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道桥工程师职称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2-03 02:37:27

道桥工程师职称论文

道桥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1

关键词:课程开发 实践 教学效益 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0-0329-03

引言

教高[2006]16号文,即“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第4条明确指出,要求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围绕职业这个中心,学生应首先对所学职业内容和工作环境有感性认识,获得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的相关知识,再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显然,旧的课程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要求,因而做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市政桥梁工程施工》课程开发与实践。

一、课程目标设计

1.总体目标:按“桥梁工程的施工工序”确定工作任务,以“施工流程”为主线,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并以典型桥梁工程施工项目为载体,模拟施工场景,通过项目、任务驱动、案例、录像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强化实训操作,结合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自我学习能力、具有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专业素养,安全文明施工的良好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以使学生能够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胜任桥梁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

2.专业能力目标:(1)能够进施工图纸会审;(2)能编写桩基础、承台、墩身、梁施工方案;(3)能合理选用施工机械、施工设备;(4)能进行桥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5)能进行内业资料编写;(6)具有收集整理工程资料、进行工程质量安全监控的基本能力。(7)能根据新规范、规程和标准进行工程验收。

3.知识目标:(1)了解市政桥梁结构的组成;(2)掌握市政桥梁工程的施工流程和常用施工方法;(3)掌握市政桥梁工程施工组织编制的原理和方法;(4)了解桥梁工程施工内业的基本知识;(5)了解桥梁工程文明施工、安全施工的基本知识;(6)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对其进行再学习。

4.社会和方法能力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以及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合作的优良品质;能胜任市政施工技术管理工作。

二、课程内容设计

《市政桥梁工程施工》课程依托于市政工程技术学院新设置的《市政道桥施工实训车间》和《道桥结构模拟实训室》,利用道桥工程施工实训车间,完成钢筋加工实训;模板安装实训;完成桥梁桩基超声波检测实训;钢筋保护层测定实训;完成混凝土配合比、和易性、坍落度、强度等工艺实训;利用道桥结构模拟实训室使学生能直观了解各种市政桥梁类型;完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配筋、缆索吊机拱桥、悬臂施工桥梁、转体施工拱桥、顶推施工梁桥工艺流程实训。

本课程主要以两个实际工程项目载体,一是“大庆市通让线平改立工程K387道口”的立交桥工程施工,二是“酉水河特大桥 ”施工。通过这两个实际工程设置本课程的五个项目,在每个项目中再分别完成若干个小任务,以达到学习、训练的目的。

三、课节设计

第一堂课设计:(1)展示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2)展示教学环境:理实一体化实训室。(3)展示教学项目:技能训练项目。

人为拟定项目化教学的真实场景:市政道路工程管理处(以下简称甲方,教师)为加快基础建设,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庆市通让线平改立工程K387道口”的立交桥工程已经开工建设。路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方,学生),对大庆市通让线平改立工程K387道口”的立交桥工程进行施工建设。

乙方组织项目组(全班分多个项目组进行承台施工技术及安全交底),由项目组组长组织人员完成具体项目。

项目实施结果考核:由甲方代表组织人员对项目完成结果进行评议(每组进行互评、自评),填写验收表,对符合要求的项目进行接收。

指导教师在项目实施中,要注意培养综合素质:企业规范文档的编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吃苦耐劳的精神,安全第一意识、业主满意工程,引导学生学习查阅图书、网络资料、整理资料等自主学习知识、应用知识。

四、考核方案设计

1.考试组成:本课程分两个学期进行,把考核重点放在平时的项目实训上,每个项目打分都以百分制。总分由过程性评价70 %;终结性评价 30%两部分组成;考勤分旷课1节扣3分,事假病假扣1分,迟到1次扣1分,旷课累计达6节取消考试资格;对表现特别突出同学适当加分,比如有创新性,有非常有建设性的建议。

2.说明:(1)报告要求独立完成,若发现抄袭情况,直接扣为零分。(2)所有项目都要按能力培养目标要求做,否则适当扣分,直到该项扣完为止。同时,若发现抄袭情况,直接扣为零分。(3)《市政桥梁工程施工》课程学习评价表(见表2):

结束语

基于工作过程的《市政桥梁工程施工》课程开发与实践,实行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革考试内容与方法,注重了对学生工作过程的考核,加强了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克泉.构建高职专业建设的五角星模式[J].职教论坛,2007,(3):34-36.

[2]凌云,李尚群.高职课程选择的基本原则[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24-27.

[3]范唯,马树超.切实解决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33-35.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6]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

Based on the Work Process’Municipal Bridge Construction’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LI Bao-chang1,GUO Li-rong2

(1.Heilongjiang College of Construction,Harbin 150025,China;

2.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 150040,China)

道桥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2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 道路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 校企深度合作 134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8-078-01

1. 引言

作为河南省唯一一所面向建设行业的普通本科高校,河南城建学院始终把为地方社会经济和建设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服务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积极顺应科教兴豫、人才强省战略需要和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三化”协调发展的新要求,坚持继承和发扬传统,不断更新办学观念,在认真总结“十一五”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深化了对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的认识。

2. 道路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

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我校道路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教学质量,使我校道路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科学,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高。

3. 道路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1)围绕一个中心。“围绕一个中心”,是指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该中心将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

(2)突出“三大特色”。突出“三大特色”是指1)强化应用,突出“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2)联合培养,突出校企深度合作;3)加强实践,突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3)强化四个培养阶段。强化四个培养阶段是强化“理论――实践――理论――实践”交替进行、螺旋上升的四阶段培养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服务于实践,同时在实践中完善理论学习。

4. 道路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的培养措施

根据道路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形成一整套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强能力、高素质、重应用为原则,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道路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4.1 校企深度合作。目前,道路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校企合作机制已初步建立,已与9家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1)成立“校、企、研”共同参与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由“校、企、研”共同参与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会定期举行会议。

(2)校企共建实验室、资源共享。为了弥补学校实验室建设资金紧张的局面,与合作单位签订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室协议,合作单位投入部分经费用于城市地下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所有试验设备和软件在满足教学科研的情况下可以供合作单位免费使用。

(3)校企合作开展项目申报和研究。学校和企业联合进行项目申报,项目开展过程中学校的理论优势、实验优势和企业的实践优势充分结合,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和项目成果的质量。

4.2 教学内容。(1)各培养主体共同参与定期召开教学改革研讨会,注意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更新,并制定出相应的改革计划,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科前沿、行业发展和现实要求。

