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新闻知识杂志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陕西日报社

  • 主办单位:陕西日报社;陕西省新闻研究所;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 ISSN:1003-3629

  • CN:61-1022/G2

新闻知识杂志

新闻知识 2019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知识杂志本刊特稿
3-8

珠海城市品牌传播基础研究

作者:李永玖 单位: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城市品牌形象在全球资源配置、旅游资源开发、人才发展战略、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等方面具有推动作用。城市品牌传播在塑造城市形象,传递城市精神,实现城市品牌差异化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从珠海市城市品牌定位调查问卷出发,探讨珠海市的城市品牌传播策略。通过不同群体对珠海市城市品牌的认知差异、对城市品牌推广活动的认知差异等方面的调研,为城市品牌传播提供参考。

9-14

“玩直播”:个体化社会中的自我认同

作者:张丽华 单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摘要:'秀场'模式是直播媒介的特征:'秀'是用户的自我呈现,个体可以利用自由扩展的符号工具,例如文本、图像、化身等来构建和表达自己。'场'是直播间及其用户构成的'情境'。'玩直播'是个体对生命进程所遭遇到的危机,做出的反思性回应:'玩'是一种参与的过程,更是理想自我的形成方式。个体通过消费实践来重构自我和追寻个人的身份,经由符号对身份的建构达到自我的展示;他们还可以选择'再嵌入'某个集体,通过这些泛化的他人,对理想自我进行确认和维护。转瞬即逝的影像符号和脆弱的线上关系,使得个体对自我和身份的追寻成为一项未完成的任务。

新闻知识杂志新闻与传播研究
15-18

时新与贴近:新闻价值诸要素再探——基于北京地区的一项调研初步数据

作者:王亦高; 陈晓艳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本文是根据2018年秋在北京地区开展的一项深入调查而写成的小型调研论文。调查发现,新闻价值诸要素中,最关键的要素是:时效性、接近性、波及范围的大小、异常程度的高低。相反,心理替代性、趣味性、人情味儿等要素,则不那么关键。

19-22

“信息茧房”与网络文化对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

作者:杨序暄 单位:河南大学民生学院

摘要:互联网改变了信息生产方式,制造了新的传播模式。人们在生活中已然离不开网络所提供的种种便利。在这种传播语境中,网络文化深入人们的生活,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这种变化发展不但使人们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带来了一些负面问题。'信息茧房'即人们在互联网时代对媒介技术革新与受众选择行为之间关系的思考。在'信息茧房'中,人们会囿于单一的信息渠道,接收有限类型的信息,最终不能形成对社会发展的正确认识,脱离社会交往,封闭思维模式。

23-27

体育新闻报道语篇人际功能的实现途径研究

作者:任桂婷 单位:商洛学院人文学院

摘要:系统功能语言学将语言的功能抽象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等三大元功能。成功的语篇总是能够通过恰当的选择,将这三大功能完美体现;也会根据功能的不断变化,调整语言选择的手段和方法,达到选择性与功能性的辩证统一。文章以中外主流媒体对'2018年世界杯法国夺冠'的报道为语料,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从语气系统、情态系统、评价性词汇等三方面分析中外主流媒体在语言的选择上以及人际功能的实现上实现辩证统一的路径。

新闻知识杂志探索与争鸣
28-33

陈忠实笔下的朱先生悖论与电视剧对乡贤文化的发掘

作者:田富强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西安文理学院培训中心

摘要:乡贤形象是《白鹿原》的核心。白嘉轩是治理有效的乡贤代表,朱先生是乡风文明的乡贤代表。小说与电视剧中白嘉轩的形象得到读者与评论者的褒奖;电视剧中朱先生与白嘉轩同样光彩照人,但小说中的朱先生却被认为是败笔。'朱先生悖论'具有三方面的启示。第一,精神性乡贤形象的成功塑造需要与之契合的时代氛围。小说对朱先生形象的塑造是成功的,这是电视剧中朱先生形象饱满的基础。但是小说创作时代,物质性需求的满足是乡村的时代主题,文化氛围不能与具有崇高追求的精神性乡贤形象契合。电视剧创作时代,精神性需求的地位得到提升,文化氛围基本能与朱先生代表的崇高精神层面的乡贤文化契合。白嘉轩兼具物质性与精神性,30年前与30年后,都能契合乡村发展的时代主题。第二,白嘉轩与朱先生具有不同的乡贤特质。白嘉轩的乡贤功能更多表现在'治理有效',朱先生的乡贤功能更多表现在'乡风文明'。30年前的乡村离不开治理有效,'乡风文明'则近乎奢侈。乡村振兴战略中,'乡风文明'目标位于'治理有效'之前,体现了新时代其重要性得到提升。朱先生形象契合了新时代的历史需求。第三,朱先生的形象塑造具有前瞻性。陈忠实冒着极大的风险,超越了注重物质的20世纪80年代,创造了聚讼纷纭的时代跨度极大的人物形象,这既是引发'朱先生悖论'的症结,也体现了陈忠实创作垫棺作枕之作的先见之明,使小说更具经典性,使《白鹿原》的影响经久不息。

