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职教论坛杂志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主办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ISSN:1001-7518

  • CN:36-1078/G4

职教论坛杂志

职教论坛 2016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职教论坛杂志名家视野
1-1

了不起的“工匠精神”

作者:庄西真

摘要:在中国,很多新词需要借助于政治手段,特别是借助领导人讲话才能火起来,而每年春天的全国两会往往是新词的"爆发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工匠精神",无疑是最引人关注的新词之一。那么,什么是工匠精神?为什么要培育工匠精神?代表委员们在两会会场上从不同侧面对工匠精神进行了阐述。制造手机的雷军说"工匠精神就是看不到的地方也做精致";演员张国立的理解是"踏踏实实做好一件事、做精一件事";

职教论坛杂志理论经纬
5-12

现代学徒制度变革本质特点与建立路径研究

作者:刘家枢; 王向东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省教育评估院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制度变革的选择目标与发展趋势之一。许多发达国家推行现代学徒制取得了成功,证明现代学徒制是符合产业发展需要、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创新需要、满足受教育者个性发展需要的重要制度成果。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现代学徒制本质上是职业教育制度性变革。中国推行现代学徒制是新时期经济新常态发展、职业教育转型和实现职业教育学生终身职业发展的要求。现代学徒制改革实践迫切需要在理论上给予解释、指导和支持。建立中国现代学徒制的路径应该是:遵循路径依赖规律,顶层设计与碎片化改革并举,学徒制改革的本土化、区域化与多样化发展,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基层自主创新,国际化发展的制度移植。

13-16

“工士”学位名称推定的矛与盾

作者:伍红军 单位: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 绍兴市区域教育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工士"学位的设计者在对"工士"学位进行定名时,主要通过典籍考释"工"的词义,指出本土创生的其他学位名称的缺陷以彰显"工士"的定名优势,在研究过程中逐步修正"工士"名称的内涵等方式来实施名称推定。然而在这一名称推定的研究积累过程中,仍存一些矛盾和不足之处:如"工士"名称与上层的学士、硕士、博士等学位名称匹配性不佳,概括度不够;语义过于繁杂,且并非成词,易生歧义;设定的语义指向与通行语义产生冲突,导致理解的混乱及其美誉度欠缺等。

17-21

“中国制造2025”视域下技能人才职业流向及职业能力框架

作者:张磊; 张弛 单位: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并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国制造2025"开启高端智能化制造时代,全面提升我国经济体的供给侧要素,尤其对技能型人力资本提出调整性需求,并落实到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层面。"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应世界新工业化进程而提出的产业振兴战略计划,指出高新科技的进步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升级两方面的变革诉求。文章以温特制生产组织方式的分析为切入口,探究"中国制造2025"对技能人才的职业流动要求及其职业能力需求取向。"中国制造2025"使技能人才的职业发生变化,依据产业升级调整和产业链价值创造取向,"信息产业+制造产业+服务产业"对技能人才的专业与职业的重构——制造业技能人才面临升级与分流两方面职业流动,温特制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对传统制造业技能人才提出两方面的职业能力需求:一是契合生产设备智能化升级的职业能力,二是应对产业融合与职业衍生的职业能力,据此,构建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技能人才职业能力框架。

职教论坛杂志专题研究
22-25

普职1:1分流中的中职教育条件匹配——基于教育公平的视域

作者:朱发仁; 傅新民 单位: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党委;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 湖南省教育科学校企合作研究基地

摘要:以教育公平的视域看,实现初中毕业基本都能进入高中阶段学习,且大致按1:1分流到普高和中职的目标,需要条件的匹配。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而言,需要满足中职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从促进学生主动选择的角度而言,需要政府、社会、行业企业、学校等各方协同努力;从负面影响倒逼改革的角度而言,需要提高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

26-32

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转轨”策略——基于“中国制造2025”视域

作者:周如俊 单位: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存在系列问题,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应顺应"中国制造2025"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内涵,主动转轨与适应:目标定位的"转轨"——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素养融合培养的"转轨"——融合"工匠精神"培养;教育内容选择的"转轨"——推行"专"与"广"同心圆结构的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的"转轨"——构建"基于项目运作的‘产业+’融合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施的"转轨"——实行教学做一体化的开放式行动导向驱动教学;信息化方法运用理念的"转轨"——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教师成长培育的"转轨"——打造校企互聘共用的双导师制教师队伍;学校管理制度的"转轨"——建立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教育管理制度。

