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一周实训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05-17 04:26:23

一周实训总结

一周实训总结范文1

关 键 词:运动训练;女子长跑项目;青少年运动员;基础训练;赛前6周;训练结构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1)06-0113-06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6-week pre-game training for female teenager long

distance runners in China at the basic training stage

LUO Xue-feng1,ZHANG Ying-bo2,HU Yang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Luoyang 471022,China;

2.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Abstract: By means of case study and empirical study,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and studied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6-week pre-game training for female teenage long distance runners in China at the basic training stage,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the proportions of technique, speed and strength training were relatively small; training contents were not diversified; there was a lack of dedicated arrangements for coordinating capacity training; the conditions of warming up activity and finishing activity management and monitoring were poor; high load training and highly event specific training resulted in the serious insufficiency of aerobic training as well as unbalanced and inverted aerobic and anaerobic (or mixed) training proportions, which ultimately resulted in a poor training effect and serious early event specialization.

Key words: sports training;female long distance running event;teenager runner;basic training;6-wek pre-game;training structure

早在1995年,我国学者陈效范[1]就较为明确地提出了基础训练的定义:“运动员在进行专项训练之前,先进行一段时间的系统的全面身体训练和基础体力训练,同时结合进行基本技术、心理和智力训练。使他们既能健康成长,又能具备基础的体能和技能,为将来攀登运动成绩高峰从小打下坚实的基础。”基础训练是一个前后衔接的时期,而不是简单的一成不变的时间阶段。此外,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1-6],所要研究的女子长跑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应为少年训练阶段和青年训练阶段的交接阶段,其年龄段应该为11~14岁。

女子长跑项目是我国具有潜优势的田径大项中的传统绝对优势小项,是我国今后田径取得突破的重点项目之一[7]。然而在近3届奥运会上,成绩出现较大波动,与世界先进国家产生了差距。这种差距是多方面、综合性的,许多在一线成年运动员身上表现出来的不足和弱点,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在于目前的训练,而应该追寻到青少年时期的基础训练。与长跑项目优势国家相比,我国青少年长跑运动员基础训练相关研究还处于较低水平。

训练结构是指“运动训练要素间相对稳定的关联所形成的训练整体构架,其核心要素由时间要素(训练周期)和空间要素(训练内容、训练负荷及训练方法手段)组成”[8]。因此,本研究选取基础训练阶段赛前6周作为一个完整的训练小周期,对具有代表性的青少年长跑队进行追踪调查、测试,对赛前6周及其典型周、重点训练课的训练结构特征展开研究,以期从基础上解决训练科学化的问题,为促进我国女子长跑项目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为了确定追踪调查的基础训练阶段代表省份,将2004~2008年连续5年的全国田径5 000 m、10 000 m和马拉松3个项目前20名成绩进行统计排名,确定男女发展均衡、综合排名具有明显优势的第11届全运会东道主山东省省体校长跑队作为追踪调查和测试研究的代表省份。

追踪调查对象情况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以2009年7月14~19日在四川南充举行的全国中学生暨体育运动学校田径锦标赛为比赛期,选取2009年5月18日~6月28日作为基础训练阶段比赛的一般准备期和赛前准备期,在山东省省体校长跑队进行为期6周的训练跟队追踪调查研究,对基础训练阶段代表性小周期训练结构进行详细研究。详细记录训练的课次、时间、内容、方法手段、训练量和强度等;进行心率、血乳酸的监控测试。负荷强度采用两种方式计算[5],第一种,采用运动员训练时平均速度与相同距离最好成绩平均速度之比;第二种,辅助采用心率监控对象训练时平均心率和最高心率之比。

2)实证研究。在山东省省体校长跑队追踪调查期间,分别对29次一般耐力课次进行全程心率遥测(采用芬兰产的Suunto心率遥测表),共取得29人次的全程心率指标,为训练强度的监控和评价提供依据。此外,还进行了训练始末两次4×2 000 m多级递增负荷试验的血乳酸测试(共8人次,采用美国产的Sport-line EKF型乳酸分析仪),为确定运动员的个体乳酸阈、有效监控和评价运动员有氧训练水平和有氧训练效果提供依据。

3)数理统计。运用Excel2003和Spss13.0对追踪调查的训练内容、负荷量、负荷强度等安排,以及测试内容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典型周训练结构特征

1)基础训练阶段(专门)准备期大运动量周训练结构特征。

基础训练阶段(专门)准备期大运动量周训练总跑量男子为198 km/周,女子为164 km/周。训练内容统计结果显示:训练方法主要为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法特莱克法等;训练手段主要为计时跑、长距离跑、越野跑、间歇跑等;准备活动方式主要为800 m慢跑、拉伸、徒手操、跑跳练习等4种单独或组合;整理活动主要为4 km慢跑、跑跳练习、小力量练习、拉伸、按摩等5种单独或组合;技术训练主要为30 m加速跑、小步跑、后踢腿跑、高抬腿跑、后蹬跑、侧身跑、原地快频跑、原地半蹲跳、原地小跳、原地台阶交换腿跳、弓箭步走等十余种练习;力量练习主要为上肢、下肢和腰腹肌等大肌群的杠铃和综合器械抗阻小强度力量耐力练习;速度训练主要为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中的30 m加速跑、原地快频跑等跑跳练习,以及专项耐力中的400 m间歇跑等。无专门的协调能力训练,仅有与协调能力相近似的球类活动调整恢复练习。

训练内容安排:技术训练时间为1 h/周,占4.4%;身体训练为21.5 h/周,其中力量训练为1 h/周,占4.4%,速度训练为1 h/周,占4.4%,耐力训练为16 h/周,占71.1%(专项耐力4 h/周,占耐力训练比例的25%),球类活动为1.5 h/周,占6.8%,其它内容2 h/周,占8.9%。可见,技术、速度、力量训练比例偏低,协调能力和核心力量练习安排不足。

大运动量周训练负荷变化(见表2)显示,男、女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从中可以看出,上半周通过负荷量的持续减少来保持较高的负荷强度,下半周则通过负荷强度的持续减少来保持较高的负荷量;通过周三和周日的调整,保证周二和周四专项耐力训练的效果。

2)基础训练阶段赛前大强度周训练结构特征。

基础训练阶段赛前大强度周训练结构研究显示,周训练总量男子为153.7 km,女子为127.1 km,明显低于大运动量周;周课次略低于大运动量周的13次/周,为12次/周;专项耐力练习内容安排明显增多(4×2 000 m递增负荷测试、800 m间歇跑、200 m间歇跑),其余训练内容手段和大运动量周基本相似。

统计结果显示,技术训练时间为1 h/周,占4.8%;身体训练时间为20 h/周(其中力量训练时间为2 h/周,占9.5%,速度训练时间为3 h/周,占14.3%,耐力训练时间为13 h/周,占61.9%,球类活动时间为1.5 h/周,占7.1%,其它内容0.5 h/周,占2.4%);专项耐力训练时间为5 h/周(占耐力训练比例的38.5%)。和(专门)准备期大运动量周训练内容安排相比,速度、力量和专项耐力训练的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对长跑青少年男、女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赛前大强度周训练负荷进行统计,两者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见表3)。从中可以看出,女子周负荷量低于男子,而周负荷强度略高于男子;前半周通过量的持续减少,来保持高强度的负荷,后半周通过周五的调整,使周六继续保持高强度的负荷。和大运动量周不同的是通过负荷量的整体减少,来保证周负荷的高强度。

2.2 赛前6周训练结构特征

1)重点训练课内容、手段。

为分析女子长跑青少年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赛前训练运动特征,对其赛前6周训练内容进行整理。由于晨练内容均为匀速跑(男子10~16 km,女子10~12 km)或越野跑(男子20 km,女子16 km),且强度基本一致,因此,仅对下午重点训练课训练内容进行统计。但周训练负荷按周各课次逐一进行统计。

统计结果显示,基础训练阶段赛前6周重点训练课的安排中,专项耐力训练课负荷量明显低于一般耐力训练课,负荷强度明显高于一般耐力训练课;专项耐力训练课强度在88%~100%,一般耐力训练课强度在63%~87%;随着比赛期的临近和周平均训练强度增加,周课次呈递减趋势;男子负荷量在不同程度上均大于或等于女子负荷量,绝大多数女子平均负荷强度略大于男子负荷强度。

基础训练阶段赛前6周共进行18次重点训练课,平均每周3次,其中一般耐力训练课5次,占27.8%,专项耐力课明显居多(13次),占72.2%;一般耐力训练时采用的手段是50 min计时跑和越野跑两种方式,专项耐力训练时采用的手段是200 m、400 m、800 m、1 500 m和2 000 m不同段落的间歇跑和比赛等6种方式(见表4)。

2)重点训练课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负荷量。

表5是基础阶段赛前6周重点训练课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负荷量安排。统计结果显示,男子负荷总量1 044.5 km,其中一般耐力为98.3 km,占负荷总量的9.41%,男子专项耐力为183.8 km,占负荷总量的17.60%;女子负荷总量889.3 km,其中一般耐力为82.3 km,占负荷总量的9.25%,专项耐力为178.6 km,占负荷总量的20.08%。就6周重点课次负荷量而言,专项耐力负荷量的比例较高,男子占65.15%,女子占68.46%。男、女负荷量均较高,重点训练课次专项耐力负荷量也较高。

3)训练负荷总体变化。

对表5进一步统计,结果显示,赛前6周男子周平均跑量为(174.08±17.4) km,女子周平均跑量为(148.22±14.78) km;男子周平均强度为(78.67±4.18) %,女子周平均强度为(80.50±3.89) %。周平均负荷量大大高于大纲(50~70 km)[6]和教程(70~90 km)[9]所规定的周最大负荷量,甚至达到专项提高阶段的周最大负荷量。

图1是男、女长跑青少年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赛前6周训练负荷变化特征图。从图1中可以直观的看出,负荷量和强度的安排具有鲜明的节奏变化。赛前6周通过增量减强度、减量增强度来保证训练持续较高的负荷,逐渐促使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随着比赛的临近,周平均强度逐渐增大,周总跑量逐渐减少;各周负荷总量男子均高于女子,各周平均负荷强度女子均高于男子。

4)有氧无氧比例。

对赛前6周一般耐力(匀速跑34次、50 min跑10次、越野跑9次,共53次)中的部分训练(共29次)进行全程心率监控。统计结果(见表6)显示,一般耐力中,男子共有13次超出有氧训练范围,占72.2%,女子共有8次超出有氧训练范围,占72.7%。有氧训练课次并没有达到提高一般耐力的目的,而是变成了无氧训练课次性质。