(2)公共基础课的讲授要求授课教师将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讲清楚的同时,对基本理论的应用进行重点讲解,突出学生公共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3)专业课的讲授,要求由高校具有一定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主讲,在讲授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求穿插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着重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4)实践课程的讲授,要求由合作单位的高级职称人员主讲,讲授时以基本理论为基础,以工程实例为主线,以工程应用为目的,进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

4.3 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广泛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互动式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校外实践教学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重点采用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研究性教学和学习方法,以具体工程案例为主线,基本理论融入其中。

(3)在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导师由校内外教师共同担任,对学生的校内理论学习和校外企业实践进行共同指导。

4.4 实践教学。(1)不断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将应用类课程、施工类课程的开设学期尽可能安排在实践阶段,同时增大该类课程的课程设计及实验教学时数,在校外合作单位真题真做。

(2)加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在业务范围广泛的校外合作单位建立一个或几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安排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内和校外兼职教师对学生的实践环节进行有力指导,同时分批次地安排学生对该中心的工程实践项目进行连续参与。

(3)注重实践教学实效,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实践过程中,教学指导委员会要根据实践环节开展的实际效果,不断探索和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4.5教师队伍建设。(1)校内专业课教师。为了促使专业课教师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升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出台了《河南城建学院专业课教师工程实践岗位培训实施办法》,并把工程实践岗位培训经历作为专业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基本条件之一。

(2)校外兼职教师。为了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院十分重视校外兼职教师的联系和聘任。我院多次邀请校外兼职教师在学校师生中做学术报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 参 考 文 献 ]

[1] 吕玉铬,王虎奇.地方性工科院校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0(8):19.

道桥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3

关键词:“项目导向教学”方法;桥梁工程施工;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27-03

国家教育部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的形式颁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随着逐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有关精神,我校在课程的教学改革上积极以工学结合作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在整个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教师们将传统意义上的教室内教学、书本教学、灌输式教学等方法进行了颠覆性改革。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达到学生毕业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在《桥梁工程施工》课程里结合武汉市内桥梁建设项目多的特点,采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桥梁工程施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具有很好的导向性。

《桥梁工程施工》项目导向教学法是以实际桥梁施工项目作为教学内容,模拟真实的施工现场,并将项目里的施工过程分解为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习兴趣,经过小组讨论、老师讲解,从而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方法。此教学过程中,项目是导向、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交流协作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是实现“工学结合”的有效方法。

一、《桥梁工程施工》课程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桥梁工程施工》是我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课,实践性较强,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和下部结构施工两个部分,大都是典型桥梁工程的施工技术。教学工程中采用实际的桥梁工程施工项目作导向进行教学,可以满足学生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项目导向教学”方法在《桥梁工程施工》课程中的实施步骤

1.“项目导向教学”方法的基本思路。实际的桥梁工程施工项目(感性认知)提出需要解决的工程问题(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讲解课程中相关的基本知识点(学习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实习实训(在实践环节中发展理性知识)。

2.教学过程中“项目导向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以本课程中“桥梁桩基础施工”为例讲述其实施的4个步骤。①感性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现阶段学校周边正在施工的桥梁工程项目――武汉二七长江大桥的施工,通过使用多媒体播放二七长江大桥桩基施工视频录像、图片及讲述报章杂志的相关报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引入内容包括大部分教材上涉及到的理论知识,例如桥梁下部结构的组成、基础的类型、桩基础钻孔灌注桩施工前准备工作(包括施工场地、施工机械、设备的准备)、钻孔方法、清孔的方法、容易出现的事故及处理等桩基础的施工等内容。该步骤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②给学生展现大量工程图形信息,表达出工程实体,其具体、直观的信息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主动寻找答案。②结合实际工程项目,展现具体桩基础施工技术,提出施工中要解决的问题。仍然采用图形信息为主、文字为辅的多媒体方式,介绍实际桩基础施工工程,包括施工准备、钢围堰施工、灌注桩施工等内容,例如其中环节围堰如何定位,为什么采用双壁钢围堰、钢围堰如何制作,如何下水及浮云施工、再次之前需要进行地质勘探及其资料研究,桩基施工时准备护筒及制备泥浆及钻孔方法的详细过程等基本信息,本教学过程中只提出问题,并不解答问题。该步骤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处于浓厚的工程氛围中,教师应使用规范的工程语言向学生传递实际工程信息和工程需解决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工程触觉,并带着强烈的求知进入下一步骤的理论知识学习。③结合第二步骤提出的问题,教授理论知识。在课堂上,结合第二步骤提到的工程问题,展开理论知识的教授。讲解桥梁桩基础施工过程这个项目所涉及的理论知识点,形成有的放矢、目的性较强的课堂讲授,达到较高的学习效率。例如围绕二七长江大桥下部结构的基础为什么选择桩基础,桩基础的优点有哪些,桩基础是如何施工的,双壁钢围堰施工的难点在哪里这些问题,学生学习到了桩基础的特点及其整个施工环节当中遇到的包括围堰、钻孔、灌注等理论知识点。通过以上三步骤,对于桥梁下部结构桩基础施工理论知识基本能形成完整的构架,学生此时可以解决简单的工程问题。④发展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新的工程问题。这个步骤是在前面三个步骤完成的情况下进行的。在理论知识构架学习完成的情况下,给学生提出新的工程问题,以引导和启发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注意过程当中将所学理论知识的发展运用。可通过将学生分成小组以讨论,模拟施工现场项目部的方式进行此过程。例如介绍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的工程概况,了解其主塔墩深基础的形式分析其是否采用桩基础,并与二七长江大桥的桩基础施工方法进行比较、总结。该步骤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培养学习发展式的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将此用来解决没有遇到过新的工程问题,是对课程理论知识的再认识。

三、“项目导向教学”方法的作用

1.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加其学习兴趣;可使学生更了解实际的工程施工情况,达到工学结合的目的。通过对本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教学效果显著。

2.提高授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桥梁工程施工》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备“双师资格”。授课教师应具有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扎实的理论知识,并积极投身道路桥梁工程施工实践中,提高其综合素质。

3.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运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完全符合本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小结及问题思考

《桥梁工程施工》课程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整个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新的教改教材,应选择教学内容按模块划分或按学习情境划分,要注意各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连接性及提出问题的承接性,特别在教学步骤2的实施过程中提的问题必须符合理论知识教授的顺序,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可选择将整个桥梁工程施工过程分成先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再桥梁上部结构施工,做到按照施工顺序来教授。

2.作为导向的施工项目应既能反映该项目要表达的理论知识,又要尽量地反应出道路桥梁行业施工技术的前沿信息。同时尽可能地选择学校周边不远处的桥梁施工项目,在教学步骤1和步骤2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来到施工现场参观,更大程度地增加学生的感观认识。鉴于武汉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城市特点,教师有大量的桥梁施工项目可供选取与归纳。

3.运用“项目导向教学”方法,考试时应注重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查,例如加大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及动手能力的考查。

参考文献:

[1]姜秀英.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1,(4).

