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主管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主办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

影响因子:0.81

ISSN:1004-874XCN:44-1267/S

    基本信息:

  • 下单时间:1-3个月
  • 发行周期:月刊
  • 发行地:广东
  • 创刊:1965
  • 类别:农业类
  • 出版社:广东农业科学
  • 语言:中文
  • 价格:¥460.00
  • 起订时间:2020年01月
  • 邮编:510640
  • 库存:19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广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重点基金
1-4

不同水培育方式下斜带石斑鱼孵化池水质变化特征

作者:林彬 黄宗文 周洁 周先雄 杨薇 郭仁湘 李鑫伟 吴小易 陈国华 单位:海南大学海洋学院 海南海口570228 万宁业兴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海南万宁571523

摘要: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为我国南方近海重要网箱养殖海水鱼品种之一,而石斑鱼苗种繁育成败对其养殖规模化有着重要影响。为此,本研究比较了3种不同水培育方式下斜带石斑鱼孵化池水质变化特征。孵化在水泥池中进行,池规格为2.5m×4.0m×1.1m。试验采用益生菌和虾片作为培水材料,益生菌总活菌浓度为1.0×108cells/mL。在孵化前1周,每天同时等量往孵化池中加入益生菌和虾片2次,至试验结束,添加时间分别为早上7:00和下午13:00。处理组1、2、3益生菌日添加量分别为每池160、320、320mL,虾片日添加量分别为每池8、8、16g。每组设2个重复。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后持续培育27d,并分别在孵化后第3、8、13、18、23、27d检测水池中pH值和溶氧、总磷、活性磷、氨氮、硝酸氮、亚硝酸氮含量。结果表明:在孵化后第3d,水体中pH值从8.06下降至7.03,之后又上升至初始值。试验期间,溶解氧水平维持在6.86~7.99mg/L之间。总磷和活性磷水平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加。在孵化后第13d,亚硝酸氮水平开始升高,并在孵化后第23d达到峰值(约0.57mg/L)。硝酸氮含量也从孵化后第13d开始上升。各处理组氨氮含量均在孵化后第18d上升至最高值。试验期间,处理组2亚硝酸氮及硝酸氮水平均低于处理组1及处理组2。因此,基于水体亚硝酸氮及硝酸氮为评价指标,斜带石斑鱼孵化池中日添加益生菌及虾片适宜浓度分别为40mL/m3和1g/m3。另外,为避免可能发生的石斑鱼鱼苗亚硝酸盐中毒,应在孵化后第23d往池中注入适当新水。

5-8

鲢鳙鱼源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

作者:孙承文 任燕 石存斌 潘厚军 吴淑勤 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380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上海201306

摘要:从江西省南城县和广东省佛山市、韶关市患细菌性败血症病鲢鱼、鳙鱼体内分离到3株优势菌,人工感染鲢后证实为该病的病原菌,此3株菌对剑尾鱼的半致死量(LD50)分别为:2.64×105、9.24×104、4.45×105CFU/g。对3株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ATB细菌鉴定仪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果符合嗜水气单胞菌的特征;为进一步确定病原菌分类地位,对其16SrRNA序列扩增测序,并与相关细菌16SrRNA序列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在系统发育树中与嗜水气单胞菌聚类为一支。Aero气溶素基因PCR扩增出209bp条带,检测结果进一步表明此3株菌为含有毒力基因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广东农业科学杂志农产品与食品安全专栏
9-11

广东省农产品与食品安全平台建设背景和发展思路

作者:廖森泰 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广东地处岭南,高温高湿,动植物病虫害发生频繁,广东又是经济活动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也是进出口贸易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广东农业肩负为我国经济最活跃的粤港澳地区提供安全、优质、鲜活农产品的重任,因此,广东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在分析广东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发展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广东省农产品与食品安全平台和广东省农业投入品研发和技术标准研究中心的建设内容和研究现状,并提出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设想。

