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

  • ISSN:1002-4808

  • CN:11-2606/G4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

中国教育学刊 2018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校外教育研究专题
1-6

在扩张与融合中寻找校外教育发展之路

作者:康丽颖; 任纪远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100048

摘要:在基础教育改革背号下,校内外教育在扩张中实现了机构间的携手、资源的整合与教育活动的融合。政府政策调控的行政驱动模式与民间约定的市场选择模式,共同推动了校外教育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变革。校内外教育协同发展,一方面缘于教育扩张诱发的学校教育内部竞争对校外教育提供支持和补偿的依赖,另一方面则由于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个性化教育需求渴望通过校外教育得到满足。校内外教育深度和健康融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走向,在校内外协同育人视域下探讨校外教育改革有三种选择路径,即推动政府购买服务促进校外教育结构调整,解除公办校外教育机构不合理的制度约束,承认课外补习与培训机构的校外教育身份。

7-11

校外教育社会性的当代思考

作者:袁德润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浙江杭州311121;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

摘要:全球化与信息化是当代中国校外教育发展的宏观社会背景,它对青少年在甄别判断、文化植根、思维策划、人际沟通等方面的发展提出挑战。青少年发展中主动实践的缺失以及校外教育对校内教育的依附与同质化问题,使校外教育无力回应时代挑战和社会需求,追求校外教育独特性成为当代中国校外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12-18

以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重新构建引领校外教育发展

作者:张昱瑾; 李凯 单位:中国福利会少年宫; 上海200040; 上海华东青少年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 上海200040;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上海200062

摘要:校外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质量评估的价值和方向引领。我国现有的校外教育质量评估,在实际运作中产生了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表现为形式化问题突出、专业性有待加强、发展性不足。重新构建校外教育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是改变这一现状的突破口,其内在思路为:明确核心概念,采取系统化模式,创制反映校外教育质量内涵的基本框架,从维度走向具体领域并体现校外教育的独特性。在实践运用上,新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可在校外教育机构的整体评估与重点领域评估中发挥出优势挖掘、问题诊断、专业引领的重要作用。

19-23

多重制度逻辑下的校外教育协同治理研究

作者:刘登珲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上海200062

摘要:突破条块化、各自为政的发展模式,实现校外教育协同治理,是历久弥新又难以突破的话题。在集体认同缺失的背景下,国家、校外教育主管部门、校外教育业务部门及校外教育协管部门基于自身利益考量,形成了各自的行为逻辑。这些行为逻辑彼此交织作用,使校外教育协同治理陷入种种困境。面对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的制度逻辑关系网,国家明确校外教育功能定位、完善支持系统建设,主管部门完善监管机制、优化“归口负责制”,协管部门坚持专业立身、着力提升业务指导能力应成为进一步优化校外教育协同治理的策略。

24-28

校内外教育有效衔接的制度化推进与反思

作者:王海平 单位:国家开放大学教育教学部; 北京100039

摘要:在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衔接日益密切,通过政策文本与深度访谈研究发现,教育政策通过对学校、校外教育机构和主管部门的规范,使校内外教育衔接制度化。校外教育者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能动性地开展了行政模式、人脉模式、自我耕耘模式等不同形式的实践,并遭遇了校外教育学校化、衔接浅表化、公共资源闲置等困境。推动校内外教育有效衔接,使顶层设计落地,需要在制度上为校外教育赋权、赋能,为学校教育减负。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默认
6-6

新栏目征稿启事

摘要:《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从2017年第1期开始,新设置“校长的教育信仰”和“中小学教科研”两个栏目,现予征稿。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热点问题研究
29-3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政策变迁的特征、问题及其改进思路

作者:文少保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四川南充637009

摘要:义务教育政策变迁反映了人们对义务教育的需求和政府对义务教育的供给程度。我国义务教育政策变迁有其自身特征,主要体现为义务教育价值取向、供给主体与方式、供给管理体制的阶段性调整。在义务教育政策变迁过程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如义务教育政策发展“重点学校”的价值取向,市场和社会力量有效提供义务教育服务能力不足,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缺乏配套措施和问责条款等。对此提出以下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义务教育的最低标准和相应的配套政策保障,确保义务教育均等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义务教育发展,多渠道提供义务教育公共服务的新方式,满足人们多样化的义务教育需求;各级政府主动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确保义务教育政策合理有效执行。

34-38

科学思维方法引领教育改革高效发展

作者:时俊卿 单位:中国教育学会教改实验区管理中心; 北京100007

摘要: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要以科学的思维方法保证各项改革顺利推进。在教育领域更要坚持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引领教育改革的发展,在学习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思维方法的系列论断与教育改革关系后,对思维方法作出初步论析。即用辩证思维方法把准教育改革与发展轨迹、系统思维方法把控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战略思维方法筹谋教育改革与发展大布局、法治思维方法保障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健康稳定、底线思维方法维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律性、精准思维方法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扎实推进。