[2]仲景冰.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及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2,(6).

[3]叶作楷.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0,(4).

[4]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3).

[5]吴言.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7).

注释:

①水利部示范院校建设项目,2009年度立项课题B类自筹经费重点课题《“三点一线两对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成果。

道桥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4

【关键词】道路桥梁工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一、对道路桥梁专业教学形式的分析

在课程改革以及教学资源方面, 道路桥梁专业正在不断的创新和改革, 资源建设平台的构建,各种应用、时间、交流及就业等服务的开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不断对教学的观念、制度和工作展开创新,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能力的综合型人才。道路桥梁专业改革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人才培养,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确定能力结构,实现全方位的改革。根据目前市场人才需求,对道路桥梁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

学生应该具备正确的人生观、 世界观和价值观, 同时还需要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 还要不断培养自身的沟通能力及适应能力,为求职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较强的通用能力

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需要让学生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如: 计算机操作能力、绘图能力、自学能力以及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等。

3、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图纸识读能力、 工程测量能力、 放线能力以及建材检测能力, 同时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 资金预算能力以及施工操作水平。道路桥梁工程专业的改革道路的关键是要对人才培养进行改革,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保证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找到适合自身的岗位, 上岗即就业,不断加强教学的保障措施。

二、高职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

要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必须重视教育改革,加大教学方法改革力度。高职教育应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设计实践教学课程时,不仅要重视培养知识能力,还应结合实际生产和工作中所需要的综合知识、综合技能,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实操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使学生毕业即能上岗、上岗即能胜任工作,最终使学生做到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希望、终身学习有基础。针对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和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我们在教学模式方面做了具体改革。

(一)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教学

通过校内模拟典型高速互通立交匝道建设项目中的道路、桥涵建设内容,贯穿道路勘测与放样、施工检测、施工技术管理、专业软件应用等4项职业能力,或选取道路、或选取桥涵,针对招投标、施工放样、工程施工与组织管理、质量检测等典型的工作过程,实施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形成“做中教、做中学、做中练、做中评”的“教、学、练、做、评”一体教学模式。

各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由专业教师和1~2名来自企业的能工巧匠,组成3~4人的课程教学团队,结合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展课程教学,并在学生学、做的过程中对其知识、能力和态度方面进行考评。

学生以6~8人为一个小组,每组选取1名“总工”负责技术协调,选取1名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小组成员相对固定,在不同项目中互换角色。各学习情境由工作小组组织分工,在专业教师和企业能工巧匠指导下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参照行业规范,开展项目训练;开放实训室,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巩固;通过分工合作完成知识学习和项目工作任务,形成符合生产技术要求的工作成果,最后由工作小组进行自评。

(二)职业综合素质培养

1、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组织学生广泛接触实际职业环境,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对技术人员各方面素质的要求,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不断感受职业氛围,培养敬业精神、科学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明确职业定位,提高职业兴趣和沟通能力。重视实践教学的“三环节”,要求学生做到:(1)在实训前,加强准备工作;(2)在实训中,突出主体地位,把握自主学习、独立操作的机会;(3)在实训后,认真撰写总结报告,全面总结实践中的收获。

2、利用寒暑假开展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在三年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一切机会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有组织地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生产实践,广泛接触社会、接触职业环境,不断提高职业素养。暑假期间,学生尽可能去参加道桥建设,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对一年级学生,要求他们参与生产实践,了解道路与桥梁建设过程,提高单项技能和专业认识,增强专业知识和职业意识。对二年级学生,要求他们参与生产实践,兼顾就业调查,提高学生生产一线实践动手能力,转变就业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要求他们至少有三个月的时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生产的真实环境、企业管理的规范环境、企业文化的人文环境、人际交往的社会环境中,按照实际的生产项目、工艺、规范、操作要求等进行施,经历从学生向职业人和社会人的转换过程,使其毕业后能更快地融入社会大环境中。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课外活动和专业技能竞赛。院系积极举办学生课外学术活动,计算机技能竞赛、创业计划竞赛和大专辩论会等活动。专业技能竞赛开展项目有:CAD竞赛、测量放样技能竞赛、施工技术竞赛、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竞赛、计算机专业应用技能竞赛等,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要想使高职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得到良性发展,并且不断的输出高质量的技术人才,那么就需要充分掌握人才市场的需求,依据市场需求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十分扎实,最终实现企业和人才的接触距离不断变小,给国家输出更多高质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道桥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5

关键词: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一村一;人才培养

为了发展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事业,铁心桥成人教育中心校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在雨花台区教育局成职科、南京市电大的悉心指导、帮助下,经过充分调研、多方努力,积极争取,历经艰辛,终于将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专科学历教育项目引入了铁心桥地区,成立了南京电大和铁心桥成人教育中心校联合办学的新载体――南京电大直属部(铁心桥办学点)。以此项计划为平台,为本地区农民居民提供便捷的学习条件,以满足本地区乃至周边群众自我素质提升的需要,提高其社会竞争条件和能力,为实现本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达超15年这一小康指标,为提高铁心桥街道人口综合素质付出了实践和努力;为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及早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对铁心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下面将七年来铁心桥街道“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情况作一回顾。

