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研究湖南湘江流域稻田镉(Cd)污染治理方法,筛选稻田替代种植作物,于长沙县和湘阴市受污染稻田改种花生,选用5个大果品种,设置2种(露地、覆膜)栽培方式,研究品种与栽培方式组合下对稻田Cd吸收、富集及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花生营养器官(根、茎、叶)Cd含量较高,生殖器官(果壳、籽仁)Cd含量较低,且品种间有明显差异。5个花生品种的组织器官中Cd含量最高的是茎(5.413~8.859mg kg^-1),果壳和籽仁最少(0.523~1.326mg kg^-1),但是籽仁Cd含量超出NY/T1067-2006标准的规定值,食用安全存在风险。覆膜栽培尽管降低了花生茎、叶、果针、果壳及籽仁等的Cd含量,但提高了植株干物质重和Cd总积累,其中,营养器官(根、茎、叶)Cd富集系数高于2.5,生殖器官(果壳、籽仁)Cd富集系数为0.8~1.7。不同部位间Cd转移系数大小顺序为:根→茎秆>茎秆→叶>果壳→籽仁>果针→果壳>茎秆→果针。不同品种的花生油中Cd含量范围在0.012~0.074mg kg^-1,符合标准,因此花生油食用是安全的。以地上部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及其Cd含量作为高镉积累筛选指标,5个品种中09-3106的单株可高积累镉元素。建议在湘阴、长沙等地的Cd污染稻田进行覆膜栽培花生。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