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新闻知识杂志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陕西日报社

  • 主办单位:陕西日报社;陕西省新闻研究所;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 ISSN:1003-3629

  • CN:61-1022/G2

新闻知识杂志

新闻知识 2006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知识杂志本刊特稿
3-5

宣达政令VS权力制衡——中西新闻功能之比较

作者:张青青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05级研究生

摘要:从古至今,中西方的新闻实践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其发展规律、工作传统都取得了较为充分的建立和展示,其中,中国新闻源远流长的宣传功能与西方新闻的权力制衡功能都通过双方的比较而得以彰显。

6-7

试论博客时代的自由底线

作者:张建昌 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摘要:“你开博了吗?”,在已经到来的网络时代,网民们打招呼越来越倾向于问这样一句话。

8-9

浅析媒体企业形象塑造

作者:陶景霞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

摘要:一、塑造媒体企业形象的意义 一个媒体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依赖于良好的形象和声誉.媒企形象的功能往往与媒企市场占有率和媒企的收益成正比.媒体企业形象好,受众多,市场占有率高、获利多,反之亦然。良好的媒体企业形象具有以下功能:

10-11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陕西农村广播三年回眸

作者:卢红梅 单位:陕西人民广播电台

摘要:三年前的3月28日,陕西农村广播正式开播.作为全国首家专业对农广播频率,她的开播引人关注.在媒体纷纷将目光投向城市时,她成为一朵奇葩。

新闻知识杂志学习与交流
12-13

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作者:陈浩 单位:西安日报社; 西安晚报总编辑

摘要: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近日,中央文明办等部委发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的通知.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风尚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统一的治国方略,是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和要求,作为新闻媒体,我们一定要按照等部委的要求,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按照“三贴近”原则,创新思路、创新形式,努力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别开生面、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切实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报道落到实处,为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为促进西安市的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3-13

2005年度陕西新闻奖评选揭晓

单位:陕西省记协

摘要:2005年度陕西新闻奖的评选工作于4月底揭晓。全省各新闻单位(包括驻陕新闻单位在内),共计有386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57件,二等奖140件,三等奖189件。此次还评出好专栏9件,好版面22件,好标题33件。纳入省新闻奖评选的新闻内参以及省高校报和企业报的评选,也同时揭晓。

新闻知识杂志本期专题·两会报道
14-16

浅谈晚报如何在报业竞争中打造制胜亮点——由《羊城晚报》的“2006广州两会视窗”说起

作者:汪源; 易钟林 单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摘要:2006年度全国两会刚落幕,广州市两会随即于3月21日开幕.在媒体竞争集中的广州,《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和《羊城晚报》等各大报社自然不放过这一大显身手的好机会.各大报社在广州市两会报道中各显神通,精彩纷呈.定位在“面向家庭、办市民报纸、服务小康社会“的《羊城晚报》”贴近时代、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敢为天下先,精彩报道层出不穷.近几年多次改版,风格与时俱进,日趋时尚,赢得大量都市年轻主流家庭读者,优化了读者群结构.在广州市今年的两会报道中以“独门法术”在同城大报竞争中大放异彩.

16-18

民生唱大戏 新风拂面来——从传播要素角度简析央视经济频道今年两会报道的创新与特色

作者:周洋; 熊熙 单位: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04级硕士研究生; 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每年两会报道都是各大媒体激烈竞争的场所,在两会期间各媒体围绕两会的宣传可以说是好戏连台.今年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两会特别报道坚持既传承又创新,在全国众多媒体中独树一帜,具有十分突出的特色.两会特别节目由《两会接力站》、《面对新闻界》、《春天的约会》三大板块组成,并专门制作了《新农村筹划会》、《科技走进新农村》特别节目.其中,《两会接力站》又由“伟鸿看两会”、“小丫跑两会”、“马斌读两会”和“谁来说两会”四个环节构成.由此而成为非常抢眼的节目.

19-20

从全国两会报道的变化看我国新闻改革的深化

作者:卓九成 单位:陕西日报新闻政治要闻部

摘要:每年一次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全国委员会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集中民智决定国家大政方针和发展走向,以及全国政协委员履行职能、参政议政的大会,是每年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因此受到了国内外各大媒体的高度重视和普遍关注.就去年和今年全国“两会”来说,仅在大会新闻中心登记采访的国内和境外记者就多达近3000名.因此可以说,“两会”报道也是传媒界的大聚会,是各类各大媒体比拼实力、展示水平的大舞台.

