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美德教育集锦9篇

时间:2022-03-20 05:57:16

美德教育

美德教育范文1

1.传统美德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爱国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大节”。中国人民历来崇尚气节,注重情操。爱国主义思想培育了中国人的正义感和是非观,形成了民族的浩然正气,出现过无数仁人志士,如“北海牧羊”的苏武、“精忠报国”的岳飞、“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以及爱国诗人陆游等。这些仁人志士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这是因为他们具有“舍己为国”的高尚精神。教师应通过讴歌爱国志士和他们感人的业绩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从而增强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传统美德教育与集体主义教育相结合。中国人历来把“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作为价值坐标。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历代所颂扬。我们可以把“先忧后乐”作为青少年的格言和道德准则,并注入无产阶级集体主义的新内容,以此作为激励中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心扶贫帮困、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精神动力。

3.传统美德教育与遵法守纪的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早在两千多年前,曾子就提出“吾日三省吾身”,同时古人又倡导“责己严,待人宽”的原则。这都说明古代思想家已经具备了勇于自我批评、加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又如“不贪为宝”、“暮夜却金”等典故表明了古人非常重视道德品质修养,把不贪作为人生的珍宝,这对教育、引导中学生严于律己,加强道德修养,自觉抵制、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4.传统美德教育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相结合。古人所讲的“仁爱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仁”的核心是“爱人”,即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同情人。在家庭生活中,“仁爱”以“孝悌”为根本,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从而形成一种浓厚的家庭亲情,进而有利于形成“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如果学生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和教育自己的师长都不尊敬,又怎么能爱他人、爱社会、爱人民、爱祖国呢?因此,我们必须以此来教育学生,在家庭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在学校要尊敬师长,尊重每一位职工;在社会,要敬老爱幼,助人为乐。

5.传统美德教育与文明礼貌教育相结合。我国人民历来注重文明和礼貌。“与人为善”、“平易近人”、“推心置腹”等成语即说明了人要以善良、谦让、诚恳、宽容的态度处理人际关系;“圯上老人”、“举案齐眉”、“曾子杀彘”、“让枣推梨”、“宾至如归”、“千里送鹅毛”等典故,分别说明了长幼、夫妻、父子、兄弟、亲友、主宾等各方面的具体礼貌原则。上述成语、典故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好教材。教师必须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原则,突出文明行为的训练和养成,如语言文明、礼貌待人、尊敬师长、遵守社会公德等。

美德教育范文2

关键词:现代德育;传统美德;价值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学校的德育建设,不仅要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更应该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在现代道德建设中,传统美德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不可小觑的价值,研究传统美德对德育的影响,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将为今后德育的发展指明方向。

一、传统美德教育在现代德育中的价值体现

1.传统美德对德育目标和内容的影响

以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素质教育基本要求为立足点,应该从人格修养、人际交往及人伦关系等个性品质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弘扬中找到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契合点,从人和社会、人与群体、人与人、人和自身之间进行把握,从以下几个方面将传统美德融合于现代德育过程中:(1)传统修身律己的美德和现代德育教法中所强调的内化、自律相契合;(2)传统的诚信好礼及仁爱思想与现代德育所强调的健康和谐相统一;(3)传统伦理中民族忧患意识与现代德育所强调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操相统一;(4)传统的以义制利的价值观和现代德育所强调的奉献精神相统一;(5)传统的崇尚节俭和现代德育所倡导的热爱劳动相统一;(6)传统的自强不息和现代德育所提倡的勇于拼搏相统一。

2.传统美德对德育模式、途径、方法的影响

德育的时效性是由方法所决定,德育是一种外在的道德规范和观念对人的影响、熏陶和教育,其最终目标是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在今天的德育和实践中,古人所倡导的自然无为、积善成德、格物致知、修身养性仍旧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传统德育强调道德实践和修养实践,主张一个人只有真正做到身体力行才算是真正的有修养。讲究的是操作方法,重视的是修养程序。中华民族传统的教育方法,主要包括活动实践、校园环境熏陶、学科渗透、课堂教学等若干方面。实现传统美德教育途径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为了增加传统美德教育的时效性,还可运行以下八种模式,即综合运行、学科渗透、环境熏陶、系统讲授、环节合取、内容结合、工程系列、主题活动。

