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职教论坛杂志北大期刊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主办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 ISSN:1001-7518

  • CN:36-1078/G4

职教论坛杂志

职教论坛 2019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1-1

要打通职业教育改革的“最先一公里”

作者:庄西真 单位:不详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尤其需要高技能人才。与此对应,职业教育发展也要从规模扩张为主转变为内涵提升为主,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需要考虑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走什么路、怎么走、走的怎么样?这不但需要整体谋划、加强顶层设计,增强各项改革政策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更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抓好各项改革政策的落实。这就是强调指出的要“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问题”。

14-21

职教集团参与主体的利益博弈与共轭协调

作者:刘晓宁 单位:苏州大学

摘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一个多元利益相关主体互动共生的过程。根据利益主体在集团化办学中的功能地位,可以将其分为核心主体、应激主体和边缘主体。随着时展、产业升级、动能转换、技术革新,集团化办学主体诉求的异质性愈加明显,既存在价值上的冲突,也存在利益上的博弈。基于主体分歧博弈与均衡求解的过程,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是应对主体利益冲突的关键,即以利益分配、利益表达、利益约束、利益奖励为抓手,促使参与主体形成一个相互依赖、合理分工、持续发展的利益共同体,推动职教集团化办学更好地为变革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2-27

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升级表征与发展路径

作者:姚玲 单位:《教育与职业》杂志社

摘要: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的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国家战略和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引发的产业变革与技术进步必然会影响人才需求取向,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必须回应和引领这种取向。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将高移化,人才培养原则将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将互动化,人才培养方式将智慧化。面对这些升级表征,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路径是:解放思想,树立“开放”的人才培养理念;因时而动,调整办学方向和专业设置;引领发展,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指导实践,强化人才培养理论与技术研究。

28-32

大数据背景下的高职教学诊改:内涵、理念及策略

作者:许刘英 单位: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

摘要:创新发展是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必然选择。教学诊改是大数据背景下创新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全面实施教学诊改,必须深刻理解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诊改的基本理念:诊改目标的持续改进、诊改动力的内生性、诊改方式的常态化、诊改程序的透明化、诊改结果的多样化。同时要从优化状态数据平台、建立数据采集与整合专业队伍、健全数据采集与使用机制保障等方面协调展开,进而推进高职教学诊改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33-39

基于诊改实践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研究——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作者:陈向平 单位: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发展规划处;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

摘要:基于“诊改”实践的视角,力图从破解高职院校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建立常态化的诊断改进机制实践中的难点问题入手,深入探索高职院校“质量自治保证”的核心内涵,厘清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各主体的质量保证责任。通过试点院校“五纵五横一平台”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框架下“诊改”实践运行的探索,为高职院校进一步优化教学“诊改”机制,不断提升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水平,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工作持续改进并形成良性运行常态提供有益借鉴。

40-46

论学生的质量角色定位及其作用发挥——基于高职院校质量诊改的视角

作者:陈中耀; 宋璐瑶; 刘仲全 单位: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教务处;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质量管理中心;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

摘要:学生是教育质量的主体,其质量角色定位及作用发挥对高职院校教学诊改工作产生重要影响,然而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质量角色认识仅局限于把学生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或高等院校的“产品”来对待,从而导致在构建内部质量管理体系上出现偏差。事实上,学生在教育质量生成中扮演着消费者、参与者、承载者三重角色。基于学生的三重质量角色,高职院校应转变质量诊改工作理念,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关注焦点;突出学生学习性投入和学习体验,优化诊改质量指标;注重持续改进,把提升学生的满意度作为诊改的目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学校质量共治。

47-51

职业教育“双场融合三境合一”课程改革创新

作者:张健; 陈清 单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摘要:“双场融合”,即学场和职场的融合统一。“三境合一”,即仿境、情境和实境一体化育人。它是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高度契合的课程改革创新模式,与职业教育本质特色具有内在自洽性。“双场融合”的践行要做好学科知识向工作知识转化;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三境合一”的实践,要做好仿境育人、情境育人和实境育人课程实施工作。

52-59

教学交互、网络扩张与职业能力建构——新生研讨课提升职业能力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作者:朱正浩; 姚奇富 单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党委; 厦门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新生研讨课作为一种新兴课程,主要开设在研究型大学,目前还少有高职院校开设新生研讨课。基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对新生研讨课如何提升学生职业能力这一问题展开了探索性案例研究。研究发现:高职院校也适合开设新生研讨课,新生研讨课可以扩张学生的知识网络,增强教学交互,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

60-66

2018年职业教育部级教学成果奖获奖特征分析与发展趋势

作者:方绪军; 王屹 单位: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政策与法规研究所; 南宁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

