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

  • ISSN:1002-4808

  • CN:11-2606/G4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

中国教育学刊 2018年第1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特稿
1-7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 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发展

作者:朱之文 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北京100032

摘要: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对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出了系统部署。对基础教育战线而言,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牢牢把握正确方向,着力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着力突出中小学德育实效、着力提升中小学智育水平、着力强化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着力加强中小学生美育熏陶、着力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着力促进教育公平、着力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发展,源源不断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基础教育改革开放40年
8-13

从重点化到特色化:改革开放40年义务教育的战略走向——公平与效率的视角

作者:范涌峰; 宋乃庆 单位:西南大学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 重庆400715; 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重庆400715

摘要:勾勒改革开放以来义务教育发展战略变迁的地图,探寻义务教育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对于我国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从公平与效率的视角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战略经历了从注重效率的重点化战略到注重公平的均衡化战略再到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特色化战略的流变。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个性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自主权不断下放,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色化发展将是今后我国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14-18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课程评价研究的回顾与省思

作者:熊杨敬; 刘志军 单位: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河南开封475001; 河南大学; 河南大学现代教育研究所; 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课程评价研究历经了国外理论借鉴、经验解析,研究思路拓展、视角多维,研究范式转向、主题细化,研究内容深化、热点观照等四个发展阶段。分析其历程,成果显著,但尚存在课程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深度均显不足,课程评价主题研究不成体系、针对性不够,课程评价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多元化不强等问题。未来课程评价的研究思路可在深化学理性分析、加强实践性挖掘,聚焦研究问题、完善议题逐一突破,融合研究方法、重视多视角的推进等方面展开进一步探索。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热点问题研究
19-24

中学生安全素养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运用

作者:董新良; 关志康; 宋佳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山西临汾041000; 山西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协同创新中心; 山西临汾041000; 山西省学校安全教育中心; 山西临汾041000

摘要:通过政策文本解读与实证数据分析,从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能力三个维度构建了中学生安全素养测评指标体系,其重要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能力、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测评结果显示,样本区域中学生的安全素养总体状况处于及格水平,其中安全意识表现较好,安全知识接近及格水平,安全能力表现较差,男生、农村中学生和民办学校中学生的安全素养总体水平低于女生、非农村中学生和公立学校中学生的总体水平。在培养中学生安全素养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丰富安全教育内容和形式,实现安全教育的系统性;关注性别差异,增强安全教育的针对性;注重安全能力提升,提高安全演练的实效性;补齐发展短板,提高农村学校和民办学校安全工作水平。

25-31

农村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水平的测评与分析

作者:陈蓉晖; 安相丞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吉林长春130024

摘要:依据学前教育公益普惠的内涵与政策要义,借鉴已有研究,建构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指标体系与测评方法,并对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水平进行测评。结果显示,2011年至2016年,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水平逐年提高,但仍低于全国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总体水平,并且省际农村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水平差距较大。据此提出:弥补缺口,扩大农村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性资源;精准扶持,持续加大农村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补齐短板,重点加强农村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等建议。

32-37

利他者更幸福吗?——提升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实验研究

作者:陆彩霞; 姜媛; 方平; 赵小军; 林芬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市学习与认知重点实验室; 北京100037; 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 安徽省淮南市第一中学

摘要: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物质财富急剧增长而来的文明之疾(压力、焦虑、抑郁、恐慌等)困扰着人们,严重影响人们对幸福的追求。根据以往研究,利他也许是人们面对文明之疾、寻求幸福、实现双赢的佳径。本研究采用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等组实验设计,利用青少年生活满意度和快乐感量表对283名小学生展开研究,期间对实验组实施为期16周的整合性利他教育。结果显示,干预后实验组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显著提高;干预对高主观幸福感组的作用最显著,中等水平组次之,低水平组的效果最差;干预对降低消极情绪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最后提出研究结果对教育的启示和意义。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理论研究
38-43

试论教育即是立“心”

作者:黄英杰 单位:四川理工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 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内在精神生活的需要和吁求,教育需要继承和发扬它的育心本质和功能。所谓育心,即是引领个体从事内在的精神建设,也即是立心。审视教育实践,新时代之教育亟须立三"心",即仁心、匠心和公心。仁心对应的是人事,彰显的是人之本真精神;匠心对应的是物事,彰显的是工匠精神;公心则对应人事、物事之秩序,彰显的是公正平等之精神。至于三心之关系,则以仁心为本,匠心和公心皆生于仁心,仁心化于匠心和公心之中。教育之三心相互统一于个体之生命实践过程,经由推及思维和境界思维,三心和合进阶于世界之心,从而达至心育为世界立(安)心的教育之境。

44-50

竞争“灵恶”下教育主体关系的表征、瓶颈与应对

作者:汪敏; 朱永新 单位: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江苏苏州215123; 闽南师范大学; 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

摘要:竞争是当代教育的基本运行逻辑。学界对教育竞争的研究从讨论其合理性,到反思其利弊,再至当前多元化趋向,反映了教育竞争中"灵"与"恶"的较量过程。从主体关系视角看,教育竞争对激发教育活力和提高教育效率有积极作用,但病态竞争的现象和崇尚竞争的风气也导致了"孤独的公民"和"虚伪的公民"的存在。竞争"灵恶"下,教育主体间关系的发展遭遇了德性优先或效率优先、主体优先或他者优先的两难问题。当前之策是以公共理性正视教育竞争之"态",扼制竞争之"恶";以教育领导力发挥竞争之"灵",使教育回归理性世界。

