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人机交互技术集锦9篇

时间:2022-09-26 06:15:09

人机交互技术

人机交互技术范文1

[关键词] 人机交互界面; 视觉优化; 实验; 技术设计

人机交互界面涉及到人工智能、语言学、人机工程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随着科技的进步,其涵盖的内容也越来越广泛。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软件人机交互界面的实际优化也成为了一项不可忽视的设计环节,如何运用合理的技术进一步对其优化,如何满足不同用户复杂的需求,已然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1 人机交互及人机交互界面概述

1.1 人机交互

人机交互主要是研究人和计算机之间的交互作用,其涉及的学科领域广泛,主要有人机工程学、认知心理学、设计艺术学、社会学和计算机学等等。人机交互技术使得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流成为可能,进行人机交互的设计就是希望进一步从实际用户出发,开发出更符合用户需求,信息交流更加有效的人机交互产品。

1.2 人机交互界面

人机交互界面的研究是人机交互研究的核心内容。由于人与计算机直接的交互作用还是主要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来完成的,因此,在一般研究开发中,常将人机交互和人机交互界面两词通用。人机交互界面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概念。广义上的人机交互界面是指,人与广泛意义上的“机”之间有一个交互作用的“面”,通过这个“面”可以实现人与机之间信息的交流和各种控制操作,我们把这个“面”称之为人机交互界面。狭义上的人机交互界面是指计算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操作控制的界面,这里的人机交互界面成为人和计算机之间信息传递的桥梁,可以较好的实现用户将本身希望表达的信息通过人机交互界面传达给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也可以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提供给用户可操作的环境,并将信息处理结果通过用户便于理解的方式再反馈给用户。这样便实现了计算机系统和人之间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实现人机交互。

人机交互界面成为人与机之间信息互换的媒介,但是在人与机两者之间信息的互换并不是直接可以相互理解的,在两者表达之间必定存在着语义上的区别。因此,这就要求在进行人机交互界面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机之间表达上的差异,综合运用审美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人的动作行为表达等,在计算机信息表达环节上合理运用色彩、图形等对人的视觉具有有效刺激的方式,提高人对计算机反馈信息的感知能力,提高人机交互界面高效、便捷的信息互换能力。

2 人机交互界面的视觉表现形式

在人机交互界面中,视觉的信息占据了人们所能接受的信息的绝大部分。而且,由于视觉信息的表达丰富多样,因此,本文将对软件人机交互界面的视觉优化技术做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为人机交互界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在我们常见的人机交互界面中,视觉表现形式主要有文本类信息、图形类信息、图文混合信息以及动态类信息等,接下来本文将对这几种表现形式一一进行分析。

2.1 文本类信息表达

通过文本的形式来表达信息的方式叫做文本类信息的表达,用户便是借助自己本身的语言知识和理解能力,来传递和接收文本信息,实现人机交互作用的。因为人们在生活中可以无时不刻地接触到文本信息,因此,人们对于文本类信息的接收能力是比较强的,通过文本类信息的表达方式,人们是易于接受的。并且,用文字来描述事物和现象,不容易产生二义造成理解上的错误,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信息。

2.2 图形类信息表达

图形类信息的表达是通过图形和色彩的组合表达,人们根据认知学习和生活经验对其进行理解和运用。一般在软件界面中,图形类信息的表达界面有文件夹、软件图标和功能图标等。

图形类信息有着文本信息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同一种图形可以被具有不同年龄、文化和地域特征的人们所识别,这样跨度大,为软件人机交互界面的视觉识别提供了便利;图形类信息更加形象更加具体,具有其他信息表达方式不能达到的良好的导读性;一个简单的图形类信息可以含有很多的文本类信息,简介的画面可以表达出丰富的内涵,这对于优化界面起到重要支持作用。

2.3 图文混合信息表达

图文混合信息的表达顾名思义,其涵盖了文本信息和图形信息的综合优势,既具有文本信息表达的准确性,又具有图形信息表达的形象性。这样将两者的优势整合起来,对于人们在进行软件使用时,可以起到方便人们识别和理解的效果。

2.4 动态类信息表达

动态类信息表达常见的有动画和影像的表达方式。这是基于图形表达上的另一种更加形象和具体的视觉表达。动态类信息可以运用在远程使用、在线任务或者使用率特别低的功能上等。通过这样一个动态类信息的表达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学习成本。但是动态类信息的表达也具有明显的缺陷,比如大规模使用动态类信息会给用户造成较强的视觉冲击,产生视觉焦点,这样容易产生淡化其他类型信息的弊端;而且,过多的动态类信息也会使整个操作界面变得杂乱,不够简洁,用户长期在这种界面下操作使用,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因此,在进行动态类信息的表达设计时,应该注意两点:第一是动态类信息的响应和运行时间应少于用户的期待时间。第二是用户可以对流动性的信息进行控制,可以进行任意调节。

3 人的疲劳性对视觉优化设计的影响

在用户进行软件使用时,产生疲劳性是常见的一种现象。因此,在进行软件人机交互界面的视觉优化设计时,考虑到人的疲劳性是很有必要的。人产生疲劳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第一,用户在计算机前进行长时间操作,没有让眼睛得到良好的休息时间;第二,人机交互界面的内容大多比较单调,时间长了用户很容易对其产生厌烦,视觉也感到疲劳;第三,当在软件人机交互界面上的内容过于复杂,布局过于饱满或者色彩过于艳丽的情况下,就会给用户的感官带来较大的负荷,造成视觉疲劳。因此,在进行软件人机交互界面的视觉优化设计时,应综合考虑界面的设计对用户的视觉疲劳的影响。

4 人机交互界面视觉优化的技术

我们知道,软件人机交互系统中的人机交互界面与用户的使用体验和软件的使用效率具有紧密的联系。在软件人机交互界面上显现出来的信息对用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同的用户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交互界面有着不同的感受。由于软件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涉及的方面十分广泛,面向的对象也十分复杂,这导致在进行人机交互界面视觉优化设计时需要参考的标准是很多的。如何从用户视觉出发,设计出一套适合的软件人机交互界面,对于满足市场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关于软件人机交互界面视觉的优化技术有着多种不同的方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可行性较高的是设计到用户的直接参与和测试评估的方法。较为有效的且涉及到用户的直接参与和测试评估的优化设计技术有:直接观察用户法、征求专家意见法、调查问卷法、多人环境测试以及用户执行情况反馈等等。在进行人机交互界面视觉优化设计前,有效的设计评估方法有:快速评估、实地研究、可用性评估、预测性优化评估。

4.1 快速评估

快速评估的方式是一种最常见且效率最高的评估方式,其主要是指由设计人员用非正式的方式去询问顾问或者是直接去询问用户,通过搜集反馈信息,得出所设计的人机交互界面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是否能让用户满意,是否能够得到更多用户的青睐。快速评估的方式具有用较短的时间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的特点,适合评估时间较短且需要收集较多信息的情况。但是这种方式不适合进行深度的调查和发现。

4.2 实地研究

实地研究顾名思义便是指设计人员进行实地的考察和收集反馈信息,是在自然环境中直接进行的。进行实地研究可以了解到用户实际的使用情况,以及他们对于优化设计的需求。在进行新的优化技术探索时,实地研究可以为新技术的探索提供素材,确定用户的需求是什么,也便于引进技术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4.3 可用性评估

