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新闻知识杂志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陕西日报社

  • 主办单位:陕西日报社;陕西省新闻研究所;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 ISSN:1003-3629

  • CN:61-1022/G2

新闻知识杂志

新闻知识 2019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2-2

戴吉坤摄影作品选登

作者:戴吉坤 单位:陕西日报社; 陕西省新闻摄影学会
97-97

山水人文·游在清涧

摘要: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气势磅礴的北国风光、鬼斧神工的黄河'曲流群',还建成了枣林则沟会议旧址、路遥文化产业园等人文旅游景点。近年来,清涧县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把县域作为一个大景区进行规划布局,全力打造'山水人文·游在清涧'旅游品牌。

98-98

欢迎订阅2019新闻知识

摘要:全国新闻重点期刊中国社科期刊学术论文统计数据库核心刊物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第一、二届陕西省一级期刊自发邮发两便汇款订阅快捷订阅2019年《新闻知识》仍为自发和邮发两个渠道。订户可直接向本刊汇款订阅,亦可从邮局订阅。每本10元,年价120元(含邮寄费)。请将订费直接汇至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新闻知识》发行科。款到即寄发票。

新闻知识杂志本刊特稿
3-5

区域微纪录片与本土文化的审美互动

作者:郭勋亚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摘要:微纪录片是传统纪录片在新媒体时代衍生出的新形态,部分作品以展现独具魅力的区域文化见长,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区域微纪录片的艺术审美追求为大众构建了一定范围内的、具体时空可见的客观世界和隐含在拍摄意象中的价值与意义,成为本土文化影像传播的重要手段。区域微纪录片是纪实与审美的统一,而本土文化的微记录传播亦有审美观照的诉求,本文以陕西微纪录片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技术层面、心理层面、艺术层面探究区域微纪录片与本土文化之间的审美互动机制。

6-10

移动网络情境下大运河文化自媒体传播现状与提升策略——以“中国运河之都”淮安为例

作者:何顺民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传媒学院

摘要:移动互联网尤其是微信的出现催生了新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当前淮安市大运河文化自媒体传播呈现如下现状:运河文化传播零敲碎打,缺乏整体性的推介平台;定位不清晰,徒有其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传播的形式表达上可视化程度低;在叙事策略上,运河故事的讲述缺乏与市民日常生活的勾连;传播效果上缺乏爆款产品,粉丝量及增长潜力不足,市民参与互动性的程度不够。针对目前现状和问题,为实现运河文化传播效果的优化,本文提出如下策略:以促进市民与运河城市文脉的连接为目标,充分挖掘新媒体技术的活性和潜能;丰富手段追求有趣的关于运河故事的视听语言;将运河遗产空间变成可参观的展示场所,打造成'会说话的环境'。

新闻知识杂志新闻与传播研究
11-14

关于新时代中国跨文化传播能力建设的一点思考

作者:云国强 单位: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摘要:在新时代条件下,如何将中国智慧创造性转化为中国话语,使得中国发展中积累的自我更新能力成为维护世界繁荣与和谐的宝贵经验?关键在于话语体系与文化领导权。具体实践上要以新媒体技术创新为契机,建设全球与本土双向协调运行的跨文化传播话语体系,推进中国话语的跨文化铸炼,在全球范围内赢得充分认同。

15-19

陕西形象建构与传播的综述与展望

作者:苏燕平 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摘要:研究陕西形象建构与传播,对于政府和媒体关于区域形象的建构策略和传播技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陕西形象建构与传播研究进行了综述:陕西形象的定位、陕西形象及其建构与传播的社会功能、陕西形象建构与传播效果的媒介内容分析、提升陕西形象建构与传播的策略。在对陕西形象建构与传播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和评述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0-22

全媒体时代记者的挑战与未来

作者:邓明宇 单位:香港经济导报社

摘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人们身边的信息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基本的新闻准则没有变,新闻传播的本质也没有变。记者要适应未来新闻业的要求,应当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报道能力,做好原创报道,重视深度报道,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新闻写作水平。