二、在现代德育中,进一步加强传统美德教育的策略

1.重视对德育科目的研究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美德内容博大精深。在现代德育教育中,我们既要遵循道德发展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和学科要求,合理选择德育科目。同时还要赋予传统美德教育以崭新的时代内涵,作为一项重要的价值资源,为现代德育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另外,对于世界各国先进的精神文明成果,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索适合人类共同道德规范和发展进步的思想观念,同时针对我国国情进行改造和吸收,与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传统融为一体,构建新时期道德教育的内容。

2.重视对儒家文化的研究

在学校德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普及思想教育的发展趋势。日、韩、美等国都非常重视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同时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创新。作为有着古老文明的泱泱大国,我们更应该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在学校德育工作中,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素养、有道德的人才,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目前,学校道德教育的热点问题,就是对儒家文化的研究和关注。这再一次证实了世人已经认同了传统文化的价值。但不得不提出的一点是,在传统文化的大旗下,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状况。所以学校在德育过程中,应该理性地去分析、辨别、对待传统文化,如何更好地超越和继承儒家文化,已经成为德育研究的创新点和热点问题。

3.加强审美教育

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在学校道德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在古代的“六艺”教育中,更加重视美德教育,它提倡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也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理想。重视美德教育,并非是忽视道德教育的其他领域,而是以美德教育为立足点,进一步发扬光大传统的美德。

参考文献:

[1]钟建华,雷庆铁.浅论当代荣辱观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渊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

[2]林楠.中国道德建设的历史承接性研究:传统美德的读解与转换[J].思想理论教育,2007.

[3]谢定国.论中国传统美德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4]曹方林,郑家治.孝道:中国传统美德的根本[J].文史杂志,2008.

[5]严从根.协商对话:价值多元共生社会的德育方式[J].江苏教育研究,2010.

[6]严从根.论教师良性不服从[K].教育学报,2010.

美德教育范文3

关键词:中学生 传统美德 学校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它是一个不断地批判继承、改革创新的动态的传统伦理道德体系, 展示着中华民族的“ 形” 与“ 魂” 。从历史长河流淌轨迹来看, 她不仅包含古代传统美德,亦包含近代革命传统美德和当代美德。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 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坚实基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 其自身也处于不断地批判继承、发展创新的过程中。

最近十几年来, 传统美德教育在中学生道德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恰同我国自80 年代中期以来对文化发展进行的理性反思合拍, 也与世界范围内现代化研究的价值趋向同构。传统美德的内容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在中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必然要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应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校传统美德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精华, 乃世世代代继承和发扬。但是, 它毕竟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在社会发展不同阶段、不同历史时期, 有着不同的内涵。因此, 学校传统美德教育必须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 即要有时代特点。只有把中华传统美德赋予新时期的内容和要求, 体现时代精神, 中华传统美德才会发扬光大, 才能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

1.学校传统美德教育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尤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给中国注入了活力。不但引起人们经济生活重大变化, 也使人们思想道德、精神面貌发生重大变化。一方面, 出现了一些起积极作用的新观念、新意识, 如创新意识、竞争意识、时间观念、效益观念等, 这些为中学生成长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另一方面, 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消极现象, 冲击着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如奉献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被淡化,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抬头等。这些现象使辩别事非能力不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中学生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导致他们思想道德水平的下降。因此,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不仅具有战略重要性, 也有现实迫切性。学校传统美德教育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以其为社会基础, 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在中华传统道德中注入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新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2. 学校传统美德教育要适应素质教育需要