可用性测试评估的测试过程是在评估人员的实际控制之下进行的,其主要的目的是对典型用户进行的典型任务通过量化的方式予以评估,这里的“典型”主要是指一些用户出现错误操作的次数,或者是完成一项任务的时间等。最后的测试结果由于是以量化的方式表现的,所以评估人员可以对其结果进行统计,便于分析和总结,得出关于人机交互界面视觉优化的设计技术结论。

4.4 预测性优化评估

预测性优化评估与可用性评估不同,预测性优化评估不需要用户在场,而是由专家主要作为评估人员,通过专家采用启发式的过程,对典型用户进行一定程度的了解,进而评价软件产品,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人机交互界面视觉优化的设计。这种预测性优化评估的方式所耗费的成本较低,且效率较高。

5 结语

软件人机交互界面的视觉优化技术探索已经成为软件开发设计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对于用户视觉上的要求甚至是整个软件的竞争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人机交互界面涉及学科的范围较广,在设计时应做到综合考虑,多参考人机工程学、认知心理学、设计艺术学、社会学和计算机学等等的相关知识,从人的视觉特点出发,真正做好软件人机交互界面视觉的优化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婷婷;人机界面设计在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网站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人机交互技术范文2

觉交互设备:力反馈数据手套、可穿戴的通信设备、力反馈游戏设备以及六自由度笔杆式力反馈设备。并介绍了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最后展望了其发展趋势,针对力反馈设备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人机交互;力反馈设备;应用领域;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5-0224-02

传统的人机交互技术包括:机器通过输出或显示设备给人提供大量有关信息及提示请示等,人通过输入设备给机器输入有关信息,回答问题及提示请示等。信息主要以视觉、听觉的形式存在。如果在系统中加入力觉反馈设备,使用户有触觉的感受,用户不仅能看到屏幕上的物体,听见设备发出的声音,而且能够通过触碰感知、操纵这些虚拟物体,从而产生更真实的沉浸感。力觉在交互过程中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人们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方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所谓力反馈(Force Feedback),本来是应用于军事上的一种虚拟现实技术,它利用机械表现出的反作用力,将虚拟数据通过力反馈设备表现出来,可以让用户身临其境地体验虚拟现实中的各种效果。 力反馈技术能将虚拟现实中的数据转化成用户可以感觉到的效果,例如道路上的颠簸或者转动方向盘感受到的反作用力,这些效果都是力反馈控制芯片传递出来的。本文总结了力觉交互技术的发展历史,列举了几类主要力反馈设备和当前的应用领域,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稍加说明。

1.力反馈设备的发展历史

力觉交互设备的研究开始于18 世纪初,起初使用简单的连杆和绳索来传递运动和力,慢慢的发展成机械臂。后来产生的计算机技术和人们对与虚拟世界进行交互的向往,推动了力觉交互设备的产生。20 世纪90 年代初,这些装置还主要用于军事仿真研究,比如训练士兵模拟射击和驾驶作战工具。20 世纪50 年代,R. C. Goertz 在核废料处理主从操作机器人系统中首次提出了力觉主手的概念。1990 年,Masao Inoue 等人设计出一种具有力觉临场感的机器人系统,其力觉主手即力反馈装置采用直角坐标结构,3 个相互垂直的滑轨实现位置运动,3个旋转轴则实现姿态运动,在运动形式上完全解耦。1993 年,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的Salisbury 等开发了一种装置,它实现了点接触力的传递,可以用来产生指尖与各种物体交互的感觉,给人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确的力觉激励,名为“Phantom 触觉界面”。其后,游戏开发者将其移植到游戏设计中。1997 年,微软公司推出的DirectX5 技术正式将力反馈技术的支持加入到了Windows 程序的开发环境中,标志着力反馈技术趋于成熟和标准化。

2.力反馈设备

2.1 力反馈数据手套

力反馈数据手套四借助数据手套的触觉反馈功能,用户能够用双手亲自“触碰”虚拟世界,并在与计算机制作的三维物体进行互动的过程中真实感受到物体的振动,让用户真实感触到物体的移动和反应,能够营造出更为逼真的使用环境。数据手套中典型代表有:日本庆应义塾大学(Keio?University)的Tatsuya?Koyama设计的Multi-fingered?master?hand力反馈数据手套,重量轻且结构简单[1];美国Burdea设计了由4个微型气缸作为驱动器的Rutgers master glove[2];美国Bouzit设计了由力矩电机驱动的外骨架式LRP数据手套[3],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孙中圣博士设计的基于气动人工肌肉的外骨架式力反馈数据手套[4];中科院研制的采用线性电磁铁作为驱动部件的Cas-Grasp力反馈数据手套[5]

2.2 外骨骼交互设备

外骨骼交互设备,即能够为整个胳膊或其他身体部位提供力反馈信息设备,其中爱荷华州的力反馈外骨骼机构利用磁场为使用者提供力信息[6] 。VT公司生产的已经商品化的力反馈机构Cyber Force,将力信息反馈到使用者的臂部[7]。俄亥俄州大学机械工程系1998年研制一个较大的的FRE―FLEX是固定输入设备[8]。 SouthernMethodist大学的系统实验室开发的一种外骨骼气动装置[9]叫“Master Arm”,可以根据操作者的体型而进行自身的尺寸调节,非常人性化。

2.3 可穿戴通信设备

最近,可穿戴设备中也加入了力觉反馈技术,让信息通过触觉传递给人类。现在已经有创新科技公司开始针对触觉进行研发,让智能手环成为更好的交互工具。在今年2月份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Immersion详细介绍了一款可以利用触觉进行通讯的平台――TouchSense Core 。该平台为电动机创造出了一种语言,并可搭载在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中进行触觉通讯。除此之外,它还可以独立完成一些细微信息的传达。

2.4 力反馈游戏设备

力反馈的游戏设备可在游戏动态的实景中提供立即及真实反应。本文主要介绍两种,即力反馈摇杆和力反馈方向盘。

2.4.1力反馈摇杆

力反馈摇杆能带给你什么效果?当你在游戏中与敌人在空中缠斗时,你可以感受到高速转弯时造成的真实的剧烈重力拉扯,也可以感受到坦克大战中爆炸所发出的冲击波,甚至连赛车时车体与车体间碰撞时隐隐的触感都能逼真呈现。罗技新的力反馈摇杆WingMan Force是采用线传动力反馈技术的代表作,从而改善因为齿轮咬合而造成的震动间断,比起传统齿轮机械式震动方式,震动的感觉要来得更加细腻敏锐。采用线传动技术后,其震动频率可高达每秒250次,让玩家在赛车时,能彻底真实地感受到车辆在不同地面的震动质感。

2.4.2力反馈方向盘

力反馈天驹赛车方向盘WingMan Formula Force是赛车方向盘的风头产品,也采用了最新力反馈式线传动技术,独特的线传动技术跳脱原来齿轮传动所造成的不平顺和停顿感,使得选手如真实比赛中的赛车手一般。基于这样的游戏设备,通过网络的远程教育,我们便可以在家上驾校了。