23-24

深圳商报全国“两会”报道以独家视角唱响中国好声音

作者:苏海强 单位:深圳商报总编室

摘要:在2019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深圳商报通过高站位独家视角唱响中国好声音、'深'观察浓墨重彩聚焦大湾区建设、聚智慧前后方联动做透热点新闻,以自身科技财经特色做好相关报道。

新闻知识杂志探索与争鸣
25-27

从“锦鲤”现象看网络流行文化的发展和走向

作者:王佳倩; 张行勇; 张宏邦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 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

摘要:2018年年底,一场支付宝的全球化营销在朋友圈走红,网友'信小呆'成为'中国锦鲤',引发网友的热议。同时,营销文案频频'搭便车',形成'锦鲤'现象。'锦鲤'的走红是不是偶然因素,本文试从符号化表达、微信强关系传播、受众的心理因素、自媒体的象征性权力等角度解析这一现象兴起的原因,并且从'锦鲤现象'的兴起来看网络流行文化的发展走向。

28-31

准社会交往视角下的青年亚文化传播——以“帝吧出征瑞典”事件为例

作者:马燕 单位:广西财经学院

摘要:由'中国游客瑞典受辱'事件引发的'帝吧出征瑞典'事件,以调侃、戏谑的话语对外传播我国青年群体的价值理念,属于典型的青年亚文化。本文借助霍顿和沃尔的准社会交往理论分析'帝吧出征瑞典'事件。青年群体借助亚文化传播,实现与瑞典电视台及其主持人的准社会交往,'抵抗'是核心表现,背后是指向表达诉求和价值理念认同的意识形态输出。亚文化作为我国对外传播体系的有机构成,兼备合理性和特殊性,能够辅助'讲好中国故事'。亚文化应当不擅自逾越主流媒体的引领,致力于开展基于主体间性的准社会交往,为我国营造更有利的对外传播环境提供助力。

32-35

建国七十年媒介使用权的变迁与思考

作者:尤成; 贾广惠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

摘要:新中国成立已有70年,新闻媒体向着大众化方向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大众拥有了媒体使用权,特别是广泛传播新闻与信息的权利,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本文基于该项权利几个发展阶段的简单考察,提出传播权的大众化具有提升大众的表达能力和参与能力,促进社会治理,帮助地方改进管理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滥用媒体权利等消极的问题也需要克服和改进。

36-39

环境抗争中网络视频动员的基层治理

作者:曹青云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摘要:网络视频动员以图、文、声、像合一的形式向群众传送多感官的信息,让网络中一些'沉默的大多数'抗争者无需多余发声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转发视频参与环境抗争,迅速构建集体认同感,从而形成'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抗争效果,给环境抗争带来了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这种新型的抗争行为从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政府执政方式的转变,但同时给管理部门带来压力,引起诸多社会负面效应。本文试图对我国近年来环境抗争中网络视频动员的方式进行描述并对其基层治理办法进行探讨。

新闻知识杂志视听天地
40-43

从《荆州杀》到《影》的人物形象解读

作者:姚宝香 单位:西京学院

摘要:电影《影》一经播出,其用水墨色彩演绎人性的黑白灰状态就被津津乐道,本文将小说《荆州杀》与《影》进行对比研究,指出《影》弃原著的同仇敌忾而选择'窝里斗'的叙事模式,进而从文化心理学、精神分析等角度解读影片中的不同人物形象及其成因,以期进一步理解导演在文学影视化改编中的再创作。

44-47

《中国诗词大会》魅力探析

作者:晋爱荣 单位: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摘要:《中国诗词大会》自2016年举办以来,秉承'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宗旨,点燃了全民诗词学习的热情,成为全国民众的诗词盛宴。全民参与的诗词热度,饱满丰富的文化含量,唯美知性的舞台语言,大爱无边的人文情怀以及推陈出新的节目编排是它热播的原因,更是其魅力所在。《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