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中国教育学会

  • ISSN:1002-4808

  • CN:11-2606/G4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

中国教育学刊 2018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特稿
1-5

基础教育40年

作者:柳斌 单位:国家教委; 北京100816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风雨兼程,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使我国的义务教育走上了有法可依的道路;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提高适龄儿童的入学率;改造危房、兴建校舍、集资办学;发展特殊教育;全面实现“两基”目标。二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立法手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解决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教师队伍不稳定、民办教师等问题。三是解决义务教育经费不足问题:从政府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到争取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持久“战斗”,走向免费义务教育,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四是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产生是时展的需要,是中国教育自身改革的需要,是中国社会和谐向善、移风易俗的需要;针对现在出现的“素质教育是伪科学”的论调,有必要为素质教育正解;新时代基础教育的任务是把素质教育进行到底。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基础教育改革开放40年
6-11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

作者:袁振国; 刘世清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中国教育学会; 上海200062;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上海200062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基础教育一骑红尘,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创造了大国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奇迹,为世界教育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与智慧。我国基础教育的高效公平发展得益于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发展定位上把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推进基础教育整体发展;在发展动力上以改革促发展,激发办学活力;在发展内涵上以全面发展方针为指南,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在发展方式上从效率优先到效率与公平并重;在发展手段上以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为抓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在发展路向上请进来走出去,不断走向世界中心。

12-17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回溯与前瞻

作者:朱文辉 单位: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由之前的“中央统一下拨”演变为“地方负责”。依据责任主体不同,我们将“地方负责制”划分为“以乡为主”“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嬗变呈现出明显的责任主体上移的规律,伴随着责任主体的上移,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公平指数有所提升。但由于保障机制重心依然偏低,我国城乡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问题依旧严峻。鉴于农村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地区外溢性,考虑到我国的税收分配制度,参照其他国家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经验,我们应该继续上移经费保障的责任主体,实施“国家统筹、以省为主”的新机制。“以省为主”新机制的落实需要厘清各级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中的责任,健全相关的立法和监督工作,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等的长效联动增长制度。

18-26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学前教育的成就与展望

作者:虞永平; 张斌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学前教育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97; 常熟理工学院学前教育研究中心; 江苏苏州215500

摘要: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学前教育资源大幅增加,入园率显著提升,一个突出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已初步建立;财政性经费投入持续增长,政府、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合理分担成本的机制正在形成;多级政府分担、多部门协同的综合管理体制被确立;科学的教育观念逐步得到认可与传播,幼儿园保教质量持续提升;教师队伍在扩充数量的同时专业水平日趋提高。但还存在着学前教育资源供不应求、发展不均衡、科学的教育理念落实不到位、教师待遇偏低等问题。树立儿童意识,加快立法,明确政府责任,构建本土的学术体系,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突破口。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热点问题研究
27-33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生产的问题、困境与破解路径

作者:杨宁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广东广州510631

摘要:借助英国学者吉本斯的知识生产模式2理论对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的知识生产进行分析,提出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生产具有模式2的诸多特点,如典型地表现出超学科性,内生地具有经验性、内隐性、个体性和情境性,兼具社会弥散性、社会问责和反思性。同时,与相关专业的知识生产相比,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生产呈现出某些特有的问题甚至困境,如缺少文化自觉,学科自身遭遇结构性问题,无法达到“高深知识”生产的程度,缺少学术表达的途径,需要借鉴多学科研究方法等。基于契合模式2的潜在优势,提出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生产问题和困境的破解路径:根本改变现有人才培养体系;树立方法意识,努力构建学前教育的主体方法论;提倡反思意识,树立文化自信。

34-37

新加坡中小学生命教育探析及启示

作者:康高磊; 齐彦磊 单位: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100816;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得益于研究思路的独特性、研究取向的人本化、研究主体的民间化,我国的中小学生命教育彰显了独特的自身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新加坡中小学生命教育内容涉及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实施路径包括公民道德教育、国民教育、健康教育、绿色教育四个方向。面向未来,我国中小学生命教育应酌盈剂虚,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加强学生的生命体验,开展生命教育师资培训,构建全方位的生命教育网络体系等方面借鉴、思考与提升。

38-42

家校合作基本结构的建构与应用

作者:李清臣; 岳定权 单位: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周口466000; 周口师范学院; 河南周口466001; 四川师范大学

摘要:建构家校合作基本结构,推进家校合作建设是统筹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各方面力量实现社会共育的重要途径。依据社会互赖理论,家校合作可以分为积极互赖和非积极互赖两个基本层面;从积极互赖的家校合作层面来看可以分为家校主客体关系、合作方式与合作内容三个基本维度。家校合作的两个层面与三个维度共同构成了家校合作的基本结构。应用家校合作基本结构需要家庭和学校在尊重与理解的基础上达成教育价值共识,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家校合作组织制度以及多途径开展家长教育、提高家长教育素养。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理论研究
43-48