2.5 六自由度力觉交互设备

近几年一种体积小,外观简洁,6自由度力觉交互设备的出现引起了轰动。其中,SensAble科技公司的PHANTOM?系列力觉交互设备能使用户接触并操作虚拟物体,不同的PHANTOM产品系列分别适合于从事不同研究领域或商业需求的用户。PHANTOM Desktop(桌上型PHANTOM) 是一款具有优越性能,符合人体工程学,支持所有常用的软件又同时兼具美感的低价位产品。它专为商业用途而设计,可以经过EPP连接电脑,使用一般的电压 (110/230 VAC)即可。笔尖内的编码器能感应到6自由度左右的范围。产品携带方便,具有设计良好的底座,一般接口以及安装简便的多项优点。

3.力反馈设备的应用领域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具有力反馈功能的虚拟现实系统在医学上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例如,外科手术医生的培训、牙科医师的训练和远程遥操作手术等。初出茅庐的医学院新生,必须积累了足够的实践经验才能成为一名技艺高超的牙科医生,而现阶段最佳途径是在病人身上进行若干次的临床磨练。而医疗教学事故引发的医患矛盾近年来越来越突出,医学生临床实践的机会受限成为我国医学教学领域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最大障碍。借助显示设备和力反馈设备在虚拟的环境下进行虚拟手术有重要意义。虚拟现实力反馈系统已经成为医学教育和治疗的辅助工具,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虚拟现实力反馈系统能够展现微观世界中物体间的相关作用,让学生亲身操作微观的三维化数据,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复杂的数据[10]北航的王党校等人针对汉字书法模拟,建立了人的触觉技能表达和逼真度评价模型,能够逼真显示汉字书写过程[11]。华盛顿大学和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共同研制了具有力反馈的分子生物模型来,提供了直观的科研环境[12]。力反馈技术在机器人领域也有重要应用,可以远程医疗机器人、康复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使用。

4.力反馈设备未来前景展望

力反馈设备实现了感官中除了视觉、听觉以外的第三种人机交互方式,但是要平衡好实时性和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未来还可以结合DK2,Google glass等装置,实现完全沉浸在虚拟世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Tatsuya Koyama,IkuoYamano.Multi一fingered exoskeleton haptic device using passive Force feedbaek for dexterous teleoperation.2002 IEEE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and Systems,2002,10:2905一2910.

[2] Bouzit M,Burdea G,Popescu G,,et al.The rutgers materⅡ-new design force-feedback glove[J].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2002,7(2):256-263

[3] Bouzit M.Design,implementation and testing of a data glove with force feedback for virtual and real objects telema-nipulation[D].Paris:University of Pierre ET Marie Curie,1996.

[4] 孙中圣,包钢,李小宁.影响数据手套力反馈的因素分析.机床与液压,2008,10:21一23

[5] 原魁,朱海兵,杜清秀.一种虚拟现实系统接触交互接口.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1,9:153一156.

[6] Luecke G R,Chai Y H.Contact Sensation in the SyntheticEnvironment Using the ISU Force Reflecting Exoskeleton[C].IEEE Virtual Reality Annual Symposium,1997.

[7] Immersion Corporation,Cyberforce[OL].http:///products/3d/interaction/cyberforce.shtm1.

[8] Williams II R L,North D Murphy M.Kinesthetic Force/MomentFeedback via Active Exoskeleton[C].Proceedings ofthe Image Society Conference,Scottsdale,AZ,1998.

[9] Hurmuzh Y,Ephanov A,Stoianovici D.Efect of a Pneumatically Driven Haptic Interface on the Perceptional Capabilities of Human Operators[J].Presence,M1T Press,1998,7(3):290―307.

[10] R. M. Taylor. Haptics for Scientific Visualization. Proceedings of ACM SIGGRAPH2005 Courses, New York USA, 2005:756-764

人机交互技术范文3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 动画设计 交互设计 发展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随着社会文化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到生活中各个领域,新媒体艺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它的发展将人们带入一个崭新的数字世界,由于其形式的新颖备受人们关注。新媒体艺术是一项虚拟的艺术,通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让人们身临其境的感受艺术设计的真实感,是一种交互性的体验。

1新媒体艺术的特征

互动是新媒体艺术的主要特征和表现,所谓的交互媒体就是将用户和媒体之间通过一种特殊的形式相连,是协同媒体的一种表现形式。交互媒体设计,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将真实的语言、场景、动作、表情数字化,用虚拟的世界表现真实的世界。相对于传统的媒体,新媒体设计在开放性、兼容性和共享性等方面较为突出,改变了传统媒体的展现形式,使虚拟的世界更加真实。

新媒体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由性。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使得网络系统出现了更多的搜索引擎和连接,人们搜索信息更加的方便自由,不需要有特定的形式,既扩大了浏览的范围,又实现了浏览的自由性;(2)交互性。交互性在新媒体艺术中的体现主要是设计师和设计作品之间相互作用,除此之外还有人们通过新媒体艺术得到的信息反馈的交互作用,其交互作用主要体现在视觉和触觉上的展现交互性:视觉上的交互性指的是人们在视觉上与数字化信息产生互相交互的作用;触觉上的交互性指的是通过虚拟世界感受其物体的质量、手感和行动的方式,对作品进行全方位的感受;(3)虚拟性。虽然新媒体艺术可以将虚拟的世界真实化,但其实际上还是虚拟的世界;(4)局限性。新媒体技术是一项崭新的媒体艺术,在我国的媒体技术发展较为缓慢的过程中,其技术相较于发达国家还处于滞后的阶段,这就使得新媒体技术了解的人群还较少,没有实现大众化。

2界面的动画设计

界面的动画设计在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中可表现为具有绘画的画面、表演、声音、情节等形式的界面,比如动画游戏界面、移动通讯产品使用的动画交互式电子书以及网页上的flasbanner等。此类界面的动画设计关注用户,注重交互体验,它的界面表现形式以动画手法展现,设计的宗旨是让作品更加适合受众者,这与“用户为中心”的思想如出一辙。

3新媒体艺术的交互设计

交互设计指的是设计师和设计作品之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声音、图像和造型等方面来展现艺术作品,主要是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互动。现阶段的欣赏者与媒体之间的互动是通过数字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来实现的,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交互设计技术将不断进行创新,提高交互设计的手段,艺术作品也将会以更加完美的方式呈现在欣赏者面前,虚拟世界也会更加的真实化。新媒体艺术的交互设计就是以艺术为基础,通过科学的手段,建立一个欣赏者与艺术作品之间的桥梁,让欣赏者能够充分的欣赏艺术作品。而新媒体艺术中的交互设计与艺术密不可分,交互设计融入艺术理念和艺术构思,从艺术的角度来思考交互设计下的新媒体艺术。

4界面动画设计的人机交互原理

人机交互(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本质上就是人与计算机技术设备相交互,计算机系统接受和处理信息,然后其界面进行显示,将信息传递给人,人经过信息选择或者输入指令,在显示界面上操作传递给计算机,对于我们研究用户界面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域。人机交互中的计算机部分包括大量的程序的编辑,最初的交互和程序都是由程序员来完成,程序人员擅长编辑程序,往往在功能性方面很全面,但是不清楚用户是否能很好的操作这些功能,交互设计上做的很粗糙,不方便使用,后来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把交互设计部分专门列为一个学科,其目的为了用户能更好的操作,简单易用。随着人机交互设计学科的逐渐发展,交换信息完成中人的因素,也就是关注用户作为核心开始得到重视。