34-37

司法舆情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2008-2018年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作者:李建飞; 李沙; 张树心 单位: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安工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摘要:网络舆情作为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在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的同时,给司法工作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网络舆情与司法公正的关系是长期以来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CNKI数据库中的司法舆情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可视化文献计量方法,通过对文献发表数量、研究学科、关键词等类型进行可视化分析,总结出2008-2018年间国内关于司法舆情研究的总体特征与研究热点问题,以期为今后司法舆情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38-43

新时代的新媒体与社会责任研究

作者:甘刘林 单位:重庆高新区管委会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诞生的新媒体,在给人类社会带来诸多便利与丰富生活的同时,也考验着各个新媒体平台的社会责任及其参与者的媒介素养。探究新媒体的社会责任根源及其践行路径,对构建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闻知识杂志广告研究
44-47

浅析“支付宝”在“中国锦鲤”营销传播活动中的创新点

作者:王嘉晨 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

摘要:在2018年国庆节前夕,支付宝一则寻找'中国锦鲤'的微博,在未经过大面积铺张造势的情况下,其转发量和阅读量却扶摇直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传播效果。在互联网时代的下半场,流量价格高企的情况下,创造了一次营销传播的神话。'中国锦鲤'活动中既嵌于微博自身所独有的环境体制,也迎合现代青年所特有的网络亚文化。'中国锦鲤'活动的成功是内因与外因共同完成的结果,'内'是支付宝团队对客户心态的精准把握和完美筹划;'外'是网络大众群体的'二次传播'与'狂欢'。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试图挖掘此次活动的前因后果,从而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发展脉络,更为重要的是,尽可能地总结归纳出此次活动的创新点。

新闻知识杂志新媒体
48-52

传统媒体新媒体转型的磨合话语研究——以《界面新闻》为例

作者:田昕; 张玉川 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

摘要:本文以《界面新闻》'致用户'为研究对象进行话语分析,得出传统媒体新媒体转型的磨合话语模式,发现磨合话语由商业主义话语、新闻专业主义话语、困境话语和成就话语构成,当商业主义话语和新闻专业主义话语发生融合时,困境话语容易转变成成就话语。并且,专业性较强的垂直媒体更能发挥自身优势,找到商业主义话语和新闻专业主义话语的融合,赢得用户认同,实现媒体转型。

新闻知识杂志视听天地
53-56

当下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审美特征与创新路径

作者:吉平; 李雪娇 单位: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摘要:媒体的发展推动了电视节目的日新月异,在追求节目形式新颖的同时,国家也更加注重电视节目的自主创新和中华文化的传承。现阶段,文化类电视节目得以繁荣发展,不仅满足了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加速推动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但该类电视节目在当前新媒体的语境下也存在一些发展困境,本文通过分析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现状、审美特征及存在问题,为该类电视节目的创新路径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57-63

新华社微纪录片《国家相册》的媒介框架分析

作者:张钊瑜; 朱丹红 单位: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摘要:微纪录片《国家相册》是新华社于2016年9月2日推出的一款全媒体产品,截至2017年9月2日,总播放量超过十亿次,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这与其媒介传播框架密不可分。研究发现,微纪录片《国家相册》将总体定位在'中国梦'框架中,这说明新华社在新媒体时代主动承担起舆论引导的重要职责。同时,媒介框架的创新化表达也为其他主流媒体的内容生产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64-66

新媒介环境下中国网络文学IP剧的叙事艺术研究

作者:李雪 单位: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

摘要:本文从新媒介大时代背景下,对我国网络文学IP剧的叙事艺术进行了分析总结,一方面梳理它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总结它的叙事特征。同时在对网络文学IP剧的叙事方式的分析中,结合文化心理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其语言系统,考察它的叙事心理。

新闻知识杂志新闻史
67-70

试析张季鸾新闻思想中的现代性精神

作者:滕文莉; 苏晓暹 单位:榆林学院文学院

摘要:张季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杰出的报刊政论家,他在从事报刊编辑的职业生涯中,形成了丰富独特的办报经验和新闻思想,并在诸多方面体现出了鲜明的现代性精神。本文从现代化的时代精神追求、商业经营意识的凸显、独立自由精神的觉醒三个方面论述了张季鸾新闻思想中现代性精神的体现,并探讨了其现代性精神对当下的启示意义。

71-73

梁启超“喉舌论”酌议

作者:王新锋; 杨雨杭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传媒系

摘要:本文通过梳理梁启超对报刊'喉舌论'的系统论述,分析其提出的历史背景与内涵菁述、学术谱系与理论特色,探究其对报刊发展和社会政治进程产生的复杂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