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部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ISSN:1009-5659

  • CN:11-4484/N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

中国科技成果 2017年第2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扉页
1-1

60MN叠加式力标准装置介绍

摘要:超大量程(大于20MN)力标准装置是实现超大力值精准测量的基础,是目前国际力值计量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整体实力。我国将其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先后建立一系列力标准机。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创新论坛
4-6

中国集装箱海运业履约评估及策略研究

作者:常文; 陈俊峰; 刘晓东; 贾志刚 单位: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北京100088; 上海海事局; 上海200086; 深圳海事局; 广东深圳518032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集装箱海运发展现状和海运履约、立法等与国际海运政策、惯例接轨和对外开放发展进程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的基础上,开展对集装箱、集装箱船、集装箱货物运输、监管等方面的系统研究。从集装箱海运全行业发展和履约的角度对我国集装箱海运业履约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提出适合我国集装箱海运业履约机制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科技计划成果
7-7

单分子器件的精准制备和原位高灵敏测量技术

摘要:构筑任何一个单分子器件的基本思路是将单个分子镶嵌在两个电极之间,形成“电极一分子一电极”的纳米连接(单分子裂结器件)。然而,如何实现稳定的“电极一分子一电极”异质结的高效精准制备极具挑战性,仍是制约分子电子学发展的瓶颈。分子电子学的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几个亟待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如基本材料、基本器件单元、基本技术手段、电极与分子接触界面基本耦合规律及基本理论等。

8-9

农用航空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发

摘要:农用无人机航空作业具有快速高效、适应性广等显著特征,近年来在我国呈高速发展态势。2016年,我国载荷5升以上的农用无人机保有量已达4869台,超过日本位居世界首位;植保作业面积从2013年的不足10万亩增长至2015年的1016万亩;农用无人机生产企业从2010年的不足10家增至2016年的260余家,无人机农业领域应用产值达5亿元。

10-10

太子河典型工业水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技术集成与示范

摘要:太子河典型工业水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技术集成与示范是“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河流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主题“辽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技术集成与工程示范”项目的一个课题。

11-12

一站式科技服务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

摘要:一站式科技服务平台将有效集成科技服务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咨询、培训、科技金融、技术交易、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咨询等科技服务。通过科技管家服务,提升中小科技型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和自主创新持续能力,加强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在科技管家服务开展过程中,逐步完善科技管家的服务方式和流程,形成科技管家服务的规范,同时开展科技管家服务应用示范。科技管家服务应用示范采用服务成果示范、区域服务示范、专家咨询团队、合作机构示范、个人科技管家示范相结合的方式,使科技管家服务能够成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服务,形成一站式科技服务业态。

13-13

村镇生活垃圾清洁能源利用共性技术与设备研发

摘要:根据我国村镇生活垃圾分布特点及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开发适合我国村镇生活垃圾清洁能源利用共性技术及设备,重点开展村镇生活垃圾的预处理技术、热解技术、干法厌氧产沼技术、湿法厌氧产沼技术和产品利用技术以及相应设备开发。通过技术研发、系统集成与运行条件优化。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建立适合于村镇生活垃圾可持续发展需求的高值化利用技术模式和综合示范。

14-16

地震空间电磁异常及传播模型合作研究

摘要:本项目通过学习、吸收俄罗斯在地震空间电磁异常信息提取及传播模型领域的先进理论及经验,利用中俄双方地基和卫星电磁数据,联合研究了地震引起的空间电磁变化特征及其时空规律,获得了不同高度上变化电磁场、等离子体参数的变化特征。构建了地震电离层直流电场模型,VLF电磁波、声重力波模型,结合我国在地震电磁方面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震电磁异常信息提取技术。围绕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双边合作特点,通过出访和邀请来华的方式参与国际合作,既开拓了思路,增长了见识,又培养了中国年轻的科研人才队伍,逐渐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出了中国新势力。

17-17

急性病中期照护模式及关键技术规范研究

摘要:在急性病治疗后的多数危重患者,虽然生命体征平稳、达到了急性期出院标准,但常由于疾病治疗或长时间卧床等原因导致身体功能减退,仍需要一段整合性医疗护理服务来积极恢复患者生活自主能力,用于改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中期照护(intermediatecare,IC)是为急性后期和亚急性期患者提供的综合性的医疗康复和护理服务,通过在急性期治疗和长期康复之间给予患者适当的照护,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主能力,缩短住院日、节约医疗资源。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创新交流
18-23

