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

  • ISSN:1002-4808

  • CN:11-2606/G4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

中国教育学刊 2016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专题
1-2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应该培养怎样的人?

作者:林崇德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100875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开始从国家层面更加深入系统地考虑"教育要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或者说"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为此,面对这一时代命题,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团队承担了教育部的这项重大委托课题,遴选和界定我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文章从宏观上介绍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重点把握的三个原则及研究思路等,并具体介绍了该组文章的主要内容。

3-7

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及框架定位

作者:辛涛; 姜宇; 林崇德; 师保国; 刘霞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100875; 解放军后勤学院后勤政治工作系; 北京100858;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100875;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100037

摘要:以核心素养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热潮。全面认识核心素养内涵有助于建立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推进素质教育改革。通过分析核心素养的历史演变,揭示东西方的人才观随着发展经历了由品德到能力再到素养的转变;探索核心素养内涵的国际共识,得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以及共同性、发展性和可塑性等基本特征;分析国际上关于核心素养的理论框架,提出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论结构应包括主体性、社会性和文化性三个方面;最后探讨了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党的教育方针、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关系。

8-14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国际分析

作者:黄四林; 左璜; 莫雷; 刘霞; 辛涛; 林崇德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北京100875;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 广东广州510631;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广东广州510631;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100875

摘要:以学生核心素养推动教育和课程改革已成为当前国际焦点。分析关于核心素养研究的时代背景,归纳核心素养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的国际经验,并比较国际组织、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核心素养的指标体系与具体内容。由此提出,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可借鉴整合型研究思路,采用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价值取向建构理论与框架;核心素养的关键指标主要涉及文化学习、自我发展、社会参与三大领域,指标内容的选取需兼顾时代性与民族性。

15-22

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证调查

作者:刘霞; 胡清芬; 刘艳; 方晓义; 陈英和; 莫雷; 张文新; 赵国祥; 李红; 辛涛; 林崇德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 北京100875;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广东广州510631;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济南250014; 河南大学; 河南开封475001; 深圳大学心理与社会学院; 广东深圳518060;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100875

摘要:研制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要立足于我国现实国情,深入调查和分析不同社会群体对于人才培养的意见与建议。为此,研究采用焦点小组访谈、个别化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代表十类社会群体的608名有影响力专家人士进行了意见调查与征询。基于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建构符合时代需要和社会各界期盼的核心素养指标框架,需要强调道德品质与社会责任,培养仁爱宽和、诚信公正、积极奉献、敢于担当的人;重视身心健康与自我管理,培养体魄强健、人格健全、独立自主、适性发展的人;鼓励实践创新与学会学习,培养能够解决问题、乐学善学、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人;倡导交流与合作,培养能够积极交往、有效合作、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的人。

23-2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

作者:赵景欣; 彭耀光; 张文新 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山东济南250014; 山东省齐鲁文化研究院; 山东济南250014; 仙东师范大学; 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建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已经成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和基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建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必然要求。应该作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构建中的定位,通过科学的方法系统梳理和分析中华文化中能够融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优秀基因。中华传统文化中主张"仁民爱物",倡导爱人如己、心怀天下和奉献社会;主张"孝亲爱国",注重激发个体的乡土情感和家国情怀;重视人格修养,倡导"重义轻利""诚信自律"精神;重视礼仪教育,倡导礼敬谦和、遵守规范、举止文明,这些思想精粹应成为建构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的重要资源。

29-32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

作者:姜宇; 辛涛; 刘霞; 林崇德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100875

摘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当前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深化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主要体现在课程标准改革、课程实施、教师培训、考试评价等方面。其中,将核心素养融入课程标准是基础,要重新梳理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理清核心素养与各学科素养的关系、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改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实施是根本,要改善教材编写结构和教师教学方式;促进教师理解核心素养是关键,要建立通用教师能力(即教师核心素养),并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培训机制;基于核心素养指导考试评价是抓手,要依据学业质量标准进行考试评价、改进考试内容、创新评价手段方法。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热点问题研究
33-37

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的阻力与对策

作者:樊亚峤 单位:重庆市教育考试院; 重庆401147

摘要:将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不仅是对招生考试制度的深化改革,也是促进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举措。由于综合素质评价信度缺失,高等学校录取风险大以及"平行志愿"的录取投档方式无法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等因素,目前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录取之间还处于"软挂钩"或"假挂钩"的形式主义境地。应该加强综合素质评价的改革,充分发挥高校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引领作用,同时采用"一档多投"的新型录取投档模式来实现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高考录取中的可用、能用和好用。

38-41

流动儿童与教师冲突的归因与消解

作者:明庆华; 胡勇 单位:湖北大学教育学院; 湖北武汉430062

摘要:流动儿童与教师的冲突主要表现在知识场域与情感场域两个方面的对立上。冲突的内部根源是教师与学生所处的文化阶层不同,从而引发情感上的隔阂,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不情愿式"冲突和学生的"情愿式"冲突。师生冲突的直接后果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可能性降低,一方面显性的学业获得失败,另一方面隐性的情感体验缺失。冲突的消解既需要促进去知识权威下教师"自我意识"的警觉,也需要增强理解与尊重氛围下学习与情感的体验。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管理研究
42-46

