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应用化工杂志北大期刊CSCD期刊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 主办单位: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陕西省化工学会;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ISSN:1671-3206

  • CN:61-1370/TQ

应用化工杂志

应用化工 2009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应用化工杂志科研与开发
1549-1552

响应面法优化固定化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脂肪酶回收工艺的研究

作者:李琴; 张立伟; 闫云君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酶法制备生物柴油工艺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脂肪酶回收前后脂肪酸甲酯得率之比作为检测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自行制备的固定化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脂肪酶的回收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并利用软件SAS9.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的最佳回收条件:回收溶剂用量20.4mL,回收温度40.2℃,回收时间20min。此条件下,验证试验脂肪酶回收率最大可达98.26%,与回归模型预测最优条件下脂肪酶回收率99.59%非常接近,且使用30次后,其回收效率依然接近100%。R2=96.63%显示该回归模型在分析脂肪酶回收率方面具有极高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1553-1555

DCH-18-C-6/乙酸乙酯萃取体系萃取分离铀(Ⅵ)的研究

作者:徐丽华; 袁亚莉; 郭建波; 陈萍; 贾继云; 黄笑寒 单位:南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湖南衡阳421001; 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以二苯并.18.冠醚-6(DCH-18-C-6)作为萃取剂,采用溶剂萃取法萃取分离溶液中的铀(Ⅵ),研究了稀释剂、盐析剂、介质酸度等条件对萃取率的影响,确定了乙酸乙酯为稀释剂,0.1mol/L的KH2PO4为盐析剂、水杨酸为酸性介质的溶剂萃取体系。该萃取体系在选定的条件下,对1×10^-4mol/L的铀酰离子一次萃取率可达82.5%。

1556-1560

氧化法处理模拟含酚废水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超; 钟宏; 周立; 赵刚 单位: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湖南长沙410083; 湖南工学院机械工程系; 湖南衡阳421002

摘要:采用化学氧化法在自制反应器中处理模拟含酚废水,就KMnO4、MnO2和Fenton试剂三种氧化剂对酚的去除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表明,苯酚的去除率随通气量、氧化剂的投加量的增加而升高,随pH值的增大而明显下降;通过各自最佳操作条件对比得出,Fenton试剂的去除效果最佳。当溶液pH值为6,n(H2O2):n(Fe2+)=4:1,Fe2+的初始浓度为1.5mmol/L,Fenton试剂对酚的去除率达到了97.67%。

1561-1563

乙酸苄酯合成过程强化实验及产物分析研究

作者:蒋红芝; 廖安平 单位: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 广西南宁530007; 广西民族大学化学与生态工程学院; 广西南宁530006

摘要:探讨乙酸苄酯合成及产物分析。用负载Fe3+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乙酸苄酯,研究了在分离产物的条件下,带水剂种类和带水剂用量对乙酸转化率的影响。并对产物进行了分离提纯和色谱分析。在分离产物的条件下,乙酸转化率为90.16%。经提纯后的产物的红外光谱表明,产物的结构与标准品乙酸苄酯相符;经气相色谱仪分析,反应体系中只有乙酸、苄醇、乙酸苄酯和水4个组分;经提纯后的产物中乙酸苄酯含量为94.56%。本实验制备的催化剂反应选择性高。

1564-1567

利用啤酒废水培养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研究

作者:芦艳; 乔福珍; 孟丽丽 单位:大庆石油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黑龙江大庆163318

摘要:从空气和活性污泥中筛选出絮凝剂产生菌,对其进行筛选并纯化得到絮凝活性较高且稳定的菌株M3。以啤酒废水为廉价培养基,对絮凝剂产生菌M3进行培养,考察外加碳源、氮源、培养基pH值、培养时间等因素对絮凝剂产生菌絮凝效果的影响。得出了M3的最件培养条件:直接利用啤酒废水,无需另外添加碳源和氮源,只需添加0.5%的KH2PO4,温度为30℃,培养基初始pH值为8.5,培养时间为48h,摇床转速为160r/min。在此条件下所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液絮凝率高达93.5%。

1568-1570

陕北南瓜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作者:高晓明; 吕磊; 曹振恒; 王继武 单位: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省化学反应工程重点实验室; 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对陕北南瓜多糖热水提取和碱水提取的工艺参数进行r研究,考察r料液比、浸提时间、温度、pH值对南瓜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陕北南瓜多糖的最佳热水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65℃,料液比1:40,提取时间2h,提取率为43.21mg/g;最优的碱水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60℃,料液比1:50,提取时间2h,pH值为13,提取率为57.72mg/g。两种工艺路线成本低廉,工艺简单,能保证食品的安全性和提取物的天然活性。

1571-1574

硝酸铁与水杨酸甲酯绿色硝化的选择性及其副产物组成的研究

作者:刘艳珠; 李霞; 张玲; 李永绣 单位:南昌大学理学院; 江西南昌330031

摘要:研究了硝酸铁与水杨酸甲酯的绿色硝化反应。主要产物为3.硝基水杨酸甲酯(O)和5-硝基水杨酸甲酯(P),其选择性与工业化生产比得到了提高,最大比值为P/O=5.3。副产物的组成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和固体漫反射光谱确定为Fe(N03)。(MNS)bOc1.8H:0,其中a+b+2c=3,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a减小b增大。并回收了硝酸铁,其回收率为73.4%(以铁含量为基准)。

