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

  • ISSN:1002-4808

  • CN:11-2606/G4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

中国教育学刊 2017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中小学社会资源建设研究专题
1-4

我国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

作者:刘利民; 关国珍 单位: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北京100031; 北京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北京100031

摘要:社会大课堂是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和教育均衡化、优质化的产物,社会大课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核心关切。社会大课堂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机制难题包括:探索新时期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推动社会大课堂可持续发展和常态化应用,探索教育公共服务职能有效实现的途径,形成社会教育资源建设联盟。促进社会大课堂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是:强化各级政府建设社会大课堂的公共教育责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对社会大课堂建设价值的认识,为其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建立国家、省市、区县政府社会大课堂建设财政经费保障机制;健全和完善社会大课堂管理机制,形成社会教育资源联盟;尽快把社会教育立法提上议事日程,使社会大课堂建设获得法律法规保障。

5-8

中小学社会教育资源开发与课程建设特色分析——基于北京市“学生教育计划书”的制订与实施

作者:陶西平; 秦廷国 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 北京100101

摘要:"学生教育计划书"是社会资源单位根据自身业务特点为中小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而制订的有目标、有组织、有指导、成系统的学生教育活动计划。基于"学生教育计划书"制订与实施的分析,北京市中小学社会教育资源开发与课程建设呈现如下特色:多元化主体管理的宏观体制特色,多样式客体活动的运行机制特色,系统化课程设计的微观课程开发特色,规范化立法促进的动态持续发展特色。

9-12

社会资源服务儿童青少年成长的国际立法经验与启示

作者:谢春风 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 北京100101

摘要:日本、德国和美国以教育立法为保障,分别以公民馆体验、博物馆之夜活动、社会服务学习为实践平台,较好实现了社会资源与学校教育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拓展了儿童青少年社会实践学习的通路。这些经验具有如下启示:牢固确立全员育人理念,切实发挥社会资源单位的公共教育责任;以立法设计和实施为新动力,为我国儿童青少年利用社会资源、参与社会服务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完善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拓宽学校利用社会资源服务儿童青少年可持续发展的通路;加强博物馆教育服务能力建设,为其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减免,有效发挥社会"道德储存库"职能。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学术争鸣
13-18

走向教学共生体的师生关系重建——与教师主导作用批判及反批判争鸣观点商榷

作者:龙宝新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间能否实现和谐、协同与共生是判断师生关系品质的关键指标。教与学的统一集中体现为"引"与"学"、"启"与"发"的统一,对立排斥则是师生关系争鸣的本质思维,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自学与导学间的相互排斥,即为"张葛对话"的节点所在。聚焦主体间教学的共生价值,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深度融合,是师生关系和课堂重建的应然取向。从主体共存走向价值共生的精神聚合体,从知识共享走向智慧共生的智慧创新体,从制度管理走向权力共生的民主联合体,成为当下课改行动的合理路径。

19-25

论事件记忆在幼儿生命成长中的关键作用——兼与冯文全先生等商榷

作者:陈乐乐 单位: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河南开封475004

摘要:机械记忆不适合幼儿时期的学习和生活,而且容易造成教育实践误区。事件记忆是幼儿感知、经历的脚本式表征和生活故事,其与幼儿生命成长具有内在一致性。事件记忆是幼儿生命成长的自然现象,是幼儿生活的构成部分,其促进了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与完善。因此,成人应为幼儿早期的事件记忆创设良好的生命成长环境,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与幼儿相关的生活事件,关注幼儿直接的、有益的事件经验的获得,进而避免幼儿教育中的死记硬背和知识灌输。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热点问题研究
26-30

论家校微信交流冲突中教师的角色担当

作者:傅维利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暨田家炳教育书院; 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微信交流具有容量大,交互性好,真实性强以及快捷、超时空的特征,是学校与家庭交流的重要手段。但是其像一把双刃剑,虽然有利于家校便捷沟通,但也存在一些风险与冲突,主要表现在:教师向家长转嫁教育教学任务;教师与家长间没有建立起平等互信的交流关系;缺乏对学生及其家庭隐私的保护意识;缺少科学的交流技能和协调一致的教育立场;孩子缺位,没有参与微信交流的机会。为有效提升家校合作质量,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需要在微信交流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发挥好自身的角色担当:首先要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以及职业道德和学生观的教育;然后不断提升在家校微信交流方面的专业素养。

31-35

从融合到全纳:面向2030的融合教育新视野

作者:董奇; 方俊明; 国卉男 单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上海200032;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200062

摘要:尽管残障学生融合教育在实践中困难重重,但从隔离到融合,是特殊教育的重大进步。"全纳教育"的提出,则把融合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其核心是接纳、归属感、社区感、发展和公平,旨在通过教育让每一位残障人士生活得同样精彩。从融合到全纳,为2030残障学生教育拓展了新的视野:突破进入主流学校"一定标准"的鸿沟,以"零拒绝"的全纳姿态向所有残障孩子敞开享受平等受教育权利的大门;不给任何学生贴标签,满足包括残障学生在内每一位学生的"特殊需要";通过全纳教育陶冶残障学生自强自立的情操和精神境界,为他们的社会融合奠定基础。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理论研究
36-40