职教论坛杂志职教时论
33-37

“机器换人”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发展策略

作者:刘晓; 石伟平 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

摘要:近年来,以"机器换人"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在东部沿海省份逐步深入,这既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种社会变革。随着"机器换人"对部分技术技能型岗位的替代,对职业教育的就业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职业教育面临着人才培养定位、专业结构、培养方式等放慢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机器换人",职业教育必须在专业结构与布局,产教融合,功能拓展以及体系建设方面进行改革与优化。

38-42

后信息社会背景下跨界职业人才培养理路

作者:陈泷; 周明星 单位:浙江科技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

摘要:社会生产形式促变职业人才需求,后信息社会的产业特征对人才结构有了新的要求。通过调研分析部分职业院校毕业生对教学培养和跨学科复合专业教育方式的看法,借鉴德国工程教育的办学思路,提出开设泛化专业色彩的跨学科专业教育形式。顺应社会需求,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以整合课程模块等方式实现跨学科职业人才培养的理论与路径。

职教论坛杂志职教体系
43-48

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特点

作者:代晓容; 何静 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摘要: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是目前许多职业院校正在积极探索的教育实践主题。哲学的价值论、职业带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理论为职业教育体系中三个学段的衔接提供了理论支持。各地高职院校在衔接的实践操作模式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在中高本一体化框架下的错位衔接,二是基于资源共享型的逆向性衔接。这是基于理论设想和现实基础的需求和选择,也是为将来实现中高本全方位有机衔接的前期探索。

职教论坛杂志学术前沿
49-49

职业教育教师实践共同体建设研究

摘要:李兴洲、王丽在《教师教育研究》2016年第1期中撰文,解读了职业教育教师实践共同体的内涵,分析了实践共同体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探讨了职业教育教师实践共同体的构建方式。职业教育教师实践共同体是职业教育领域根据一定的学科、专业和培养目标的要求,基于教学、实训、科研等实践活动和问题解决的共同需求而聚集起来,通过相互对话、学习、讨论、借鉴、模仿等方式,相互促进和不断提升专业水平的实践共同体。实践共同体作为情境学习在人类学研究领域中的核心要素,是个体学习的重要载体。

49-49

教育政策文本视角下我国职业院校兼职教师建设及其思考

摘要:涂三广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年第6期中撰文,从教育政策文本入手,回顾分析了近30年来我国职业院校兼职教师政策的现状与进展,对兼职教师政策关注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反思和评价,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兼职教师建设的政策设想。文章前半部分.作者梳理了兼职教师政策的历史回顾与实践进展。就政策实践时空范围看,有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之别。国家兼职教师政策主要是指中央和国家教育政策中关于兼职教师建设工作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主要分为将职业院校兼职教师作为问题关注到出台专门政策这两个阶段。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地方各省市积极落实国家兼职教师政策,配合出台地方实施办法。此外,加大机制体制创新,推动本地兼职教师政策的创新实践。

49-50

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中专业及课程设置研究

摘要:高松在《外国教育研究》2016年第2期中撰文,介绍了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研究了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专业及课程设置,并鉴于德国职业教育师资专业及课程设置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首先,作者对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进行了简介。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任务主要由理工类大学(TU)和综合型大学(Uni)下设专门的职业教育院系承担。

50-50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助推我国制造业强国崛起的策略分析

摘要:冉云芳、付卫东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年第1期中撰文,分析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助推制造业强国崛起的可能性,列举了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制约制造业强国崛起的因素,并提出了助推我国制造业强国崛起的机制策略。

50-51

面向90后农民工社会教育体系的构建

摘要:臧志军在《职教论坛》2015年第36期中撰文,分析了90后农民工问题的实质,研究了我国的社会教育与社会教育体系,并构建了面向90后农民工的社会教育体系。作者通过对从小就生活在城市后来又在城市就业的农民工、在输出地初中或高中毕业,但在异地就业的青年农民工、毕业生希望在毕业后去大城市打工的潜在农民工三种类型的农民工调研,得出以下结论:

51-51

高职职前与职后教育衔接环节研究

摘要:张彦杰在《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年第12期中撰文,通过职前与职后教育特征对比。总结了职前与职后教育的基本特点,将二者所具有的共同点作为两阶段有效衔接的关键环节.明确了职前与职后教育各方面作用范围,并以此为依据归纳了衔接过程的节点要素和包含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