.鉴于此,应通过完善立法、行政和司法的救济机制,将保障公民权利作为政府行政行为的根本目标.

学术交流杂志当代法学理论新视野
53-57

论认罪态度与死刑的限制适用

作者:彭新林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875

摘要:认罪态度作为重要的量刑情节,对死刑的限制适用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认罪态度情节都是死刑裁量中应予考虑的重要因素.认罪态度情节限制死刑的适用,应重点从三个方面入手:认罪态度较好的,可酌情从轻处罚,不判处死刑或者死刑立即执行;认罪态度一般的,也可考虑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特别是可以与其他从宽处罚情节一起共同发挥抑制适用死刑立即执行的作用;一般的认罪态度不好,不应作为适用死刑的积极情节.

58-61

对完善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几点思考

作者:张毫 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哈尔滨; 150001

摘要:行政复议制度是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制度.从《行政复议条例》到《行政复议法》再到《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行政复议制度在我国经历了尝试、发展与总结完善阶段.行政复议案件越来越复杂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在现有行政复议制度的基础上改进并完善.立法与制度的改进应当涵盖整个行政复议领域,包括扩大行政复议的审查范围,改进行政复议的审理方式,明确行政复议决定的适用依据,增加和细化行政复议决定的种类以及改进和明确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衔接问题.

62-65

民间调解被重拾的原因和发展趋势

作者:徐黄华 单位:新疆警察学院法学系; 乌鲁木齐; 830011

摘要:民间调解之所以被重拾是因为其能够融情于理法、符合情理法并重的中国传统理念和具有简捷、快速、经济、便宜的优点,除此之外,民间调解在解决民间纠纷的同时还能维持人们之间长期以来形成的诚信、友好、合作的社会关系,它是中国传统的“和”文化与无讼厌讼思想的延伸.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习惯和价值理念的变化,民间纠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应地,人们对于民间纠纷的解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社会各界穷尽其才使传统的民间调解趋利除弊以适应民间纠纷和人们对利益需求的变化.因此,民间调解被融入了新的思想与理念,民间调解出现了在模式上趋向诉讼化、主体上走向职业化和专业化、效力上趋向准司法化、手段上趋向网络化、形式上将以政府购买或委托的方式走向公益化以及民间调解的社会化、区域化、行业化、国际化、公开化等新的发展趋势.

66-70

转载媒体侵害名誉权的民事法律规制

作者:丁镜 单位:丽水广播电视大学; 浙江丽水; 323000

摘要:转载媒体重复传播权的价值倡导,并不意味着媒体可以不惜以侵害他人名誉权为代价肆意转载.转载媒体在媒体名誉侵权事件中同样具有可归责性,其对首发媒体的信息,需尽到与其审核能力相匹配的审核义务.基于首发媒体与转载媒体造成损害结果的牵连性,首发媒体与转载媒体的名誉侵权行为属于竞合因果关系的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判定转载媒体名誉侵权责任时,应予以整体考量,即转载媒体应按照其责任的大小,就首发媒体与转载媒体造成的全部损害结果承担按份责任.转载媒体与首发媒体名誉侵权责任的划分标准,应遵循“以过错为主,原因力为辅”的总原则,在确认媒体侵权责任的具体份额时,则应综合考虑媒体地域性、影响力大小、自身核实能力的强弱等因素.转载媒体名誉侵权责任的承担应以非财产性侵权责任方式为主,损害赔偿的范围不限于财产性的损失.在诉讼程序的设置上,宜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自由处分的意愿,适用“类似必要共同诉讼”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