2006年初,铁心桥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成人教育中心校领导带领教师对街道各部门及驻街道各企事业单位等就实施“一村一”计划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充分的论证,根据中央电大和市电大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教育专业设置要求,结合本街道及周边地区的实际情况,特别是铁心桥地区近年来城镇化进程正在提速发展,广大农民转变成市民、学习文化知识,提高学历水平和生存资本需要迫切的情况,确定了“农村行政管理”为本街道“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专科学历教育的主要专业。此构想一经提出,就得到了街道工委、办事处的首肯。“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教育部推行的有关加强“三农”工作的一项重要的教育工程。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要想让“一村一”这个教育品牌在铁心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良好的开端是极为重要的,一炮打响是大家的期盼。为了能让机关、企事业单位、本地农民、居民形成共识,引起“共鸣”,铁心桥成教中心校领导深感责任重大,充分认识到要实施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正面引导教育是根本,宣传发动须先行,组织和领导是关键。在校长带领下,老师们克服困难,印发了《“一村一”项目简介》、《学历教育报名须知》,迅速开展宣传工作,在街道各社区机关科室、各企业具有高中学历(含中专)的中青年中广为发放,并接受迫切要进行素质提升、继续学习的人员的现场咨询,让这部分人员全面了解“一村一”。成人教育中心校校长牵头,组织老师和社区教育志愿者具体研究部署招生工作,并为学员做好服务工作。与此同时,努力创造条件,提高了成教中心校的硬件和软件水平。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街道为“一村一”划拨了一定的资金,成人教育中心校在原有的基础上,配备了标准教室,建设好多媒体室、电脑室、实训室、活动室、会议室、卫生场所、图书室及门房,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全体员工暗下决心,力争将铁心桥成人学员建设成一个符合要求的、具有复合功能的学员。成教中心校为“一村一”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并按“一村一”大专班所开设的科目要求,从南京电大直属部聘请了副教授以上职称的大学教师来任教。为了扩大教育覆盖面,成教中心校自加压力,一年春秋两季招生,各开一个班。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可以说是一项地方人才培养的创新之举,它的管理和教育教学都需要更高的规范要求,需要教学、管理、后勤等各种服务支撑。

正是因为铁心桥成教中心校人执着的精神感动了南京电大,市电大将“一村一”的第一家直属办学点落户于铁心成人教育中心校,而成教中心校一帮人也没有辜负市电大的期望,不仅做到了办好,而且将其发扬光大。

来之不易,必然珍惜。成教中心校以人为本,在规范办学的同时进行科学而又人性化的教育管理,为广大学员提供了良好的服务,赢得了学员的广泛赞誉。

凡学员来报名,成教中心校的领导、老师热情接待,耐心细致地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为了能使学员安心学习,帮助学员处理好工学矛盾,成教中心校校长亲自与学员所在社区、科室及相关单位联系,为他们协调解决学习时间和学习经费的问题。

“一村一”项目还有一个特殊性,那就是注重形成性考核。因此,学员的作业是重要的考评依据。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员难免因故耽误了课程,作业完成有困难,于是学员派专人接待学员来访咨询,联系任课老师对学员进行辅导,帮他们把落下来的课程给补上,完成作业任务。

论文是学员毕业时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课业任务,合格与否,关系到学员能否顺利毕业。南京电大与成教中心校高度重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展了毕业论文指导、上报工作。学员划分了论文指导小组,指定了论文指导老师,安排小组讨论、指导,反复为学员修改论文,直至指导老师满意。

在教学管理上,成教中心校扎扎实实地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出台了各种管理制度。学员注重实践教学的实效,结合办学条件,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与行业学员(三江大学、区少年活动中心、中心小学、联办企业)等各单位挂钩,签订基地共建协议,建设相对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注重灵活的教学方式。“一村一”远程教育学员与电大系统其他学员不一样,他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是我们未遇到过的。学员在中心集中学习期间,学员有完备的师资、完善的网络、完足的图书资料可提供服务。成教中心校让学生通过开学典礼、入学教育等多种形式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理解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初步树立现代化教学理念,明确了怎样自主学习,怎样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学员改变了传统的年级班级管理模式,组建学习小组,建立了QQ群,让学员互通信息,互帮互学,如针对部分学员年龄偏大、基础知识较差、计算机操作不熟练等问题,学员成立学习互助小组,把熟练操作电脑的年轻学员和年龄偏大的学员组成帮学对子,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学员要求面授教师改变教学观念,通过整合课程的教学资源,与学员建立多种联系方式,为学员答疑解难,提供多方式服务;学员对学员的出勤、学习、考试、实践等环节实行量化考评,并及时把量化考评结果向学员所在单位通报,作为学员评价、奖励、毕业后聘用的依据。

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尊重学员人格,加强师生间、学员间的情感沟通,提供开放性的指导咨询服务,倡导、宣扬终身教育理念,用优秀学员的事例来引导、激励学员,鼓足战胜困难的勇气,树立必胜的信心。

“一村一”工作系统周密,却纷繁复杂。成教中心校领导、老师多年来含辛茹苦、恪尽职守,使得“一村一”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学员人人有服务。为此,他们不知放弃了多少个周末休息日!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一村一”这朵花已在铁心大地盛开,并辐射周边地区。墙内开花,墙外也香!

道桥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6

根据《浙江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实施细则(试行)》(浙人专〔2006〕351号)精神,为做好我市2013年度建工城建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和对象

在全市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建工城建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的资历一律计算到2013年12月底,在此期限内已到达退休年龄的,除按规定经批准延长退休年龄者外,不列入申报范围。

二、评审条件

(一)建工城建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按《浙江省建设工程专业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资格评价条件(试行)》(浙人社发〔2011〕275号)的有关规定执行。水利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按)、《浙江省水利专业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资格评价条件(试行)》(浙人社发〔2009〕187号)及有关规定执行。

(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要求。凡年龄在45周岁以下,申报高级工程师资格,须获得4个科目(模块)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合格证书;计算机免试按浙人专〔2006〕351号文件规定执行。

(三)职称外语要求。职称外语要求按甬人专〔2007〕36号文件规定执行。

(四)考核要求。近3年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五)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参照甬政办发〔2002〕150号文件规定执行,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行学时管理,在一个继续教育周期内不少于90学时。

(六)公示要求。所有申报人员的申报材料均须公示,具体要求按甬人专〔2004〕32号文件执行。

三、面试、笔试有关事项

申报高级人员须参加面试答辩或专业知识笔试。其中申报建筑工程管理、建筑施工、市政道路(桥梁)、工程造价、风景园林专业的须参加专业知识笔试,笔试的内容分别为建筑施工技术、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建筑预算、园林工程施工;水利专业按浙水办人〔2009〕3号文件要求,需提供《浙江省水利专业高级工程师资格评价业务考试成绩合格证》;申报其它专业的参加论文答辩和专业知识面试。面试、笔试成绩作为评委会评审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材料报送及要求