新闻知识杂志报道策划
21-22

与世界一起关注香港100小时——深圳商报WTO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策划报道内幕

作者:张荣刚; 李胜 单位:深圳商报社

摘要:这是一次没有采访证的采访; 这是一组亮点纷呈视角独特的报道; 这是国内地方媒体持续时间最长发稿量最多的关于WTO的专栏 2005年12月11日至12月18日,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在香港召开,149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就农业、服务业、知识产权以及工业品等领域展开了100小时不停的马拉松谈判.与此同时,深圳商报也同步推出了《聚焦香港100小时》专版,全程关注香港会议的进展.这组报道由于立足深圳、关注香港、放眼世界,不但在国内地方媒体中发稿量最多、持续时间最长,而且因为独特的报道视角在全球媒体的同台竞技中,独领风骚.

23-24

一位母亲与一座城市的“对话”——从新闻策划的角度看罗南英报道的成功之路

作者:赵路平 单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摘要:过去的9个月,对于罗南英——这位罹患绝症的青海女教师来说,一定是人生中最感动、最难忘的一段时光.2005年3月份,身患白血病的青海省乐都县高店镇河滩寨中心学校语文老师罗南英,在丈夫的陪同下不远千里来到宁波治病.就当生命中出现一丝曙光的时候,60万的巨额医疗费让她不得不选择放弃.绝望之余,她把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思念和爱凝聚到笔端,开始给他写信.就在这期间,罗南英看到《宁波晚报》关于《给孩子的一封信》的征文启事,于是将其中的4封信寄到了宁波晚报编辑部.6月26日,《宁波晚报》第九版整版刊发了这些信件.接下来的短短7天里,宁波这座以历史和商业闻名的城市显得格外的不平凡,2000多市民的捐款就已达到60万,这位母亲的生命之火将被重新点燃.

新闻知识杂志本期专题·新农村建设
25-27

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舆论引导

作者:蒋玉龙 单位:深圳市新闻工作者协会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规划的重中之重,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对于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的舆论引导及创新报道,这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新闻知识杂志探索与争鸣
28-31

教育电视功能探析

作者:王哲平 单位: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正如麦克卢汉在《媒介的延伸》中所强调的那样,电视不只是大众的娱乐工具,还是制造现代人心灵、改变整个生活情境的新力量.美国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认为,“所有电视都是教育的电视,唯一的差别是它在教什么.”换言之,所有的电视都是教育的电视,关键在于运用电视的人即教育者或学习者如何运用电视的教育功能或者从电视中学习到什么.“教育电视的主要功能,就是以各种题材,从人类迷人的故事开始,以至于天文学,来做启发性的服务,消除文化的贫穷,并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准.”从功能定位看,教育电视以传播科学知识、传承优秀文化、传递教育信息、传扬先进教育理念为己任,透过新闻信息、资讯服务、访谈对话、纪录片、综艺节目、情景剧等节目形态,完成与目标观众群之间的传播与交流.教育电视传播将使学习超越时空,校园界线延伸到家庭、职场、社区;学习、生活与工作打成一片,教室的隔墙将会逐渐隐形化,甚至消失.由于电视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教育工具,因此,电视用于教育被人们称之为教育手段的“第四次革命”。

31-34

典型人物报道之“有效传播”及策略创新探析

作者:卢国松; 麦尚文 单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摘要:国内媒体的特殊“新闻品种”——典型人物报道当前所遭遇的发展困境是显而易见的.在典型人物的生成土壤发生巨大变化的传播环境中,典型人物报道已难以再现往日震撼全社会的效果,受众开始辨证地看待典型人物报道,甚至对当前的典型人物提出质疑,典型的负面效应和传播失效较为明显.随着受众信息需求的日益挑剔,及上世纪九十年代起热点报道、调查性报道和近两年人物类媒体主导的人物新闻的勃兴,典型人物报道究竟还有多大的存活空间,以及怎样拓展这种发展空间,值得充分的重视.本文试就“淡化典型报道观念”后其现实出路进行探析.

34-35

精确新闻如何才能更“精确”

作者:尹敬媛; 苏林森 单位:浙江传媒学院播音系; 四川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

摘要:精确新闻采用科学方法,可以使我们避免记者的偏见,这是科学方法的“利”;但是,科学方法使用不当,科学方法的“利”就变成“弊”了,也就会产生精确新闻不精确的现象,具体表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