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保水措施对砂质潮土水分、微生物量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摘要:通过研究不同保水措施对砂质潮土的保水效应、微生物量及小麦产量的影响,为中低产田砂质潮土的土壤改良及小麦产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在黄淮海平原麦-玉轮作的典型砂质潮土区,设置常规耕作无保水措施的对照(T)、秸秆还田(TS)、生物炭还田(TB)、秸秆与生物炭配合还田(TS+B)和秸秆与保水剂配合还田(TS+W)5种田间保水措施。结果表明,与T相比,4种保水措施均显著提高了分蘖期土壤含水量,其中TS+W含水量最高,0~20 cm土层增加21.9%,20~40 cm土层增加69.4%,随着生育期延长,保水效果逐渐降低;与之相反,TS+B处理显著提高小麦生育后期的土壤含水量,在灌浆期提高18.8%,成熟期提高32.6%。在小麦分蘖期,0~20 cm土层各处理间微生物量碳无显著差异,与T相比,TS、TB和TS+W处理显著提高20~40 cm土层中土壤微生物量碳,分蘖期增幅最大的是TS,提高量为212.7%,灌浆期增量最大的是TS+W,提高31.6%。各处理小麦产量均有所增加,其中TS+W产量提升31.4%,其中仅TS+W与T处理达到差异显著水平。土壤水分与小麦产量性状、微生物量碳含量的相关分析发现,土壤水分含量是砂质潮土生产力低下的主要限制因素,主要在小麦分蘖期和拔节期影响小麦产量。4种保水措施均不同程度改善砂质潮土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含水量、微生物量和作物产量,其中秸秆和保水剂配合施用对砂质潮土小麦增产效果最佳。

关键词:
  • 砂质潮土  
  • 秸秆  
  • 生物炭  
  • 保水剂  
  • 微生物量  
  • 小麦产量  
作者:
李培培; 仝昊天; 翟庆慧; 韩燕来; 姜瑛
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河南郑州450002; 济源市农牧局; 河南济源459000
刊名:
中国土壤与肥料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中国土壤与肥料

中国土壤与肥料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11-5498/S。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64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