长期以来, 为了追求升学率, 学校实施的是以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为了能获得“高分”,学校教育内容出现偏差, 只重智育、忽视德育和其他各育, “考什么教什么, 考什么学什么”已成为普遍现象。应试教育严重影响中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由于不重视德育, 使许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下降, 唯我独尊, 好逸恶劳, 不讲社会公德, 缺乏远大理想和责任感, 缺少自强自立精神等等。这些“不良”现象, 不能不为我们敲响加强传统美德教育的警钟。没有良好的道德素质, 缺少最起码的做人准则, 学习成绩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任其发展下去, 这样一代人如何能够担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21世纪的历史重任。

二、学校传统美德教育要适应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1. 适应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保证教育内容的层次性。中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从发展的总体来看, 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发展过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学校传统美德教育内容, 也应该分成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到高的多层次结构, 形成有次序、前后连贯、逐步加深和提高的螺旋式上升轨迹。因此,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接受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在层次高低、深浅、广度上是有差异的。

2. 适应中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 保证教育方式层次性。中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一定阶段性, 每一年龄阶段学生身心方面表现出不同特征。学校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也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这样才使传统美德教育有的放矢, 取得良好效果。

三、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要通过一定的载体

1.以学校日常管理为载体,把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具体工作、生活之中,对学生进行直接而系统的传统美德教育,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教育观念上,要体现时代性。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采用疏导方针,即由过去的强制性工作,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疏导性工作转变;由单纯灌输向形式多样、因人施教转变;由我打你通的被动型方式向引导对象进行自我教育的主动型方式转变,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以情感人,以事明理,通过受教育者自我教育功能的发挥,实现教育目标的最大化;要树立效益意识。在工作中力戒形式主义,发扬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从文山会海中脱离出来,深入中学生中间调查研究,做学生的朋友,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不断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另外,作为教师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强化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教师要“身正为范”。传统美德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需要学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全力参与,共同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使受教育者感受到亲切永恒的人文关怀。对教师而言,其言行首先要具有传统美德修养,然后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启迪、感染学生,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在思想上和实践上进行“修行”,深刻体会传统美德的内涵,这对教师确立新的德育观念,培养人文精神产生着巨大的推进力。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要多多的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发展脉络,从中得到提高自身素质的能力,在学习中提高道德水准和国学修养,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合格的传统美德教育工作者。

2.以校园文化的宣传与建设作为传统美德教育工作的载体,是将文化看作是一个动态过程,把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工作的内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通过文化的宣传以及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达到传统美德教育工作的目的。

3.以校园传媒为载体,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包括环境、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各种形式的工具,向中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主要从两方面进行: ①环境陶冶:从学校实际出发,不断美化、绿化校园环境,合理布局,悬挂传统美德相关名言,努力创造花园式校园环境,给人心旷神怡之感,使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最佳心理状态。②艺术陶冶:定期举办书画展、观看爱国主义影片、通过多种艺术手段,不断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③榜样的宣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把那些富有感染力的革命领袖、英雄模范、历代先进人物的事迹编印成册,分发给每一位学生,开展模拟小品,讲英雄故事等,用先进人物的优秀品德好行为激励、感染、影响受教育者等。使学生在接受广泛的社会信息的同时,接受传统美德的教育与熏陶。

4.充分利用校园活动载体,有意识地开展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是学校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在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的同时,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课堂教学内容与班级、团队活动、学校德育工作以及家庭和社会教育相结合,构成一个全面的教育网络系统,从养成教育入手,按照知行合一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抓好符合公德的小事,使学生逐渐明辨是非,习善成性,要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社会的“热点”和“焦点”以及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学史明志”、读书征文、知识竞赛、座谈会、报告会等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等道德品质教育的影视作品,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公益劳动及青年志愿者社区服务等活动。

四、传统美德教育应融入创新理念

1.创新教育内容。创新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就是要求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吸取其精华,批判其糟粕,并力求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赋予其新的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传统美德的内涵实际上是不可能一成不变的,它同样有个与时俱进的问题。传统美德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如“ 尊老爱幼”,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可有些东西就不一定与今天这个时代合拍,例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倡导竞争精神,与传统文化所推崇的谦和思想就不相适应。其次,就是我们所选的教育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比如说“ 诚信”教育,一方面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诚实守信是《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人类重要的道德规范,在实现人的价值中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不应该回避社会阴暗面,而要告诫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要学会保护自己,对居心叵测的人千万不能实话实说。

