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

影响因子:1.44

ISSN:1002-4808CN:11-2606/G4

    基本信息:

  • 下单时间:1-3个月
  • 发行周期:月刊
  • 发行地:北京
  • 创刊:1980
  • 类别:教育类
  • 出版社:中国教育学刊
  • 语言:中文
  • 价格:¥336.00
  • 起订时间:2020年01月
  • 邮编:100029
  • 库存:19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教育学刊 2013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1-4

创新人才成长指向的质量观与教育模式

作者:张旺 单位: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吉林长春130022

摘要:提高教育质量需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质量观的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人都能通过教育得到很好的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全面发展下的多元化质量标准,促进个性化发展;追求过程和结果相统一的质量,使学生享受快乐和幸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变以传授知识为主为以培养思维能力为主;变被动听讲为质疑批判;变仅重书本知识为同时重实践、实验;变课程设置的"专业性""学科化"为"基础性""综合化";变"大一统"的教育为"个性化"的教育。

5-7

联合国未来胜任力模型分析及其启示

作者:滕珺 曲梅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博士北京100875

摘要:了解国际组织的人才需求有助于我国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向国际组织输送人才。联合国未来胜任力模型对于我国培养人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该模型包含3项核心价值观、8项核心胜任力和6项管理胜任力。联合国对人才的要求主要包括价值基础、可迁移能力和专业知识及技能三个层面。其中,价值观是基础,可迁移能力是保障,没有这两者,再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无法有效地发挥作用。我国教育也应加强对人的价值观和可迁移能力的培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热点问题研究
8-11

关于“疯狂奥数”的理性思考

作者:邹文武 单位:吉林省教育学院 吉林长春130022 吉林省教育学会

摘要:奥数作为一门学科,本无可厚非,但随着"奥数热"在我国的不断升温,原本有着美好主旨的奥数教育发生了异化扭曲,愈演愈烈,且正向低龄化发展。"奥数热"扼杀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扰乱义务教育的正常秩序,造成教师师德下滑。要想尽快制止奥数的"疯狂",进而从根本上消除奥数"顽疾",就要坚持"两手"一起抓,即一手抓集中从严整治,一手抓教育均衡发展,标本兼治。

12-15

对高中教育“大学预科化”的辨析

作者:李伟 李润洲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 浙江金华321004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近年来,围绕着高中教育的定位问题,先后涌现出"大学预科化""基础+选择""独特价值"等学说。这些学说对于克服高中教育办学模式单一、创新人才培养乏力等弊病有一定的启发、借鉴意义。但是,有关高中教育定位问题的探讨仍需拓宽视野,至少要回归教育"育人"的本性,并在此基础上筹划、建构高中教育的理想大厦。

16-19

学校教育价值危机的凸显及超越——基于对“读书无用论”的反思

作者:张旸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读书无用论"背后的学校教育价值危机是教育主体对学校教育和自身不能满足其需要的意识状态与存在方式,其具体表现为弃学下的学校教育价值危机、在学中的学校教育价值危机和教育主体自身需要的价值危机三种方式。从哲学价值论的视角出发,我国可以作出以下尝试:教育哲学担当起启蒙的责任,明确教育需要与人们其他需要的复杂关系,建构多样的可供选择的学校教育价值观,提升教育政策价值负载的学校教育需要的品位,将学校作为化解教育价值危机的主阵地。

20-23

中小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城乡差异分析——基于北京市的实地调查

作者:李葆萍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 北京100875

摘要:北京市中小学生具备了基本的信息化学习能力,但是在信息技术使用方面存在着泛娱乐化的倾向,且城乡间学生在信息化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群体性差异和结构性差异。这些差异与信息技术知识习得方式、信息技术使用行为以及学校信息化教学开展程度等存在关联。中小学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增强对WEB2.0等技术的应用,在日常学科中开发信息化教学模式。同时,农村学校要多方筹措资金,以推动新技术的应用。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课程与教学
24-27

农村学校新课程改革的文化阻滞力——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审视

作者:肖正德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教师发展研究中心 浙江杭州310036

摘要: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导致城乡之间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与制约着农村学校教学文化价值观的更新、教学物质文化的建设、课程文化的发展及教师文化的变革,对农村新课程改革形成很大的文化阻滞力。故此,我们要依照我国教育改革的内在诉求,加快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突围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阻滞,以便为当下农村新课程改革寻找一条适切的道路。