交互设计是对产品强有力的支持和完善,在新媒体艺术中,用户界面一个可用性的设计环节就是有着科学合理的交互设计手段。人机交互的研究整个框架就是以自然科学为其方法学,以认知科学为其理论基础,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是以信息技术作为技术支撑,从艺术角度来说,人机交互是以一种新的交流方式的艺术表达。所以说,人机交互是艺术、科技、文化、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有效结合,它能够使得用户更好的体验界面设计中的新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重要标志,能够创造出更加优秀的艺术作品体验方式,所以说,人机交互在信息化交流的先进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5界面动画设计与交互设计的相互发展

计算机技术自诞生之日起,人们就利用跳动的字符、字母式程序创造性的将世界联系起来,从符号发展到图形图像,再至社交网络,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交互概念产生了,人与界面的交互也朝着人性化、体验化和友好化方向发展,为用户而设计成为界面设计的核心观念,在设计中把用户的心理、生理各项特征加入其中,让界面设计友好能与人分享,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我们对未来界面动画设计的期望。

6结语

本文通过对新媒体艺术、界面动画设以及交互设计的分析,对新媒体艺术的未来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未来,我们相信人与界面的交互会朝着人性化、体验化和友好化发展,为人类设计出更加美好的界面,促进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翟风疆.浅析新媒体艺术中交互设计的发展[J].才智,2012,26:161-162.

[2] 盛静.新媒体艺术移动终端的特点与交互动画设计[J].西部素质教育,2017,04:271.

人机交互技术范文4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电子信息交互系统;数据采集;优化设计

在信息技术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支持下,基于信息技术和交互技术的电子信息交互系统也随之建立起来,其重点在于整合电子信息和交互技术,并广泛应用在多个领域中。由于电子信息交互系统作为一项综合性能优越的基础信息系统,使得其在各个应用领域中,都产生了突出的应用价值,并且在技术发展的支持下,尤其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电子信息交互系统日渐完善,使得电子信息交互系统的交互性能变得更加优越,能够为社会多个专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保障。

1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子信息交互系统的重要性

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多个领域中,往往是在大数据获取之后,进行结果可视化处理,这要求硬件和知识分析提供技术支持,在此过程中,使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深入挖掘出电子信息交互系统中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不仅如此,大数据技术使用,不局限于有价值信息和知识的挖掘,还要对电子信息交互系统运行效率的提升进行研究。而本文研究中,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来优化设计电子信息交互系统,以此大幅提升电子信息交互系统的交互性能,有效提升电子信息交互效率,从而为电子信息领域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并为该领域创造更大的经济收益[1]。在电子信息交互系统支持下,多方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并可以实现工作的细分,若出现故障,各个统筹中心可以相互协调,使得电子信息交互系统能够自动化完成调成,并可以在日常监控、管理和控制等方面发挥出显著的作用[2]。电子信息交互系统在运行中,要求系统具备简洁、易操作特性,才能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交互结果。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子信息交互系统,实现了电子信息领域中多项技术的集成,并在统一数据接口支持下,可以大幅度提升系统的存储、计算、分析和控制性能,为电子信息交互过程提供了支持,实现了各类数据采集和处理,还实现了未来预测功能和深度挖掘潜在价值信息,并且具备自行修复功能[3]。另外,在网络支持下,电子信息交互系统实现了相互之间的连接,使得连接结构复杂程度不断提升的同时,也增加了系统间相互协调的可能性,继而可以在信息挖掘分析和电子信息交互中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并发挥出大数据技术的优势,不断提升信息挖掘分析和电子信息交互效果[4]。总之,基于大数据技术进行优化设计电子信息交互系统,能够实现大量复杂信息的高效处理,从而可以极大地提升电子信息交互系统的交互性能,对电子信息领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5]。

2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子信息交互系统优化设计方法

在使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电子信息交互系统优化设计过程中,应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子信息交互系统优化设计魏凤星田淑娟(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河北省石家庄市050000)高度关注如下事项,才能保障电子信息交互系统优化设计效果。(1)拓展自动和智能处理功能。传统的电子信息技术在使用中,服务对象只有少部分,如军事工程、工业、传统制造业等,都有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案例。而电子信息交互系统工业机械化发展的核心,不断提高机械设备的信息化水平,适配更多的传感器,以期通过数据自动和智能展示设备,明确工业机械设备的运转状态,并据此开发出更多的功能,为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提供支持[6]。另外,随着工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电子信息交互系统的交互要求也随之提高,这种情况下,为满足各个领域对电子信息交互系统的智能要求,应在电子信息交互系统功能设计中,充分考虑用户的智能交互需求,在自动和智能化处理功能上持续优化改进,才能不断提升电子信息交互系统的自动和智能处理水平,从而可以提高电子信息交互系统的适用性,为电子信息交互系统的广泛使用奠定良好的基础[7]。(2)精集结构,严控核心硬件数量和大小。在科技发展支持下,生产技术水平得以大幅度提升,以计算机为例,最早出现的计算机占地面积为1500平方英尺,并使用了18800个真空管,在生产技术发展支持下,已经发展成为现如今重量低于1千克的电子笔记本,具有轻便、易携带等优势。由此可见,在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水平大幅度提升支持下,电子芯片的生产技术水平得以持续提高,这使得电子芯片的精细度和集成度一代比一代更加优越。因此,在电子信息交互系统优化设计时,应重点考虑结构精简、使用便捷性等因素,不断地精集结构,合理地减少核心硬件数量,在技术支持条件下,可以不断地缩减核心硬件的使用大小,继而为电子信息交互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支持[8]。(3)重视和挖掘使用综合性新技术。在电子信息交互系统优化设计中,既要注重综合性技术的使用,又要注重新综合性技术的发展,才能为电子信息交互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持。例如:光电子技术,作为一项结合光之和电子进行综合应用的技术,在激光、光显示、光存储等方面,都有着强大的功能,这也使得其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9]。在电子信息交互领域中,光电子技术可能发展成为核心技术。基于本质角度来说,电子信息交互系统本身是综合性技术和多专业领域知识的整合运用,这要求电子信息交互系统在优化设计中,应时刻关注综合性技术的发展与使用,及时了解各学科的前沿知识,这样才能及时地将各领域的前沿知识应用在电子信息交互系统中,才能不断提升电子信息交互系统优化效果。

3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子信息交互技术在不同领域中具体应用和发展前景分析

3.1电子信息交互技术在不同领域中具体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电子信息交互系统已经在多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现进行简单介绍,具体如下:(1)在人们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背景下,可以发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领域对广泛地使用了电子信息技术,为人们的便捷生活提供了技术支持。而这些都依赖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生活中广泛使用的电子产品,直接体现了电子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优势。(2)在教育现代化发展中,为提升校园学习设施质量,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显得十分重要。首先,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在学科教学中,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手段,如教师采用幻灯片展示教学内容,不仅可以缩减教师课堂板书时间,便于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来传授更多的知识,还可以通过幻灯片演示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教学内容,使得教师拥有更加充沛的精力和时间来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状况,从而有利于教师快速制定差异化教学方案,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具有积极作用。(3)在工业制造业发展中,工人工作量和工作危险性一直是相关人员重点思考的问题,也是制约工业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在工业制造业中应用电子信息交互技术,就可以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各产品制造都拥有巨大的便利,企业效益将随之得到大幅度增长。不仅如此,在技术性行业中,科技云技术、自动导航技术、智能探测技术等的实现与广泛使用,使得信息处理速度得以大幅度提高,并为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便捷地广泛使用提供了技术支持。(4)在互联网领域中,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光纤通信、无线通信、网络数据结构等得以优化,继而使得互联网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快捷,进而在互联支持下,让人们的互相沟通不再受时空的局限,极大地便捷了人们的交流。不仅如此,电子信息技术在互联网领域中的使用,在信息储存量和安全性等方面,也体现出先进的优势,为人们的安全、高效、便捷交流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人们生活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3.2电子信息交互技术的发展趋势