根据心率和跑速监控,对基础训练阶段赛前6周有氧训练课次进行统计,结果显示,青少年男、女长跑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赛前6周有氧训练课次安排一致,其中有氧训练课次23次,占31.9%,无氧和混氧课次49次,占68.1%。青少年长跑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赛前6周有氧训练课次比例大大低于大纲标准[6],有氧训练严重不足。

5)血乳酸监控。

在准备活动(慢跑1.2 km)前后测试心率和血乳酸(指血),之后在每2 000 m即刻和最后一个2 000 m后5 min,共进行6次心率和血乳酸测试,段落间歇2 min。赛前倒数第6周周六(始)和一个月后倒数第6周周二(末)测试。从测试结果来看,第一轮测试中(始),青少年男子长跑运动员心率最高为198次/min,血乳酸最高达到19.70 mmol/L,女子心率最高为192次/min,血乳酸最高达到18.43 mmol/L;第二轮测试中(末),男子心率最高为192次/min,血乳酸最高达到19.46 mmol/L,女子心率最高为186次/min,血乳酸最高达到18.34 mmol/L;从最后一个2 000 m后5 min心率和血乳酸变化,可以看出心率恢复较快运动员其有氧能力较强。

6)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安排。

对基础训练阶段赛前6周共72课次中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进行统计,结果显示,72课次中无准备活动的16次,占22.2%,无整理活动的11次,占15.3%。整体状况较差。

从统计结果来看,准备活动平均时间为(12.7±9.09) min,远远低于25 min,且实际过程也较为松散,远未达到10 min持续性运动的要求,这说明准备活动不充分,并没有达到最佳效果;准备活动方式基本上为5种之一(①慢跑400 m~4 km;②徒手操;③跑跳练习;④拉伸;⑤上述内容的简单组合),说明运动员和教练员对准备活动不够重视,不了解只有通过准备活动组合练习才能够达到最佳的准备活动效果。

从统计结果来看,虽然整理活动缺少的次数要略少于准备活动,平均时间((15.56±12.75) min)也略长于准备活动,但整体状况同样不尽如人意;其中运动员拉伸并没有一定时间规格要求,使拉伸并没有真正达到放松和恢复效果。

统计结果显示,无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课次最多的为越野跑(无准备活动8次,占50%;无整理活动8次,占72.7%)和球类(无准备活动5次,占12.5%;无整理活动3次,占27.3%)课次,主要是由于越野跑缺乏教练员的现场监督,教练员和运动员均认为球类课次强度不大,不需要专门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同样,在匀速跑、力量练习课次中,无准备活动多数情况是因为运动员训练迟到直接进入训练主体部分,或者没有教练员监督,无整理活动是因为运动员认为训练强度不大,自然恢复就可以;而所有的11次专项耐力训练课均有完整、充分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是由于教练员和运动员对这些重点课次比较重视。因此,一方面教练员能够对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较好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是由于专项耐力课次训练强度大,运动员能够自觉进行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3 讨论

基础训练阶段夏训(专门)准备期大运动量周的主要目的任务是发展一般耐力,基础训练阶段赛前大强度周的主要目的是发展专项耐力,两者都对速度、力量、技术能力的提高提出了一定要求。从训练负荷安排的结果来看,大运动量周和大强度周训练负荷的安排均较为合理,训练节奏变化鲜明,均属于典型的周训练计划“两段”结构。之所以如此安排,大运动量周的目的是保证运动员在适宜训练负荷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体能和恢复状况,大强度周的目的是使周训练保持较高的专项化程度,促使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形成。但是,从训练内容安排的结果来看,大运动量周不仅技术训练比例大大低于大纲[6]要求的15%,而且速度训练和力量训练的比例也相对较低,缺乏协调能力训练的专门安排,训练内容和手段多样化程度较低;大强度周技术训练比例变化不大,仍大大低于大纲标准,速度、力量训练比例虽然略有增加,但幅度太小。

Pfitzinger[10]研究指出:“取得中长跑成功的两个主要速度训练分别是最大摄氧量训练和在技术训练过程中提高速度。上述两点可以帮助提高协调能力和速度。”Starosta等[10]认为:“7~11岁是协调能力发展的敏感期,11~13.6岁是协调能力发展的关键期。”Felix suslov[12]在其研究中提出:“田径运动训练,甚至竞赛体制,必须适合于每一个人的发育阶段,而不是实际年龄。运动员在较低年龄就正在被高度集中的某一项或者某一类相关的田径运动项目所取代。一般来说,儿童进行一些种类运动项目训练开始时间越早,他的运动生涯就越短,各个运动项目都要求复合的协调能力,儿童开始专门化的训练越早,他们最高成绩的保持阶段也将越短,其成绩水平也将低于由个人基因类型所决定的应有潜力水平。”Rankin[13]研究提出:“运动员出现明显的‘核心控制’生物力学官能障碍,可以导致成绩下降,动作不经济,易受损伤等。良好的‘核心稳定性’有助于优化跑步成绩,发现并修改生物力学错误,恢复和预防躯干、脊柱和骨盆及下肢力学链的损伤。”由此可见,女子长跑青少年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技术、速度、力量(尤其是核心力量)、协调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属于最重要内容之一,应进行多项或全能训练、提高训练内容手段的多样化程度、增加游戏成分以激发运动员的训练动机、培养乐趣、促进健康发育,达到基础训练阶段全面发展的目的。

基础训练阶段赛前6周重点训练课内容手段及其负荷的安排表明,一般在专项耐力的安排中,专项耐力为72.2%,能够保证重点训练课较高的专项化程度;一般和专项训练的内容安排也能够满足阶段训练的主要任务需求。然而,专项耐力在6周负荷总量中虽占比例较小,但相对于6周重点课次负荷量而言,却占较大比重,由此可见,长跑青少年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存在训练效益不高的现象(有效训练内容相对较少,过于集中于专项耐力训练),也存在专项化程度相对较高的现象(专项耐力负荷量与6周重点课次负荷量比值较高)。

从基础训练阶段赛前6周训练负荷总体变化结果来看,训练的负荷量和强度总体安排具有鲜明的节奏变化,是较为合理的。赛前6周负荷量大大超出了大纲规定标准,这是否合理还值得商榷。Swardt[14]指出:“非洲的许多中长跑实力很强的国家,儿童跑步上学和放学跑步回家,有时达到40 km。”另有研究指出“有氧训练比例的增加一方面降低了年训练负荷的平均强度,另一方面促进了无氧训练强度的进一步提高,既降低了过度训练和损伤的发生率,又保证了训练的突出强度,从刺激和恢复两个方面提高了训练的质量。”[15]因此,在基础训练阶段做好训练监控,安排好有氧和无氧训练之间的合理比例,较高的负荷量能否为成年打好良好的有氧基础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

基础训练阶段赛前6周训练有氧无氧比例分析表明,男女下午50 min跑和越野跑强度安排均较为合理。但是,男女运动员一般耐力训练中监控不足,尤其是晨练中一般耐力的匀速跑训练强度过大,大部分其实是无氧训练。与大纲相比,有氧训练严重不足,有氧和无氧(混氧)训练比例存在严重的失调和倒置情况,负荷量已经大大超过大纲标准,训练的高强度比例必然会导致训练的高负荷、高度专项化,造成训练效益不高,以及较为严重的早期专项化。

在女子长跑青少年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可以将有氧阈、无氧阈和心率指标结合起来进行训练监控和评价[16]。对青少年长跑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赛前准备期训练强度进行监控,通过测试来确定运动员个体无氧阈时所对应的跑速,使运动员找到发展个体有氧耐力的最适宜速度,确保有氧训练在其强度范围之内,为发展运动员的基础耐力提供相应指标依据,使基础训练更加个体化和科学化;还可以通过训练前后曲线的移动情况,来评价有氧训练的效果,并为下一阶段的训练提供指导。因此,应该加强训练的心率和血乳酸监控,使晨练一般耐力训练控制在有氧训练范围,提高有氧训练课次比例,避免训练中高强度、高负荷量的早期专项化趋势,以及有氧和无氧(混氧)训练比例严重失调和倒置的情况发生,为运动员长远发展留出空间并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础训练阶段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属于训练课有机整体,其缺失必然会对训练课的质量,以及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造成不利影响。根据基础训练阶段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管理监督较差的状况,在女子长跑青少年运动员基础训练阶段,需要加强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的监督,并且加强训练考勤管理,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认识,尤其要使运动员掌握科学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方法,并培养运动员良好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习惯。

参考文献:

[1] 陈效范. 论田径基础训练[J]. 体育科学,1995,5(3):22-25.

[2] 张英波,译. 选材注释[J]. 国际田联田径新研究,2008(2):90. (中文版).

[3]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 运动训练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323-339.

[4] 张英波,译. 国际田联青少年计划[J]. IAAF RDC-Beijing Bulletin,2008(2):90-92.

[5] 许世岩. 中长跑运动方法学[M]. 北京: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5.

[6] 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 全国青少年奥运项目教学训练大纲[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526-528.

[7] 田麦久. 论我国2008年奥运会潜优势项目的确定与超常规发展策略[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27(12):1585-1592.

[8] 胡好,张英波,王传平. 再论运动训练结构[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29(10):105-108.

[9] 文超. 田径运动高级教程[J].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10] Pfitzinger P. Speed for the long haul:the most effective workouts for distance runners[J]. Running Times,2001,285 (4):14.

[11] 严波涛,许崇高. 动作协调能力研究的现状与方法学问题[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16(4):33-35.

[12] 张英波,译. 在年轻运动员培养中目前存在的问题[J]. 国际田联田径新研究,2008(3):19-25. (中文版)

[13] Rankin R. A review of trunk and pelvic girdle mechanics during middle distance running[J]. Modern Athlete and Coach,Adelaide,2003,41(1):3-6.

[14] Swardt A. Hills and fartlek[J]. Track and Field Coaches Review,Gainesville (Fla.),1997,97(2):22-23.