51-56

教育研究过程中的失真性问题反思

作者:刘晓红; 李醒东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新乡453007

摘要:教育研究成果和研究过程是教育研究的"前台"与"后台",读者作为观众,需要了解研究过程以便更好地理解教育研究,这也是读者的一种知情权。教育研究过程中隐匿着风险:对于定量研究而言,研究过程缺失会使研究设计、数据收集、结果处理、结论公布上存在失真风险;对于定性研究而言,访谈双方的信任度以及状态和情境影响研究的真实性;混合研究方法可能前两种风险同时存在,也不能解决研究的失真风险。教育研究过程从"后台"走向"前台"是解决失真性的关键。可以通过注释性介入和后记式介入,更可能的方式则是借助杂志社网络平台来呈现研究过程,既能有效降低失真风险,更是一种研究的伦理精神。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治理研究
57-61

法治视角下的教育治理现代化

作者:蒲蕊 单位: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北武汉430072; 武汉大学教育领导研究中心

摘要:法治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必然要求,要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就必须与法治相结合,走法治之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过程就是教育治理法治化的过程,就是依良法而善治的过程。教育治理现代化需要依良法而治,教育良法不仅意味着在立法的过程中坚持民主、公平与社会正义,还意味着教育立法应遵循教育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形成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教育治理现代化需要建设法治政府,政府的教育治理权力和教育治理行为必须受法律支配、依法律而展开。

62-69

“新机制”是否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完成?——基于我国中西部地市级数据的实证研究

作者:哈巍; 刘叶 单位: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100871

摘要:2006年开始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简称"新机制")是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对农村地区实施的规模最大的教育类转移支付。为研究"新机制"是否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完成,根据各省制定的"新机制"实施方案中所列出的地市级政府获得的来自上级政府(中央+省级)补助比例和补贴金额的差异,采用双重差分的回归方法,考察中西部地区21个省份的159个城市在"新机制"实施过程中来自上级政府转移支付比例和金额对市域内个人义务教育完成情况的影响。结果发现,市级政府获得的补贴比例和补贴金额均对义务教育完成有显著的正影响。同时,利用虚拟政策作为"安慰剂"对"新机制"效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也支持了这一结论。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新机制"政策对教育完成的影响成效,同时也为未来政策的进一步实施提出指导建议。

70-73

困境儿童学校精准帮扶的审视与推进

作者:周佳 单位: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精准帮扶是人们对困境儿童学校援助的现实期待。儿童之困各有不同但有类型可循,学校保护呼声背后亦有制度回应:以经济资助应对家庭贫困,以替代性监护补充家庭监护,以发展的态度应对儿童行为问题。然而审视现状,薄弱学校的保障资源捉襟见肘,负重教师教育方式不当诱发二次伤害,困境儿童群体内习得性无助。这样的"困境叠加"迫切需要探寻助人自助的推进路径:"一校一对标",展现薄弱学校困境儿童帮扶工作的亮点;"赋权于教师",激发教师的育人效能感;"一生一导师",让希望之光照进困顿儿童之心灵。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师专业发展
74-78

信息技术支撑的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对策——以滇西连片贫困地区为例

作者:吴景松 单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所; 北京100086

摘要:要提升贫困地区的"教育造血"能力,最为便捷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信息技术强化教师的专业自觉和专业反思,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此,聚焦连片贫困地区,经过实证研究与分析,揭示出该类地区的教师运用技术改变教学效果的意识、知识、技能与学习四个方面与实施信息化政策目标存在较大差距,建议政府精准施策加大地方信息化教育投入,以学校和教师为基点建设专业共同体,并通过科学评价激励机制引导教师创新性运用技术实现专业水平的可持续发展。

79-83

小学全科师范生体育素养培养研究

作者:李采丰; 朱海涛; 尹忠根 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重庆400065;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市儿童体适能发展研究中心"; 重庆科技学院

摘要:小学全科教师担当着解决基层小学师资结构性缺编问题的重任,也肩负着引领未来小学启蒙教育改革的使命,作为未来基层小学教育师资和改革的主要力量,其体育素养提升至关重要。本研究从小学全科师范生体育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出发,以小学全科师范生体育素养客观事实为基础,根据国内外体育素养研究现状,建构了包含身体领域体育素养、认知领域体育素养、情感领域体育素养以及融合素养的小学全科师范生体育素养框架图,并提出四个方面的培养路径:强化体育运动参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体育情感体验、活化体育课程开发,旨在促进小学全科师范生的体育素养培养进而提升未来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德育研究
84-88

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

作者:吕狂飚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在我国,师德观念的发展存在一种从崇高师德简单地转向底线师德的趋势。通过系统地澄清这一转向,可以发现底线师德的提出是为了防范当下的师德失范和解除过往的高标师德,但其在师德领域中的显现却经历了一个泛化的过程,即从职业师德中的规则层次变成职业师德本身。而当师德的底线转向发生后,底线师德虽实现了自身之于崇高师德的优先性,却也难以获得崇高师德的支持。由此可见,从崇高师德转向底线师德并不只是师德观念的简单转变,而更像是一个有目的、有路径、亦有困境的师德建设策略。对此,现实的师德建设需要保持一种警惕的态度,而不是盲目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