关于贯彻落实教育方针问题的几点思考

作者:石中英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北京100875

摘要:党的教育方针是一个时期党和国家有关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性指导方针和纲领性政策表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是党和国家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确保教育工作正确价值方向的重要举措。贯彻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方针对于教育全局性工作的指导性和权威性,把握好教育方针的阶段性和统一性,加强教育方针的解读和宣传,并适时开展教育方针贯彻落实情况的专项或综合督导检查,以便更好地发挥教育方针的规范和指导作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41-45

“我与你”:知识视域中的师生关系及其构建

作者:徐蕾 单位: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师生关系是教育场域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也是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变革因素,是师生和谐发展、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师生关系经历了从"我与他"向"我与你"的哲学逻辑演进,以及从权威到民主、从规训到对话的价值取向的转变。知识视域中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面临着知识本体性、工具性与传递方式变革所带来的现实困境。因此,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进行"我与你"的主体间直接、民主、平等的相遇,需要通过平等对话,实现探索真理与自我认识;需要变革教学,实现从"得"知识到"问"知识;需要和谐共生,实现共同学习与合作创新。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管理研究
46-52

我国《学校教育法》为何难以制定

作者:黄欣; 吴遵民; 杨婷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上海20024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上海200062

摘要:《学校教育法》是关乎所有学校及学校事业的实体法。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在认识层面存在理解误区,加上地区差异性大以及没有很好厘清《学校教育法》与其他教育法律之间的关系等原因,国家层面的《学校教育法》迟迟未能出台,由此不仅造成了国家教育法律体系的严重失衡、教育微观层面多方关系的权责不清、学校内部治理的无法可依,同时也造成了学生本应享有的基本权益被隐性掩盖等诸多问题与弊端的出现。通过对呼吁立法的现实状况进行梳理,提出《学校教育法》的制定应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界定校长的法律授权内容与职权范围的边界、明晰教师权责的边界和学生的合法权益、明确学校办学经费的成本核算和划拨细则以及对各级各类学校的制度建设和建筑标准予以严格规范等具体立法建议与举措。

53-58

我国西北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政策选择——基于国家教育督导《反馈意见》的研究

作者:祁占勇; 王君妍; 司晓宏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在已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基于国家教育督导《反馈意见》的研究发现,西北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临着以下现实困境:办学条件比较薄弱、教师队伍建设严重滞后、校际教育资源配置差异显著、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政策落实不到位等。影响我国西北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主要是自然环境恶劣和经济基础薄弱,义务教育政策的历史惯性长期未得到彻底根除,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的监督与激励机制不健全,义务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从改革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健全义务教育监督管理机制、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等方面着手,统筹规划区域义务教育发展。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课程与教学
59-63

教师教学现场感的创造性生成及优化策略

作者:郑红娜; 李如密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97; 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97

摘要:教学现场感是教师个体对课堂教学现场的投入、理解、判断和调控能力的总称,由课堂环境、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师的情感倾向以及教师教学风格等综合影响而成,是提升教学智慧的隐性素养。良好教学现场感的形成主要经过投入教学情感、觉知教学情境、理解教学事件、决断教学趋向等四个互不相同而又相互关联的阶段。引导教师释放教学自由与想象、洞察课堂教学细微处、调控课堂教学节奏、形塑教学风格独特性,为教师教学现场感培育和优化提供可能路径。

64-69

大数据应用于教学决策的可能与限度——基于教学认识论的视角

作者:张务农 单位:河南大学护理与健康学院; 河南开封475004

摘要:随着物联网、云计算、传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大规模在线课程教学的开展,基于大数据的教学决策环境日臻成熟。从数到数据再到大数据,不仅是数据的积累和结构性、功能性变化,也伴随着人们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转变。大数据应用使教学决策的主体从人泛化和分化到技术,不仅解放了教师的劳动,而且使决策依据更丰富、过程更合理、结果更实用。但大数据分析容易忽视教学过程的因果性,并可能威胁到教学决策过程中的价值规范,因此仍不能有效解决"数"与"不可数"、"预测"与"不可预测"等终极性教学问题。这一问题的根源与技术的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有关,也与数据本身的客观性基础有关。尽管如此,大数据拉近了可能和现实的距离,其应用于教学决策是教学方法尝试的一小步,也是教学变革的一大步。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校长的教育信仰
70-74

用匠心唤醒灵魂和润泽生命

作者:罗敏 单位: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 河南郑州450003

摘要:具有教育特质的匠心,是引导教育工作者迈向教育理想的必要条件。为了唤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基于"匠心"这一职业素养,河南省第二实验中学开展了以下探索:提炼学校精神,为唤醒灵魂寻找润泽源泉;改革班级管理,为唤醒灵魂提供制度保证;构建课程体系,为润泽生命确定核心素养;打造"优悦"课堂,为润泽生命提供成长沃土。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师专业发展
74-74

区域一体化国学经典教育论坛通知

摘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发挥国学教育在中华经典文化传承中的基础性作用,遂宁市教育局与《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拟定于2017年11月10—12日在遂宁市绿然国际学校举办"区域一体化国学经典教育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