一周实训总结范文2

一、2019年安全培训工作完成情况

近一年来,认真执行《二〇一九年员工培训计划》,按规定完成安管人员、特种作业人员、一般从业人员及地面特种岗位的安全培训,并开展以周三自培、周五集中培训、实训为载体的素质提升工作。截至目前共完成新工人、转井换岗、岗前期班培训26期共864人,完成零散人员培训班10期281人(包括新工人、培训合格证、上岗证、长旷、三违及岗标不合格人员);完成岗位技术实训205期,共1124人次;周三、周五全员培训正常进行,周三自主培训10553人次,周五集中培训29期,共1524人次;完成井下安管、班组长、特种作业人员初训复训、地面特种设备人员培训工作(59期,共545人)。按要求完成了三期三违人员培训共计46人,完成了98名涉爆人员专项培训,组织了全矿从业人员再培训工作,累计3493人,全部完善了职工培训档案,举办了生产骨干的应急预案培训及矿井处灾计划大型培训,共计200余人参加。在培训过程中,依托“互联网+”安全培训模式,强化培训管理,落实培训责任,总计完成各类培训335期,计18729人次,井下全员培训率、持证率达100%,为我矿安全生产和员工素质提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开展中的亮点

1.加强集中培训,推进干部上讲台工作

按照年初培训计划安排,一是利用周五集中培训时间,加强生产队组生产骨干的岗位技能培训,由教育科每周五抽调队组有关岗位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由相关职能科室技术人员结合本专业工种进行培训,截至目前进行了通风类、采掘类、机电类、安全类、防治水、供电、标准化等主要工种的应知应会培训,共培训1524人次,经过月度抽考和岗标考核检验,合格率不断提升;二是集中组织专题、专项培训、停复产培训,先后组织了涉爆培训、处灾计划、应急预案、双重预防机制培训,结合事故防范的针对性培训、节假日停复产培训等,聘请专业副总、业务科室干部、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授课,一方面发挥了技术干部的特长,同时也提高了学员专业素养。

2.以考促学,提高各类人员安全素质

为了更好的贯彻《煤矿安全培训规定》,适应公司、市局检查抽考机制,教育科充分发挥培训考核职能,加强各类人员的抽查考试。由教育科按照标准、规程题库随机出题,一是加强对不合格人员、事故关联人员、生产科室干部的业务知识抽考;二是配合市局、公司检查抽考进行模拟抽考;三是结合岗标、应知应会集中培训,对生产岗位人员进行定期抽考;四是配合总工办完成生产科室干部季度考试。考试结果按照《安全生产奖惩条例》进行奖惩考核,通过以考促学,提高各类人员安全生产素质,尤其是7月份,为了检验职工岗位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组织了井下一二线职工应知应会抽考,涵盖了井下主要工种,共100人参加,要求各队组对考试中暴露出的短板弱项要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学习。

3.井下事故防范措施落实

一周实训总结范文3

摘 要 年度训练计划是教练员和运动员组织训练过程的重要文件。由于适宜竞赛条件的出现具有明显的年度周期性特点,因此,人们通常以年度训练作为组织系统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单位。制定年度训练计划,是从事训练活动的教练员和运动员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 举重 年度计划

一、运动训练周期性安排的生物学依据

运动训练过程中的阶段性特征,是通过许许多多连绵不断的大小周期循环往复二表现出来的。包括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的一个完整的训练过程,称为一个训练大周期。训练大周期是以参加重要比赛获得满意成绩为目标,以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过程的阶段性特征为依据而确定和划分的。

运动员的机体对适应训练负荷会产生生物适应现象,从而使得机体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专门的训练方法及训练手段可使运动员在心理和生理两方面都逐渐进入积极动员机体潜力并高度协调工作的状态。在这种高度动员状态下工作一定时间,机体的心理潜能和生理潜能均被大量消耗,机体的保护性机制便会发生作用,首先是提示性要求,而后是强制性地命令机体不再承受大负荷的训练和高强度的竞赛。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下降或消失,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恢复,才能够再度投入紧张的训练。在机体的适应性机制、动员性机制以及保护性机制的交替作用下,通过训练、比赛和恢复三个阶段周期性地运行,使得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与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保持和消失三个阶段相对应,分别组织准备时期(或称训练期)、比赛时期和恢复时期(或称过渡期)的训练,并把这一循环称之为一个训练的大周期。

二、竞技状态的阶段性发展与周期划分

(一)训练的准备时期

1.竞技状态发展过程:竞技状态的形成阶段。

2.生物学基础:适应性机制:机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性现象。

3.主要训练任务:提高竞技能力,促进竞技状态的形成。

(二)训练的比赛时期

1.竞技状态发展过程:竞技状态的保持阶段。

2.生物学基础:运动性机制:心理/生理能力被释放动员,各系统高度协调。

3.主要训练任务:发展稳定的竞技状态,参加比赛创造好成绩。

(三)训练的恢复时期

1.竞技状态发展过程:竞技状态的消失阶段。

2.生物学基础:保护性机制:机体自动停止积极的应激反应。

3.主要训练任务:积极恢复,消除心理与生理疲劳。

三、不同数量大周期的安排特点

年度训练过程中包含的大周期,是反映年度训练过程结构特征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单周期(包括单周期双高峰)、双周期和多周期等不同类型。不同的结构类型有着不同的总体规划、不同的比赛系列和不同的训练安排,分别适用于不同的运动专项。

(一)单周期

全年训练按一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称为单周期安排,随着人们训练活动的效率不断提高,在现代高水平竞技体育活动中,单周期安排已经越来越少采用了,采用全年单周期安排主要特点是:

1.需要长达4—6个月时间才能做好充分准备或取得显著训练效应。

2.受气候影响,每年只能在集中的几个月内参加比赛。

由于在单周期年度训练过程中,准备时期和比赛时期延续的时间较长,容易出现生理负荷的过度累积,导致运动员竞技能力下降,所以在训练实践中,人们常常把每个时期又分成几个阶段,并常常在长比赛时期的中间加一个短时间的调整时期,这种安排就称为单周期双高峰安排。

(二)双周期

全年训练按两个完整的大周期组织实施,称为双周期安排,它包含两个准备时期,两个比赛时期和两个过渡时期,在现代竞技训练中,双周期安排仍是一种常用的年度安排模式。运动员可用两三个月的时间做准备,使总体经济能力或竞技能力的某一个方面(某一特定的素质,技术或战术)发生明显的改变;并在一个半月至两个月的时间内,参加一系列的比赛,把所获得的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需要的方向上去,逐步从心里、生理,从技能、体能等方面培养最佳的竞技状态,在适应的主客观条件下,把已具有的竞技能力充分地表现出来;再加上半个月至一个月的恢复时期,总共大约5—7个月的时间完成一个大周期的训练过程。因此,一年便可安排两个训练大周期。

对于少年儿童训练的组织实施,更要考虑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心理上,少年渴望较快地看到它们的训练效果,而对于长时间的训练则感到枯燥和难以忍受;在生理上,少年儿童的机体对训练负荷的承受能力较低,自我调节的能力也较差,训练中常常很快就感到疲劳。因此,时间过长的持续训练(特别是准备时期中),既易使少年儿童的机体难以承受,又会造成其心理上的过度负荷而失去继续训练的兴趣。同时,在组织少年儿童的课外训练时,必须妥善处理x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要把运动训练与文化课学习、假期安排协调好。

(三)多周期

一周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篮球运动;多元组合训练法;男篮队员;体能训练;力量;柔韧;灵敏;耐力;速度;身体成分

中图分类号:G8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8-1129-03

多元组合训练法是在一个或若干个训练单元中,依照运动员的训练阶段、水平、项目要求及个人特点等因素的差异,科学地运用训练学的原理,合理地选择和安排多项不同性质和比例的多元训练内容,以获取最佳整体效应的训练方法。因此,多元组合训练法不同于单一力量训练,耐力训练等,它并非是将各种单一训练内容或方法简单地相加,而是项中有项,以一定的间歇和交叉组合的方式,把多种训练方法的优点和功能集中在一起,有利于灵活、科学地安排负荷和间歇。把影响运动成绩的多个因素纳入训练课中,一次课同时训练多个机体系统,这样对单个系统的刺激不如单一训练的强度大,但多个刺激系统的总和比单一训练的刺激总和大,持续训练时间较长,总体负荷较大,内容变化灵活,不易产生疲劳,运动员训练积极性高。[1]同时,训练方式及内容的不同变化,又有助于防止神经和肌肉在训练中的疲劳,避免局部负荷过大与损伤,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功效。

1实验对象

1.1实验对象基本情况上海体育学院男篮运动训练专业运动员14名,经健康检查,无心、肺、肝、肾及内分泌等疾病史(表1)。

1.2实验前实验对象各指标测试情况实验前对实验对象的柔韧、力量、爆发力、灵敏、速度、耐力指标进行测试(表2、表3)。

2实验方法与步骤

2.1体能训练计划安排

2.1.1周期安排实验时间:2004年9月-2005年1月。包括两个中周期,共15周。

适应期:第2-3周;训练一期:第4-9周;调整期:第10周;训练二期:第11-16周。

2.1.2负荷安排在训练一期,第7周训练负荷达到最大;在训练二期,第14周训练负荷再次达到最大。

负荷安排见图1。

2.1.3训练内容安排每周分别安排两次力量、下肢爆发力及灵敏、速度、耐力为主的训练,即周一、周四安排以灵敏、速度、耐力训练为主(具体组合训练方法手段略);周二、周五安排以力量及下肢爆发力训练为主(具体组合训练方法手段略2);柔韧训练则贯穿于每次训练课中(具体组合训练方法手段略)。注意在训练内容的安排及方法手段的选择上,密切结合篮球专项特点。

2.2测试时间与指标安排

2.2.1运动素质适应期:2-3周,指标前测;训练一期:4-9周;调整期:第10周;训练二期:11-16周,指标后测。

测试指标:

象限跳。在平坦的地面上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约1 min长)。将测试地面分为4个象限,并标示数字,标示数字顺序为1、2、3、4,受试者双脚并拢,微屈膝立于象限1中。听到信号后,双脚并拢按1、2、3、4的顺序跳跃,计完成10次循环动作所需时间。

20 m折返跑。站立式起跑,跑完20 m后折回起点时停表。

反应时。用日产Fitness station系统测试,利用光信号发生器在通过控制器产生信号的同时,计时器打开,被试者双脚以最快的速度跳起,计时器显示值为反应时。

50 m跑。站立式起跑,起动计时,到终点停表。

腰柔韧。采用日产坐位体前屈仪。

纵跳。采用日产原地纵跳仪。

握力。采用日产握力仪。

腹肌力。1 min仰卧起坐。

背力。采用背力计。

瘦体重、体脂率。采用日产Fitness station系统。

无氧能力测定:Wingnate无氧功率测试。

有氧能力测定:VO2max,跑台测定,采用Bunce方案。

2.2.2数据处理全部数据表示为x±sd,经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显著性水平以p

3结果与分析

3.1力量下肢是实现身体灵活移动的部分,下肢力量要求在瞬间用力、及时放松和平衡。腰腹是上下肢联系的中枢,对腰腹枢纽的稳定和平衡性要求高。上肢是控制篮球的身体部分,要求上肢力量的精确性,上臂的绝对力量是上肢稳定性的重要保障。以上三个部分肌肉的收缩具有不同的空间和时间上的特征。