为确保评审推荐工作顺利进行,送审的材料必须真实规范,材料中的论文、学历证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等应提供原件,材料中的证书提供复印件时,须由单位人事干部负责验证后,在复印件上签名,加盖单位公章,县(市)、区申报的材料需经当地人社部门审核盖章,市属单位由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对在申报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人员,从评审次年起3年内不得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已参加评审取得资格的取消其评审结果。送审材料具体要求是:

(一)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业务档案(包括任期内年度考核材料1套);

(二)《专业技术人员任职资格评审表》(需贴照片),一式3份,另需电子版的免冠白底二寸彩色照片1张,要求用jpg格式,身份证号做文件名,尺寸不大于300×420,不小于200×280像素,文件大小在50k以内。

(三)《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A3纸打印)一式30份,并须加盖公章;

(四)《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学术论文基本情况登记表》(A4纸打印)一式30份;

(五)《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对象名册》1份,另报电子文档;

(六)任现职以来专业工作总结1份;

(七)任现职以来能够反映本人专业水平的业绩材料;

(八)任现职以来撰写的论文;

(九)破格申报人员,需填报《破格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批表》一式3份,同时,需说明符合哪几条破格申报条件,并附有关证明材料;

(十)以下材料请按顺序装订成册:

1.学历证书、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专业技术职务聘书、外语考试合格证(或外语免试审核表)、计算机合格证(或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试审核表)、继续教育证书、本人身份证,近1年劳动合同(企业及事业编外人员提供),近1年(按申报材料截止月往上推1年算)在甬工作养老保险缴纳证明(企业及事业编外人员提供,多人申报的单位可统一出具)等原件,同时再附上述所有证书的复印件各1份;

2.宁波市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材料公示确认表1份;

3.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材料真实性保证书1份。

4.在外地取得工程师资格人员须提供《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市级公布文件、调动相关证明材料。

道桥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7

【关键词】数学;整体设计;项目教学;教学改革

一、引 言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势下,数学课程作为职业院校的基础课程,如何适应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求,如何进行教学改革,能否实施项目教学,已经成为数学老师普遍关心的问题.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受到了严重地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因材施教,探索新方法、新模式,突出能力的培养,如何实施项目教学,已成为各职业院校数学教学改革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结合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在数学课程的整体设计中,对高等数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了数学的“项目”教学,设计了较为合理的教学项目,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做一体化的高等数学教改的新模式.

二、高等数学项目教学整体设计(针对建筑类专业设置)

1.高等数学教学项目说明及约束条件

项目名称:健康小区的规划与建设问题.

项目说明:此项目是参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部分课程(建筑力学,建筑工程测量,建筑识图与制图等)制定的.“健康小区的规划与建设问题”下设6个子项目即:建筑构件的极限承受力问题、多层住宅楼设计(主要是户型设计,窗户的采光问题)、小区内机动车道的建设与规划问题、土地的测量问题、建筑悬梁的设计与建设问题(主要是拱桥梁的设计问题.包括:桥梁的弯矩图问题,三铰拱的合理拱轴线问题)、小区内标识性建筑物的设计等问题.

项目的主要约束条件:小区规划必须有机动车车道(包括弯道),有河流,有桥梁(拱桥,桥长不超过10 m),有标志性建筑物(必须是曲顶且建筑物体积不超过1000 m3),多层住宅楼房,套内面积120平方米(重点设计户型和窗户的式样),层高六层,有绿地,健身场地等设施,工作环境不限.

2.项目教学设计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和要完成的具体任务。

(上接19页)

三、课程设计说明与设计体会

本课程设计主要针对建筑类专业设计的,教学内容是根据建筑类专业教学需求设置,主要教学内容为极限与连续、导数及应用、积分与微分方程、二元函数的偏导数与二重积分,总课时72学时.课程设计实施,采取两课(堂内堂外)模式进行,课堂内主要讲解数学知识、数学应用导向,课堂外主要实施项目教学,让学生结合专业课知识,通过调查、分析、求证、建模、解模、讨论、汇报、教师指导等手段,完成各个项目,达到数学课与专业可结合的目的.

本课程的整体设计,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体现了数学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的结合,数学课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通过解决项目中的各个问题,找出专业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列举一些在专业课中比较常用的数学知识点,并利用典型实例予以充分阐释,本设计能够使数学课老师进一步了解专业课课程体系,学习专业课基本知识,了解专业课教学所需要的数学内容,使数学课教师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专业背景,从而达到数学课与专业课的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获得必需的知识,使学生真正达到学有所用,提高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道桥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8

[关键词]桥头堡; 高校; 职能; 云南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09-0147-03

[作者简介]曹星(1980-),讲师,研究方向:公共关系与组织形象塑造。

一、桥头堡战略的内涵

2009年7月,时任国家主席考察云南后,提出要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2010年10月,云南省委、省政府把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列入云南省“十二五”规划之中并建议将其作为国家睦边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报中央;2011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云南建设成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作为国家战略列入中国“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对云南提出了五个战略定位并明确了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桥头堡战略与云南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目标并称为“两强一堡”战略,是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奋斗目标,是云南经济在本世纪头20年实现跨越和腾飞的希望所在。桥头堡战略是推进我国向西南开放、实现睦邻友好的战略需要,对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作为党中央面向新世纪所制定的宏大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先行先试者,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桥头堡战略为云南高等教育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一)桥头堡战略为云南高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平台

1.提供了政策、资金和人才支持

桥头堡战略是事关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整体发展战略,同时也是国家沿边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桥头堡战略虽然没有对教育方面的目标进行具体界定,但桥头堡战略的顺利实施显然是离不开人才和智力支持的,云南高等院校在桥头堡战略实施中,是当之无愧的人才培养主体和智力支持主体,这对云南高校既是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作为国家沿边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桥头堡战略受到国家各部委的高度重视,在政策、资金等各方面都给予云南较大的倾斜和支持。教育方面,2011年6月,在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后,教育部即与云南省政府签订《加快云南教育事业发展,推进云南桥头堡建设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大了对云南教育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以大理学院为例,2013年11月,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及教育部直属七所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相关负责人在大理学院举行了对口帮扶大理学院学科建设座谈会并签订了七所高校对口帮扶大理学院学科建设帮扶协议,对口支援大理学院学科建设发展;同时作为智力扶滇的重要内容,教育部批复同意成立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并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这些都是支持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实实在在的举措。随着桥头堡战略的深入实施,来自国家、教育部及其它部委机构的政策、资金和人才的帮扶还会逐渐扩大,云南高校要把握住这样难得的机遇,乘势而上发展自己。

