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时期对不寐病因病机的认识

摘要:不寐是中医最常见的病证之一,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患者睡眠时间、深度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早在先秦两汉时期,各部经典就有对不寐的记载,并且对不寐的认识已经形成雏形,为后世医家更深入认识此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着求本溯源的目的,笔者通过对先秦两汉时期的重要中医文献《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藏经》进行梳理,细致归纳出本时期对不寐病因病机的认识,认为本病通常与外邪内侵、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失治误治等因素相关,病机总属营卫失和、阳不入阴,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等密切相关。通过梳理不寐的因机理论,以期为本病科研及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 不寐  
  • 病因病机  
  • 先秦两汉  
作者:
沈子涵; 王仁和; 张栏译; 杨宇峰; 石岩
单位:
辽宁中医药大学; 沈阳110847; 青岛市市立医院; 山东青岛266011
刊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11-3554/R。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95年,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