2.创新教育方法。传统的教育方法过分强调灌输、服从,忽略了德育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忽略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果便出现了“ 黑板上学雷锋”、“ 教室里助人为乐”以及各种“ 台上有效,台下无效”的现象。创新教育方法就要求我们:教师少一些灌输,学生多一些参与;教师少一些干预,学生多一些自主。从小处和身边的事着手,确保人人能实践,人人有体验。

3.创新教育空间和手段。创新教育空间和手段就是要改变学校唱独角戏的局面,构建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参与传统美德教育的网络系统。既要承认课堂教学在传统美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又要想方设法采取一些受学生欢迎的手段来强化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一句话,在学校德育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要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活动为载体,做到活动内容体现系列性,活动结构体现层次性,活动形式体现实践性。

五、结束语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目的是继承民族灿烂文化,弘扬民族伦理道德规范,培养具有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要充分发掘传统美德这一德育资源,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学生乐于接受的新颖方式,使传统美德为当代教育服务。因此,我们教育者更应该协同社会各方,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把中学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沿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推向前进,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合格接班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万侠.谈谈美德教育[M] . 1995.

美德教育范文4

1

当前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交替之际,学校德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市场经济对中学德育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它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主要表现在:其一,市场经济的平等竞争法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平等观念和竞争意识。其二,它有利于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因为市场经济要求每一个竞争者只有顽强拼博,不断进取才能达到胜利的“彼岸”。其三,它有利于学生形成强大的的学习动力。因为市场竞争,说到底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谁掌握了知识和人才,谁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我们在肯定市场经济所起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看到它所起的消极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其一是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当代青少年学生个体竞争意识日趋增强,群体团结协作精神逐步削弱,发展个性的要求日益强烈,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义务感逐步淡化;对个人利益,个体价值比较关注,对国家、集体利益有所忽视;个体的自信心不断提高,对集体的力量和作用认识不足等。二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滋长。社会上出现的追求享乐,迷恋金钱,崇拜金钱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严重危害了青少年一代美好的心灵。有的学生一味讲究吃好穿好,追求物质上的享受;有的学生花钱如流水,肆意挥霍,钱花光了就去偷,骗、诈等。三是“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当前,社会的分配不公和知识贬值,脑体倒挂现象,使不少学生认为不读书,无知识也可以赚钱发财,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有些学生只求混个毕业证,早早冲出这所“牢笼”,去投身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赚钱发财。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学校德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2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文明中形成了许多优良道德传统,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大力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优良道德传统教育,是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意义也是深远重大的。

首先,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培养青少年集体主义思想的需要。中华民族历来把“廓然大公”、“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作为价值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不闪烁着集体主义精神的光辉。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少年一代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的滋长,学校应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天下为公”、“克己奉公”的传统美德,发扬民族传统美德的现代价值,培养青少年的集体主义观念和情感,这是学校对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德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义利观,抵制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侵蚀的需要。“义”,即道义;“利”即物质利益,中国古代思想家特别是儒家认为,如何处理好义和利的关系乃是道德教育、道德修养的头等大事。在两者的关系上,强调“先义后利”、“以义制利”,反对“见利忘义”,就人生价值而言,“有义”比“有利”更为可贵。在社会商品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有的人却陷入“金钱至上”、“金钱万能”的拜金主义泥坑,为了获得金钱,不择一切手段,置良心、道德于不顾,甚至以身试法。青少年学生也耳濡目染,深受其害。因此,在广大青少年学生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确定正确的义利观,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侵蚀,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第三,对青少年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培养青少年胸怀大志,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的高尚情操的需要。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对立志、求学、自强等方面都有明确具体的规范。荀子说“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朱熹的“命当志存”,王勃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孔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字经》上讲的“头悬梁、锥刺骨”、“如囊萤、如映雪”的勤学苦读,都强调了人要胸怀大志,勤奋学习,自强不息的价值追求和道德情操。针对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知识无用”、“读书无用”的错误观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良好的学风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开展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教育,用具有民族特色的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教育青少年,指导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3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应以学生的身心特点、思想状况和具体校情为依据,结合本单位德育教育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美德教育范文5

