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部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ISSN:1009-5659

  • CN:11-4484/N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

中国科技成果 2019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扉页
1-1

海洋延寿平台检测评估与安全保障技术

作者:杨冬平; 邵永波; 牛更奇; 文世鹏; 龙凤乐; 邓少旭; 支景波; 曲慧; 王伟斌; 王安鹏; 刘洋; 高莎莎; 付荣; 常琳; 杜帆 单位:不详

摘要: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是目前国内石油、石化系统颇具技术实力和检测规模的综合性科研检测机构。该单位取得了实验室国家认可资质,被冠名授权为“国家安全生产胜利油田石油设备检测检验中心”甲级资质;拥有1个“山东省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专业中心非矿山实验室与重大危险源监控实验室”、2个胜利油田重点实验室和1个西部检测实验室,拥有超声导波、声发射等检测仪器设备2 000余(台)套,业务范围涵盖油田安全、环保、质量、节能、计量、防腐、标准、信息服务等众多领域,具备100余大类500多个项目的检测检验能力。

4-6

简论新时代媒体科普责任

作者:葛晨; 朱慧 单位: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浙江杭州310006

摘要:科学技术普及是媒体的职责所在,新时代随着传播方式的不断演变,媒体的科普责任也在加重。特别是当自媒体不断增长,各种各样的“科技”充斥在网络上的时候,媒体更应该扫除那些似是而非的迷雾,给公众以科学的解答。为此,笔者认为,新时代的媒体应该在科普宣传精细化、理性化、实验化等六大方面进行拓展,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科普的目的。

7-8

西部地区制造体系发展现状与绿色发展趋势研究

作者:揭筱纹; 罗莹 单位:四川大学商学院; 成都610065

摘要:随着《中国制造2025》《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政策的,绿色制造体系成为实务界和学术界共同探讨的热点问题。西部地区的制造体系具有独特的地域、经济、文化等属性,其发展道路与东部制追体系有所差异。本文从西部地区制造体系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三方面出发,明确了构建具有西部特色的绿色制造体系的必要性,既符合西部地区的现实背景也满足其实际发展需要。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科技计划成果
9-10

大型飞机自动化涂装设备研制与应用示范

作者:陈洁 单位:不详

摘要:1研究目标以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民用飞机为实施对象,通过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攻克大型飞机自动化喷涂技术。掌握空间大尺度变曲率表面喷涂的自动化关键技术,完成喷涂机器人单元本体及系统设计,建立高效率精密自动化喷涂系统装备。基于对喷涂工艺的广泛试验及深人理论研究,完成大型飞机喷涂表面重建和轨迹规划技术,建立高效率精密自动化喷涂工艺方法。

11-11

石墨烯粉体材料的规模化制备技术及石墨烯基高储能电极材料的开发

作者:白晋涛; 王惠 单位:西北大学物理学院; 西北大学光电技术与纳米功能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陕西省石墨烯联合实验室; 不详

摘要: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连接形成的单原子层二维晶体,碳原子规整的排列于蜂窝状点阵结构单元之中。作为一种新型二维碳材料,石墨烯具备优异的电子输运、光学耦合、电磁学、热学和力学性质,其在电子、航天、军工、生物、新能源和半导体等研究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2-12

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石墨烯基银粉银浆料

作者:王惠; 白晋涛 单位:西北大学光电技术与纳米功能材料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陕西省石墨烯联合实验室; 不详

摘要:我国是世界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大国,然而,在我国太阳能光伏组件大部分材料实现国产化的今天,太阳能晶硅电池片前电极用银粉、银浆料依然被国外公司所垄断。因此,产业化目前国内急需的太阳能光伏电池正面电极用银粉、银浆料,并占有一定国内市场份额,以替代进口、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变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13-13

新能源客车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开发及应用

作者:张娜 单位:力神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摘要:严峻的能源和环境挑战使交通能源动力转型成为全球共识,新能源汽车,特别是新能源客车近几年来快速发展,但是也暴露出了多种问题。动力电池是新能源车的心脏,本项目基于磷酸铁锂体系开发高安全高性能的动力电池,并应用到新能源客车上,得到国家多个部门和天津市相关部门的资助。

14-14

后处理激光增材制造合金钢件的组织和性能演化

作者:彭晓; 董志宏 单位:不详

摘要:激光增材制造是以激光为能量源,通过逐层熔化材料粉末或线材直接制造出零件的一种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常见的两种激光增材制造技术方法是以材料同步送进为主要特征的激光熔化沉积(LMD)和以粉末床为主要特征的选区激光熔化(SLM)。