由表5可看出,实验对象实验前、后相比,通过t检验,腿力、背力及腰腹肌差异达显著水平(P

经过为期15周的训练实验,实验对象力量中的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与实验中所采用的练习方法手段、内容安排及负荷量、强度的选择密切相关。

开始阶段以肌肉体积和肌肉力量耐力的发展为主要目标,选择的力量练习内容与方法手段全面,负荷安排应量大、强度小,为下一阶段作好准备。非极限负重的重复练习至疲劳,在接近疲劳时肌肉紧张程度最高,这时肌肉生理特征与极限负重时大致相同,训练效果明显。

发展最大力量阶段以最大力量的发展为主要目标,负荷强度逐步递增,负荷量递减,为发展爆发力作好准备。当一般力量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原有的负荷强度不再有明显作用。这时进入最大力量的发展阶段。采用等于或者几乎等于运动员特定训练状态下所能表现的最大力量完成动作的负重。

发展爆发力阶段以爆发力的发展为主要目标,负荷强度接近极限,负荷量接近最小,纯力量的练习要服从在专项运动中的具体力量表现,如力量和速度的结合。篮球运动对于速度的要求是本质性的,在实际训练中,力求以最大速度完成练习。

在各个阶段的力量练习中,均要考虑与专项动作结合。我们知道,不同身体部位关节的肌肉在完成动作时收缩特征不同。下肢的爆发力是主要表现形式,腰腹的静力性收缩是对抗能力的基础,肩关节肌肉的静力性力量是稳定性的重要保障,肘关节的一般力量和力量耐力更为重要,腕关节的力量耐力是关键。针对这些部位的不同特点分别进行专项训练,包括在形式上分为动力性和静力性的练习方式,针对力量耐力的重复练习、针对爆发力的超等长练习、针对最大力量的大负荷练习。[5]在动作的结构上可以尽量模仿篮球比赛中的动作。

3.2柔韧、灵敏、耐力、速度篮球运动中的速度,其实质表现为速度的变化,关键是人体对速度变化的控制能力。人体对于速度变化的控制能力,取决于神经对于肌肉的控制能力和神经系统形成的综合预判水平。因此在篮球运动中的速度素质包括速度的实现能力、速度的感觉及速度的控制能力。

篮球运动员的专项耐力与力量和速度能力有所不同,往往并不直接决定技战术行动的实际效果,而主要对完成爆发式动作提供稳定的保障。而这一专项耐力既表现为无氧耐力,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有氧耐力起了重要作用。

篮球运动中的情况千变万化,运动员不断面对新的情景,并且要迅速整合已有的运动技能形成合理的技术动作,及时做出反应。合理的判断来自运动员的随机应变。篮球运动的项目特点要求运动员突然快速、连续不断地移动。因此,灵敏素质要求速度、爆发力、平衡三个基本素质作为基础。

由表6结果可看出,实验对象实验前、后相比,通过t检验,腰部柔韧达非常显著性差异(P

篮球运动中,有氧耐力是基础。实验表明经过两个中周期的训练,实验对象耐力明显提高,最大摄氧量提高明显,最大输出功率和平均输出功率也明显升高,篮球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得到明显提高。[8]

柔韧素质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日趋突出,它不仅有助于灵敏协调能力的提高与发展,而且还对扩大各关节韧带的伸展度及制空权无疑意义重大,除此之外,对于消除疲劳、加快机体恢复以及练习之间的转换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欧美诸队对于柔韧素质的训练非常重视,相比之下,我国各俱乐部教练员虽然已经认识到该素质的重要作用,但对柔韧素质的训练方法及内容安排理解不够深入。我们在训练安排上对柔韧练习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足够的时间。

3.3身体成分组成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称身体成分,在体育领域中主要是研究人的体脂(BF)和去脂体重(瘦体重LBM)构成及其对运动能力的影响。瘦体重(Lean)是指去掉脂肪的体重,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瘦体重与人体运动能力呈正比,即瘦体重越高,运动能力越强。人体总脂量(Fat)则反应人体脂肪含量,在一定意义上体脂率越高,体脂过多,对那些需要克服体重做垂直或水平加速运动的工作是不利的。代谢上,脂肪过多增大了工作时移动总体重所需要的代谢值。

由表7可看出,实验对象实验前、后相比,通过t检验,P值均大于0.05,差异不具有显著意义;虽然差异不显著,但实验对象的体脂率下降,瘦体重上升(表7)。

表明:经过为期15周的训练实验,对篮球队员的身体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能够控制身体成分在适宜的水平,这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也有利于运动员获得更高的体能。

4结论

采用多元组合训练法对篮球运动员进行为期15周的体能训练实验,实验对象实验前、后的运动素质发生变化,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提高且差异显著;体成分无明显差异,但体脂率呈下降趋势,体重上升。表明多元组合训练法有利于提高篮球运动员的体能状况;同时在体能训练实践中并未造成实验对象的机体过度疲劳和损伤,表明多元组合训练法中运动负荷量及强度的安排具有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Isaacs LS. Comparison of the Vertec and Just Jump system for measuring height of vertical jump for young children.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1998,86:659-663.

[2] Teford et al.A simple 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general fitness: the tri-level profile.Australian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1989,27:20-24.

[3] Young, W.,McLean,B., & Ardanga,J.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ngth qualities and sprinting performance [J]. Journal of Sports.Medicine and Physical Fitness ,1995,(35):13-19.

[4] 杨桦.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4(27):60-62.

[5] 王保成,等.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内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3(13):38-46.

一周实训总结范文5

摘 要 训练大周期是以成功地参加1—2次重大比赛为目标而设计的。其时间的确定通常采用体现目标控制思想的“倒数时”充填方法,以主要比赛日期为标定点,向回程方向依次确定主要比赛阶段和比赛时期,训练大周期。

关键词 重大比赛 比赛日期 确定周期

一、训练大周期的时间确定

(一)确定主要比赛日期

这是由竞赛日程予以确定的,重大国内、国际比赛常常在比赛前一年就确定了竞赛日程,以便于运动员有计划地组织训练过程。

(二)确定主要比赛阶段

围绕着主要比赛日确定主要比赛阶段。在常规大周期中,主要比赛阶段持续4—6周,在主要比赛日后约一周结束。将主要比赛日安排在主要比赛阶段的结尾是不正确的,这是因为训练控制稍有不慎,极易出现参加主要比赛时,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已然过去的现象。

(三)确定比赛时期

在主要比赛阶段前面加上一个历时4—6周的热身比赛阶段,两个阶段结合起来就组成了比赛时期,总时间为8—12周,其间要注意安排必要的热身赛。

(四)确定整个训练大周期

在比赛时期前面加上6—12周的准备时期,后面加上2—4周的恢复时期,就构成了一个总时间为14—32周、3.5—7.5个月的训练大周期。

二、大周期训练计划要点

尽管不同项目的运动员在不同训练阶段的年度训练计划有着鲜明的个体特点,但从训练计划的总体上看,又都具有许多共同的基本特征。这里我们以双周期训练安排中的一个半年训练大周期为例,概括地归纳一个完整大周期中的时期和阶段的划分、各阶段的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比赛及负荷的总体规划、采用的方法与手段、恢复及检查评定的药店等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半年训练大周期准备时期特征

1.准备阶段:分为一般准备和专门准备。

2.时间:三个月:一般准备(1.5-2个月),专门准备(1-1.5个月)。

3.任务:增进健康,发展素质,学习或改进基本技术,学习掌握新技术,增强意志品质。在一般准备阶段主要是:提高一般训练水平,改进技术环节,提高个人战术能力。在专门准备阶段:主要是提高专项技术水平,逐步过渡到完整技术,改进多人获全队战术配合。

4.比赛:在一般准备阶段没有比赛或尽量少比赛;在专门比赛阶段比赛要少。

5.训练方法:

发展素质:在一般准备以持续法、间歇法为主;在专门准备以间歇法、重复法为主。

改进技术:在一般准备分解法为主;在专门准备以分解法、完整法为主。

6.训练手段:在一般准备:以多种多样的一般练习为主,辅助少量专项练习;在专门准备:以专项身体为主,练习手段相对集中。

7.训练恢复:注意负荷节奏,各种积极的与自然的恢复措施。

8.检查评定:负荷及机体适应情况。

(二)半年训练大周期比赛时期特征

1.比赛阶段:分为赛前训练和集中比赛。

2.时间:2—2.5个月

3.任务:发展专门素质,熟练完善完整技术,提高战术技巧,发展稳定的竞技状态,创造好成绩。在赛前训练:发展专项素质,发展竞技状态,参加热身比赛;在集中比赛:保持最高竞技状态,参加重要比赛,创造优异成绩。

4.比赛:在赛前训练比赛量中等水平;在集中比赛要多。

5.训练方法:

发展素质:在赛前训练以重复法、间歇法为主;在集中比赛以比赛发、重复法为主。

改进技术:以完整法为主。

6.训练手段:在赛前训练:以专项形式相近的练习为主,仍保持一定专项的身体练习;在集中比赛:比赛,一般性积极恢复练习。

7.比赛期恢复:注意负荷节奏,采用各种积极的与自然的恢复措施。

8.检查评定:负荷及机体适应情况技术、战术水平。

(三)半年训练大周期恢复时期特征

1.时间:0.5—1个月。

2.任务:积极恢复,消除生理和心理疲劳。总结经验、制定新计划。

3.恢复方法:以游戏法、持续法、变化为主。

4.恢复手段:改变环境及练习形式,增加一般身体练习比重。

5.恢复注意事项:减少负荷,变换负荷的形式、地点与组合。

6.检查评定:心理及生理恢复状况

(四)三个阶段的量、负荷

量:中最大或大中中或小小或中。

负荷:小小或中中或大大或最大最小。

三、常规大周期与微缩大周期

一周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血压;身体成分;锻炼;长期影响;心血管疾病

引言:

高血压仍是最普遍的可以避免的心血管疾病的原因。大约有50%的老年人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表现,脑血管疾病、外周动脉疾病和慢性肾功能衰竭(Perk et al .,2012)有增加的风险。此外,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始终展示高血压的风险增加超重和肥胖的人(字段Field et al .,2001;Nguyen et al .,2008)。相比与正常体重的人群,那些肥胖有两个三倍的患高血压的风险更高(Field et al .,2001)。多余的脂肪组织与瘦素水平增加(Oswal andYeo,2010),与高血压有关(Khokhar et al .,2010;Shankar和肖,2010)。几种机制解释这个链接:首先,瘦素改变由本肾肾钠钠,K-ATPase活动(Oswal and Yeo,2010);第二,瘦素也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轴以及交感神经系统,两者都可能导致的发展高血压(Oswal and Yeo,2010);第三,瘦素水平可能更高与胰岛素抵抗有关,也与高血压有关(Shankarand Xiao,2010)。除了瘦素增加白细胞介素- 6的水平,肿瘤坏死factor-á,纤溶酶原激活物inhibitor-1和c反应蛋白,脂联素的降低,也观察到在肥胖个(Nguyen et al .,2008)。这些蛋白质和细胞因子导致系统性炎症状态,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pro-thrombotic州,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Darvall et al .,2007;,范加尔et al .,2006)。

