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重庆医学杂志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

  • ISSN:1671-8348

  • CN:50-1097/R

重庆医学杂志

重庆医学 2016年第24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重庆医学杂志论著
3313-3315

CD151促进Rac/cdc42信号通路激活并维持体外血管生成的稳定性

作者:刘涛; 李鹏程; 刘照宇; 刘正湘; 左后娟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心血管内科; 武汉43000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 武汉430000

摘要:目的 探讨CD151及其QRD突变体对Rac/cdc42信号通路和体外血管生成的稳定性影响及机制。方法 脂质体介导质粒(pAAV-CD151、pAAV-CD151-QRD、pAAV-anti-CD151)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将HUVECs细胞分为对照组、CD151组、CD151-QRD组,anti-CD151 4组,分别取各个不同时间点评价Matrigel上的各组管腔血管形成能力及新生血管的稳定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CD151蛋白表达,以及Rac和cdc 42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CD151组内皮细胞CD151表达(1.86±0.15)明显高于对照组(0.9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151-QRD组(1.75±0.16)与CD151组相比CD15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nti-CD151组蛋白表达(0.51±0.06)明显下降。在12hMatrigel上CD151及其他各组之间血管生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h时,各组血管生成有区别。72h,CD151组Matrigel上血管生成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其他各组生成的血管不能维持。CD151高表达促进cdc 42,Rac蛋白表达增加,CD151-QRD组、anti-CD151组蛋白表达则较CD151组下降。结论 CD151促进Rac和cdc 42信号通路激活,促进体外血管生成并可维持生成血管的稳定性。

3316-3319

不同预处理方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淋巴瘤疗效观察

作者:卢英豪; 王季石; 张燕; 赵鹏; 李燕; 柴笑; 亢倩 单位: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贵州省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贵州省血液病诊疗质控中心; 贵阳550004

摘要:目的 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淋巴瘤患者移植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同时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2006年6月至2015年6月于该院血液科行auto-HSCT治疗的87例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移植预处理方案不同,将其分为BEAM方案预处理组(41例)和BEAC方案预处理组(46例)。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瘤分期、中位随访时间及病理类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7例患者均成功获得造血重建,BEAC组与BEAM组比较,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8-15)d vs.12(8-16)d,P=0.589 7],而血小板植入时间BEAC组优于BEAM组[13(10-17)d vs.15(11-19)d,P=0.015 3]。两组患者预处理不良反应相似,无肝静脉闭塞病及移植相关死亡发生。中位随访61(3-120)个月,预期3年生存率分别为83.23%和86.56%(P=0.639 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47%和77.60%(P=0.479 9)。结论 BEAM和BEAC预处理方案auto-HSCT都是治疗淋巴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其远期疗效尚待长期随访观察。

3320-3322

类固醇肌萎缩症与上皮钠通道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陆幸妍; 翟玉莹; 陈鑫; 刘洋; 林晓文; 陈珺; 杨国柱; 卢丽; 李青南; 黄韧 单位:广东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广东省生物技术候选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 广州510006; 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广东省实验动物重点实验室; 广州510633

摘要:目的 基于类固醇肌萎缩症(SMA)大鼠模型,分析大鼠骨骼肌萎缩与其上皮钠通道蛋白(ENaC)表达的相关性,探讨ENaC在SMA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将32只3个月龄雌性SD大鼠分为4组分别给药:对照组(C组)每周4次肌内注射生理盐水;低频给药组(L组)、中频给药组(M组)和高频给药(H组)分别予以每周2、4、6次肌内注射地塞米松(Dex)每次1.0mg/kg。给药4周停药处死,取腓肠肌称质量,石蜡包埋制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形态学观察,肌纤维横截面积(FCSA)测量,以及糖皮质激素受体(GR)和α-上皮钠通道蛋白(α-ENaC)免疫组织化学检测(IHC)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 (1)各给药组大鼠体质量和腓肠肌湿质量均较C组下降,且有剂量依赖性。(2)各给药组FCSA均较C组减少,且有剂量依赖性。(3)GR的M和H组积分光密度(IOD)值较C组增高;α-ENaC的L、M和H组IOD值较C组增高,且有剂量依赖性;GR和α-ENaC的IOD值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GC诱导骨骼肌组织ENaC表达增高,可能与SMA的肌萎缩病变相关。