2.为积极拓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了便利

桥头堡战略是政府主导、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区域性整体发展战略,只有将云南省“政、产、学、研”等各方面,即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都充分调动起来,各司其职、分工协同、协力推进,桥头堡建设才能顺利实施和深化。高校作为桥头堡建设中的主要智力支援机构和重要科研力量,应以更大的责任感,主动加大与产业接轨和融合的步伐,积极扩大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在新产品研发、新工艺引进、新技术推广应用和管理创新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在多平台培养人才上主动寻求企业的支持和帮助,自觉服务地方、服务社会,发挥高校在桥头堡建设中不可取代的智力支持作用;云南的企业要想走出去,也应该与高校建立起更加频繁、深入的互动关系,借助高校的人才和智力优势,解决自身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为企业插上腾飞的双翼。在桥头堡建设大背景下,这种合作与交流将具备比以往更为宽松的环境和更为便利的条件,高校应把握机遇而不是错失良机。

3.为对外合作交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

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加快国际化进程和步伐是高等教育职能扩展和全球一体化趋势下高校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身处西南边疆的云南高校也有同样诉求并开始了这方面的有益尝试。云南要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相关行业领域国际规则,尤其是熟悉东南亚、南亚国家经济、文化、政策、法律的多种类型的高、中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将会有更多来自周边国家和其他东南亚、南亚国家的留学生进入到云南高校学习,这意味着云南高校将承担起比以往更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任务,并在开放、合作的进程中提升自身的国际化程度与水平。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促使云南各高校必须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审视原有的国际化办学思路,主动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并自觉将其提升和纳入到全省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从而在积极参与桥头堡建设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更加广泛的支持。

(二)云南高校为桥头堡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高等院校为桥头堡战略目标实现提供的智力支持,不可能跳出自身职能范围,高校在桥头堡战略中的作用,主要还是基于高校职能的充分发挥。

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一直被视为高校传统的三大基本职能,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的兴起,也有学者将高校的基本职能从知识层面界定为知识的传播、知识的生产和知识的物化。进入21世纪后,由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进步,全球一体化趋势逐步加强,以文化为内核的国家软实力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主要方面,如何在全球化趋势下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特性也成为各国各民族日益重视的问题。2011年,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必须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始终――文化传承、引领和创新也因此被看作在全球一体化趋势日益加深的今天高校的第四种基本职能。[1]

高校作为桥头堡战略的重要参与主体,应自觉地将发挥自身基本职能与桥头堡战略目标结合起来;而桥头堡战略目标的实现客观上也要求云南高校更充分、更好地发挥自身职能:云南高校首先应发挥好教学功能和人才培养职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桥头堡建设输送更多有用人才;同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也要求高校发挥好科学研究的职能,更加自觉地参与到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更加重视技术研发与技术成果转化,改革培养方式,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主动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将科研成果物化,促进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这既是在履行自身的科学研究职能,无形中也是在促进高校另一大职能――服务社会职能的发挥。而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在全球化时代在桥头堡战略中就显得更为重要,我国要面向西南开放,文化的吸引和交流无疑是一个重要方面,云南省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如何让这些文化资源以更好的方式在更大的范围内产生影响力,以产业形式向外推广辐射,同时得到更好的传承,同样离不开高校、科研机构与相关产业的合作。云南高校应当结合桥头堡战略,重新梳理、修订自身发展战略和职能目标,将高等教育机构职能与桥头堡战略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并在此过程中实现职能的调整和优化。

三、云南高校抓住桥头堡战略机遇优化职能的措施建议

在桥头堡战略下探讨高校职能的调整和优化,并不是要在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之外增加新的职能,而是强调高校应抓住桥头堡战略实施的契机,结合云南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目标,重新审视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战略规划,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两强一堡”建设中既履行好原有职能,又能由此而实现自身的内涵式发展,走出一条特色化的发展之路。

(一)以科研促教学,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高校首要职能

1.摈弃“重科研,轻教学”的理念,使科学研究更有实效性

目前中国高校普遍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本应以人才培养为首要任务的高校,不分类型和层次,盲目地跟随研究型大学的目标,攀比所谓的科研项目和论文数量,致使本末倒置。对教师的职称考评、奖励晋升甚至师资引进过程中,更看重的是教师的科研能力、科研成果而非教学技能。云南各高校包括综合性大学、专业性大学、专科学院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历史、实力、发展目标、定位等方面都各不相同,但作为地方高校,主要职能始终应当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即使开展科学研究,也应当是为促进经济发展、为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服务的。正如潘懋元教授所说:“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对于三个职能以及每个职能的任务可以有所侧重,也应当有所侧重,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活动范围,不要人家有,我们马上就跟上,条件不同、特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不要互相攀比。”[2]

2.重新审视自身定位,牢固树立为地方和“两强一堡”战略培养人才的目标

云南要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相关行业领域国际规则,尤其是熟悉东南亚、南亚国家经济、文化、政策、法律的高中层次应用型人才。云南高校应结合桥头堡战略目标对自身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和课程设置等进行认真审视,在此基础上加以优化甚至重新设计,培养有针对性的、切实可用的致力于地方建设和“两强一堡”战略实施的人才。

(二)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全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1.积极主动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自觉服务于“两强一堡”战略目标

“区域大学办学的特色和优势在于其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发展”。[3]这句话道出了地方院校区域大学真正应该走的路。作为边疆和地方性大学,云南高校更应切实强化服务地方经济的意识,在学科发展、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和科研课题选择等方面更多地与云南“两强一堡”战略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结合,不盲目攀比、不好高骛远,通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使自己真正成为“两强一堡”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智力资源。

2.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

高校的人才培养是否成功,需要到社会和用人单位中检验。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也为了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切实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高校应当积极加强和社会各界、各类社会组织、特别是与企业的全方位深度交流与合作。譬如通过广泛的校企合作,可建立高校与企业或其它组织之间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与交换机制:教师可以为企业提供咨询建议、参与技术研发,学生可以到企业锻炼增长技能;企业管理者和业务骨干也可以通过进校园,让学生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与实践经验。通过这种双向交流与合作,为人才培养创造更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真正实现“产、学、研、政”的联动。