摘要:职业教育部级教学成果奖的生成是从教育教学实践范式向教育教学理论范式转变的过程,其本质属性是职业教育学科独立话语体系的价值表达形式。基于2018年职业教育部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深入分析获奖成果推荐单位分布、获奖成果完成单位分布、获奖成果专业类型分布、获奖成果内容类别分布等,进而从差异性发展、内涵式发展、服务型发展、合作式发展等四个维度为切入点,阐述了职业教育发展地区差距依然显著、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比较突出、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明显、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占据主体等特征。职业教育部级教学成果奖应然发展趋势包括:缩短地区差异、增强成果的覆盖率;完善评审标准、增强成果的客观性;加强内涵建设、增强成果的可推广性;坚持深化改革、增强育人的功能性。

67-71

高职院校教学形态信息化创新应用模式实践研究

作者:熊素娟; 刘锐; 祝志勇 单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中心/教师发展中心;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

摘要:基于信息技术快速迭展趋势,以及教育现代化内涵和特征的要求,分析高等职业院校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瓶颈与短板,在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推进工作机制、建设内容、服务面向等方面创新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五递进、四维度、三服务”教学形态信息化创新应用模式,即“启蒙、准备、试点、实施、应用”五阶段工作推进机制,“课堂、课程、专业、专业群”四维度内容建设体系,“服务校本学生、服务兄弟院校、服务社会人员”三服务面向,为高职院校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提供借鉴。

72-79

我国现代学徒制发展的历史轨迹及未来趋向——基于政策分析的视角

作者:李金 单位:天津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我国目前尚未出台任何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法律文本,因此,政策分析成了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与突破口。以散见于我国各类政府文件中的政策文本为主线,追溯我国现代学徒制的政策演进历程可知,我国现代学徒制发展先后经历了萌芽、源起、、实施、审核与推广六个阶段。政策主体由单一到多元、政策目标由长远到具体、政策内容由宏观到微观、政策范围由局部到全面是近年来我国现代学徒制政策文本演变的总体特征。把脉未来,科学定位是现代学徒制政策实施的先导,协同育人是现代学徒制政策内容的核心,利益诉求是现代学徒制政策考量的关键,权责分配是现代学徒制政策落实的纽带,质量监督是现代学徒制政策执行的保障。

80-87

地方深化产教融合政策的话语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作者:王辉; 陈鹏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摘要:面对全球发展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要求,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成为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江苏省作为我国的经济和教育大省,在产教融合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对其他地区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从话语分析的视角对江苏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分析发现,江苏省产教融合政策文本的形成受到国家大政方针、政治领导人以及经济转型升级等社会语境的影响;在文本内容方面,江苏省对于产教融合质量政策、教师政策、财政政策以及体制政策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关照;在话语得失方面,江苏省对深化产教融合教师队伍建设、制度保障以及对政策本土适切性比较重视,但在可操作性、约束力、规范性等方面却表现不足。鉴于江苏省产教融合政策,其他省份可以在产教融合政策内容的可操作性、政策文本落实的整体性以及政策内容的法律保障性等方面给予重视。

88-93

“双一流”视阈下高职院校一流师资队伍内涵发展路径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作者:聂小武; 蔡明灯 单位: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一流师资队伍建设是“双一流”高职院校建设的关键指标之一。通过高职院校质量年度报告数据分析,湖南省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师资队伍规模差距、高层次师资队伍数量少、教师科研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打造中国特色高质量高职院校人才强校的制高点,应从做好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多途径培养一流师资队伍的水平、构建“项目+平台”模式加强培养、分类设岗管理、多方位绩效考核、以专业需求为导向打造特色教师团队等途径来实现高职院校一流师资队伍的内涵发展。

94-98

新商科高职教师专业素质的解构与重构

作者:万芳 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摘要:从静态与动态两个维度对新商科高职教师专业素质进行解构:静态专业素质从知识素质、拓展素质到教育价值观由内而外对外作用,单纯的知识素质或者拓展素质达不到新商科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动态专业素质分为内生动态专业素质和外生动态专业素质,前者是新商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但必须通过后者的中间传动作用才能间接实现。进一步地,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级解构指标权重,重构适应新商科发展的高职教师专业素质:问人才需求筑牢静态专业素质;问产业革新提升内生动态专业素质;问教育教学能力增强外生动态专业素质。

99-102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

作者:顾志祥 单位:南通职业大学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如何适应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高职院校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如何实现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深入推进高职教育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文章通过对产教融合内涵及“双师型”教师重要性分析,针对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提出拓宽引才途径、深化校企合作、健全评价激励机制和完善培养培训体系等措施,为新时代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