15-16

地方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

作者:郑金贵; 张宗文; 马晓岗; 郑锦荣; 沙毓沧; 卢新坤; 余亚白; 冯波; 杨天育; 焦少杰 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作物品质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功能食品研究团队; 不详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不同地方的作物种质资源均具有十分显著的区域特色、生态特色,蕴藏了大量可被作物遗传育种利用的优异基因,对这些地方特色种质资源进行发掘与创新利用,可以促进我国地方特色作物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对农产品的功能性、专一性需求,提高广大人民的健康水平。

17-17

茄子新品种选育及夏秋茄栽培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作者:潘绍坤; 鲁荣海 单位:不详

摘要:茄子是我国南北各地广泛栽培的大众化蔬菜,四川省和重庆市属于西南长茄主栽区,四川省以往主栽的常规早熟品种因品质较差,种性混杂严重而不能满足生产和消费者的需要,其他品种因不具早熟性或丰产性而不受消费者和种植者的欢迎。因此,选育早熟、优质、产量高的茄子优良品种已成为茄子春早熟栽培的关键措施之一。

18-19

黄瓜优质多抗种质资源创制与新品种选育

作者:顾兴芳; 张圣平; 苗晗; 王烨; 谢丙炎; 方秀娟; 刘伟; 梁洪军; 李竹梅 单位: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创新工程团队; 中国园艺学会黄瓜分会; 中国农业科学院; 不详

摘要:黄瓜是重要蔬菜作物,是农民增收的高效产业。生产上原有品种存在复合抗病性差、商品品质欠佳、易出现苦味等问题,严重影响产量、品质和收益。针对上述问题,该项目历时27年,以提高品质和抗病性为主要目标,大规模发掘优异种质,创建高效育种技术,培育优质多抗新品种并推广应用。

20-20

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三联活疫苗创制与应用

作者:冯力; 时洪艳; 陈建飞; 佟有恩; 张鑫; 王牟平 单位:猪消化道传染病创新团队;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哈尔滨分中心; 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 不详

摘要:生猪产业事美国计民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柱产业。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轮状病毒(PoRV)感染是哺乳仔猪死亡的“头号杀手”,7日龄以内仔猪感染死亡率可高达100%,每年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

21-22

中医药在辅助生育技术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作者:金哲; 贡欣; 刘艳霞; 王树玉; 鲁秋丹; 周丽颖; 苏慧; 张莉嘉; 于妍妍; 徐彩 单位:中国中药协会女性生殖健康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 北京中医药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妇产与妇幼保健分会;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 中国中药协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 中国中药协会中医药适宜技术专业委员会; "十二五"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协作; 不详

摘要:现代辅助生育技术为无数的不孕症患者带来了福音,但其临床妊娠率却一直徘徊于较低水平。主要制约ART发展的主要瓶颈是卵泡的质量不佳及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由于卵泡的质量不佳及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是两个多因性的临床结局表现,很多病理过程和发展原因尚不明确,现代医学无法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因此目前的治疗手段疗效欠佳。

23-24

自主海洋动力环境卫星(HY-2A)地面数据处理关键技术

作者:林明森; 张有广; 彭海龙; 贾永君; 邹巨洪; 周武; 张毅; 黄磊; 王晓慧; 王家松; 周旭华; 钟敏; 赵齐乐; 王振占; 孟俊敏; 范陈清; 杨劲松 单位:不详

摘要:项目组开展了针对HY-2A卫星各有效载荷和精密定轨数据处理关键技术的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应用到了HY-2A卫星地面数据处理系统中,实现了研究成果的业务化应用。突破的关键技术:(1)载荷数据处理研制完成适用于HY-2A卫星微波遥感器数据的定量化反演算法和软件,包括:针对雷达高度计的传输介质损失修正、仪器系统误差校正、波高、风速和海面高度等参数的反演算法和软件;针对微波散射计的海面风场反演算法和软件;针对微波辐射计的海温反演算法和软件等,主要创新点如下:建立了完整的HY-2A卫星测高误差源校正算法体系。

中国科技成果杂志创新交流
25-27

脊尾白虾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健康养殖

作者:李健; 刘萍; 李吉涛 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脊尾白虾是我国黄渤海地区重要的中小型经济虾类,作为新开发的海水养殖虾类,养殖依靠捕捞野生抱卵亲虾放入池塘自然繁殖,存在亲本遗传背景不清、缺乏良种、野生亲虾携带病原及病害频发等问题,严重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本研究针对目前产业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系统开展了脊尾白虾种质资源评价、全人工繁育、种质创新利用和高效生态养殖等研究,研究成果通过国家虾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进行示范推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推动脊尾白虾由“兼养品种”发展成为“主养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