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   部级期刊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影响因子:0.06

ISSN:1009-5659CN:11-4484/N

    基本信息:

  • 下单时间:1个月内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发行地:北京
  • 创刊:2000
  • 类别:科技类
  • 出版社:中国科技成果
  • 语言:中文
  • 价格:¥465.60
  • 起订时间:2020年01月
  • 邮编:100038
  • 库存:195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国科技成果 2008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扉页
1-1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规划科技会议在长沙召开

摘要:2008年3月27~28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规划科技会议在湖南长沙召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王显政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扎实推进安全科技规划工作持续协调发展》的工作报告。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特别策划
4-7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综述

作者:吴宏之 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 辽宁抚顺113122

摘要:我国煤矿是世界产煤国家中伤亡事故最多的国家。事故多发严重影响了煤矿形象和社会稳定,甚至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声誉。从管理技术层面看,安全管理和技术标准跟不上生产条件的变化,覆盖不了整个行业安全生产全过程,也是煤矿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

8-10

中低浓度煤矿瓦斯利用技术途径及产业化发展方向

作者:宁成浩 俞珠峰 吴立新 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北京100013

摘要:加强中低浓度煤矿瓦斯利用对于保障煤炭安全生产、促进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减缓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现实和战略意义。通过适用技术示范和推广应用,能有效解决目前抽放瓦斯利用率低、风排瓦斯不能有效利用的问题。着眼未来,应尽早对中低浓度瓦斯利用产业进行规划和部署,促进我国煤矿瓦斯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11-14

煤矿冲击矿压危险前兆信息识别技术及应用

作者:窦林名 何学秋 单位:“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学院 江苏徐州221008

摘要:针对煤矿冲击矿压灾害,研究了冲击矿压危险的分级预测准则。通过连续监测预警技术和系统集成,应用综合指数法、微震法、电磁辐射法和钻屑法,可形成冲击矿压的时空分级预测技术体系,即在时间上对冲击危险进行早期综合分析预测与即时预测相结合,在空间上进行区域预测与局部监测、点预测相结合,对冲击矿压的危险性根据危险指数的大小,按无、弱、中等和强冲击危险4级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的冲击矿压危险等级,采取加强监测、解危、甚至撤人等防治对策。工程实践表明,采用该技术,可大大提高冲击危险预测的准确性,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创新论坛
19-21

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成果流失引发的思考

作者:程广宇 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摘要:本文通过对上海张江高新区中小医药企业自主创新成果被外资收购案例的分析,指出我国政府在积极支持自主创新的同时,应高度重视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流失问题。进而提出,一方面通过创新政府资助方式和途径,促进中小企业自主研发成果顺利转化为产品;另一方面,通过拓宽信息传导渠道,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成果向国内大企业流动,实现创新成果在国内企业间的转移、转化,使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行为更好地服务于国内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产业解析
22-26

TFT-LCD的发展及其产业分析

作者:罗山 耿京雷 单位:珠海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广东珠海519001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北京100038

摘要:TFT-LCD产业已成为世界IT产业领域重要增长极。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发展这一产业,中国大陆经济发达地区也在纷纷推进这一产业。针对这种形势的需要,本文全面分析了TFT-LCD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并揭示了我国在发展这一产业进程中具备的优势、存在的劣势,同时提出发展建议,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创新交流
30-32

小型减振装置的探索

作者:张德明 李金霞 单位:甘肃省金昌市金川镍钴新产品公司 甘肃金昌737104

摘要:在有色粉末冶金行业的水雾化金属粉末领域,对因承载高压水而振动的管道加装固定式橡胶减振器,以达到设备及管道平稳运行的目的。本公司运用力学原理,通过对高压管道减振结构的不断设计和改进,对减振材料的不断尝试,终于总结出用耐温、高耐磨、高弹性、耐撕裂的聚氨酯橡胶代替以前阻尼弹簧和可调式低频阻尼钢弹簧作减振材料,用固定式减振器代替以前吊架式、悬挂式、弹性托架减振器,经过现场一年的运作,该装置压缩变形量小,阻尼非常大,自振频率非常低,对高压管道的隔振、对往复机械振动的隔离、以及膈断固体噪声的传递有显著效果,而且制作简单,安装方便,占地空间小,投资少,使用效果良好。