(三)积极塑造云南高校整体良好形象,加快云南高校国际化步伐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高校的竞争除了体现在高校实力层面外,品牌和形象的竞争也日益突出。必须意识到的一点是,全球化不可能抹杀区域性差别,反而使某些领域的竞争突出地体现为区域竞争,人们往往会用“美国高校”“中国高校”或“沿海地区高校”“西部地区高校”“四川高校”“云南高校”等称谓来区别高校的特点和属性,也因此,构建区域高校相对统一的形象问题就具有了特殊的意义。桥头堡战略要求不仅将云南建成面向西南开放的经济和交通大通道,也要将其建成文化交流大通道,高等教育的合作和交流必将在文化交流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桥头堡战略需要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而不是单打独斗,教育交流合作同样不例外。抓住桥头堡战略机遇,云南各高校应增强形象共建意识,积极塑造相对统一、彼此认可、便于传播的高校新形象,以便在对外交流和合作时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而在桥头堡建设中充分发挥高校特有的职能和作用,加快云南高校的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温红彦,袁新文.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

[2]潘懋元. 潘懋元论高等教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253-254.

[3]徐同文.区域大学的使命[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51-152.

道桥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9

求真务实   开拓创新   开创发展新局面实验小学2007年工作总结及2007年工作要点 2007年工作总结: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和广大家长的大力支持下,全校上下齐心协力,秉承百年老校的优秀传统,以“让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自豪”为工作目标,以“理念突破、科研开路、体制创新”为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管理效益、质量效益建设不放松,开拓进取,干事创业,努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构建了稳定的质量保证体系,确立了鲜明的品牌优势,学校声誉与日俱增,实现了新百年的跨越。(一)着眼明天,教师队伍建设取得可喜的成绩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一年来,我们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以创设教师的绿色发展环境、提高教师生活质量为主题,坚持“教师个人的发展与学校发展双赢”的理念,大力提高教师的质量奉献意识和师德水平;二是通过开展“与课改同行、与学生共发展”活动,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三是通过实施“充电工程”、“锻造工程”“名师工程”三大工程,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执教水平;四是实行了首席教师、学科带头人制度,鼓励教师出头冒尖;五是通过实施“带出一个强队”、“帮好一名弱生”、“结交一位名人”、“关爱一位老人”的“四个一”青年教师素质拓展计划,积极促进青年教师教育理念的转轨,业务素质的提高。一年来,3名教师获市级荣誉称号,4名教师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6名教师获区级教学能手称号。1名教师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8名教师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其中3名教师破格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不仅消除了因三年前教师输出造成的教师队伍断层,而且形成了一支观念更加超前、师德更加高尚、结构层次更加合理的教师队伍,为学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育人为本,实验小学的质量品牌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质量是学校生存之基。学校以强化教师的质量意识、落实质量的全程化监控检测、推进新课程改革和个性化教学等制度化管理为途径,向教师、向课堂、向社团活动要质量,积极经营学校的质量品牌。学校的艺术、体育、科技特色更加鲜明,个性化教学效益更加明显,今年我校师生共获得区级以上奖励超过1000项,在全国乒乓球比赛、市区朝阳读书计划、英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区教育教学督导、教学质量抽测中都获得全面丰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实现了在班额大、学生多等困难条件下的质量突破。在刚刚结束的全区质量抽测中,我校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成绩突出,分别获得全区第三、第五和第二名。(三)着力创新,学校德育工作呈现新的局面为落实全国改进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探讨新形势下思想道德教育的新机制、新内容、新举措。我们通过“家访大家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等形式,整合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力量,创建了新形势下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同时,学校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渠道作用,深入挖掘独具特色的潍坊板桥文化作为新时期学校德育的载体,开展“学郑板桥精神,做新时代少年”的板桥文化探究活动,赋予板桥精神以时代特色和现实意义,依托潍坊十笏园和历史专家指导,通过观看板桥故事专题片,举行“板桥家庭故事会”,“板桥故事大王”评比,板桥诗文诵读活动,板桥知识手抄报评比等形式,让学生走近板桥、走进板桥、熟悉板桥、体会板桥,充分认识板桥的精神、人格魅力。让学生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民族典型代表的影响,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做一个了不起的中国人”,以此启发、教育、激励学生健康成长。板桥文化少年探究活动的开展,开创了学校德育的新局面,使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回归现实、回归人本。(四)立足发展,办学条件有了新的改善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雕细琢,使校园成为社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课桌凳实现全面更新,新配备高标准多媒体教室15个,满足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为教师办公配备电脑和激光打印机,提高办公效率。同时,为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效益,进一步整合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新建2个学生微机室,使学校计算机台数达到300多台。加强网络管理,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实现了10兆光纤接入互联网,实现了网络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提升了我校现代信息技术的档次水平,为学生创设了明天的教育环境。在去年学校教代会上,教师代表提出了希望学校建设教师宿舍楼的提案。为了实现教师们的愿望,学校经过广泛考察论证,选定在后姚盛泉小区建设2座教师宿舍楼。一年来,我们本着积极稳妥、公开公正的原则,通过学校理事委员会制定了分房方案,并顺利完成分房,并将于年底竣工,解除了老师们的后顾之忧。(五)发展