身体质量指数(BMI)被广泛用作替代超重和肥胖的方法。在成人中,超重的定义为体重指数从25到29.9 kg / m2,肥胖是由BMI的定义≥30 kg / m2(Perk et al .,2012)。然而,在老年人中,有大量的人认为非肥胖根据BMI,肥胖是基于身体脂肪百分比

(Gomez-Ambrosi et al .,2011)。最常用的截止体脂百分比定义肥胖是≥25%为男性和≥35%

女性(世卫组织的一个专家委员会,1995)。

运动训练已被建议作为后备工具的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和减少身体的脂肪(Rossi et al .,2012)。有氧和阻力训练伴随着降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尽管似乎更高的变化发生在有氧训练(Pescatello et al .,2004;Wheltonet al .,2002)。然而,三个电阻的荟萃分析研究培训对血压和高血压报道积极作用

(Cornelissen Fagard,2005;Cornelissen et al .,2011;凯利和凯利,2000)。此外,阻力训练增强肌肉强度和功能能力(Garber et al .,2011)。

到目前为止,研究很少有老年人解决运动性血压的改变是由变化体内脂肪产生的。事实上,它已经表明,血压降低针对常规锻炼是依赖于体重或脂肪变化(Wallace,2003)。先前的研究与年长的参与者使用有氧训练(Cornelissen et al .,2009),或者一个组合有氧和阻力训练(Baronr et al .,2009;Stewart et al .,2005)显示,降低血压和有效性身体脂肪,但只有Stewart et al .(2005)的研究表明运动后一个协会在这些中的变化。另一方面,文学是不清楚最有效的锻炼方式来减少老年人身体脂肪和降血压。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的影响长期有氧训练与有氧和阻力培训对血压和老年人的身体脂肪。

2.方法

2.1参与者

总共59(59)老年男人(69.1±5.0岁),招募了通过市议会的记录自愿参与,生活独立和在同一城市(玛雅、葡萄牙)九个月的研究。参与者被随机分配三组:19 -一个有氧训练组织(ATG);20相结合(有氧和阻力)培训集团(CTG);和20非运动性对照组(CON)。招聘的摘要

策略和分配提出了图1

所有的参与者收到医疗批准参与研究。排除标准包括以下:吸烟;糖尿病;严重肥胖,严重的高血压,瀑布的历史,和那些神经、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和整形,肺或心脏问题(如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塞,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瓣膜病)限制他们的活动。此外,没有参与者之前运动训练或休闲运动的历史,和欺诈没有参与任何结构化运动在研究期间。没有参与者使用任何药物,会改变血管功能,所有被要求继续正常药物和饮食模式在研究过程中。此外,参与者并没有收到任何营养咨询。口头和书面同意都从每个参与者获得测试和培训之前,所有被告知的目标,过程和潜在的风险或不适。这项研究是通过大学的Tras-os-Montes e Alto杜罗河审查委员会人类的调查,根据《赫尔辛基宣言》。

2.2.培训项目计划

培训项目的开发,目的是改善所有组件的功能性,按照方法之前报道(Baker et al .,2007;Sousa and Sampaio,2005)。每周都由三个课程日,连续32周计划。根据最新的位置从美国运动医学学院(加伯et al .,2011),中等强度代表一个对自己所做的12到13分Borg规模6 - 20(Borg,1982)和一个范围在50%到69%的一个重复最大(1-RM)。的有力的强度代表一个感知发挥14到17分和1-RM的70%到84%。

所有培训课程的平均依从率是85%,然而,参与者被告知,至少77年在32周(80%合规)必须被包括在内在分析。在培训之前,所有的参与者收到了2周的熟悉会议与培训设备和练习使用的干预。所有会话持续了约60分钟,总是监督由专业合格的教练。

2.2.1.有氧训练计划

ATG一周训练两次(周一和土地环境每周星期三)和在水生环境中(周五),与训练隔开至少48小时。这个程序分为四个微周期不同的应用例程。每8周(微周期:周1 - 8;II:周8-16;III:周16 - 24;4:周/)。所有的有氧训练包括:一段10-分钟热身和灵活性练习;(2)一个30分钟的心肺,包括行走和/或慢跑和/或跳舞模式,认为与强度温和的;(3)10分钟肌肉耐力,包括三个练习(3集,15 - 20次)只使用体重和重力加强低和上肢在陆地环境中,在水生环境中耐水性;(iv)5分钟的整理活动,包括放松和伸展练习。当进行有氧训练在水生环境中,敏捷性训练顽皮的游戏格式(如接力比赛,排球和水马球),持续约10分钟。这些后进行灵活性的锻炼和整理活动。

2.2.2.结合培训计划

CTG的训练包括相同的方式。然而,星期一有氧训练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强度抵抗阻力训练。培训课程将65%的1-RM前8周重复(3集,10 - 12);1-RM数周日到24日的75%(3集,8 - 10重复);70%的1-RM周24 - 28(3集,8 - 10重复);和65%的1-RM数周28-32(3集,10 - 12重复)。休息时间集之间30年代长,1分钟长之间的练习。每个会话都始于一个10分钟的热身自行车测力计或跑步机,其次是静态的伸展运动。在这个秩序和与常规进行可变电阻设备主要部分为电路的七个练习:卧推,按压腿部,横向下拉,腿部伸展,军事新闻,曲腿和手臂伸曲。(PANATTA,Fitline 2000系列,意大利)。此外,参与者自由体操的腹肌和安装工人spinae肌肉群、,以整理活动结束,包括呼吸和伸展运动。预计参与者增加他们的最大力量,1-RM值被第一次锻炼星期1,星期8日第16周和24周,在最后的锻炼

32周,使周期性调整的阻力训练强度。1-RM测试总是由同一个老师,只有认定为了控制的目标强度不同的培训计划,对自己所做的值使用Borg规模记录下来。随后,对自己所做的算术平均数为每个训练微周期计算,记录下所有的参与者培训课程(表1)。

2.3.测量

一夜之间后迅速在早晨进行测量,在一个安静的房间,22°C的环境温度而且总是同样的技术人员。据报道,每个参与者设施在7点5次(pretraining之后8周、16周后24周后,在此)。参与者不进行体育锻炼,从酒精弃权和咖啡因消费前至少24小时测试;他们不是发烧或脱水。

测量身高和体重在标准范围内测距仪(SECA 770;SECA公司,汉堡,德国),和体重指数进一步使用标准的计算公式:重量(公斤)/ height2(m)。

2.3.1.功能测试

三十二(30岁)chair-stand测试用于测量下肢的力量和使用(6分钟)6分钟步行试验衡量有氧耐力,根据功能性测试标准化协议(Rikli和琼斯,1999)。

2.3.2.身体脂肪

生物电阻抗分析(QuadScan 4000;Bodystat,岛英国人)是用来测量身体脂肪百分比。这台仪器被证明能可靠地评估老年人的身体成分人口(Roubenoff et al .,1997)。提供一个更准确的评估细胞内和细胞外的水,一个50 kHz的频率选择5至200千赫。经过10分钟的休息时间在仰卧位,四个一次性电极放在两个手和脚根据制造商的指示。

2.3.3.血压

坐在休息5分钟后,SBP和测量三个类似次,1分钟阅读之间,使用电子血压计(DINAMAP bp - 8800,科林Ohama,日本)。如果英国石油(BP)测量相差超过5毫米汞柱,额外的读数获得另一个5分钟后安静的坐着。三个连续的意思阅读在5毫米汞柱的使用价值SBP和菲律宾。所采取的所有措施都是同样的技术员,使用一个实验对象望去袖口在筛选,根据欧洲高血压协会(毫无et al .,2007)。

2.4.统计分析

正态分布与Shapiro-Wilk测试测试,偏态和峰态指数进行了分析。由于它的非参数分布、对数变换应用于SBP和菲律宾,然而,这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原始的与其他研究单位进行比较。混合模型的分析方差(方差分析)进行了测试组的影响,时间和组×时间交互30年代椅子站,6分钟行走,身体脂肪%、SBP和菲律宾。Bonferroni测试用于事后比较。皮尔森相关系数(r)是用来评估的关系之间的血压和体脂百分比的变化。

独立分析pre-to-post风险因素的变化,pre-to-post意味着变化,SBP和菲律宾独立

卡方测试的(÷2)。存在显著关联这些变量和之间的任何组织,调整后的残差分析了(与基线测试后)和分层欧洲心脏病学会分类的血压水平(Perk et al .,2012)。

所有数据使用IBM 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数据Macintosh,版19.0.0(SPSS Inc .)、芝加哥、IL)统计显著性水平是0.05 b p。

3.结果

图1显示了流动通过这项研究的参与者。总共48个参与者完成了九个月的研究,包括在

的分析。描述性的基线特征,在研究过程中在研究结束时,如表2所示。在基线在观察组没有显著差异在功能测试性能。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

身体质量指数(BMI)、三十二(30岁)上下坐立站,6分钟(6分钟)走,体脂百分比,收缩压(SBP)、舒张压(菲律宾)测量有氧训练集团(ATG),结合培训集团(CTG)和对照组(反对),超过32周。

表2

基线 8周 16 24周 32

30年代的上下坐立站(代表)

ATG 15.2±3.3 15.2±3.3 14.7±1..6 14.6±1.5 17.0±4.4

CTG 15.9±2.1 16.9±2.9 16.4±3.2 16.1±3.3 18.3±3.8

反对 13.9±1.7 14.6±3.3 13.6±1.6 13.2±2.0 12.9±2.1

6分钟步行(m)

ATG 538.3±49.0 564.6±50.9 571.1±42.8 579.0±47.8 567.8±56.8

CTG 591.3±80.8 609.4±80.0 617.7±77.7 613.4±76.7 616.9.7±70.8

反对 578.8±58.9 578.3±56.8 575.7±60.3 580.3±62.4 559.8±65.1

BMI(kg / m2)

ATG 27.1±3.2 27.1±3.9 27.9±3.4 27.4±3.2 27.4±3.0

CTG 28.0±3.5 27.9±3.5 27.5±4.0 27.3±4.4 28.2±3.5

反对 26.4±2.5 26.6±2.8 26.6±2.5 26.6±2.4 26.3±2.7

身体脂肪(%)

ATG 30.8±2.9 31.0±4.0 29.9±4.3 31.0±3.2 30.1±3.1

CTG 28.7±1.9 29.3±3.2 28.3±2.1 27.4±3.0 26.4±2.4?