不同填料生物滞留槽的入渗及径流减控特性试验研究

作者:张书函; 李坤娜; 杨默远; 潘兴瑶 单位: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北京100048; 河北省水利技术试验推广中心; 河北石家庄050050; 河海大学; 江苏南京210098

摘要:由于生物滞留槽具有良好的径流减控效果,且更符合现代城市的发展理念,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通过对生物滞留槽实施不同强度的模拟进水试验,监测了生物滞留槽的积水、排水过程,分析了土壤入渗性能的变化规律以及填料组成对生物滞留槽径流减控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场次试验中,生物滞留槽的入渗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用Horton公式表示;影响生物滞留槽入渗能力年际变化规律的关键因素是填料特性;添加大粒径颗粒的填料能提高生物滞留槽的渗透性能,较快消除积水,但对水量滞蓄和排水峰值削减效果较差;颗粒级配较小的填料持水性能好,对径流的减控效果显著。

24-26

海洋智能无人艇平台技术

作者:董超; 李雪; 蒋俊杰; 张云飞; 唐梓力; 蒲进菁; 刘蔚; 钱立兵 单位: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 广东广州510300; 国家海洋局南海维权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300; 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珠海519000

摘要:“海洋智能无人艇平台技术”项目是本中心联合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针对传统海洋调查工作模式和调查仪器装备整合升级的一次创新性尝试。海洋智能无人艇具有灵活机动、安全、隐蔽性强等优势,可以替代调查人员执行高风险或者环境恶劣条件下的工作任务,极大地降低作业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本文介绍了项目的工作背号、主要研究成果,本项目采用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可为今后海洋工作的联合开展提供参考。

27-29

延伸期预报的低频分量预测模型(LFCF)研究和应用

作者:杨秋明; 黄世成; 李熠 单位:江苏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09

摘要:数据驱动的简化低频模型预测方法是10~50天延伸期天气预报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分析3种低频分量预测模型(LFCF1.0,2.0和5.0)的特点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多变量回归模型(MLR,LFCF1.0)对夏季长江下游低频降水实时预报能力。对2001-2017年夏季长江下游20~50天低频降水未来55天的实时延伸预报结果表明,6、7、8月的预报准确率分别达到82.5%、94.1%、70.6%,能很好预报6~7月梅雨期和7~8月立夏长江下游地区持续强降水(高温少雨)时段的变化。

30-34

基于B/S与C/S混合架构的洪水预报系统实现

作者:高强; 杜龙刚; 易攀 单位:北京市水文总站; 北京100038

摘要:随着对洪水预报的时效性、灵活性和交互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单一架构的洪水预报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基于B/S与C/S混合架构的系统是时下洪水预报系统主要开发方向。本文介绍了软件架构的主要类型,分析了混合架构的主要类型,展示了基于该种架构的北京市洪水预报系统,简单探讨了实际应用中混合架构的建设过程,并展示了系统的主要功能。该架构发挥了良好的支撑作用和上佳的适应性,为下一代洪水预报系统的架构提供参考。

35-39

面向手部动作捕捉的骨骼比例推定算法

作者:李子琛; 陈娜; 李蔚清 单位: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210094

摘要:目前基于MEMS传感器的手部动作捕捉系统中,传感器获取关节姿态角后,多采用解剖学中手部骨骼长度统计值作为虚拟手的骨骼长度来推算指关节位置。由于使用者个体手部比例差异的影响,造成手部精细动作追踪过程中的误差。通过分析手部的骨骼结构和运动特性,构建了三维手部骨骼模型,并对两种特定姿态分别进行标定,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定姿态的骨骼比例推定算法,在实现传感器数据初始偏差校正的同时,可以推定手部骨骼精确比例。基于运动学计算虚拟手关节位置,实现手部动作的精确还原,并应用于某仿真系统的虚拟手追踪与交互。

40-42

民勤绿洲新型风沙灾害防治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作者:唐进年; 王强强; 杨自辉; 张大彪 单位: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甘肃兰州730070

摘要:土地沙化仍然是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民勤干旱沙区是我国沙漠化极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虽然在近60年的防沙治沙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对保护绿洲内工农业生产起到关键性作用,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中受到限制。本项目立足民勤防沙治沙技术现状,引进和研发了新型固沙材料,同时研制了半隐蔽式塑料网带状沙障铺设机械,运用风洞模拟和野外观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出沙障合理设置方法和固沙林最佳配置模式,组装、集成出民勤绿洲边缘新型风沙灾害防治技术模式,并分析其推广应用前景,为民勤绿洲及其同类干旱沙区风沙灾害防治技术和固沙林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