基于本质角度而言,电子信息交互过程是信号集成处理,随后在线分析所接收到的信号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电子信息交互系统的作用是实现电子信号接收、处理和在线调度的基础上,结合存储器进行交互处理。由于电子信息交互系统的高精密度,使得其优化方法备受相关人员的关注和重视。电子信息交互技术在现实生活生产中的广泛使用,既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又可以为人们的便捷生活提供支持。现对电子信息交互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介绍,具体如下:(1)计算机多核化。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子产品的信息处理效率和质量,计算机处理多核化发展是主要方向之一。在信息时展中,人们的生存生活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信息量,这对多核处理器技术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体积不过多增加的同时,要求大幅度提升传输速度。同时,人工智能化发展在此方面也有同样的发展要求,人和电脑之间的交互,要求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实现语言识别和图像处理功能,才能促进电子信息交互系统的优化和完善。(2)通信技术智能化发展。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中,卫星通信与定位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数字微波技术、光纤传输技术、有线与无线接入技术等,都是关键的通信技术,这些技术智能化发展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未来通信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同时,在光电子技术发展支持下,我国电子信息技术正迈进光子学这一新的发展领域,这使得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光电子技术支持下实现了跳跃式发展。另外,在光之技术的激光研究中,研发生产的激光设备被广泛应用在我国军事工程中,可以促进我国国防、军事综合能力的提升。

人机交互技术范文5

关键词:补偿性媒介理论;交互艺术;情感化

1 “补偿性媒介”理论的交互性分析

1.1 “补偿性媒介”对“初媒介”的补偿互

初媒介的刺激,新媒介的反应:根据保罗・莱文森的观点,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介都是对过去的某一种媒介或某一种先天不足的功能的补救和补偿,但是新的媒介又会带来新的问题。当发明无线电通讯设备,这种媒介对于口说耳闻的人体功能而言,是一种“补偿”,当其对“初媒介”进行补偿性改良的同时,由于技术的发展对人们口说耳听的需求放大,先前的“补偿性媒介”在需求的驱动和新技术演进的外部条件下,会刺激产生对其功能优化的“新补偿性媒介”,先前媒介被后进媒介“补偿”,成为后进媒介的“初媒介”,而后进者成为其“补偿性媒介”。“补偿”的过程是一种运动的交互过程。

1.2 “补偿性媒介”对人情感的需求的互动满足

莱文森认为,人是媒介的环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用于比喻媒介与人的关系就是:媒介竞人择,适应人类需要者生存。在《手机:挡不住的呼唤》一书中,莱文森指出,“我们就是媒介种类的环境,媒介的进化不是自然选择,而是我们人的选择――也可以说是人类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媒介就是适合人类需要的媒介。”

当激浪艺术,达达主义思潮涌动,计算机技术产生并迅速发展,赛博空间与日膨胀之时,艺术的交互特性逐渐被识别、认可,形成系统的交互艺术的理论体系。无疑,艺术的交互特性是对技术交互特性,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交互特性的一次“补偿”,而在完成“人体功能延伸”之后,新需求立即被建立。

1.3 新媒介技术对交互艺术的情感化补偿

根据莱文森“技术发展三段论”理论的阐述,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玩具―工具―艺术”的三段式发展过程。新技术的产生,意味着它必将被新新技术取代,而基于新技术(新媒介)基础上产生的艺术形态,是对其发展缺陷的(“噪声”)的合理化“补偿”,正如计算机互联网补偿了电视媒体接触终端的局限性、表现形式的单一性、时间空间的限制性、受众互动的浅显性以及网站运营的匮乏性,成为电视媒体的补偿性媒介。而计算机互联网的各种软件是对其“互联功能”不足的补偿,而界面交互艺术是对软件可视化形态的美观化、人性化的“补偿”。因此,补偿性媒介对交互艺术的产生具有直接影响关系,同时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将从可视化、可触化走向可情感化、可现实化。

2 “媒介情感功能的补偿”假说提出

基于保罗・莱文森的“补偿性媒介”理论和以上论述,基本可以厘清交互艺术与媒介的关系。在新媒介基础上的交互艺术是对新媒介交互技术性的补偿;情感化的交互艺术设计是对一般交互性艺术的需求性补偿,同时也是对人情感功能的继续延伸。所以我认为,交互艺术性是对媒介情感的功能的补偿,而情感化的设计是其本身的自我补偿和修复,为人身体的功能服务。

3 交互艺术的情感化表达

3.1 交互对艺术审美空间观的重构

新“媒材”的产生和使用,特别是基于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让人们长久以来保持在现实二维空间或三维空间的艺术创作,转移到了虚拟的多维空间中,媒介的补偿性发展对艺术形态的载体和艺术审美方式的具有极强的干预作用。

补偿性媒介对艺术审美体验的干预首先表现为,交互对艺术审美空间感的干预,艺术审美体验从事件延展到情景空间中,引起体验空间感的变化;而电子媒介(新新媒介)影响下的虚拟场景的介入与空间格局的变化,导致原有需要遵守的情景规则被颠覆,传统的地域边界被电子媒介无情的打破,审美体验的空间呈现虚拟和现实的高度结合的趋向。

3.2 “沉浸式”互动的情感化营造

(1)沉浸式体验与交互情感化的内在逻辑。情感交互成为高级信息时代人机交互的主要发展趋势。根据保罗・莱文森“人性化趋势理论”, 技术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像人,即“人性化趋势论”。弗洛依德认为人的本能分为两大类,相当于人类两大需要,即饥和爱。而今,“人-机互动”不断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方式也有赖于互联网机体,人们对人机交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情感需求,而在交互过程中,沉浸式体验情感化设计,可以使“人”“机”交流中达成情感交流效果。就目前的交互艺术发展状况来看,交互艺术有赖于新媒介形态,这种与新媒介的“联姻”,使得沉浸式体验效果得到最大化。

(2)“沉浸式”体验中的情感传递。数字交互艺术与沉浸式体验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交互艺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实境技术等制造用户体验的沉浸环境。情感化设计在细致层面上更注重满足人们情感上的需求,让人们能够集中注意力去执行其预期的行为,同时达到情景内容的情感传递的审美体验。“沉浸”的情景中,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更容易对情感体验进行捕捉和感受。所以,加入情感化、人性化设计效果沉浸式体验艺术品类,能让受众在审美体验的同时得到情感的满足,成为艺术品的“软利器”。

4 结语

交互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较,具有很多新内容,有诸多传统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特征。基于保罗・莱文森的“补偿性媒介”理论和以上论述,基本可以厘清交互艺术与媒介的关系。在新媒介基础上的交互艺术是对新媒介交互技术性的补偿;情感化的交互艺术设计是对一般交互性艺术的需求性补偿,同时也是对人情感功能的继续延伸。所以我认为,交互艺术是对媒介情感的功能的补偿。

参考文献:

人机交互技术范文6

摘要:本文从新媒体艺术形态发展及互动审美的本质,对新媒体艺术形态的互动审美内涵进行研究及阐述,进一步从互动审美对新媒体艺术形态的解构与重构两个角度,阐述互动审美对于新媒体艺术形态的重要性。在数字媒体发展的背景下,互动审美为新媒体艺术的形式和风格等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建构新鲜而实在的视觉文化和美学观念。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互动审美;互动形态

20世纪90年代以降,在国内外新媒体研究报告中,许多交互设计学者的专著及访谈中,都认为各类新媒体艺术所呈现的形态构建是最直接与人们进行交流和互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其互动审美所带来的功能及影响直接拉近了艺术文化与生活的距离,这种更为直接的互动形态使艺术更加亲近大众。对新媒体艺术的研究,不仅仅是将其定义为简单的理论性研究,而是将它放置在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性视角下,从精神文化的整体规划来进行综合建设。同样,在数字媒体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体艺术形态的互动审美,跳出了原本单向叙事结构的框架。互动性为新媒体艺术的形式和风格等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即使是简单的元件,也可以体现最基本的互动理念及其可行性,体现“人机互动”“人机共栖”艺术空间的理论意义与应用思路。

1新媒体艺术形态的互动审美内涵

新媒体艺术作品的形态丰富多彩。从早期利用触摸装有高压气体的瓶子、通过像头跟踪视线完成交互的作品,到借助物理媒介驱动虚拟世界并与其中的人物动物共同行动的虚拟现实艺术;从检测人类的大脑并利用脑电波驱动图像和声的作品,到具有人类生命特征的植物与动物的出现;从利用网络和机器人技术互不相识的人一起灌溉千里外的花园,到体验千里外的触觉的遥在艺术。[1]目前,新媒体艺术形态的互动不但远远超出了影响人类视觉和感情的范围,而且更多在观众的感官作用下,利用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甚至大脑等全身心的活动与作品进行直接对话。

工业社会和商业经济所代表的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更强调“互动”审美对于艺术的重要性。早期计算机与人的互动是通过扳动开关、更换穿孔卡等方式进行,对于编写程序与指令极不方便。20世纪60年代一些科学家如马克斯・马修(Max Mathews)等研发出几个计算机程序装置,使得计算机输入和读出可以在屏幕或阴极射线管上观察到。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国伊凡.苏泽兰1963年开发的“素描笔(Sketchpad)”程序,改变人们与计算机交互方式,被看作是现代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CAD)程序的祖先和计算机图形史上重大突破之一,开创人机界面设计历史。随着字符型人机界面和计算机键盘的出现,以 DOS 为代表,特点是为了执行指令,用户必须逐一输入字符。之后随着鼠标、非线性、苹果(Apple)开发的软件界面、GUI、SUI社会用户界面等,人机互动成为可能并迅速发展。

互动审美的技术本质是人与世界、自然,以及一切事物的互动过程。在原始社会,与人们互动的对象是树木、陶器,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互动对象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而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主流互动对象。科技的发展,互联网、PC、MP3,游戏机这类“数字化”产品的不断出现,产品功能的实现通过人和机器的互动完成。目前可分为综合媒体设计和交互式系统设计。综合媒体设计数字技术主要是将硬件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使用户能够方便地使用多媒体信息,实现远程传输的主要途径,如互联网、传播系统等多媒体。相对来说,新媒体艺术形态的审美内涵离不开新媒体技术,构成新媒体艺术互动形态的核心技术之一是复合电子技术,它具有高度系统化以及和人类的感官非常相似的各种感应功能,可利用红外线感应器、温度和湿度感应器等高精度的仪器,实现获取人类大脑无法感知的外界信息的目的。

新媒体艺术是借鉴了传统设计和工程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是一个具有独特方法和实践的综合体,其互动审美不只是部分的叠加,其内涵基础规则包括伦理的互动设计,有意图的互动设计,注重实效的互动设计,优雅的互动设计等等。所以说新媒体艺术形态的互动审美通过表达最简单和直接的完整方案,但使艺术形态本身又拥有内部的一致性,合适的包容性,并能刺激受众的认知和感情。

2新媒体艺术形态中互动审美的解构

互动性使新媒体艺术的流动性大为增强,在计算机出现之后,提供给新媒体艺术,复制、粘贴等技术操作手段,使新媒体艺术的互动审美增加了合成与拼贴的额外维度,分离的要素能够被重新整合,出现新的艺术形式。新媒体艺术形态的互动审美包含了解构与重构的统一。解构是对原有艺术形式的化解,而重构是建构,是各种形式及元素新的联系和统一的建立。新媒体艺术的互动审美也是后现代语境中传承与创新的隐喻。

新媒体艺术形态中互动审美的解构,一方面表现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并存与融合,甚至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互动性是新媒体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对于新媒体而言,这也意味着它与传统媒体的差异,突出表现了它在媒体史上革命性的发展趋势和影响。但是新媒体的互动特质有自身的历史来源,传统媒体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转变为新媒体;新媒体特有的互动审美也可以在较早的传统媒体中发现。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彼此联系,由传统媒体承接而来的多媒体、跨媒体的表现形式,带来表现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传统媒体的技术技艺经验,表现形式的结构逻辑以及相关审美趣味,与不断发展的数字艺术、产生新鲜的视觉经验已是截然不同的文化界面。由此带来的互动审美表现形态从平面化走向空间化,从单一画种走向媒介的混合性过渡。伴随着静态与动态的光效应、肢体语言和观念交流等非传统的艺术出现,新媒体艺术形态的互动审美已将视觉图式的共性特征进行个性化解构。互动审美的设计形式具有丰富多样、直观准确、控制性好、成本低、应用生活广、与观众进行直接交流的特点。艺术专业与业余的价值观已被抛弃,艺术与技术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

新媒体艺术形态中互动审美的解构,另一方面则表现在新媒体艺术的“复制”――从信息处理的角度思考艺术形式。在西方,本雅明敏锐地觉察到技术复制对于艺术的影响,在其所著的《可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中强调大众媒体社会中获得的艺术生产与欣赏的新条件极大地改变了艺术的本质。[2]在新媒体艺术形态中,互动审美则以“信息”和“界面”为主要表现形式,取代了传统媒体中的“形式”与“内容”,将抽象宽泛的艺术表现进行具体和实际的结构。可以说,互动审美所创造的是一种体验美学,可以将其与“体验设计”、“体验经济”相互关联。新媒体艺术形态的互动审美,不仅仅是麦克卢汉的“媒体即信息”的观点,也不仅仅意味着媒体即传播信息的工具,而是更加重视用户的互动交流与体验。在工业领域,技术人员更热衷于用于支持创建具有体验友好性、灵活性、功能性、明确性、一致性、可靠性等特质的用户界面,加强人们工作效率,丰富人们的交往方式。互动审美将艺术形式由用户的被动性和依赖性转换为淡化经验世界的感觉和认知界限,转而成为一种全新主动认知体验,并让用户融入其中。例如苹果公司的电脑、手机等信息设备,运用人机交互技术、同时音乐播放、方位传感、图形用户界面(GUI)等应用程序,并切换、剪辑,超越WIMP的交互风格,使用户体验“信息就在指尖上”。

