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

影响因子:1.44

ISSN:1002-4808CN:11-2606/G4

    基本信息:

  • 下单时间:1-3个月
  • 发行周期:月刊
  • 发行地:北京
  • 创刊:1980
  • 类别:教育类
  • 出版社:中国教育学刊
  • 语言:中文
  • 价格:¥336.00
  • 起订时间:2020年01月
  • 邮编:100029
  • 库存:19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教育学刊 2012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政策研究
1-8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支出实证研究——基于对我国9个省份107所农村学校的调查分析

作者:钟秉林 赵应生 洪煜 阮琳燕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摘要:对我国9个省份107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尚存在管理不规范、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不同学段、不同地域、寄宿制和非寄宿制学校之间公用经费支出的差异性十分显著。今后,我国要通过完善公用经费管理办法、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加强监督审计、实行财务公开等方式,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的使用效益。

14-17

城乡中小学结构布局变化的比较与反思

作者:高小强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发达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的结构布局呈现出新的特征。城市大力推动小班化教育以促进学校内部结构的优化;农村则通过布局调整以实现规模化办学的目标。不可忽视的结果是"小班共识"成为城市拒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制度屏障,而"规模效益"理论则成为农村学校维持大班额教学的"科学依据"。农村儿童不论是留守在农村还是迁徙进城市,其不公平的境遇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城市推行的小班化教育要具有包容性,而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应以小班精神为指引,只有这样,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才有望实现。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热点问题研究
18-21

“过度教育”的表征、归因与救赎

作者:闫守轩 朱宁波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过度教育"是当前教育异化的集中表现,其表征为学习内容过多、过难,学习时间过长,学习起点过早,学习过程过死、过严。这种异化是工具理性教育价值观的宰制、"有罪推定"儿童文化的规约、"超级儿童"观的偏误及制度化教育的规训与压迫之结果。要实现"过度教育"的自我救赎,就必须推进文化与教育价值观的改造,进行基础教育体制设计的调整,实现基础教育实践运行着眼点的转移。

22-25

公众对区域基础教育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北京市公众教育满意度调查

作者:张娜 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

摘要:教育满意度是学生和家长把对教育服务的综合感知与预期期望相比较后,形成的感觉状态的水平,其影响因素构成主要包含公众对教育服务综合感知的影响因素和公众的教育期望与需求的影响因素。基于对北京市17个行政区域的11600个学生家庭教育满意度的入户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喜欢上学的程度对教育满意度的影响最大,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对教育满意度具有广泛而显著的影响。对各学段教育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分析,既可以发现学生和家长对基础教育各学段的关注点和重视度,也可以发现各学段亟待解决的问题,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参考信息。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现代学校领导与管理
26-29

中小学家长委员会现状及改善策略——基于北京市的实地调查

作者:赵玉如 单位:北京教育学院

摘要:加强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是促进家校合作、优化育人环境的需要,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需要,是现代社会民主发展的内在要求。基于对北京地区家长委员会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北京市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在当选方式、参与程度及培训等方面均存在一定问题,家长委员会在建设方面表现出各自为政、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随意性大、参与流于表面化等问题,其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针对这些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强对家长委员会的规范化管理和科学性指导,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30-32

论学校教育自主创新的三种形态

作者:赵文平 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

摘要:转型与变革的社会时代呼唤学校教育自主创新。以哈贝马斯的兴趣理论为指导,结合我国当前学校教育创新发展的实践经验,参照学校创新过程中要解决问题及处理方式的不同特点,可以归纳出我国中小学自主创新的三种基本形态,即"技术—改造"形态、"实践—生成"形态和"解放—文化"形态。学校教育自主创新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中小学应依据自身实际探索独有的创新发展路径。

33-35

“卓越人生”教育意蕴与策略

作者:陈东永 李红鸣 郭子其 单位:成都树德中学 四川省中学校长协会 成都树德中学发展研究室

摘要:具有价值引领的教育能够使教育更具生命关怀与创生力量,并能促进校园生活生态化。基于这种认识,成都树德中学进行顶层设计,注重文化与思想价值的有效引领;研究具有思想价值与审美特征的教学,让教学更高雅与诗意;教学实践充盈学科思想与方法,让教学更具创生张力;注重学生情智共生共融,让学生自由自觉地成长。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理论研究
36-38