据我国零点调查公司参与的“世界公民文化价值与消费潮流调查”,中国公民的价值观与其他国家明显不同。各国公众认为最重要的价值是讲究礼貌、责任感、宽容和尊重别人,而中国公众最重要的价值依次是:独立、常识和讲礼貌,对责任感、宽容和尊重别人、与他人沟通等重视程度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只有不到30%的中国人重视容忍和尊重别人,比世界平均水平低约10个百分点,只有30%的家长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处于世界各国中最低的位置。

专家指出,今天世界上正飞快地发展着另外一种看法,进步再也不能以技术和生活的物质标准为衡量。如果在道德、美学、政治、环境等方面日趋堕落,则不能认为是进步的社会,不论它多么富有和具有高超的技术。

我们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表达出了德育产出的某些品性。当我们看到轰轰烈烈的学校德育从内容到形式都在尽心竭力地做出表面“业绩”的时候,当我们质疑学校德育的实效和有效性的时候,我们不得回避学生这个主体所面对的环境,毕竟学生之“德”是在环境变迁和发展之后的函数,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所奉行的“美德是教育出来的”才可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考证。

苏格拉底指出过:“美德即知识”,“美德由教育而来”。因此,比起中小学德育(相对更具理想主义色彩)而言,高校德育更加注重“教”,注重德育的课程建设,注重教师的说教――《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等课程和教材担当了重要角色。同时,学校也“费劲思量”加强德育实践: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盛行于校园,素质活动大赛、网络道德大辩论;德育课程建设一刻也没有放松,思想政治课程不断翻新,内容也与时俱进,各种所谓的教学互动的德育教学法也受到积极关注。

但是,不过真正的道德难道真的是“教”出来的吗?!

当德育课程成为一种制度,德育活动也越来越多,资料越积越厚,表面上看德育形式一片大好,但实际上真正能深入到学生心灵的、能影响学生精神世界的活动又有多少?大家心知肚明:扫扫地、做做“三下乡”活动不等于心灵就受到无私奉献情操的陶冶;肃立一分钟也不等于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于是,我们的德育越来越变成一种活动的“变脸”――它是为了迎接上级检查而备,对外宣传而备,却不是为学生成长所需而备。前不久新华网络报道说100名学生被学校安排参加庆典大会而在寒冷中站着“陪衬”领导讲话近2小时,这又是怎样的德育教育?

那么,高校德育是否在被架空或者“被悬空”了呢?

笔者曾仔细观察过高校德育教学:每周一次的思想政治必修课,其目的是为了提高认识,指导行动。如果把这一周一次的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的主阵地,从时间和份量上来看,与德育的主导地位也是不相称的,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即使上了,也是死记硬背,以至于让学生昏昏欲睡,而各种考试手段和做法也让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反感情绪。

这样一来,德育的阵地到底在那里?德育到底是“教出来”的,还是“做出来”的?

在笔者看来,德育的本义是一种思想品行和精神世界的洗礼。大学生正处于道德品质的定型时期和批判时期,既然传统的“教”难以实现有效的“育德”之效,那么,笔者就明确提出一种新的道德实践范式:“做人德育”。

借用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之语来解读“做人德育”:德育即生活,德育即生长,德育即经验的改造和完善。

对人类而言,“做人”是“人性之本”,是德育之本。大学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不上好“做人”第一课,很难想象他们未来的人生之路会怎样走过。就像一个不懂得孝敬亲人的人,很难想象他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