我国义务教育“减负提质”的评估研究--基于义务教育第三方评估的报告

作者:杨欣; 罗士琰; 宋乃庆; 全; 李森; 张辉蓉 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重庆400715; 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重庆400715; 西南大学图书馆; 400715

摘要:义务教育第三方评估课题组对14个省(市、区)、82个县(市、区)的546所中小学校进行了测评分析。评估发现:5年来,义务教育"减负提质"初见成效,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的目标逐渐显现;小学生学业成绩稳中有升,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有所体现;学生身高、体重、肺活量逐年增加,增强学生体质效果显著;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初步构建;统筹规划,整体推进义务教育减负工作有序推进。同时,义务教育也存在着学生课业负担仍需减轻和学生近视率呈上升趋势等不容忽视的问题。建议加强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的监测,改革招生考试制度,严格校外教育辅导管理。

47-53

学生安全管理中的教育放逐与应对之策

作者:刘云生 单位: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政策法规处; 重庆400020

摘要:学生安全管理是确保学生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绝对安全观下的教育把"安全"等同于没有潜在危险或者风险,把"安全第一"等同于"安全唯一",把"学生安全管理"等同于"应急管理"和"非教育活动"。实施种种放逐教育,有违教育本质的学生安全管理,不仅是不可取的,更是有害的。回归理性,需要将安全尺度与教育尺度、生存尺度与发展尺度、当前安全尺度与未来安全尺度、个人私责尺度与社会公责尺度统一起来。追求安全、教育等多种效益的最大化,可采取统整管理要素、作好尺度抉择、优化管理规程、强化教育渗透等应对之策。

54-57

学校联盟: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新探索

作者:陈国华; 袁桂林 单位: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山东聊城252000;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农村小规模学校面临着教育资源短缺、运行乏力的现状和价值实现的需要,因此要求学校间结成联盟。小规模学校联盟具有独特的价值:是名校与薄弱学校捆绑发展的有益补充,为自下而上进行教育改革提供了条件,改变了小规模学校"孤立无援"的发展状态。此外,通过以下措施可以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快速发展:建立共同愿景,推动联盟内学校共同发展;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化解联盟内学校资源短缺;鼓励优势竞争,激发联盟内学校发展潜力。

58-63

小学生周末时间安排比例失调与调适--基于北京市小学生周末时间分配状况的调研

作者:万作芳; 朱宁洁 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北京100088;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发展规划处; 北京100070

摘要:北京市小学生周末时间的分配现状是:绝大多数学生周末睡眠时间相对充裕,县郊学生睡眠时间最少;农村学生学习时间最少,城区学生英语学习用时最多;体艺科技娱乐时间性别差异明显,年级越高锻炼时间越少;学生空闲时间更喜欢娱乐玩耍,农村学生时间自主性最强。归纳特征发现,周末时间的分配存在明显的课堂化倾向,学生的时间分配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为改善这一现状,建议还原周末时间的休闲本性,增强学生时间安排的自主性;政府分城乡精准布局教育资源,均衡教育发展机会;学校家长合力合理规划周末时间,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课程与教学
64-68

论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语言限度及其超越

作者:徐洁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湖北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教育是由语言编织而成的。作为教育的编织载体,语言不仅具有工具论意义,而且具有本体论意义。当前学校教育语言实践在筑构学生思维世界与精神生命的过程中阻碍了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育语言的城市导向消解了学生对乡土的情感归属,教育语言的思维隐喻阻滞了学生生态世界观的确立,教育语言的价值预设晦蔽了学生对生物生命内在价值的认知,教育语言的伦理限度桎梏了学生对自然的道德关怀。为了破解语言制约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困境,需要规范教师语言,克服教师话语实践中的城市价值倾向;修订学校教材,强化教材语言对万物生命的伦理关怀;加大语言监管,为消解机械论世界观构筑坚实保障。

69-73

小学作业设计的伦理失衡与纠偏

作者:李晓红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教育是一项伦理事业,教育之伦理坚守才能促进个体之伦理教化。小学教育的伦理坚守更因儿童之初蒙特性而价值特殊。小学作业设计虽然仅是儿童教育世界的一个片段,却与其学习和生活紧密关联。小学作业设计应在设计目的、内容与形式、批阅与评价等方面彰显伦理关怀,如此才能促进儿童作为伦理实体的发展。然而,教育现场中小学作业"唯知识"导向的设计目的、"保守"的作业内容与"机械"的作业形式、"专断性"作业批阅与"奖惩性"作业评价等显示出"去伦理化"的性征。为此,小学作业设计应在努力成就完整的儿童世界,让儿童在主动参与中享受教育的快乐,并充分体现教师的人文关怀等实践策略中实现其伦理性纠偏。

74-77

让母语教材的编写更贴近一线教学

作者:卢谦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中学; 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课程改革已有十多年,小学母语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其主要原因,除应试教育的因素之外,还在于教材。当前主要版本的母语教材存在选文经典性与时代性缺失、儿童立场与儿童文学缺位、"主题组元"选文结构有缺陷、练习设计科学性与系统性缺乏等不足。母语教材编写应做到编选与创作结合,彰显经典性与时代性;坚持儿童立场,强化儿童文学;做到编写体系科学,可操作性强;建构便教利学的练习系统,真正让母语教材的编写更贴近一线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