反对 29.0±3.6 30.7±3.3 30.0±3.4 29.4±3.0 28.0±3.0

SBP(毫米汞柱)

ATG 149.4±25.1 149.1±26.4 145.4±22.8 137.0±20.4 134.6±20.1?

CTG 148.5±15.1 145.3±14.5 140.4±17.6 136.6±17.2 124.5±16.5???

反对 138.8±15.9 138.8±20.2 137.8±17.9 135.2±20.2 138.5±16.5

菲律宾(毫米汞柱)

ATG 80.4±7.6 77.1±8.1 76.5±8.5 76.2±9.3 74.6±7.9??

CTG 82.8±9.6 80.2±10.6 78.3±8.8 76.8±8.0 71.3±8.0??

反对 81.4±11.0 78.6±11.4 78.4±11.9 77.1±10.5 77.8±8.8

集团的一个重要主效应(p b 0.001)在功能测试,但是不是一个主要的影响时间和一群重要×时间交互。然而,在32周的运动训练,显著差异运动组之间和反面被确定为30年代的椅子上站的性能,也CTG和ATG之间。此外,6分钟步行试验的测试性能只有CTG显示意义差异而反对。

方差分析表明重要的主要的影响组织(p b 0.001)和时间在体脂百分比(p = 0.029),但不显著集团×时间交互。CTG中有显著差异体脂百分比值之间从星期八测试后(见表2)。方差分析还发现了一个显著的主效应时间在SBP(p = 0.005),菲律宾(p = 0.011),但组和组×时间交互。表3显示的汇总混合模型方差分析。ATG,有显著差异SBP和菲律宾之间的值从基线测试后(见表2)。CTG,SBP和菲律宾之间有显著差异值从基线测试后,SBP值之间星期8 -测试后(见表2),体脂百分比的变化与SBP的变化相关(r = 0.21,p b 0.01)和菲律宾没有明显关联ATG SBP和菲律宾(÷2 = 3.9,p = 0.421和÷2 = 0.7,p = 0.874)

反对(÷2 = 2.2,p = 0.695和÷2 = 2.3,p = 0.698),即受试者的数量与高血压风险或没有改变。然而,÷2测试确定了重要的协会SBP和菲律宾CTG(÷2 = 13.9,p = 0.008和÷2 = 15.0,分别为p = 0.005)。CTG参与者,调整残差显示明显有利的修改(基线vs。测试后)在SBP和菲律宾(见表4),经过连续32周的培训相结合,优化SBP的统计观察和菲律宾相比显著提高基线(0.0%比37.5%

4.讨论

目前的结果在基线证实肥胖的存在在非肥胖BMI老男人,体脂百分比值BMI并不是一个可靠测量的风险因素进行分类老年人,因为之前报道(Gomez-Ambrosi et al .,2011)。我们的研究表明,长时间在有氧训练或在有氧和显著阻力训练提高力量和有氧耐力,减少SBP和菲律宾。

混合模型方差分析结果三十二(30岁)的上下坐立站,六分钟(6分钟)走,体脂百分比,收缩压和舒张压。

表3

交叉制表收缩压(SBP)、舒张压(菲律宾)结合运动训练组的类别(与基线测试后)。

表4

然而,在目前的研究组之间没有差异SBP和菲律宾,在有氧耐力ATG之间和反对团体。此外,观察到更高的性能30年代的CTG 上下坐立站6分钟步行试验和确认增加阻力训练有氧训练增强功能健身,即使是有氧耐力的性能。

我们还发现证据表明有氧和阻力关于修改个人血压的培训有很强的影响概要文件。这个重要的和积极的修改可能的结果这一事实认定参与者明显减少了他们的身体脂肪2.3%(见表2)。

培训团体呈现显著降低的意思SBP(15 - 24毫米汞柱??ATG,CTG)和菲律宾(?6和?12毫米汞柱ATG,CTG)相比基线,不像场骗局的长期运动训练计划,可能代表一个因变量,本身提高吗诱导一致的血压变化的可能性。在一个临床背景下,3毫米汞柱的SBP的减少意味着值代表估计有5%到9%的可能性减少冠状动脉心脏病发病率减少8%到14%的心脏逮捕和全因死亡率降低4%(Pescatello et al .,2004)。在高血压患者中,减少5毫米汞柱在SBP其他可能导致心脏骤停的可能性,也减少了40%15%的心肌梗死(凯利和的可能性降低凯利,2000)。在目前的研究中,这两种运动训练组织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平均值(SBP≥140吗菲律宾b 90毫米汞柱,活跃et al .,2012)在基线;然而,在锻炼之后程序,ATG为过高血压血压降低血压正常,CTG类别。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特别常见的老年人(毫无et al .,2007);对于这个人口,所有原因的死亡率的风险降低了13%报道,还有18%心血管疾病的原因吗疾病的死亡率30%,其他心脏心脏骤停和23%事件,在降低血压(斯泰森et al .,2000)。因此,根据本研究的结果,这两个培训组织改善他们的心血管健康,虽然总和训练是更有效和更积极的心血管的影响。

事实上,CTG,重要的个人修改在32周后血压分类培训。在认定,有参与者的人数显著增加最佳的SBP和菲律宾,也与普通菲律宾。相比之下,有一个在CTG参与者的数量显著减少与1级高血压。同样的没有报道ATG,这表明有氧训练不是有效的修改血压资料风险结合阻力培训。在认定,有参与者的人数显著增加最佳的SBP和菲律宾,也与普通菲律宾。相比之下,有一个在CTG参与者的数量显著减少与1级高血压。同样的没有报道ATG,这表明有氧训练不是有效的修改血压资料风险结合阻力培训。

这可能是表明,训练强度有影响不同反应组。当前运动训练建议老年人,有氧训练的状态中度到剧烈的强度应该进行至少三个次,阻力训练必须添加更多的两个每周会议(加伯et al .,2011)。然而,许多参与者不能遵守,运动频率。因此,本研究测试如果替换一个会话的有氧训练一个会话致力于阻力训练添加剂的影响,观察到在有氧训练独自一人。运动训练项目都计划在强度推荐的美国运动医学学院(加伯et al .,2011),但更强烈,因为合并后的培训抵抗运动的性质和差异对自己所做的报告的参与者的锻炼组(见表1)。因此,更高的压力引起的总和运动可能导致了更大的反应观察到在SBP和菲律宾。

斯图尔特et al。(2005)也报道重大变化对SBP和在类似老年人高血压后6个月的总和培训计划,但是适度的减少意味着(?5.3分别为和?3.7毫米汞柱)相比之下,我们的结果。在斯图尔特et al .(2005)的研究,阻力训练1-RM强度50%,而目前的研究有一个强度1-RM的65%到75%。因此,建议除了添加一个阻力训练的重要性,高强度也可能代表一个重要因素。可能等。(2005)表明,SBP反应阻力训练是相关的锻炼的持续时间;集较少或等于10个重复高强度应首选长集低强度。最近,Rossow et al。(2011)报道锻炼低血压高强度耐力训练(70%1-RM),但不是用低强度耐力训练(20%的1-RM),尽管作者研究了阻力训练与限制血液流动除了训练负荷相关的方面,有几个因素解释相关的生理变化降低休息血压。其中,体脂百分比变化观察到的CTG代表也许解释的一个重要因素血压大幅修改个人资料。通过减少体脂百分比,长期反应的总和有氧和阻力训练可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促进尿钠排泄(Nguyen et al .,2008)在斯图尔特et al .(2005)的研究,作者报告体脂百分比减少3.5%经过6个月的总和培训,发现变化与类似的变化体脂百分比(p b 0.001)。在目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结合培训生产减少2.3%的脂肪百分比。减少身体脂肪百分比也显示强烈的相关性与SBP变化(p b 0.01),和类似的变化b(p 0.05)。这些发现表明,似乎身体脂肪的变化是运动训练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老年人的心血管健康。此外,由于BMI保存在研究期间,它可以假定是积极的瘦体重的变化,表明32周结合有氧和阻力训练是有效的预防sarcopenia。这可以解释为一个有利的结果自sarcopenia相关弱点和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风险增加死亡率(Rantanen et al .,2000)。

4.1.限制

本研究的一个限制是,饮食不是控制。饮食成分的变化可能是一个潜在的“身体成分和血压。最小化任何混淆影响与变化的饮食有关,参与者被告知整个研究期间保持自己的饮食习惯。事实上,自发的体育活动不可能控制的也被认为是一个限制。可想而知,作为参与者成为健康和增加活力的感觉,他们会更容易变得更加活跃,虽然一些研究不报告显著改善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疾病危险因素和日常身体活动(梅耶尔的水平et al .,1999)

5.结论

运动训练项目都显示非药物在减少休息的血液安全、有效的工具压力。然而,更大的变化是观察当重要体脂百分比损失发生,导致显著减少与1级高血压参与者的数量,和一个显著增加与正常和参与者的数量最佳的血压。因此,有氧的结合相同的阻力训练项目是更有效的比有氧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训练在一个孤立的模式。

6.实际应用

后长期随访评估培训的效果不同程序,结果表明高对血压的影响在使用有氧和阻力训练的结合。目前调查的结果提供了一个新的有用的手段在健康老年男性的运动处方,提供证据设计结合运动训练计划。此外,结合运动训练项目与你会话,在不同环境,可能代表一个重要的依从性策略老年人的参与和预防或继电器sarcopenia。然而,必须注意在实现这一点类型的培训项目在虚弱的老年人。

利益冲突:

作者没有利益冲突。

一周实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葛根总黄酮;耐力训练;红细胞;抗氧化能力

中图分类号:G80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2-0193-03

本实验就葛根总黄酮对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红细胞产生的自由基清除效果和对红细胞膜ATPase活性的保护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旨在阐释葛根总黄酮保护运性红细胞损伤的机制,并为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与对象实验材料为太白野葛根,通过冷浸法[1]提取葛根总黄酮,然后用灭菌双蒸水配制成浓度为150 mg/mL的悬浮液。