12-15

华南籼稻新品种抗病性鉴定及筛选

作者:朱小源 曾列先 高汉亮 杨健源 陈进周 颜群 张晋 陈深 单位:广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640 广西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广西南宁530007 福建省上杭县茶地乡农技站.福建上杭364200

摘要:基于自然诱发多点病圃田间鉴定以及人工接种抗性鉴定试验,对来自华南早晚籼135个品种(组合)进行了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性鉴定。明确了近年来新品种(组合)抗性的基本情况及趋势、筛选出一批抗病新品种(组合),为华南地区抗性品种的利用以及病虫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6-19

稻瘟病菌激发子诱导玉米抗小斑病研究

作者:谢红辉 董章勇 李云锋 纪春艳 王振中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生理学研究室 广东广州510642

摘要:用稻瘟病菌菌株97-151a的菌丝细胞壁激发子(CWE)和玉米小斑病菌孢子悬浮液处理3个品种的玉米幼苗,研究CWE对玉米体内抗病防御酶变化及玉米小斑病发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CWE处理后,各品种玉米幼苗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和未经CWE处理而直接接种病菌孢子悬浮液的幼苗。经CWE处理后,玉米叶片上的病斑数量明显低于对照,且叶片上的病斑多为坏死型病斑。

20-22

玉米内生拮抗细菌枯草芽孢杆菌A16对小斑病菌拮抗作用的研究

作者:徐立新 董章勇 纪春艳 李云锋 王振中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生理学研究室 广东广州510642

摘要:从甜玉米植株中分离获得90株内生细菌菌株,用平板对峙法获得对玉米小斑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A16。抑菌谱测定表明,A16对多种病原真菌均有明显的拮抗作用。A16对甜玉米种子的萌发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显示有一定的促生作用。苗期盆栽表明,经A16处理过的甜玉米植株的玉米小斑病的病情指数比对照低46.3。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及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A16为枯草芽孢杆菌。最佳培养条件为:LM培养基、28~32℃、pH6.0、振荡培养36h。

23-26

施用缓控释配方肥对水稻田面水氮浓度动态变化及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作者:解开治 徐培智 陈建生 杨少海 张发宝 唐拴虎 黄旭 顾文杰 单位:广东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广东省养分资源循环利用与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以南方典型水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的研究方法,对施用缓/控释配方肥水稻田面水中氮素主要形态的浓度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并探讨了与氮素转化密切相关的土壤脲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插秧后15d和22d田面水中铵态氮、硝态氮、总氮含量为农民习惯施肥处理(T2)〉缓/控释配方肥处理(T1)〉田间排水沟中水样〉不施肥处理(T3)。插秧后75d田面水中氮含量的情况变化较大,3个处理中T3处理田面水中铵态氮含量最低,硝态氮、总氮含量最高。就总体趋势而言,田面水氮素流失主要以铵态氮为主,随时间推移不断下降。随施肥天数的增长,土壤脲酶活性总体呈降低的趋势。T2处理降幅最大,T1处理次之,T3处理最小。在各处理中,氨氮/总氮比与土壤脲酶活性均达到了显著正相关水平,即氨氮占总氮的比例随脲酶活性的增强而增大。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氮素转化相关因子已经造成了一定的分异。说明水稻生产中施用缓/控释配方肥对减少流溪河流域稻田氮的面源污染起一定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27-30

珠三角地区施肥对早稻氮素径流流失的影响

作者:曾招兵 艾绍英 姚建武 李盟军 唐明灯 余丹妮 单位:广东省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广东省养分资源循环利用与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选择珠三角地区典型水田为径流监测点,在2008年4~7月和2009年4~7月期间,定点收集早造稻田径流样品,探讨了天然降雨下当季施肥对氮素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2008年和2009年的产流率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常规处理(F)与对照处理(F0)之间的历次径流量均无显著差异;整个早稻期间,2008年和2009年常规处理(F)的总氮平均流失浓度分别比对照处理(F0)高出286%和80.7%,总氮流失量分别达到28.4kg/hm2和21.0kg/hm2,分别比对照处理(F0)高出89.7%和41.2%,表明施肥是早造稻田氮素径流流失的主要贡献因子。2008年和2009年的氮素径流流失系数分别为12.6%和3.6%,施肥量对不同年份间的流失系数影响很大。