3323-3326

脉血康胶囊对UUO大鼠肾组织STAT3和α-SMA表达的动态研究

作者:郭庆喜; 蒲霞; 陈凯锋; 杨成万; 曹灵; 孙兴旺 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 四川泸州646000; 中国人民解放军42医院病理科; 四川乐山614100;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病内科; 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 动态观察脉血康胶囊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探讨脉血康胶囊对防治肾脏间质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9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及脉血康组4个组,各24只,前3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脉血康治疗组术前3天开始给予脉血康溶液灌胃。于造模后第1、4、7、14天每组随机处死6只大鼠,动态观测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纤维化情况及肾组织STAT3、α-SMA的表达。结果 随梗阻时间延长,模型对照组及脉血康组肾小管上皮变性、萎缩,肾小管扩张,肾间质增宽,以模型对照组最明显。模型对照组和脉血康组肾小管上皮STAT3、α-SMA表达逐渐增高,与健康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脉血康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STAT3、α-SMA表达减少(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可能是通过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JAK)/STAT信号通路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延缓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进程。

3327-3329

参芍口服液对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作者:代艳楠; 张春来; 周红霞; 韩凤超; 唐坤龙; 张作凤 单位: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河北省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唐山市慢性病临床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 河北唐山063000; 唐山工人医院心内四科; 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参芍口服液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 将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25mg/kg)腹腔注射的方法制作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模型,治疗组给予250mg·kg-1·d-1参芍口服液干预。采用左心室插管对大鼠心功能进行评估,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组织的TLR4和NF-κB蛋白表达。结果 心功能检测中,模型组较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明显升高,左室收缩压(LVSP)和左室压力上升或下降最大速度(±dP/dtmax)降低(P〈0.05)。治疗组较模型组LVEDP降低,LVSP和±dP/dtmax升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显示,模型组较对照组TLR4和NF-κB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较模型组TLR4和NF-κB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参芍口服液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心肌病大鼠的心功能,其心肌保护作用可能与调控TLR4及其下游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3330-3333

不同麻醉药物对兔严重烫伤早期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项尽一; 夏建国; 张昆; 蒋筱杨; 汪刚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医院麻醉科; 430060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药物对兔严重烧伤早期炎性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 50只兔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C组),烫伤对照组(SC组)、异丙酚组(P组)、氯胺酮组(K组)和异丙酚-氯胺酮组(PK组)。除C组外制成30%Ⅲ°烧伤面积(TBSA)烫伤模型,P组伤后持续泵注异丙酚20mg·kg^-1·h^-1 4h,K组氯胺酮20mg·kg^-1·h^-14h、PK组异丙酚10mg·kg^-1·h^-1和氯胺酮10mg·kg^-1·h^-14h;而C组和SC组仅补液处理。分别于烫伤前、烫伤后1、6、12、24h行血气分析并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 SC组和药物干预组伤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比烫伤前和C组明显降低(P〈0.01),氧分压(PaO_2)、乳酸(Lac)升高,而Lac水平高于烫伤前和C组(P〈0.01),且在其后逐渐升高,但均在正常水平,pH值、PaO_2和血氧饱和度(SO_2)在各时间点与烫伤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烫伤后SC、药物干预组IL-1β、IL-6及TNF-α升高(P〈0.05),麻醉药物干预后IL-1β、IL-6及TNF-α各时间点均比SC组降低(P〈0.05)。PK组与P组及K组相比IL-1β、IL-6及TNF-α升高较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麻醉能更有效地抑制兔严重烧伤早期全身性炎症反应。