实验对象为SD雄性大鼠(由陕西中医研究所实验动物饲养中心提供)24只,体重180 g-220 g,两月龄,适应性饲养3 d并筛选出不能训练的异常大鼠。

1.2实验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安静组)、大强度耐力训练组(训练组)和训练服药组(训练服药组)。按实验组分笼饲养,饲养室温度为25℃左右,湿度为(58.92±1.77)%,照明随同自然变化。安静组安静饲养,自由饮食、摄水;训练组和训练服药组于动物跑台上先进行5周的适应性训练,然后进行2周大强度耐力训练。适应性训练期间每天训练20 min,每周5d,坡度为0,跑速每周递增,分别为15 m/min,22 m/min,27 m/min,31 m/min和35 m/min,共5周;强化训练期间每天训练30 min,每周7 d,坡度为0,速度为35 m/min,共2周。训练的同时服药组大鼠每日早8:00用葛根总黄酮悬浮液灌胃,给药量以500 mg/kg体重计算,每天0.8 mL灌服一次,对照组大鼠灌服同样剂量的蒸馏水。

1.3取材及样品制备

1.3.1取材力竭运动后即刻,用20%乌拉坦(0.5 mL/kg体重)腹腔麻醉后,腹股静脉采5 mL抗凝全血。

1.3.2样品制备红细胞的制备:取肝素抗凝全血1 500~2 000 rpm/min 4℃离心5 min,除去血浆和灰白色的白细胞层,按1:2体积加入生理盐水,混合后反复洗涤3次,离心条件同上,除去上清夜留压积红细胞。分离好的红细胞于-20℃冰箱冻存。

红细胞膜样品制备:取上述沉淀的红细胞按1/10 (v/v)加入预冷的破膜液(0.1mmol/LEDTANa, 2.5 mmo1/L NaHPO4, 0.03 m mol/L PMSF, PH 7.4-8.0),均匀搅拌2 min,待完全溶血后,以12 000 rpm/min 4℃离心10 min,将沉淀重复依上法再洗涤3次,弃去上清及离心管底部褐色的纤维状沉淀物,收集乳白色的红细胞膜样品,取50μL用考马斯亮兰试剂做蛋白定量,将红细胞膜用低渗液(破膜液)配成蛋白含量为2 mg/mL左右的悬液,将上悬液分装到小容器中,-20℃冰箱冻存。

1.4测试指标及方法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ATPase(超微量分型)各测试指标均采用南京建成试剂盒进行测试,测试方法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5数据处理实验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组间双尾t检验,实验数据均以平均数±标准差(X±SD) 来表示。

2结果

2.1葛根总黄酮对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红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注:代表安静组与训练组比较,代表具有较显著性差异(P

由表1结果显示,训练组大鼠在力竭运动后,红细胞抗氧化指标SOD、CAT、GSH-Px活性以及GSH含量极显著的低于安静组(P

2.2葛根总黄酮对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红细胞膜ATPase活性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训练组大鼠在力竭运动后,红细胞膜ATPase(Na+,K+-ATPase、Ca2+-ATPase、Mg2+-ATPase)活性极显著的低于安静组(P

3讨论

3.1葛根总黄酮对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红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3.1.1葛根总黄酮对大鼠红细胞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本实验中训练组大鼠在力竭运动后红细胞SOD活性显著地下降。这样的结果提示,大强度的力竭性运动使训练大鼠红细胞内量快速大量的增多,SOD也随着被大量利用以催化的歧化反应,与此同时这一反应的产物H2O2也随运动而快速增加。H2O2可以破坏酶活性中心的金属配位场结构而引起酶失活[2]。红细胞MDA含量也明显升高,说明了红细胞内的自由基大量生成,致使自由基代谢失衡,红细胞内的氧化损伤加剧。

训练服药组大鼠在力竭运动后,红细胞SOD活性显著高于训练组,而MDA含量显著低于训练组的水平。说明葛根总黄酮可以保护大强度耐力运动中红细胞内SOD的活性,降低红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其机制可能与葛根总黄酮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功能有关。葛根总黄酮属于多酚羟基化合物,可以通过酚羟基与自由基反应生成较稳定的半醌式自由基从而终止自由基链式反应;再者其相邻的羟基或羧基上的氧原子可以作为配位原子同金属离子配合形成螯合物,也可与某些高价金属离子如Fe3+等作用形成络合物,把金属离子从高价态还原至低价态[3,4],从而保护长时间大强度运动中红细胞内Hb的氧化还原状态,有利于红细胞的携氧能力,提高大鼠的运动能力。

3.1.2葛根总黄酮对大鼠红细胞CAT、GSH-Px活性和GSH含量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在生理状况下,红细胞内H2O2主要由CAT和GSH-Px催化的反应来灭活。CAT可以直接将H2O2分解为H2O和O2,但H2O2的大量堆积也可抑制CAT活性[2]。还原型GSH在GSH-Px作用下与过氧化物反应后成为氧化型GSSG,此氧化还原过程可以消耗过氧化物,降低过氧化物对细胞的损伤作用。大量研究表明,长时间大强的耐力运动可以使红细胞内GSH大量减少,GSH-Px活性下降,致使红细胞内的谷胱甘肽循环系统的代谢速度减慢,最终导致红细胞氧化损伤加剧[5,6]。有人研究表明,一次性长时间耐力运动训练,可使红细胞的GSH水平下降[7,8];在极限负荷运动后即刻GSH下降30%。

从表1可以看出,训练组大鼠在力竭运动后,红细胞抗氧化指标GSH、GSH-Px、CAT的值极显著的低于安静组。说明红细胞内H2O2大量堆积,GSH消耗大于合成,致使其含量显著下降,从而影响了GSH-Px的活性,导致H2O2水平持续升高,红细胞氧化损伤加剧。训练服药组大鼠在力竭运动后,红细胞抗氧化指标GSH、GSH-Px、CAT的值都显著的高于训练组的水平。说明葛根总黄酮可以抑制大强度耐力运动造成的红细胞内H2O2的过度堆积。蒋风萍等[9]的实验表明,葛根总黄酮中的葛根素对体外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H2O2和紫外线(UV)照射等三种自由基产生体系诱导细胞的脂质过氧化反应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朱庆磊等研究表明,葛根总黄酮能抑制H2O2引起的红细胞溶血反应,并可抑制LPO产生。葛根总黄酮可以提高大运动大鼠红细胞CAT、GSH-Px活性和GSH含量,其机制可能与葛根总黄酮的多酚羟基化可以终止自由基链式反应,防止红细胞内H2O2大量堆积,进而保护了红细胞内抗氧化酶的活性,防止GSH的过度消耗,减轻了运动中红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3.2葛根总黄酮对大强度耐力训练大鼠红细胞膜ATPase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Na+,K+-ATPase是广泛存在真核细胞膜上的内在蛋白,Na+,K+-ATPase不对称地镶嵌在细胞膜内,是一个依赖于磷脂,需要磷脂来维持其活性的酶[10]。红细胞膜上的Na+,K+-ATPase的基本功能是将细胞内的Na+转移到细胞外,将细胞外的K+运送到细胞内,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平衡和跨膜电位梯度。Ca2+-ATPase不仅对维持膜脂的不对称分布有主要作用,并维持细胞内Ca2+浓度,细胞内Ca2+升高可影响膜蛋白相互作用,降低红细胞膜粘弹性,并使红细胞膜脂质和膜骨架蛋白分离,使膜的稳定性和流动性降低,从而影响了细胞的正常功能[11]。Hespel等[12]研究表明,长期有氧运动的运动员,其静息状态红细胞膜内K+显著升高,而细胞内Na+、Mg2+含量及Na+,K+-ATPase活性无变化。另有研究发现[13]:力竭性运动可导致红细胞MDA含量升高、红细胞膜Na+,K+-ATPase活性显著降低,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而有训练的运动员,其细胞膜Na+,K+-ATPase活性在运动后显著升高。孙湄等[14]报道青少年进行次极限强度运动后红细胞膜Ca2+-ATPase活性下降,ATP供应不足可能是酶活性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表2结果显示,训练组大鼠在力竭运动后,红细胞膜Na+,K+-ATPase、Ca2+-ATPase、Mg2+-ATPase活性显著下降,说明长时间大强度耐力训练使大鼠红细胞的脂质过氧化程度加强。其机制可能是运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自由基,红细胞发生了脂质过氧化反应,抗氧化酶本身作为一种蛋白质也会受到自由基的攻击而活性下降。而训练服药组大鼠红细胞膜ATPase活性显著高于训练组,说明葛根总黄酮能显著提高红细胞膜Na+,K+-ATPase、Ca2+-ATPase、Mg2+-ATPase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红细胞膜转运K+、Na+、Ca2+、Mg2+的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葛根总黄酮可以终止自由基链式反应,防止细胞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以及膜内的脂质、蛋白质等的自由基损伤,进而保护了运动中红细胞膜上ATPase的活性,有利于维持运动中红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4小结

1) 葛根总黄酮可以保护长时间大强度耐力运动中红细胞内抗氧化酶(SOD、GSH-Px、CAT)的活性,提高抗氧化物质GSH的含量,从而降低了脂质过产物MDA的生成,说明葛根总黄酮对大强度运动过程中红细胞内产生的过量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改善了运动中红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这对保护运动中红细胞内Hb的氧化还原状态,保证红细胞的携氧能力。

2) 葛根总黄酮可以保护长时间大强度耐力运动中红细胞膜Na+,K+-ATPase、Ca2+-ATPase、Mg2+-ATPase的活性,说明葛根总黄酮对对维持运动中红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梯度,保证红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3) 体外试验表明,葛根总黄酮可以抑制H2O2引起的红细胞溶血现象的发生,那么葛根总黄酮是否可以减轻长时间运动引起的溶血现象?对运动性贫血的发生又有何指导意义?所以葛根总黄酮作为抗疲劳运动补剂还需要进行深入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 郭建平,孙其荣,周全,等.葛根总黄酮不同提取工艺的探讨[J].中草药,1995,26(10):522-524.

[2] 方允中,李少杰.自由基与酶基础理论及其在生物学和医学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67-71.

[3] 刘莉华,宛晓春,李大祥. 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2,29(3):265-270.

[4] 张红雨.黄酮类抗氧化剂结构-活性关系的理论解释[J].中国科学(B辑),1999,29(1):91-96.

[5] Keller GA, Barke R, Harty JT, et al. Decreased hepatic glutathione levels in septic shock. Predisposition of hepatocytes to oxidative stress: an experimental approach. Arch Surg, 1985,120: (8):941-945.

[6] Kretzschmar M, Muller D, Hubscher J, et al .Influence of aging, training and acute physical exercise on plasma glutathione and lipid peroxides in man .Int J Sport Med,1991,12(2):218-222.

[7] 孙存普,张建中,段绍瑾主编.自由基生物学导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12-148.

[8] Witt EH, Reznick AZ, Viguie CA, et al .Exercise, oxidative damage and effects of antioxidant manipulation. J Nutr,1992,122(3 suppl):766-773.

[9] 蒋风萍,周木宏,刘刚,等.葛根素对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的防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4,20(5):11-13.