新时代美好教育生活及其创造之路

作者:冯建军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教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京210097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美好教育生活既是新时代教育内涵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需要。美好教育生活既是个体的,又是社会的;既有多样性,又有公共性;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美好教育生活以儿童为重心,是儿童良善的生活、自由自觉的生活、和谐的生活,是促进儿童全面自由发展的生活。创造美好的教育生活,既需要外部的社会支持,也需要主体内在的生命自觉,更需要培养创造美好生活的人。

49-55

论爱与教育爱

作者:高德胜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上海200062

摘要:爱是人之根,是使人得以诞生的力量,也是使人得以延续、发展的力量,是人深沉的精神需要,是本体论意义上的归根。教育本身就是上一代人爱下一代人的一种方式,教育爱是一种“类母爱”,具有不对等性、给予性,从一开始就为自己的离开作准备;教育爱更是一种道德爱,这种爱既是对学生的爱,也是对师生关系的承诺,更是对教师这一职业召唤的响应。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育治理研究
56-59

着力规范学校办学全面优化育人环境

作者:何秀超 单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教育部教育督导局; 北京100086

摘要:建立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是教育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创新。推动实施挂牌督导是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强化对学校监督指导、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重要举措。明确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的内涵.积极探讨实施责任督学挂牌督导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制度设计思路,提出进一步推进挂牌督导以促进学校规范办学的建议,将有利于提高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的成效。

60-64

九年一贯制学校一体化办学的实践路径

作者:敬仕勇; 张学敏 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重庆400715; 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重庆400715

摘要:九年一贯制学校一体化办学是建立在育人理念、学校制度、课程与教学等一体化基础上的新型办学模式,是整体育人、系统推进、因校施策的有机结合。实践中,一体化办学面临“认识模糊”的办学理念、“知识提前”的课程开发、“僵化统一”的学校管理等现实困境。要实现九年一贯制学校一体化办学需要树立整体一贯的办学理念,树立学制意识,确立衔接思想,构建全程衔接的课程和教学体系,优化学校管理模式,创新学校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学校文化建设。

65-69

加快做好乡村微型学校建设和城乡小班化教学

作者:郝文武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合理的城乡中小学和幼儿园班级规模设置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农村及其教育城镇化过程中应尽量缓减乡村孩子上学难的痛苦。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提高教育质量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应加快速度努力建设好乡村微型学校,在城乡实施小班化教学。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和培养大批优质教师,为乡村建设微型学校和城乡实施小班化教学提供有力保证。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课程与教学
70-76

课堂信息技术使用对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基于PISA2012数学机试数据的实证研究

作者:林子植; 胡典顺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湖北武汉430079;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2年首次引入数学机试,利用其测试数据,探寻课堂信息通信技术(ICT)使用对学生数学机试成绩的影响机理。根据背景问卷,将课堂ICT使用分为教师与学生使用两个自变量;根据机试试题,引入数学素养和利用ICT工具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简称数学ICT能力)两个中介变量,将学生数学机试成绩作为因变量,建立结构方程研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教师课堂ICT使用,对学生数学素养和机试成绩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使用动态几何软件效果更佳。学生课堂ICT使用,对学生数学素养有着显著的负向作用,对数学ICT能力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正负效果抵消的遮掩效应导致对机试成绩影响不显著。总的来说,教师和学生的共同使用效果同样存在正负抵消的遮掩效应导致对机试成绩影响不显著。为此,提出教学建议:提倡教师课堂ICT使用,谨慎对待学生课堂ICT使用,发挥动态几何软件的优势,改进学生数学ICT能力评价方式,高度融合ICT与数学课程教学。

77-80

高中学生课堂提问的体验研究

作者:王萍; 孔青霞 单位:河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河南开封475001;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课堂提问是最常见的教学手段,已有研究成果丰硕,但多为教师立场。本研究以教育现象学为视域,从学生立场出发,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课堂提问的认知,深度访谈搜集学生的课堂提问体验故事,分析发现教师反馈决定学生课堂提问体验,同伴表现影响学生课堂提问体验,成绩高低不是学生课堂提问体验的决定因素。为增加学生课堂提问的积极体验,教师应建立“替代父母”的教育关系,在教学境域中把握提问时机,运用同情性理解改善学生提问体验。

中国教育学刊杂志教师专业发展
81-86

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策略

作者:蔡其勇; 郑鸿颖; 李学容 单位:长江师范学院; 重庆408100; 东北师范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四川成都610101;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重庆400065

摘要: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振兴乡村教育的关键也在教师。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政策支持,还需要价值支持、信念支持和文化支持。要唤起全社会对乡村教师的认同,切实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继续实施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增加乡村教师数量;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文化,激发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他们的专业发展水平;切实加强乡村学校办学基础能力建设,改善乡村教师工作、学习及生活条件;进一步完善县管校聘、轮岗交流、职称评聘、教师荣誉等机制体制,促进城乡教师合理流动,缩小城乡教师收入差距,不断增强乡村教师的幸福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