3334-3335

姜黄素纳米粒促进药物支架植入后内皮功能恢复的实验研究

作者:陆齐; 顾青青; 张剑; 徐海霞; 沈雳 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 江苏南通226001;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 上海200032

摘要:目的 探讨姜黄素纳米粒在促进药物支架植入后内皮功能恢复的可行性。方法 雷帕霉素支架植入后以每周2次的频率静脉注射姜黄素纳米粒,于4周后评价内皮功能。结果 4周后联用姜黄素纳米粒的支架组内皮功能明显优于不使用姜黄素纳米粒的支架组。结论 姜黄素纳米粒可显著提高支架植入后内皮功能的恢复速度,有望降低药物支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3336-3339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紫杉醇对人乳腺癌细胞的化疗增效作用

作者:唐翠萍; 吴阳; 周寒静; 张涛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400016

摘要:目的 探讨康莱特注射液(KLT)对紫杉醇(PTX)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增效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本实验以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Transwell法检测MCF-7和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实时荧光定量(q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myc、CyclinD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PTX单药能有效抑制人乳腺癌MCF-7、MDA-MB-231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降低C-myc、CyclinD1和VEGF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T呈浓度依赖地增强PTX的作用,与PTX单独用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LT具有增强PTX抗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作用,此作用可能与下调Cmyc、CyclinD1和VEGF的表达相关。

3340-3342

白花蛇舌草粗黄酮对小鼠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郑岳; 徐梅梅; 孙伟; 卢坤玲; 郑继尧; 王益民; 李健 单位: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消化科; 河北秦皇岛066000; 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生物技术与工程系; 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要:目的 探讨白花蛇舌草黄酮对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昆明种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白花蛇舌草粗黄酮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灌胃给药14d。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豆油溶液,阴性对照组、低高剂量白花蛇舌草粗黄酮处理组及阳性对照组使用2%四氯化碳(CCl4)豆油溶液给予腹腔注射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24h后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氮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转移酶(GGT)活性;处死小鼠制备肝匀浆,测定肝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同时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高低剂量白花蛇舌草粗黄酮均可显著降低血清ALT、AST、ALP和GGT水平,显著升高肝脏组织SOD、CAT和GSH活性,降低肝组织MDA水平,白花蛇舌草粗黄酮对肝脏组织结构也显示显著保护作用。结论 白花蛇舌草粗黄酮对CCl4诱导急性肝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肝组织抗氧化能力而实现的。

3343-3345

联合应用衣霉素增加顺铂诱导人大细胞肺癌H460细胞凋亡

作者:杜敏娟; 徐晓光; 刘瑞琦; 蒋颖超; 杨亚琴; 吴丽丽 单位: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 吉林132001; 吉化集团公司总医院/北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吉林132021

摘要:目的 探讨顺铂联合衣霉素对人大细胞肺癌H460细胞生长增殖的作用。方法 H460细胞在体外培养,MTT方法检测在不同浓度顺铂单独组及联合作用24h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460细胞内cleaved caspase-3和cytochome C的表达水平。结果 MTT结果显示顺铂能抑制H460细胞的增殖并呈现剂量依赖性,同时顺铂可以引起H460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和cytochome C的表达水平明显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衣霉素可以进一步增加顺铂引起的H4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同时进一步增加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和cytochome C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衣霉素可以增加H460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从而提高顺铂治疗大细胞肺癌的疗效。

3346-3347

经支气管镜注入联合全身化疗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新宝; 张妍蓓 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干部呼吸科; 合肥230022; 安徽省胸科医院结核科; 合肥230022

摘要:目的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病灶局部注入联合全身化疗对治疗支气管结核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 72例支气管结核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常规口服3HRZE/9HRE(H: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全身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全身化疗治疗的同时,支气管注入异烟肼0.2g+阿米卡星0.2g治疗,比较两组在1、2、3个月,痰抗酸杆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痰抗酸杆菌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23,P〈0.01),病灶吸收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3个月后,观察组抗酸杆菌阴转率(χ2=13.72,P〈0.01;χ2=13.61,P〈0.01)、病灶吸收率(χ2=10.92,P〈0.01;χ2=34.68,P〈0.01)、总有效率(χ2=21.39,P〈0.01)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支气管镜注入INH+AMK治疗支气管结核,可明显提高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及临床疗效。