39-44

入学准备性研究及其对早期教育的启示

作者:王亚鹏; 董奇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100875

摘要:幼儿园到小学的变迁是儿童生活中的重要里程碑事件。对于任何幼儿而言,他们要成功地适应学校的生活,必须具有一定的入学准备性。入学准备性不仅与儿童未来的学业成就存在密切的关联,而且与他们未来的职业成就,甚至社会地位存在密切的关联。入学准备既包括儿童为学校所作的准备,也应包括幼儿园和学校为儿童所作的准备。然而目前的入学准备性研究主要关注学业准备性的发展,却忽略了认知准备性的发展及其对儿童发展的长远影响。在入学准备性的研究和实践层面,我们应该认识入学准备的重要性,合理地使用入学准备性评估的结果;科学全面地看待和理解入学准备,区别不同主体扮演的不同色色;兼顾专业学科能力与跨专业的学科普适能力;重视家庭在儿童入学准备性上所扮演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治理研究
45-52

公办学校“两自一包”改革的制度创新——基于川大附中西区学校创新案例的反思与前瞻

作者:张烨 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四川成都610066

摘要:新时期公办学校普遍存在的现实困境和制度困局迫切需要地方积极试点,汇聚实践智慧。成都市武侯区政府推动下的川大附中西区学校“两自一包”改革,积极探索教师自聘,建立岗位激励机制;实行学校经费包干,建立岗位工资管理机制;努力实现学校自主,建立共同治理体系。“两自一包”改革突破了新建公办学校缺乏编制的困局,在教师激励方面富有成果,走出了学校内部治理的新路子,为政府统筹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提供了实践范型,其实践方式值得借鉴。但还需在教师管理机制的“好”“善”“优”三个向度,扁平化管理结构运行效率,以及体制机制创新如何真正触动教育质量的实质性提升等维度持续优化和完善。

53-56

基于教育家办学的学校品质提升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史亮; 邵志豪; 解庆福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吉林长春130021;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吉林长春130021;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吉林长春130021

摘要:教育家办学和学校品质两命题的碰撞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路径,即通过教育家办学推动特色办学,通过特色办学实现学校品质的提升,而办学特色的形成与实现成为两个命题联结的关键点。以此为导向,东北师大附中率先开启了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坚持教育家办学,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的学术型中学”的特色办学发展道路。

57-63

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与使用现状及改善策略——基于全国169所中小学校的调研

作者:刘强; 陈晓晨; 杜艳; 郭晓萍 单位: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小学理科教育装备处; 北京100080;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 北京100872;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校外与图书馆处; 北京100080

摘要: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半结构化访谈、现场观察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全国6省(直辖市)169所中小学校开展调研,对万余名中小学生和150多位图书管理员进行调查,系统考察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使用情况。结果表明,目前我国中小学图书馆普遍存在馆舍面积达到示范标准的比例偏低、馆舍环境欠佳;图书、报刊的馆藏数量和种类偏低,藏书质量与结构不够科学合理;信息化基础薄弱,藏书主要以纸制文献为主,电子文献不足;专业化队伍匮乏,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图书馆利用率偏低,育人功能未充分实现等问题。改善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使用现状的策略在于:优化馆藏,改善硬件设施,提升信息化水平;丰富服务内容,拓展使用功能;加强图书馆管理员队伍建设,提高图书馆管理员专业化水平;完善中小学图书馆的督导评估与治理体系。

64-67

基于场域理论的班级文化育人研究

作者:殷蕾 单位: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北京100083

摘要:班级文化场域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域,因为班级文化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职能。文章借助场域理论,探讨班级文化场域对于形塑学生共同价值与规范学生行为,培育学生品格与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的重要价值;明确班级文化场域建设原则,即共同价值观为核心育人标准,符合班级文化发展规律,并且以学生为连接纽带。基于此提出班级文化场域的发展路径,即“刚柔并济”地建设班级文化场域,结合班级文化发展规律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整合社会资源激发班级文化创新发展。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课程与教学
68-7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立意与实施策略

作者:黄琼 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 北京100088

摘要:近日颁布实施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是基础教育阶段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践行实践育人、深化招生考试改革、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其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目标、理念,提出了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活动方式,推荐了一批适合中小学开展的活动主题,着力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想性、实践性、可操作性。有效落实《指导纲要》的各项要求,要做好以下五方面:一是多方协作,积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二是整体设计,科学规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是综合实施,促进各种活动方式融合贯通;四是研读范例,合理使用推荐主题;五是扩大交流,搭建教师研讨平台和学生展示平台。

73-76

课程-学习-教师一体化发展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基于小学英语浸入式教学的案例

作者:康叶钦; 陈冬梅 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 广东广州510006;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广东广州510631

摘要:为改变我国小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状况,“中国-加拿大-美国”英语浸入式项目组针对“怎样开发适合我国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问题,采用理性引进、合理改进、反思提炼和系统推进的方式,在小学进行了教学实验和理论探索,研发出小学英语浸入式“综合+分科”分级课程模式、“双焦目标+交互活动”学习策略体系和“英语+学科”教师双重化专业发展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小学英语教学中课程、学习和教师的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