28-30

从校本课程到课程校本化——我国学校课程开发自主权探寻

作者:黄春梅 司晓宏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党委 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校本课程的存在有其特殊的国情和土壤。在我国,它的存在主要是为了激发学校办学的自主权、教育工作的创造性和教师发展的必要性等。在我国学校教育中人们重新审视校本课程时则提出另一概念:课程校本化。与校本课程相比,课程校本化更具专业性质,学校自主权的空间也更大。在此专业空间内,学校中有关教育主体与学校外教育主体各司其职,形成尽可能大的教育合力,是课程校本化的关键,也是我国学校课程开发自主权在现实中得到落实的根本保证。

31-34

校本课程:实施融合教育的有效载体

作者:孔夏萌 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重庆400715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进城务工农民的数量快速增加,其随迁子女的人数也在不断增长。由于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农民工子女入学后遭遇到一系列新的问题。对农民工子女实施融合教育既是教育公平的价值诉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校本课程开发是建构全国性的课程体系和多元化的教育格局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作为实施融合教育的有效载体,校本课程可以帮助农民工子女尽快适应现有的课程结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从而真正融入到学校生活中来。

35-38

理解与评估个性化学习:课堂观察视角

作者:夏雪梅 单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 上海200032.

摘要:每个儿童的课堂学习都是个性化的历程,这种个性化体现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上,也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情感与社会关系上。当前我们缺少对学生个性化课堂学习的理解与评估方法。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从知识与技能类目标达成、个体认知过程、群体合作学习的认知过程、积极学科情感、同伴关系等五个维度为理解与评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一种分析框架与系列工具。

39-42

试析教学论研究中两种病态情结

作者:张建桥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北京100875

摘要:教学论研究者在进入研究现场表现出来的"专家情结"和"怨妇情结",是中小学教师反感、排斥教学论研究者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学论研究者秉持的两种错误观念是导致这两种病态情结的内在根源:一是将理论指导实践等同于理论工作者指导实践工作者;二是将教学规律混同于教学规则。教学论研究者需要正视自身知识结构的局限性,戒除"专家情结",同时充分认识到教学实践的复杂性,戒除"怨妇情结"。"教学论专家"既不是教学理论的专家,更不是教学实践的专家,而是擅长做教学研究的专家。

46-50

“备学生”新论

作者:曾文婕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广东广州510631

摘要:"备学生"是传统的教学智慧。然而,长期以来不少教师虽然备了学生却教学成效不彰。析其原因,就在于"备学生"的目的存在错位、内容存在缺失、方式存在问题。鉴于此,我们需要重新挖掘、剖析和阐发"备学生"的深刻意蕴,推动"备学生"的革新,在目的上从保证教学顺利转向促进学生学习,在内容上从宽泛了解学生转向把握学生的学习困难、经验转化、意义建构和学习兴趣等四个关键点,同时"备学生"的方式要从单维度的设想走向整体性的研究。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师发展
51-54

基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道德成长

作者:杨炎轩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道德关系建构的载体,教师现实道德关系建构的过程就是教师道德成长的过程。教育教学活动方式限定着教师、学生和管理者之间的交往协作方式,因而也制约着教师现实道德关系的建构;传统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其稳定的程序或方法造成消极的师生关系,阻碍着积极的教师现实道德关系的建构。要促进教师的道德成长,必须由以教师需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由以应付考试为中心的教研方式转变为以互助合作为中心的教研方式,由以交易为中心的管理方式转变为以支持为中心的管理方式。

55-59

优秀教师成长的“中国经验”

作者:肖凯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人们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时通常假设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能够被抽象出来的普遍规律,但教师成长过程中也有诸多非规律性的因素。综合优秀教师成长经验来看,教师专业发展往往是在独特境遇中,教师通过发挥自身特点与个人所处环境作斗争的结果。从我国独特环境出发,通过分析优秀教师成长的个人经历可以发现,我国优秀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存在五对突出矛盾:适应与抗拒的矛盾(应试教育与全面发展的矛盾)、规训与教化的矛盾、保守与改革的矛盾、模仿与独创的矛盾、共性与个性的矛盾。如何对待这些矛盾,往往决定了一名教师成长的状态。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现代学校领导与管理
67-70

试析校长课程领导的理念转型

作者:罗祖兵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与课程管理重在课程实施不同,课程领导则重在课程创造。由于课程领导往往是在课程理念指导下对课程制度的领导,因此对学校而言,进行课程领导的必要前提是实现校长的理念转型。这一转型至少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主动寻求课程变革的机会,而不是被动等待变革的指令;充分发挥学术权威以引导教师做正确的事,而不是凭借行政权力要求教师正确地做事;重新分配权力和权威以充分调动学校中每位教师的创造性,而不是把自认为有创造性的想法和做法强加给教师并让其去执行;鼓励教师在不违反规定的前提下做更有意义的事,而不是限定教师只能做规定许可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