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艺术教育杂志部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 主办单位:中国文化传媒集团

  • ISSN:1002-8900

  • CN:11-1188/J

艺术教育杂志

艺术教育 2015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艺术教育杂志本期关注
6-11

促进教育公平 推动社会进步 公益机构助力艺术教育:让艺术的春风雨露惠及更多人群

作者:王敏; 王钰 单位:《艺术教育》编辑部

摘要:“艺术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推动着人类审美、道德,乃至科技与生产力的发展,滋润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对于贫困地区的儿童而言,艺术恰恰是能够帮助他们战胜贫困的重要手段,赋予了身处贫困中的儿童以骄傲、自信与尊严。”

艺术教育杂志深度观察
12-17

时代变迁中高等美术教育的光荣与梦想

作者:郝爽 单位:《艺术教育》编辑部

摘要:2015年6月,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走了,悼念她的人手持洁白的菊花,在北京八宝山大礼堂,送先生最后一程。廖静文曾被评价为“一个为徐悲鸿而生,为徐悲鸿而活的女人”。自1953年徐悲鸿逝世,半个多世纪以来,廖静文将一门心思都扑在了徐悲鸿的艺术和学术推广上。而也正因为有了徐悲鸿,中国的高等美术教育在经过了百年变革之后,在吸收西方绘画体系的同时,开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美术教育模式。

艺术教育杂志热点透视
18-21

选秀十年,给中国流行音乐教育带来了什么?

作者:王文娜 单位:《艺术教育》编辑部

摘要:2005年,湖南卫视音乐类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横空出世,作为一档电视娱乐节目,它不仅创造了收视率的神话(总决赛高居11.65%的收视率,意味着全国近3亿人收看),也造就了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等一批未经唱片公司打造、由大众投票选出的“草根”明星,打破了港台歌星统领乐坛的局面。十年间,音乐类选秀节目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超女”“快男”“好声音”通过选秀节目一夜成名。在这个唱片没落的时代,

22-27

小剧场戏曲:开辟戏曲专业人才创新创业的崭新途径

作者:高薪茹; 张斐然 单位:《艺术教育》编辑部

摘要:“我们曾在夹缝中生存,我把这比喻为蝙蝠一样的生活。”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现为北京京剧院青年导演、编剧的李卓群谈及小剧场戏曲的创作经历感慨颇深。细品这句话,带着些许心酸。那么,戏曲人才毕业后的就业、成长之路究竟是怎样的;小剧场戏曲,这种近几年受到较高关注度的新型戏曲形式,又是经过怎样的演变和发展,最终能否为年轻戏曲人才拓宽就业道路、提供创作空间……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小剧场戏曲领域的相关专家,对小剧场戏曲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27-27

“我从草原来——包都荣油画作品展”在京展出

作者:王敏 单位:《艺术教育》编辑部

摘要:本刊讯(记者王敏)2015年6月24日至26日,“我从草原来——包都荣油画作品展”在中央民族大学美术馆展出,来自中央民族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的领导及艺术家参加了开幕式。此次展览由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和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共同举办,展出了蒙古族画家包都荣的80幅油画作品,题材包括风景、人物、静物等。其中的《赛驼》《漂浮的云》《人物》等系列作品,均以蒙古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为出发点,

27-27

第二届雅马哈全国钢琴比赛学院大奖启动

作者:王文娜 单位:《艺术教育》编辑部

摘要:2015年6月30日,第二届雅马哈全国钢琴比赛学院大奖在中央音乐学院正式宣布启动。本届大赛由雅马哈乐器音响(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中央音乐学院主办,全国八大音乐学院协办。

艺术教育杂志艺教视界
28-31

为学为师一甲子,求艺求真六十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建立60周年综述

作者:张璐; 王荣婷

摘要:2015年5月13日,第二届“刘大为美术奖”在内蒙古师范大学盛乐校区美术学院报告厅颁发。“刘大为美术奖”是由美术学院六八届校友、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于2012年学校校庆时向学院捐资100万元设立的专项奖励基金。此次共评选美术学院先进班集体两个,优秀应届本科、研究生毕业生各一名,