3新媒体艺术形态中互动审美的重构

互动审美的重构在新媒体艺术形态中起到整体性的统一作用。解构是对原有艺术形式的化解,重构则是经过重新整合进行重新组合。鲍姆嘉通认为美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凭感官认识到的完善”,凭感性认识见出事物的完善,称为“感性的审辨力”,认为美学所研究的即凭感官认识到的美,这种美不能脱离认识主体的认识活动。[3]由此引申,互动审美的重构首先表现在互动信息的反馈与交流上,在媒体美学的层面出发,它可以促进社会交流、强化和阐述人类互动体验。

从广义上来说,互动信息的反馈可以理解为机器对输入和输出的反应能力。而在新媒体艺术中,机器的互动对象是人,是作品参与者和受众,与作品参与者和受众互动的机器,即使是很小的传感器,依然会产生感情和机器作用的感觉,在互动信息的反馈过程中产生与人接触和交流的能力。

众所周知,新媒体艺术作品形态不再是单向的信息传播,而是双向甚至多想的信息交流,即关注受众的理解和互动的可能性,提供并生成多种意义的感官与精神层面的交流。正是因为互动审美特性,新媒体艺术形态将多个可用或适合的多媒体进行整合,鼓励创作者或艺术家承担作品推动者而不仅是作品唯一决定者的地位,也赋予了受众及作品参与者个人思想和创造能力。受众或参与者的行为由新媒体艺术形态来决定,创作者或艺术家则通过互动审美创造交互性的参与模式来塑造艺术作品形态的特殊体验――这对于受众及参与者来说是不同于任何其他艺术类型的体验。新媒体艺术形态是交互性的,受众或参与者可以选择通过不同的途径,生成不同的作品形式和结果。

其次,新媒体艺术形态的互动审美重构则表现在将“混合”作为艺术内容的特点,对艺术形态进行重构。“混合”即文化和艺术、技术的双向互动。在信息化和“知识爆炸”的时代,跨媒体、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语言的新媒体艺术为人们不断认识与接受。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多技术风格广泛应用于人类各领域。全球经济发展及技术语境的逐步同步,同样促使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向规模化、标准化、网络化。在这种背景下,文化、艺术与技术同步促进,技术与技术之间又相互促进。

新媒体艺术形态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门类,技术则集合了以计算机图形技术为基础,综合运用艺术、数学、物理学、生命科学及人工智能等学科的运动表现形式,是跨领域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应用技术的艺术。这更体现了互动审美理念与技术的使用趋于多元化,又在多元化的“混合”中趋于统一和构建。互动审美与传统媒体的差异,决定了新媒体艺术形态面对市场设计并运用不同技术,实现不同审美风格的作品。“参与和互动”文化已呈现从个性逐步走向共性,共性中包含着个性的激情与理性、愉悦与变革。共性与个性,个性与共性的互补中,后审美范式,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在数字传媒时代必然延伸,审美意识与情趣互相发生潜移默化作用。

在新媒体艺术形态中,多学科的融合表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这一必然性也表现在互动审美,在重构新鲜而实在的视觉文化和美学观念。应用新手段和新技术条件创造直接的、具体的、个性化的视觉语言,技术地传达自我设计理念和艺术主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将成为新媒体艺术创作始终不渝寻找和挖掘的追求――以互动审美和交互理念为前提,技术统一、标准、定型为基础,追求艺术独创性、个性化,求新求异,构成新的艺术创意形态。

参考文献:

[1] 陈玲.新媒体艺术史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46147.

[2] 黄鸣奋.西方数码艺术史:3、数码媒体的艺术功能[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677.

人机交互技术范文7

广州市水晶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平台服务”为理念,以“创新、发展人机交互技术,持续改善用户的计算机应用效率”为使命,基于多点触控、动态捕捉、混合现实等交互技术,自主研发、生产、销售大屏LCD触控设备、互动展示设备及交互式全媒体信息系统。

广州市水晶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平台服务”为理念,以“创新、发展人机交互技术,持续改善用户的计算机应用效率”为使命,基于多点触控、动态捕捉、混合现实等交互技术,自主研发、生产、销售大屏LCD触控设备、互动展示设备及交互式全媒体信息系统。

作为中国“交互数字媒体跨界先锋”,水晶球在交互多媒体产业发展的浪潮中勇于创新,基于数字交互技术和触控显示终端系列产品,提供交互式电子政务窗口系统、政务公共/应急系统、综合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总裁桌面系统、空间展示及导视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军事战训系统、数字旅游系统、医院公共服务系统等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及服务。同时,提供户外交互式数字媒体平台解决方案及复合式B/C TO C电子商务平台。

2008年,广州市水晶球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功突破基于矩阵电阻的多点触摸及触摸点定位技术 ,研发出国内第一台基于矩阵电阻的LCD多点触摸屏SJQ-Display系列产品,并投入量产。2009年,SJQ-IFMDP交互式全媒体数字信息系统的诞生使得水晶球在人机交互领域应用市场快速发展,成为人机交互应用领域的领跑者,多次承担接待国家领导、省市领导视察工作,并获得好评。

人机交互技术范文8

[关键词]网络艺术 色彩 互动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数字新媒体艺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化社会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带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数字世界。新媒体技术创造虚拟现实艺术,使艺术设计具有了身临其境与交互性的体验,具体运用于影视制作、建筑规划、房地产领域、展示设计、工业设计、网络艺术,它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模拟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功能,使人能够在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境界中,通过语言、手势等方式进行实时交互,创造一种多维信息空间。

一、 新媒体艺术交互体现

1、身临其境性

现代新媒体艺术设计的虚拟现实艺术,首先具备身临其境性,身临其境性是指在特定环境上提供给人获取感觉信息的广度和深度,在传统艺术中,电影、电视是最好提供多维感觉信息的手段,但它们只能提供视觉和听觉两种感官信息,未来的数字电影不仅能够提供全方位立体视听效果,还可以提供如触觉、嗅觉、味觉等感官信息。因此可以让人体验到更加逼真的身临其境感,并让人与作品的交互更加密切。

2、交互性

新媒体艺术交互性是人与设计作品的交互,交互性是指人与虚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性和从环境中得到的反馈信息进行互动。交互性有两种形式,一是视觉交互,是指人与图像的互动,即计算机随着人的视觉和协作变化,实时地出现图像与之相对应。行为交互是人在行动上与虚拟空间物体进行互动,它可以切实感受到虚拟物体的重量,质感,和运动轨迹。

3、互动协作性

新媒体艺术设计的互动协作性是指全球各地的设计师与欣赏者,可以超越时空,通过互联网共同设计,欣赏某一共同作品并与之交互,例如,利用网络式虚拟现实新媒体设计人员可以通过互联网协同完成同一件复杂作品(建筑、动画等)设计工作,在设计过程中,身处异地的设计师,可以在一起,讨论设计方案,通过交互设备进行调整,修改设计方案,并可以声临其境地对修改后作品进行多角度观察,从而达到最完善的设计效果。

二、新媒体艺术交互设计的应用表现

新媒体交互艺术在娱乐游戏中最广泛,电脑游戏几乎每一款都少不了交互设计的参与设计师为了吸引年轻人,精心设计漂亮的画面,新颖的交互形式,使人与电脑进行更完美的的交流,他们通过动画设计将游戏场景以及人物角色设计好,再通过编写脚本,实现人机交互,最后再通过改装硬件完成,这些改装过的机器不通过操作鼠标或键盘来操作,而是运用更直接的交互方式,如发出声音,肢体语言,吹起等完成。

