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香山对孟襄阳的理解与接受

摘要:诗史上的孟襄阳之于白香山,除了相互比较之外,还可从影响与接受的视角加以分析和探讨,并兼顾时间与空间的考量。因为父亲在襄阳为官三年并卒于此,白居易青年时代便与襄阳及其代表性诗人孟浩然结缘,并作有《游襄阳怀孟浩然》,由中唐而追慕盛唐,在心中树立起一位秀气清风的前贤榜样。此后经过十多年宦海风波,白居易对孟浩然穷悴终身的命运,增添了感同身受的认知和理解,诗文创作中乃时见孟浩然影响之迹。而且,白香山对孟襄阳的接受,不仅仅在一词一句的点化或模仿,主要是在“语淡而味终不薄”这种风格气度的学习。在强调中唐诗歌之变的同时,不应忽略其对盛唐的承继与接受,兼顾区域文学的传承与前辈遗泽,孟襄阳之于白香山即为一例。

关键词:
  • 白居易  
  • 孟浩然  
  • 影响与接受  
作者:
陈才智
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102
刊名:
中原文化研究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期刊名称:中原文化研究

中原文化研究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41-1426/C。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2013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