艺术教育杂志学术前沿
32-35

脱弃窠臼 灵采逸溢——四川新锐画家艺术创作的走向

作者:王虹 单位: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摘要:创造性是艺术的灵魂,但由于受困于高度模式化的艺术符号,长期以来艺术创作都很难摆脱风格重复单调的问题,因此阻碍了艺术创新。鉴于此,就需要艺术家脱弃窠臼,将创作的基础重归于结构、氛围、强度、质感等基本元素和线条、色彩、动势等更为基本的艺术语言,从而将艺术的创造性从符号的遮蔽下解放出来,这已经成为当下艺术探索的主要走势。在这条探索之路上涌现出了一批新锐的艺术家,他们以独特的实践和作品不断推进艺术创新的进程。

36-39

工业产品在数字化中的视觉文化建构

作者:薛纯 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摘要:信息时代的典型特征是数字化工业产品的迅猛发展。数字化世界中,人们与其他事物的交互方式正发生很大的改变。文章指出,庞大的数字化影像导致了人们不同以往的观看方式和视觉体验,并带来了全新的数字化生活方式的文化内涵与价值重建。

40-41

“五感”综合体验与视觉艺术的关系之研究

作者:朱颖 单位:天津天狮学院

摘要:所谓的“视觉艺术”,长久以来被限定在视觉审美范围之中,无论审美创造、研究、欣赏的思维只能是局限片面的。文章研究综合感官的“通感”作用,即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五种不同感觉体验互相沟通、交错、整体作用在审美活动当中。此观念能够开发创造者、欣赏者无限的灵感,是让传统“视觉艺术”发展的潜在动力与精神源泉,也驱动并开辟“视觉艺术”教育发展的外延,更是作者的研究意义所在。

42-44

从神到人:《蒙娜丽莎》与文艺复兴

作者:陈铭溪 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摘要:《蒙娜丽莎》是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文艺复兴前的西方世界是“神”的世界,“神”在上,人在下。这种意识形态反映在艺术上,就是神占据着艺术家的大脑和艺术的殿堂。艺术作品多以神为主角,即便是“人”充当主角的场合,也多被神化。文艺复兴肇始,神开始走下神坛,人则更像人,甚至到后来“圣母”“基督”“天使”都成了“人”。《蒙娜丽莎》之所以不朽,因为这是第一幅把“人”回归本体的作品。蒙娜丽莎的微笑,展示的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人”作为人从内心世界到外部生活的一种满足或者期望。

44-46

新纪录电影观念融入本土实践的研究——以金铁木导演作品为例

作者:曲玮婷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摘要:文章旨在研究新纪录电影观念传入中国本土之后,在当代中国纪录片创作领域,尤其是历史纪录片创作领域出现的一些变化。作者在国产历史纪录片领域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金铁木导演的作品为范例,对他的纪录片创作风格进行分析,并以作品《复活的军团》《圆明园》等纪录片为分析依据,对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一系列“虚构”手段进行研究。这说明,在本土纪录片的创作实践中,“新纪录电影”观念已被本土导演很好地应用于艺术创作之中。

艺术教育杂志艺术探索
47-47

协同理论视角下的公共文化艺术服务供给模式优化研究

作者:赵辰光; 胡云婷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文章从对协同理论的理解出发,对协同模式引入公共文化艺术服务供给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对协同模式下的公共文化艺术服务供给优化在组织结构、运行规章、激励手段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策略和建议。

48-49

谈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艺术伦理新常态

作者:连苹 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文章认为应以长远的眼光审视我国经济转型期艺术伦理的态势,特别是要思考如何应对文化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构建我国艺术伦理新常态的战略方向。文章以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从理论上探讨构建中国艺术伦理新常态的战略规划。

50-51

基于艺术类学生危机认知的实证调查研究

作者:张伟 单位:华侨大学文学院

摘要:高校的突发事件社会影响面广、关注度高,因此高校突发事件危机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基于艺术类学生危机认知调查,从危机认知的视角了解艺术类学生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危机认知概况和高校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的现状,以期更好的应对高校突发事件,保障艺术类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