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

  • ISSN:1002-4808

  • CN:11-2606/G4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

中国教育学刊 2018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特稿
1-3

让每一个孩子享受教育公平的阳光

作者:何秀超 单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北京100816;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

摘要:党的报告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把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两个重要维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和突出教育公平的重要性。实践证明,教育督导评估认定正是推动和监督教育公平的有效机制。教育督导始终把推进教育起点公平作为重中之重,推进政府有效履责,督促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教育督导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为重点,建立中小学常态督导制度,切实保障教育安全让家长放心,督促各地及时处理教育突发事件,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全面提高教育过程公平的水平。国家教育督导着力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制,为改进教育教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撑,着力提升教育质量,推动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顾明远教育思想研究专题
3-3

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

摘要: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系统总结了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 时期教育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4-10

顾明远教育制度与宏观决策思想研究

作者:孟繁华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100037

摘要:顾明远关于教育制度与决策的思想在教育领域具有深远影响,他重视依托教育制度推进教育改革,认为通过教育观念转变和教育制度改革二者相辅相成,可以实现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他认为“正确认识教育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科学理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必须坚持全党全民办教育”是宏观制度设计的重要思想基础。教育制度建设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障,顾明远在多年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于创新学校教育制度、深化高考制度改革、优化师范教育制度等诸多方面提出了独到见解。由此,形成了教育制度建设的中国化启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有宏观视野,中国的教育制度要考虑中国传统文化,要通过教育制度的创新来实现教育创新,同时努力提升教育决策的科学性。

10-10

第十三期“教科研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通知

摘要:为提高基层教育工作者的科研水平和论文撰写能力,《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拟定于2018年12月13—15日在北京举办第十三期“教科研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高级研修班”。本期拟请专家:文喆(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11-16

教育家型校长才能办出好学校——论顾明远的学校领导与管理观

作者:张东娇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北京100875

摘要:顾明远的学校领导和管理观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教育家型校长才能办出好学校。以教育质量和公平为核心的时代,呼唤和需要一大批教育家型校长和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都有机会成为教育家,但这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体共同努力。校长应该出身于优秀教师,是学校的灵魂和旗手,校长的智慧源于学习和实践。校长首先对学校进行思想领导,坚持民主治校,其主要精力要用在教育教学上。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育本质和目的所在,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齐心协力,各尽其责。

17-21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顾明远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思想研究

作者:郭华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北京100875

摘要:在顾明远70年的教育生涯中,基础教育的课程与教学是他重要的研究与实践领域。他以广阔的世界教育视野及与时俱进的理论眼光观察我国基础教育,提出了若干具有启示意义的课程与教学命题。他主张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三个基础”。围绕着“三个基础”这一核心主张,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思想,即课程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要教会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22-27

立足当下 面向未来——顾明远未来教育思想初探

作者:刘美凤; 王飞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北京100088

摘要:基于对顾明远的文章、著作和演讲的文本分析,阐述他思考未来教育的两个出发点:未来教育观和关注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同时,提出他打开未来教育之门的三把钥匙:把握教育本质,探寻教育规律,拓展国际视野。在此基础上,列举了他极具预言性的教育主张:基于并坚持“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生产”这一普适性教育原理,较早提出很多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改革举措;较早提出技术对教育所具有的革命性作用;提倡办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反对教师和学校消亡论,反对教育产业化,反对未来教育的逻辑起点是技术的发展等。因为顾明远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力,这些教育主张深刻地影响了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基础教育改革开放40年
28-34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德育学科建设的探索与进步

作者:檀传宝; 陈国清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北京100875;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 北京100875; 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 北京100875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德育学科建设可以大致划分为基础重建、初步繁荣、多维提升三个主要历史阶段。40年来中国德育学科在学术研究、队伍建设、对外开放以及研究领域拓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进步。而坚持直面社会现实、关怀德育实践,坚持科学精神与思想解放,以及努力实现组织推动与促进共同体建设是实现德育学科进步的重要经验。

35-39

改革开放40年我国中小学英语教科书的成就、问题和建议

作者:吴驰 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南长沙410081

摘要: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中小学英语教科书建设取得了卓越成就:教科书理论逐步丰富化,教科书出版日益多样化,教科书形式构成立体化,教科书编排日趋科学化。中小学英语教科书研究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但其发展也面临了一些问题,如:二语习得理论指导的争议性,教科书多本化和同质化现象严重,教科书语言选材标准偏低。针对这些问题和潜在的风险,未来中小学英语教科书发展应该积极推进教科书理论建设,注重教科书差异性并推动主流教材形成,以及创建高水平的教科书研发团队。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热点问题研究
40-48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历史进程分析与启示

