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抗性基因创制杂交水稻恢复系

摘要:【目的】为了创制兼抗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水稻恢复系,【方法】分别以抗褐飞虱材料B5(携带褐飞虱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及携带白背飞虱抗性位点qsI-4的籼型恢复系福恢7011为供体亲本,以骨干恢复系福恢676为轮回亲本,应用低世代分离群体田间表型结合单株鉴定与高世代稳定株系室内筛选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并对抗虫株系及其测交后代进行考查和农艺性状分析。【结果】选育出聚合Bph14、Bph15和qsI-4的恢复系材料3份,携带2个抗虫基因的恢复系材料3份。其中6份恢复系的褐飞虱抗性鉴定结果均表现中抗以上。通过抗性鉴定和杂交后代农艺性状分析筛选出具有生产应用潜力的恢复系材料2份。【结论】为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抗性聚合新种质的创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材料。

关键词:
  • 水稻  
  • 白背飞虱  
  • 褐飞虱  
  • 抗性基因  
  • 聚合育种  
作者:
朱永生; 白建林; 谢鸿光; 吴方喜; 罗曦; 姜身飞; 何炜; 陈丽萍; 蔡秋华; 谢华安; 张建福
单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研究基地/农业农村部华南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水稻国家工程实验室/福建省作物分子育种工程实验室/福建省水稻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 福州350003; 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福州350002
刊名:
中国水稻科学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中国水稻科学

中国水稻科学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33-1146/S。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86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