[10] 李磊,冯美云,张缨,等. 抗疲劳中药和跑台训练对大鼠红细胞抗氧化酶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 (3): 326-329.

[11] Anderson JP, Morrow JS. The interaction of calmodulin with human erythrocyte spectrin. Inhibition of protein 4.1-stimulated actin binding[J]. J Biol Chem,1987, 262(13):6365-6372.

[12] Hespel P, Lijnen P, Fiocchi R, et al. Erythrocyte cations and Na+,K+-ATPase pump activity in athletes and sedentary subjects [J]. Eur J Appl Physiol Occup Physiol, 1986,55(1):24-29.

[13] 衣雪洁. 力竭运动对大鼠红细胞脂质过氧化水平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9,1:15-17.

一周实训总结范文8

一、重视逻辑思维维力的训练

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理解应用题的能力,扩展学生的解题思路的前提。在教学中,应经常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概括与抽象等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应用题,同时教给学生常用的解题的方法,例如,王老师到体育用品商店各买了5篮球和足球,共花700元。一个足球76元,一个篮球多少元?用“综合法”分析:已知篮球和足球的个数以及足球的单价,可求出足球的总价,再通过篮球和足球的总钱数和足球的总价可求出篮球的总价。最后,通过篮球的总价和它的数量求出篮球的单价。这道题也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分析法”分析:要求出篮球的单价,必须先知道篮球的总价和数量,题中已知篮球的数量,没有直接给出篮球的总价,那可通过足球的数量和单价先求出足球的总价,再通过足球的总价和总的钱数,求出篮球的总价,最后求出篮球的单价。用分析法、综合法、交换条件法等方法,让学生逐步提高运用思维方法去解决应用题中的问题。加强了思维能力的训练并应贯穿于整个应用题的教学中。

二、剖析应用题的结构训练

应用的结构包括条件和问题两部分。题中的条件是解题的依据,问题解题的目的。所以,弄清条件和问题是解答应用题的前提。应用题的结构训练也就是指对应用题条件和问题的训练。应用题的结构训练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补充应用题

这是训练中常见的类型,它包括补充条件和补充问题。补充条件或问题要根据本题中所给定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条件既要符合题中的要求,又要符合实际。例如,修路队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3.2千米,45天修完,实际每天修3.6千米, ?像这样的题是通过已知条件把问题补充完整,这就培养了学生利用现有的已知条件进行分析、理解,才能把问题补充完整,问题可以多样但问题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

2.找出条件和问题

找条件和问题首先要认真读题,并要求读懂题,因为读题是审题的入门,是理解的基础。找出与解题有关的条件,去掉多余的条件,弄清隐藏的条件和问题中的关键句,如在一周、一个季度、一年度。例如,太阳系的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地球绕太阳一周是365天,比水星绕太阳一周所用时间的4倍还多13天。水星绕太阳一周是多少天?这道题中它隐藏了时间的条件(一周),需要学生在读题时要认真审题,找出题中的关键句(地球绕太阳一周是365天,比水星绕太阳一周所用时间的4倍还多13天)、关键词(比、倍、多)以及隐藏的时间条件(一周),这样久而久之,就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弄清条件和问题的常用方法也可以用图解法和画线段图,这样一来它的结构就明显了。

3.条件和问题的搭配训练

就是把有联系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组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这种训练能使学生产生各种联想,从而得到多种关系的组合,掌握各种数量之间的关系。例如:为庆祝“六一”节老师做了12朵花:①学生做了60朵;②学生做10束花,每束6朵;③学生做的花是老师的4倍;④学生比老师多做48朵花;⑤学生比老师多做7束花,每束6朵,问:学生比老师多做多少朵?以上选择训练,让学生分析该题是一步还是两步,条件是直接还是间接,并辅之一些互逆转化的练习,以此巩固并加深学生对两步题结构的认识。

三、理解数量关系的训练

在解答应用题中,理解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分析过程中,由于题型不同,采用的分析方法也不同,只有正确理解数量关系,才能正确选择计算方法。应用题常见的数量关系有:相差关系、分总关系和倍数关系等。它也包括四则运算应用的其它基本类型,比如求总数、求剩余等。加强基本单一的列式训练,是为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方法,为复合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列式训练可以列成算式训练,也可以列成方程。这项训练要经常进行,因为文字题可以直接表现数与数的关系。如128比58多多少?还与应用有着内在的密切关系。通过文字题训练能比较熟练找出计算方法。因此,在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可将应用题缩短为文字式题,利用解文字题的方法理解应用题。

解答复合应用题是建立在简单应用题基础之上的,怎样把复杂应用转化成几个简单应用题,使学生更直接地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几个方法:

1.把一道复合应用题拆成几道简单应用题,这里关键是弄清有联系的条件,提出相关的问题。

2.根据所求问题,将复合应用题缩短成简单应用题。

3.将简单应用题中的条件转化成复合应用题的中间问题,改变叙述方式。

一周实训总结范文9

【关键词】身体素质专项训练

在小学业余田径训练中,中长跑占较大比重。如何提高中长跑训练水平,一直是体育教师们在训练中关注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根据小学训练的特点、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对提高小学生中长跑的训练质量进行一些探讨。 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业余训练,总结了一套提高少年儿童中长跑运动员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的方法,供同行参考。

一、地理位置及训练条件

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变化、场地器械和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制定出合理的冬训、春训、夏训以及适应比赛的计划表。

1、地理位置和气候变化

我区地处我国北方,冬季寒冷,夏天炎热,春季风沙较大。体育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对少年儿童中长跑运动员制定越野跑、场地跑和身体素质方面的训练计划。

2、场地器械和学生特点

现在虽然好多的市区、农村学校都修建了塑胶场地,但训练所用的体育器械却是少的可怜。可是北方学生具有先天性的耐久能力,这对于中长跑项目来说是最有力的先天条件。这个项目对于场地和器械并不需要太高的要求,普普通通的简易器械就能够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二、越野跑和自然地形跑

越野跑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体育教师可根据学校周边的环境,选择比较宽敞安全的道路进行训练。不断地变换线路,使孩子们经常有一种新鲜的感觉。另外,北方的沙地很多,教师可选择这些地方根据地形情况进行野外跑训练。还可以在沙地进行兔跳、赤脚跑等项目的辅训练。从运动生理方面来分析,中长跑的速度耐力依靠磷酸原系统供能,而且还更多的依靠肌糖元进行无氧酵解供能。在进行中长跑教学与训练中,必须着重发展无氧供能系统的能力,这种训练称为无氧训练,常用的训练方法有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是指反复多次进行同一练习,在各次重复练习之间安排一些间歇时间,能使身体生理负荷达到较高程度。间歇训练法是严格规定各次练习的距离和强度以及每次练习的间歇时间。其主要的目的是不让身体各器官功能有足够的恢复就开始下一次练习,对机体负荷要求高,对发展心肺功能及提高抗疲劳能力效果显著。使用这种方法进行中长跑教学,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及训练水平差异,科学合理地安排每次奔跑的距离和间歇时间。

三、专项训练

专项训练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北方的季节适宜在3月中旬以后进行。这个季节孩子们非常适合进行 1000米(80%――90%的负荷强度进行有氧训练)×2;400米(85%――90%的负荷强度进行有氧训练)×5;200米(90%――95%的负荷强度进行有氧训练)×6。相反,一定量的积累也是为提高强度打基础。从训练学角度讲,任何一种训练没有不变的量和强度。当训练的量加大,强度就会相对减少,提高强度就要减少量,二者如同时提高,不但不能提高训练成绩,往往还会导致运动员过度疲劳。而小学训练的特点是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内,提高运动成绩,从这个意义上出发,毫无疑问,量是手段,强度才是目的。而突出强度,减少数量,提高密度的训练原则也恰恰适合有一点训练基础、运动成绩并不突出的运动员。中跑的速度训练,中跑属于速度耐力项目,这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有良好的速度耐力,也要具备绝对速度。这说明中跑运动员专项成绩也与百米成绩有直接的关系。可以说百米成绩的提高直接促进中跑运动员专项成绩的提高。

四、身体素质训练

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的同时必须提高身体素质的力量耐力训练。进行发展力量耐力,常采用中等负荷重量,如最大重量的60%,要求重复次数多或持续时间长。中等负荷可使运动神经细胞不易疲劳,工作的持续时间延长。具体手段可以选用以克服本身身体重量为阻力而发展专门力量的几种练习。如多级跳、单脚跳、跨步跳等跳跃练习,也可以利用杠铃做全蹲、半蹲、弓箭步跳等的负重练习。开始训练时,为避免疲劳与损伤,可先用小强度,再逐渐增到最大负荷的80%或更高些,以达到增加力量的目的。周六进行长距离慢跑,如越野跑、跑公路、跑台阶,跑30分钟左右为好。周日进行调整训练,做些简单、轻快的运动游戏等。身体素质训练主要采取的手段是腹背肌训练(俯卧撑、仰卧起坐、背弓起等);下肢训练(原地高抬腿跑、跨步跑、立定三级跳、单双脚跳等);上肢训练(手持小哑铃前后摆臂、俯卧撑等)。

五、赛前训练

赛前训练是决定比赛成绩好坏的关键,可根据少年儿童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水平因人而宜。制定合理的专项强度和运动负荷。有氧训练与无氧训练相结合。一般情况下,赛前一个月左右为最大负荷和最高强度的训练周期。比赛前一周或10天左右适当的有一个调整恢复期。在比赛的前一天进行一个400-600米的强度刺激。运动负荷为98%。另外,比赛之前的准备活动尤为重要,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准备活动一定要充分合理,同时教师要加以心理训练。提倡孩子们胜不骄,败不馁,争取发挥自己的训练水平,跑出自己的理想成绩。总而言之,中长跑的训练是一项科学的工作,需要通过各种训练方法、手段、综合学生各个方面进行训练和教学。如力量、速度、灵敏性、柔韧性、协调性等全面发展基础上才能够得以提高,不能盲目的从某一方面进行单一的、片面的、枯燥的训练,避免引起学生的厌学和恐惧心理。另外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指导训练,训练方式应灵活多变。在训练过程中,还应细心观察,不断总结,加以提高,只有通过正确的理论方法作为指导、科学的实践、不断地探索,才能够总结出更适合学生的实用的中长跑训练方法。

本人常用的一些训练方法供参考:

周二:400米×10――12(85-90%强度)

周三:综合素质练习

周四:越野跑4――6公里(80%强度)

周五:变速跑3――4公里(80-85%强度)

周日:400米×10-12(85-90%强度)

比赛期(约三周)

周一:综合练习

周二:100-200米(或60米)快速跑(85-90%强度)

周三:变速跑2――3公里(80%强度)

周四:慢跑或变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