1575-1578

碳纳米管及竹炭对双酚A和4-硝基苯胺的吸附动力学

作者:朱仙弟; 梁华定 单位:台州学院医药化工学院; 浙江台州317000

摘要:研究了竹炭和碳纳米管从水溶液中吸附双酚A及4-硝基苯胺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竹炭对双酚A和4.硝基苯胺的平衡吸附量Qc均随着初始浓度和温度的增加而升高,相同条件下,qc大小为:4-硝基苯胺〉双酚A;碳纳米管对双酚A和4-硝基苯胺的吼也随着初始浓度增加而增大,但随着溶液温度升高而减小,相同条件下,qn大小为:4-硝基苯胺〈双酚A;吸附过程均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颗粒内扩散过程是竹炭吸附速率控制的重要因素,同时还受颗粒外扩散过程的控制,但不是碳纳米管吸附速率控制的重要因素;竹炭、碳纳米管对双酚A和4-硝基苯胺的吸附活化能都比较低,依次为19.41,4.37,6.06,27.33kJ/mol,表明吸附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

1579-1581

含水甲醇汽油的应用性能研究

作者:谭世语; 张晓刚; 阳杨 单位: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重庆400044

摘要:通过理化分析、台架实验和行车实验,比较了自制的含水甲醇汽油M50W、M40W和93#市售汽油的物化性能和使用效果。结果表明,发动机使用M50W、M40W动力性优于93#市售汽油,油耗增加3%~7%。尾气排放中HC、CO、CO2显著降低,NOx排放改善小明显,甲醛排放增高。

1582-1585

苹果生果中苹果多酚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

作者:陈莹; 徐抗震; 聂威; 宋纪蓉; 庞伟 单位:西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陕西西安710069

摘要:采用响应面法,对苹果生果中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建立了提取苹果多酚的二阶响应回归模型。分析了主要工艺参数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提取总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94.4℃、浸提时间10.68min、液料比30.2mL/g,其最终提取率为108.6mg/g。

1586-1588

对甲苯磺酸铜催化合成乙酸辛酯

作者:章爱华; 邓斌; 刘文萍; 王迎春; 张玉林 单位:吉首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湖南吉首416000; 湘南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以对甲苯磺酸铜为催化剂,不用溶剂,对乙酸与正辛醇之间的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醇酸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乙酸辛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甲苯磺酸铜有着良好的催化活性,在正辛醇用量0.1mol,n(正辛醇):n(乙酸)=1:2.5,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0.75%,回流反应50min条件下,乙酸辛酯收率可达88.5%,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仍保持较高活性。

1589-1590

氨基硫脲基新型杯[4]芳烃衍生物的合成

作者:蔡秀琴; 赵秋伶; 王淑荣 单位:渭南师范学院化学化工系; 陕西渭南714000

摘要:通过1,3-环氧丙基杯[4]烃与硫代氨基脲开环反应,合成硫代氨基脲基杯[4]芳烃衍生物,研究了其对阳离子的吸附性能后发现,与其他氨基杯芳烃相比,该衍生物对铜离子的吸附性能较好,并且有很好的选择性。

1591-1593

3,6-二氯哒嗪4-羧酸的合成

作者:姚转乐; 石强; 樊学忠; 王融冰 单位: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 陕西西安710065

摘要:以柠康酸酐和盐酸联氨为起始原料,经过三步反应制得3,6-二氯哒嗪4-羧酸。通过红外、核磁共振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证。考察r原料用量、氧化剂种类以及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合成3,6-二氯哒嗪4·羧酸的影响。较佳工艺条件为:合成3,6-二羟基4+甲基哒嗪时,柠康酸酐和盐酸联氨摩尔比为1:1.12;氯代反应时,3,6-二羟基4.甲基哒嗪和三氯氧磷摩尔比为1:6。以HNO3-KClO3为氧化剂,其与3,6-二氯4-甲基哒嗪质量比为2:1,在35-40℃反应3h。总收率达到52%,纯度大于98%。

1594-1598

不同结构的有机硅在洗涤过程中的吸附性能研究

作者:梁秦秦; 刘今强; 宋兆伟; 邵敏 单位:浙江理工大学先进纺织材料与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运用改进的硅钼蓝分光光度法,测试了模拟洗涤后吸附在洗衣机壁表面和织物上的微量有机硅的量,研究分析了不同类型的7种有机硅结构与吸附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分子极性强、分子末端有极性基团封端、水溶性较低的有机硅在极性器壁表面和织物上的吸附量均较高;有侧链且侧链结构越复杂比无侧链的有机硅在织物上的吸附量要高,这与在器壁表面的吸附正好相反,与织物和器壁的表面特性有关;氨基官能团在硅油中的分布越均匀,乳液粒径越小,越有利于与纤维表面上的羟基、羧基吸附,吸附量也越高。

1599-1601

酵母菌与糖化酶的共固定化研究

作者:王梦琴; 周志明; 尹成志 单位: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重庆400030

摘要:以海藻酸铝为载体,用包埋法共固定酵母菌和糖化酶,探讨了此双酶体系的储存稳定性和重复使用稳定性,研究了共固定化酶的双酶比例及pH和温度对酒精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菌和糖化酶的最佳加入量分别为2.5g和300U/g;固定化酶重复使用10次后,残余活力仍能保持最初活力的83.47%;共固定化酶的半衰期可达205.1d;pH为4.0-4.5、温度为37℃时,其活性可达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