作者:俞国良; 琚运婷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 北京100872;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100872

摘要:基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文本分析,回顾和展望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趋势。心理健康教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大众视野,并由研究与实践的推动逐步融入国家教育政策中。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在进程上历经孕育与准备、初创与整合、成长与发展三个阶段,在结构上由松散变为紧密,在实践上由各部门独立到多部门联动,在理念上由单一教育走向多元服务。根据关键词频次统计分析发现,心理健康教育政策对“心理”类关键词的关注随时间呈阶段性递增,心理健康教育专项政策的出台能够显著预测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心理健康教育政策从无到有,逐步建立体系,是社会变迁、政府重视、顶层设计与问题导向合力的结果。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政策仍需要内外协调一致、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实现效果最大化。

49-54

不同社会经济地位中小学生的创造力表现

作者:赵利曼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北京100875

摘要:通过对五、九、十一年级学生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创造力进行测量,考察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学生的创造力表现。结果表明:家境优越的学生比家境贫困的学生表现出更高水平的创造力,这种差距在五年级最为明显;所有学生在冒险性维度上的表现明显差于在好奇心、想象力和挑战性上的表现;家境优越的五年级学生在创造力各个维度的得分高于九、十一年级学生,家境贫困的学生创造力得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对于家境贫困的五、九年级学生,家庭中只有一个兄弟姐妹的学生创造力的水平高于独生子女或有更多兄弟姐妹的家庭;完整家庭中学生的创造力水平要高于非完整家庭的学生。基于调查结果,本研究认为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搭建家校合作平台、开发创造性课程、提倡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引导探究的教学行为是培养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关键途径。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治理研究
55-60

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实证分析

作者:冯大鸣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上海200062

摘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改革与探索,需要先行把握三项前置信息:国外相应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常态、我国学校办学自主权的面上现状和政校双方的当下感受及改革诉求。基于对三项前置信息的实证调研可以看出,对放权尺度的论证应由目的、内容、程度展开,而在机制设计中,应对激励相容、柔性放权和滥权约束予以特别的关注。

61-67

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洼地”的发展困境及治理对策

作者:代蕊华; 梁茜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上海200062;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管理系; 上海200062

摘要: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较低的地区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底部攻坚的重点,这些“普及洼地”的发展态势影响并最终决定着普及高中的进程。据调查,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洼地”目前存在着普高规模上和质量上的发展不均衡以及中职办学内涵不足、普职分离、社会接纳度低等多重发展困境。因此需从宏观上完善政策配套的制度设计,中观上激发学校课程与评价的改革活力,微观上关注学生个体的生涯选择过程入手,突破“普及洼地”的发展瓶颈,推进普及高中的进程。

68-72

论学校教育的微观公平

作者:郭少榕 单位: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福建福州350003

摘要: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一部分,更是受教育者对获得平等、适宜的教育的感受。随着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逐步实现,下一步应该致力于解决教育公平的过程落实,即应更关注微观公平。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都是教育微观公平的要素。基于学校教育过程的微观公平在平等对待原则、差异教育原则和以补偿对待弱势原则的基础上,特别要处理好学校管理制度与课堂教学、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之间的关系。实现微观公平的策略主要在于:建设能够激励教师和学生的学校管理制度;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并采取多样态的教学方式;创设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评价手段;营造平等和谐的班级氛围。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课程与教学
73-77

从“他组织”走向“自组织”:论技术嵌入背景下课堂教学形式变革的路向

作者:吴支奎; 魏文静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随着技术嵌入教学,课堂教学活动有了新的呈现方式,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升。但过于倚重技术势必会带来教学活动的技术化倾向,衍生出技术理性的教学思维、精致化的教学设计、程式化的教学过程及技术量化的教学评价等“他组织”教学形式。“自组织”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过程及教学环境等方面超越了技术理性的教学形式。基于“自组织”理论,可通过转变教学思维方式、注重开放式教学设计、强调非线性教学实施及统整科学与人文向度的教学评价,促成课堂教学形式从“他组织”向“自组织”的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