30-31

粤中地区小菜蛾对啶虫隆的抗性监测及治理对策

作者:陈焕瑜 胡珍娣 冯夏 李振宇 张德雍 单位:广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2006—2010年,采用叶片浸渍法测定了粤中地区小菜蛾对2.5%多杀菌素悬浮剂、10.26%溴虫腈乳油、5.59%啶虫隆乳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基于抗性治理前2006年抗药性测定结果,即粤中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2.5%多杀菌素悬浮剂、10.26%溴虫腈乳油和5.59%啶虫隆乳油3种供试药剂的抗药性均为高抗(LC50分别为6.61、72.12、51.91mg/L,抗性倍数分别为55倍、180倍和157倍),制定出抗性治理策略并加以实施,取得了明显效果,为杀虫剂减量化使用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连续几年的抗性治理,截止2010年春季,粤中地区小菜蛾田间种群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均下降至敏感水平(LC50分别为0.50、0.19、5.47mg/L,抗性倍数分别为4、0.48、0.35倍)。

32-33

串珠镰刀菌素对仔猪血清中猪瘟抗体水平的影响

作者:魏文康 黄露菡 王凯 唐兆新 温肖会 周秀蓉 罗胜军 单位:广东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640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系 广东佛山528231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 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以三元杂仔猪为材料,研究了串珠镰刀菌素对仔猪猪瘟抗体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在免疫后的第3、4、5、6周猪瘟抗体水平较对照显著降低(P〈0.01)。说明串珠镰刀菌素可降低猪体内血清中猪瘟抗体水平,抑制机体体液免疫的功能。

34-37

猪圆环病毒病(PCVD)研究进展

作者:宋长绪 梁鹏帅 单位:广东省农科院兽医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猪圆环病毒病是由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引起的一大类猪病的统称,该病对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就猪圆环病毒病在病原学、流行病学、染毒症状及综合防控措施对其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其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38-40

硒对植物生长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娜 王旭 万凯 李丽 何舞 杨慧 王富华 单位: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湖北武汉430070 农业部蔬菜水果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 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硒在农牧业中的巨大作用,已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可和重视。综合国内外在硒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就硒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进行比较全面的综述。

41-43

粤北矿区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与对策

作者:王旭 杜应琼 何舞 王富华 单位:农业部蔬菜水果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 广东广州510640 广东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640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湖北武汉430070

摘要:粤北矿区重金属污染严重,目前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对大宝山及其周围的土壤、水体的污染及其生态环境的变化方面,农产品的风险评估也有初步研究。但对于粤北矿区的重金属污染的整体状况没有全面的了解,对农田污染的状况调查较少,缺少对污染相关的深入研究。提出后续研究应全面了解对粤北矿区的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植物适种性研究,加强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研究,对矿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进行风险评估等对策与建议。

44-45

防控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绿色药剂筛选

作者:蒲小明 林壁润 沈会芳 李小妮 陈绍平 卓国豪 单位:广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640 广东省植物保护总站 广东广州510500 广州市农业环境与植物保护总站 广东广州510405

摘要:2009年7月在广东番禺发现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病原菌鉴定为菊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hrysanthemi),其为中国大陆首次报道。为有效控制该病害发生危害,从杀细菌剂中筛选有效绿色药剂。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88%水合霉素可溶粉剂320μg/mL和6%菌毒清可湿性粉剂160μg/mL处理10d后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03%和81.08%,该两种药剂可作为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化学防控药剂。

46-47

唑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分析

作者:刘艳萍 孙海滨 曾繁娟 刘景梅 徐燕玲 王思威 单位:广东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唑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与降解情况。采用液相色谱法-二级管阵列紫外检测器测定了唑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唑菌酯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黄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0~2.2d、2.6~2.7d,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造成黄瓜残毒污染和土壤的残留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