教育实践的人文品性:迷失与回归

作者:袁丹 田慧生 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西南大学

摘要:教育实践是教育的日常生活形式,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场域里的相遇和交往。技术化向度、功利化思维和边缘化危机导致教育实践人文品性的迷失和沦丧。现象学教育学主张"回到事实本身",基于个体体验的理解和关注情景分析,以彰显教育实践的人文品性为旨归,呼唤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教育实践人文品性的守望与回归有赖于关怀内容转向"面向学生的实践",关注焦点转移到"基于对学生体验的理解",观照视角转变为"共享的师生关系"。

39-42

论教师教学自主与创新

作者:姚计海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摘要:教师的教学创新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也是学校创新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教师要成为富于教学创新的教育者,就必须拥有充分的教学自主,即教学自主性和自主权。教学自主性是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对自身的主导和支配,教学自主权是教师对教学情境及其相关事务的主导和支配。教师的教学自主与创新紧密联系,教学自主是教学创新的条件和保障,教学创新是教学自主的价值体现。学校管理者不仅要赋予教师教学自主权,也要提升其教学自主性,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教学创新。

43-46

学生的身份认同

作者:张军凤 单位: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摘要:学生是以学习为业的人,学习作为一种内隐的心理活动或外在的行为表现,是学生身份与学生角色的核心特征。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以及学生自己对"学生"这一身份的认同并不一致。"好学生"和"差生"是学生群体中被普遍认同的两种身份。在学校层面的话语体系中,"学习的好与差"和"是否听话"成为衡量学生身份的基本标准。学生自我身份认同的建构主要发生在学校这一时空场域之中并依赖于学校。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身份认同,使其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学校必须成为一个令学生喜欢和向往的学习之地。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课程与教学
47-50

数学课程基本理念的丰富与发展——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看数学课程理念的新变化

作者:黄翔 童莉 沈林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 重庆师范大学数学学院

摘要:新近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数学课程基本理念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在数学观上,揭示了数学是一种"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的文化";在课程观上,凸显"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的丰富意义;在课程内容观上,进一步厘清了数学课程内容的内涵、选择和组织;在教学观上,揭示了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评价观上,突出数学学习评价应该是基于学生发展、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强调运用的合理性和实效性,致力于数学教与学方式的改进。

51-54

学习模式建构:学业成就调要生长点

作者:孙智昌 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教学研究室

摘要:学业成就调查应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旨趣,但是现有的学业成就调查主要依据学力模式,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其知识观陈旧,难以测试和解释学生学习的过程,并渗透着相对评价的理念。学业成就调查的学习模式具有先进的知识观、学习观和评价观。学习模式构建的关键是把握学生知识的发展、形成新的学力模式、确立新的调查取向和编制新的测试工具。

55-58

中学生成长包评价的实践研究

作者:丁念金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成长包评价是为每个学习者建立一个成长包,基于成长包中的相关信息和材料,对学习者定期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它是促进学生优质学习的一个有力手段。上海市新会中学从学生的品德发展、性格发展、考试成绩、身体素质发展、能力发展等方面入手,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包,并定期开展成长包评价。在成长包的资料收集方面,学校既重视教师和家长的作用,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评价标准的制订方面,学校既注重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也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评价结果的处理方面,学校注重合理性、实效性。

59-63

教学冲突:缘起、悖论及合理应对——一种教育社会学的审视

作者:魏善春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摘要:教学冲突是常态化存在的教学现象,师生作为教学冲突的主体在权力资本、文化资本及时空观念方面的差异是教学冲突发生的重要原因。教学冲突本身表现为教学主体行为悖论、功能悖论及发展悖论。应对教学冲突首先要重新思考教学是什么,教学中有谁的存在,教学为了什么,通过构建"我—你"的师生关系、"对话"式的教学方法、"冲突制度化"的教学新规范,使教学在冲突的发生和发展中达到动态平衡的境界。

64-67

论“趣”的教学意蕴

作者:张俊列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

摘要:"趣"是一个很重要的审美概念,艺术的审美价值表现在对"趣"的追求上。教学本身作为艺术,趣具有丰富的教学意蕴,其一是把教学理解为不断地追求美的过程,它旨在说明教学活动的自觉性、灵动性、机智性、本真性;其二是把"趣"理解为教学艺术的审美规范。教学实践既要追求教学艺术的开放性与自然性,又要强调其美学的规范性。"趣"的教学意蕴具体有四个方面:志趣是教学艺术的使动力量,是师生对人生之美的趋向;情趣是教学情境之美的展现;机趣是对教学灵动之美的表达;真趣是师生对生命本真之美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