3348-3350

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患者血细胞hMLH1与MGMT mRNA表达改变

作者:王煜蘅; 张婷; 吴昌学; 李毅; 官志忠; 齐晓岚 单位:贵州医科大学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贵州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贵阳550004

摘要:目的 探讨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燃煤型地氟病)对血液中错配修复基因(hMLH1)及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MGMT)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在贵州省毕节地区燃煤型地氟病区抽取45例患者,按其氟斑牙和氟骨症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组各15例。在毕节地区非病区抽取15名村民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血样本MGMT、hMLH1mRNA水平。结果 燃煤型氟中毒轻、中、重度3个组中hMLH1及MGMT mRN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氟中毒程度的加重,其降低程度更加明显。组间两两比较,随着中毒程度加重,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MGMT与hMLH1mRNA水平在燃煤型氟中毒所造成的DNA损伤及修复机制中可能有负面作用。

3351-3354

锁骨下动脉与椎动脉病变所致椎动脉反流超声鉴别诊断分析

作者:邹品飞; 李云; 阮燕; 李俊; 杨燕 单位: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功能科;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云南省中医医院/云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昆明650021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病变部位引起椎动脉(VA)反流时的血流动力学差异。方法 选取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VA血流频谱出现反向血流,并准确诊断病变部位的125例患者。据病变部位不同分成锁骨下动脉(SA)病变组和VA病变组对比观察。结果 SA病变组81例,VA病变组44例,两组间VA频谱类似者对比,SA组VA流速较VA组高(P〈0.05)。SA组较VA组病变侧上肢动脉频谱改变发生率高;病变侧流速较健侧低,AT延长(P〈0.05)。VA组双侧上肢动脉流速及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束臂试验阳性率SA组较VA组高(P〈0.05)。结论 VA反流可由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或椎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结合病变侧椎动脉流速、上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束臂试验,可提高鉴别诊断。

3355-3357

83例严重肝脏创伤综合诊治分析

作者:罗成; 高劲谋; 梁绍勇 单位: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普通外科; 400053;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创伤外科; 400014

摘要:目的 探讨严重肝伤的综合诊治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05年9月到2015年9月83例严重肝脏创伤临床资料。按AAST-OIS分级,其中Ⅲ级39例(47.0%),Ⅳ级34例(41.0%),Ⅴ级10例(12.0%)。ISS评分:8~16分34例,17~52分46例。根据患者肝伤分级选用不同治疗方法,其中手术79例,非手术选用肝动脉栓塞4例,肝切除手术的膈下感染发生率低于修补和填塞(P〈0.05)。结果 治愈77例(92.8%),死亡6例(7.2%)。术后并发症:术后出血4例,膈下感染9例,胆漏4例。结论 正确的诊治策略可以降低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肝切除术是治疗Ⅳ、Ⅴ级肝伤的重要手段,肝动脉断血术是治疗动脉性出血肝伤的有益补充。

3358-3360

乳腺癌组织IGFBP7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作者:李伯和; 袁磊; 游颜杰; 马培栋 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分子医学实验室; 河南漯河462002;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理学教研室; 河南漯河462002;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 河南漯河462002

摘要:目的 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5例乳腺癌患者IGFBP7的表达,并分析IGFBP7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乳腺癌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结果 105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IGFBP7阳性率为57.1%;IGFBP7表达水平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表达和孕激素受体表达有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年龄、绝经状态、TNM分期、病理类型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无相关性(P〉0.05)。IGFBP7阳性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显著高于IGFBP7阴性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IGFBP7表达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IGFBP7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更易复发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