33-35

缅甸芒果品种引种试种与筛选研究

作者:黄国弟 王志滨 刘学军 莫永龙 李日旺 周俊岸 单位:广西亚热带作物所 广西南宁530001 广西技术市场 广西南宁530012

摘要:通过在广西田阳县引种缅甸芒果水英达芒、帕拉英达芒、阿某芒、马帅芒、新德隆芒等5个品种,经过7年的试种观察,试验结果表明,连续5年平均666.7m^2产量最高是帕拉英达芒1464.3kg,其次是水英达芒1165.05kg、新德隆芒1052.55kg、阿某芒666.9kg,最低是马帅芒360.9kg;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帕拉英达芒20%、马帅芒20%、水英达芒19.1%、新德隆芒18%、阿某芒14%;果实可食率分别为水英达芒81.9%、帕拉英达芒81.7%、阿某芒80.1%、马帅芒73.4%、新德隆芒72.7%。经综合评比,帕拉英达芒、水英达芒产量及综合品质优于其它5个品种,选为适于广西自治区栽培的优质、高产,抗病、耐贮运,商品性状好的优良品种。新德隆芒和马帅芒产量较高,而且品质较好,可适当发展种植。

36-36

虚拟与增强现实研究进展

作者:孙汉秋 单位: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

摘要:虚拟与增强现实是一门集多媒体数据分析、合成和场景重构的综合学科。该学科主要研究真实感图像合成,虚拟和真实物体的融合,大规模虚拟环境中的动态表达等。该学科的研究成果有:与环境无关的高质量图像的获取;降低实时场景导航和交互计算;交互运动的多元环境下的一致性。我们的研究主要在构造真实场景的模型及其实时渲染,基于多元模型的交互/模拟,以及增强的图像/视频处理。

37-39

骨髓腔输液应用于危重患者急救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品贤 冯宝芝 梁映 杨伟意 罗善高 李叶华 李文鸿 赖伯才 杜昭贵 单位:桂平市人民医院ICU 广西桂平537200

摘要:目的:探讨骨髓腔输液在危重患者急救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42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行骨髓腔输液,对照组予外周静脉或深静脉穿刺输液,其它救护措施两组相同。结果:治疗组急救输液通路建成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好转出院率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P值〈0.01),自输液至血压开始回升时间及输液速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结:骨髓腔输液在危重患者急救中是一条快速、安全、有效的输液通路,而且便于院前急救和基层医院开展。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它山之石
40-41

新加坡信息化的成功之道

作者:魏晓燕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北武汉430024

摘要:世界经济论坛2005年3月9日了2004~2005年度的《全球信息技术报告》。该报告显示,新加坡已成为信息化程度最高的经济体。该报告首次将新加坡列为全球发展信息和通讯技术最佳的经济体,认为它在数学和科学教育质量、电话费承受能力以及政府优先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等方面都居世界首位,而在互联网接入承受能力方面的得分也非常高。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863成果
42-42

城市机载对地观测生产应用体系

摘要:“城市机载对地观测生产应用体系”[863-308-13-02(5)]是“九五”国家863计划重点示范工程——“对地观测技术用于城市规划示范工程”的技术集成创新课题。课题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先后组织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遥感所、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10余个科研单位以及相关地方政府,在项目负责人陈燕申的带领下进行关键技术科研攻关,成果在实践中检测。

43-43

使用基因打靶和BAC技术制备t-PA突变体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

摘要:由于外源基因插入染色体组位点的邻近序列对其表达有显著影响即位点效应,不同整合部位引起的位点效应,常造成各个转基因动物系之间外源基因表达巨大差异,甚至可使外源基因沉默,转基因效率低和整合位点效应是造成大型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制备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从技术上解决效率低和位点效应问题,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在国家863计划“使用基因打靶和BAC技术制备t-PA突变体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2005AA206620)课题研究中,

44-44

城市污水SBR处理设备成套化研究

摘要: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治理工程”中“城市污水SBR处理设备成套化研究”课题,针对目前污水处理的主打工艺之一——SBR的设备集成和应用开展研究,在污水处理的设备研发、技术研发和集成与应用三个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成果。

45-45

抗菌素耐药性重组酶、混合酶的药学制剂及医学应用与环境保护

摘要:抗菌素是人类战胜感染性疾病的有力武器,但同时也给人类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医源性公害:临床上使用广谱抗菌素治疗时,往往引起患者非感染部位微生态菌群失调,而导致抗菌素伴联性疾病(如阴道炎、肠胃炎等);衣牧业、水产养殖业大量使用抗菌素,导致各种农产品中残留抗菌素,危害人类健康制药企业、大型医疗机构任意排放的含抗菌素废水,既污染了环境,又加速了环境中耐药菌出现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