新媒体艺术与影视剧结合密切的主要有Flash广告展示、数字多媒体电影、移动媒体电影等。其中数字多媒体电影包括动画电影和特效电影,那些在现实中无法是实现的很多场面都是可以通过特效来实现的,观众对于特效电影还是比较亲睐的,对于科技的发展还是感觉无比的震撼。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高端手机的普及,多媒体的移动功能就应运而生了,这不仅满足了广大网民的需要,更加满足了手机爱好者的需求,因此,它的需求变的越来越大了。

广告是一个深受媒体影响的行业。设计师通过对新媒体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单向状态,广告由过去的独自形式转变为与受众交互对话的局面。设计师通过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设计出令受众感兴趣的交互体验方式,将全面的产品、服务信息和充满温情的人性关怀送到受众内心深处,从而建立起受众与广告之间的情感纽带。例如美国某店铺的销售投影交互广告,当消费者站在离橱窗较远的地方时,橱窗会循环展示女士服装系列广告,当消费者靠近橱窗时,系列广告变成介绍分类产品的信息,当消费者将手伸进橱窗里,又可以通过触摸图片来了解具体产品的信息。在这个例子中,壁橱即是投影屏,也是交互广告的界面,方便消费者更便捷地进行操作,打破了广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更加有利于品牌的建立于维护,其个性化、灵活、便捷的优点,征服了各种需求的消费者。

三、 新媒体艺术设计交互性视觉设计要点

1. 运用色彩与用户进行互动

色彩在艺术设计中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使画面更加生动,首先是整体色调的选择,一定要确定主色调,有利于表现主题,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色调的确定一般还要参考以下几点:

(1)用暖色调有阳光、温暖的效果,而冷色调则使人感到平静、安定。

(2)用高明色调轻快、活泼,而低明色调则深沉、稳重。

(3)高纯度的暖色为主调可以使人感觉兴奋、引人注目,以低纯度的冷色为主调则让人冷静思索、有清凉幽静感。

总之,色调是在总体色彩感觉中起统一全局作用,是设计的关键要素。

2. 精确高效地传递信息与任务

人们阅读材料时,视线一般从左上角向右下角,再至左下角移动,根据这一习惯,设计时可以把重要信息放在页面的左上角或页面顶部,如公司的标志、主题等,然后按重要性依次放置其他内容。对于读者的视线,还可以用插图中人物的目光,手指来指引,或用箭头以及具有透视感的线条来引导,阻挡,指示,这样可以让用户按照设计者的意图来移动,以达到精确高效地传递信息与任务的目的。

3. 让交互设计更加贴近用户心理

将现实生活中的影子,借鉴到交互设计中,可以增强用户的认知熟悉度和适应性,能让用户感受到无缝而舒适的用户体验。

例如苹果公司界面的关闭、放大、缩小按钮,是由现实生活中的红、黄、绿信号灯演变延续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红色用来表达警告、警示等语义,所以用户看到红色按钮,不需仔细思考,潜意识会小心点击,以免带来不好的结果。

如果说交互设计是产品的内涵,那视觉设计就是美丽的外衣,可以使产品与用户产生情感上的交流互动,只有抓住目标用户的情感场景与贴合用户行李的设计才能有效触动和推进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交流,这样的设计产品才称得上成功。

信息化社会里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科技媒体艺术正逐渐成为这个社会里普泛的艺术样式,人们无法离开数字影像正如无法离开电脑一样。新媒体艺术首先建立在媒体交互的技术之上,探讨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品格,其目的在于站在艺术审美的角度,以艺术结合技术为背景的情境中,理解新媒体艺术的人文化及其观念的完整性,而这种完整性是通过时空、人机以及媒体交互参与的相互关系完成的。

参考文献

[1] 朱映雪. 浅谈新媒体艺术中的交互性[J].工业设计, 2012(2).

[2] 周汝豪. 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及艺术特征[J].淮北师范大学, 2011(5).

[3] 林迅. 新媒体艺术[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6):20-82.

人机交互技术范文9

【关键词】 互联网 通讯技术 发展趋势

在世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信息化能力也在不断加深。我国已具备开展特殊互联网应用能力,这对于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互联网产业必须在其产业链横向发展中加强分工。在标准化和制度化方面进一步规范,实现互联网整体化发展。互联网通信技术使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人们实现无缝交流,保证了信息的开放性和及时性。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的交流,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一、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基础优势

近些年来,互联网通讯技术迅速发展,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在社会上的反响热烈,对社会的发展起重要作用。首先,互联网通讯技术实现了资源共享最大化。以往传递文件,信件需要人工传递,速度较慢,在传递途中会出现信息失真的情况。而在互联网通讯技术发展的今天,人们可通过计算机、手机等通讯设备实现文件传输,视频的共享。其运作方式成本低,传播效率高。其次,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购物方式,以往的交易流程都是在实体店完成的,现在可以通过互联网通讯技术购买到不同的商品。例如,北方人想要买南方的水果,只需要在网上下单,送门到家,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最后,互联网通讯技术设计的领域非常广,包含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军事科技水平的进步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新兴通讯技术的出现

新兴通讯技术的出现为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例如QQ、微博、微信等这些新兴的通讯技术使信息交流变得更加畅快。其传播方式具有时效性,科学性等特点。方便了受众了解社会,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微信作为当下使用率最高的互联网通讯工具,极大的丰富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满足不同年龄段人们的需要,促使互联网信息技术向着大众化方向发展。新兴互联网通讯技术发展必须依据新兴媒介作为载体。手机作为新兴媒介的代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90年代的大哥大,到现在触屏智能机,它极大地促进了互联网通讯技术的进步。这就要求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加大对新兴媒体工具的研发力度,保证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发展。

三、加强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安全性

软件设计必然存在漏洞。为了保证网络管理的正常运行,网络设计人员会在其系统设计登陆控制通道,同时也要实行相应的防护手段。第一,加强防火墙技术。该技术是最为常见的,其功能是阻挡不识别的危险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防火墙技术也要不断进行革新,适应新时期的互联网通讯技术发展的特点。第二,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安全技术。它通过密钥把人们的交流的信息进行绑定加密,使信息的安全性大大增强。数据加密技术的核心就是密钥,通过它保障网络内容安全。第三,网络隔离技术。随着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发展,对网络安全上升到更高的档次。网络隔离技术的特点又被重点应用。

四、处理好互联网通讯技术利弊关系

互联网通讯技术就像是一把双刃剑,科学合理的使用互联网通讯技术,便于人与人,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满足人们对信息的渴求,实现信息效益的最大化。与此同时,要正视互联网通讯技术存在的不足,电脑病毒对互联网使用者的计算机系统造成很大的危害,导致信息泄露,危害了互联网网络环境。因此,必须做好互联网使用者的保密工作。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优化互联网网络环境,规范互联网网络管理和建设的行为。

五、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家间的交流不断加强,我国的互联网通讯技术也逐渐发展到国际化水平。互联网通讯技术的运用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部分。通过互联网通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信息的整合与分化。互联网通讯技术对于人们通讯,信息处理都极为重要。因此,要全方位发展互联网通讯技术,加强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促进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周秀丽.浅谈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8).

[2]宋书军.关于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3(20).

[3]姜宁波.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4(08).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