共3页,当前第1页1 为本,办学体制改革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我们为实现学校长足的发展,积极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律,经营学前教育市场,加大附设幼儿园建设力度,积极向精品化、个性化、多元化幼儿园发展,在园幼儿突破600名。积极引进“蒙特梭利”教育理念,设立了幼儿“蒙特梭利”实验班,开设英语课,外聘英语教师任教,让孩子在幼儿园就达到英语会话水平,创建鲜明的英语特色;加强幼儿的古诗文素养教学,让幼儿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幼儿园已真正成为潍城幼教的一张名片,实现了显著的人才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去年,我们抓住《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颁布实施的有利时机,依托学校百年育人传统和办学特色,经过区政府、市教育局批准、省教育厅备案、市物价局的严格验收,成立了我市第一家也是现在唯一一家民办小学--潍城区北大民办小学,实现了百年名校优质教育资源的有效扩张,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使名校办民校的理念成为现实。民办小学成立以来,以优越的办学体制、一流的教育设施、先进的教育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获得了突出的业绩,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现有已拥有12个班、700多名学生。(六)奠基新百年,学校解困西扩实现全面启动从去年开始,市政府、市教育局面向城区中小学实施解困工程,着重从资金上帮助解决校舍紧张、办学规模偏小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我校被重点纳入市政府解困规划,并安排了1620万元的扶持资金。现在已经启动,并将于2007年完成,届时我校的百年扩展梦将得到全面实现,将为实小新百年打造坚实的发展平台。一年来,学校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及市区教育局领导多次到校视察指导。同时,学校先后获得区级以上荣誉称号及奖励30多项,学校通过省级文明单位复查验收,先后荣获潍城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潍坊市少先队红旗大队、山东省少先队工作规范化学校和潍坊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集体、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职业道德十佳单位等荣誉称号,并被授予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学校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社会满意度得到大力提升。 2007年的工作思路:(一)   营造书香校园,构建学习型学校。   “学习”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生活的通行证,学习能力是一个人参与社会竞争、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必备能力。建立学习型组织、构建学习型学校,营造浓烈的学习气氛,是引导教师和学生持续发展、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也是一所学校现代化的标志。1、以读书会(实小学苑、“求知”读书会)为依托,建立学习型的教师组织。学校将成立教师读书会,推荐配备优秀图书,每两周集中交流一次,同时积极引导教师登陆教育网站,利用网络平台与教育专家、名师对话,鼓励教师走上读书、上网(教育在线)、写作的成才成名之路。2、师生共写教育随笔,积极倡导教师每周写一至两篇教育随笔,记录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感悟、反思,留下成长的印迹,促进教育教学水平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加速教师由职业型向事业型、由应试型向育人型、由单一型向复合型、由经验型向研究型的转变。3、以朝阳读书计划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要求语文教师积极探讨、研究阅读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大量阅读朝阳读书推荐篇目中的图书,并通过组织读书交流会、读书演讲比赛,举行读书之星、读书班级、读书家庭评选,创造浓郁的学校、家庭书香氛围,引导学生读好书、多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4、建立保障机制,满足创建学习型学校的需要。一是加强图书配备,根据要求配备图书,并依托学校网站建立电子图书馆,满足师生阅读的需要。二是创造学习条件,请名师来教,走出去学,保证有关经费的支持。三是提供发展舞台,鼓励师生出成果、出经验、出成绩。(二)实施名师工程,培养品牌教师实验小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必须拥有一批师德优秀、业务精湛、具有品牌效应的名师。一是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建立师德水平、教学能力、教育质量等为核心的多元评价系统,实现广泛意义上的民主评议,综合评定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并作为评先树优、组织推荐的重要依据。二是建立鼓励冒尖机制,通过评选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激发教师活力,鼓励教师大胆创新,学校将在“教育在线”网站设立我校教师教育随笔专辑,建好用好学校网站,为教师成长建立对外交流平台。三是名师带动,积极引进名师理念,借鉴名师成长策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其他途径,开展“寻名师,拜名师”活动,通过名师引领,促进教师成长。(三)强化中心地位,打造质量品牌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更是一所学校的水平线。努力在全校创造全员抓质量的良好氛围,让质量意识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层面,牢固树立学校以质量立校、教师

共3页,当前第2页2以质量立身的观念,向过程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减轻学生负担,使打造质量品牌成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核心,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实小质量文化。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坚持对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试五大环节的日常检查和定期评估。建立对教学秩序、教研活动、日常办公的督查。加强教研组建设,确立教研组教学质量责任制,落实教研组教研制度、集体备课制度,增强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切实抓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益。加强班级管理,强化质量监控。实行班级目标管理机制,在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突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学组织的功能,发挥班级管理的合力。通过班级管理的规范化,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教学特色建设,开展古文化经典诵读,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情况下,让学生诵读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让传统经典文化滋养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人文素养。深挖艺术教育潜力,打造艺术教育品牌。充分利用我校的艺术教育资源优势,积极开展艺术教育,在普及的基础上,依托启梦艺术团实现艺术教育新的突破,打造艺术教育特色品牌。(四)深化思想道德教育,培养未来人才一是强化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建设,构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绿色环境。二是围绕“活动育人”,积极通过升旗仪式、班队会、集会等形式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三是加强学生礼仪养成教育,从小处着手,从细节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四是深化板桥少年探究活动,挖掘板桥精神的精髓,成立“板桥小队”,深入社区,参与学校管理,将板桥精神落实到实践之中,开创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五)加强文化建设,凸现学校品位一所百年老校,如何再创辉煌,要做好“传承”与“创新”两篇文章。而百年老校要传承和创新,不仅需要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还需要学校文化的重塑或构建。因此,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就有其非常重要的地位。1、确立新的校训:“信、达、博、雅”(诚信、豁达、博学、高雅)。2、确立工作精神:“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得很精彩”。3、营造读书氛围:让读书成为习惯,让生活因读书而精彩。4、关注生命质量:让教师幸福的工作,让学生幸福的学习,让学校成为师生的幸福家园。(六)突出师德教育,弘扬学校正气开展以“以人为本,敬业奉献”为主题的师德建设活动,通过学习、交流、讨论等途径积极引导教师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热爱学生育人成才,热爱教育建功立业。引导教师进一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以良好的师表形象来塑造学校整体形象,从而获取学生的信赖,赢得家长的信任。(七)实施西扩工程,奠基美好未来学校西扩解困工程已经开始实施,这是市政府的重点学校解困工程,市政府直接投资1620万元进行拆迁改建,2007年内完成。学校将专门成立改建办公室,积极与上级有关部门协调,本着建设高标准、配套高档次的原则,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规划、拆迁和改建任务。学校扩建完成后,将成为市区内占地面积最大、办学规格最高、教学设施一流的窗口示范学校,为学校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八)盘活学校资源,提升办学活力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规范民校的办学行为。一是抓住西扩机遇,打造民校发展空间,使民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舍独立、师资独立、管理独立、财务独立,走规范化发展之路。二是加强民校管理,以优质的师资、鲜明的特色、过硬的质量赢的社会和家长的认可。加强幼儿教育特色,提升学前教育水平。积极向精品化、个性化幼儿园发展,将加大幼儿园设施配备和投资,强化特色建设,提升办园水平,积极争创省级示范园,进一步扩大幼儿园的社会效益、人才效益和经济效益。百年实小,世纪摇篮。新的一年,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聚精会神抓质量,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稳步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打造实验小学新百年发展的新平台、新优势、新作风、新实力,塑造新形象,再上新台阶。  2007年12月30

共3页,当前第3页3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