美德教育范文6

一、培养幼儿爱的情感

1.爱的情感的培养要从幼儿爱周围的人开始,让幼儿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渐渐懂得关心别人是一种美好的行为。如和同伴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当小朋友遇到困难要主动帮助,有小朋友不慎摔倒了要扶起来;不争抢玩具等。让幼儿的美德教育沿着知—行—做,逐步培养。

2.培养幼儿对父母、教师、周围成人的爱,从尊重成人劳动开始。在幼儿园,组织幼儿观看伙房炊事员叔叔、阿姨为自己精心制作饭菜的情景,开展“叔叔阿姨真能干”的主题活动,使幼儿明白叔叔阿姨工作的辛苦,他们的工作是为了让小朋友身体更加强壮,使幼儿懂得尊重成人、尊重他们的劳动。

3.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情感。组织幼儿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进行升旗仪式,教唱《国旗多美丽》,让幼儿通过电视录像观赏美丽的长城、长江、黄河、天安门……使幼儿真切地看到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当孩子们唱着:“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我们的大中国是好大一个家,我们永远爱着她”时,爱祖国的情感溢于言表,中国已深深地印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

4.幼儿热爱大自然。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形成正确的环境道德观念是美德教育的重要一点。“爱鸟周”、“节水日“、“植树节”等节日主题活动是开展环保教育活动的有利时机。

二、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有句格言为: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事做起,这就要求家园携手,进行正面教育引导,从幼儿入园开始培养。比如,学会礼貌用语、卫生习惯、合作意识等良好品德。这些行为习惯不是一时的说教,而需要承认循序渐进的培养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

美德教育范文7

关键词:教学;德育教育;复学;教材;渗透

 

做了十几年的班主任,我深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与艰巨性,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遵循新课程的要求,教好英语知识的同时,我也很注重在英语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德充教育。下面浅谈一下在英语教学中我是如何挖掘教材内涵渗透德育教育于英语教学中的。

1文明礼貌教育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我较注重教学礼貌用语,以期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举,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自觉摒弃日常生活中不文明主语言,提高自身的修养和个人交往能力,因此在我的课堂中”hello sorry,eccuse me ,thand you“ 等礼貌用语使用频率很高。同时,我还将礼貌教育贯穿于我的教学中。我教学生在做自我介绍前别忘了说:” hello 和“nice to meet you.在介绍完检说;thank you在问路时一定要说:excuse me ”“thank you all the same在打电话时别忘了说hello ,this is…。 Is that…?” good bye 在请求帮助时要说excuse me .can you help me ?同时借机提醒学生,我们在经常请求别人帮助的同时,也应该主动地和那些需要帮助人提供帮助。这时你要说can I help学生要常做锻炼,学习八年级上Unit8 What’sthe matter?时我告诉学生有病一定要去看医生,以防小病转为大病。学习八年级上Unit4 How do uou get to school?的我建议学生如果家不是太远最好走路来学校,这样做既利于身体健康又利于环保。多吃和水果就是爱自己,多锻炼就是爱自己,有病去看医生就是爱自己。一个爱自己的人都会去爱自己的家人以及他人。

爱家人:在上完七年级上Uint 8 When is your birthday? 之后我做了个调查。问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举手的人不多。我又问有多少人知道自己的爷爷奶奶的生日,举手的人就更少了。我接着又说,我们百分之百的人都知道自己的生日,但你们可否知道我们的出生日就是父母的受难日。随即我播放了一个短片,短片讲述的是一位失去双腿靠坐在篮球上行走的女子为了生一个小孩从怀孕到生产不同于常人的艰难历程。看着短片,原本对我的调查无所谓的学生的神色渐渐变得凝重,有些陈郭的眼睛湿润了,揪完短片,有些孩子甚至已泣不成声。我相信此时尝震撼了。我趋热打铁接着问:看破完短片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回答说想到了母亲的母爱,母亲的无私,母亲的伟大。我接着又问:母亲给予我们的如此的多,我们应该怎样去爱自己的母亲?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有的说在妈妈累的时候为妈妈捶捶背,有的说要多帮妈妈做一些事情,还有的说努力学习让妈妈少操点心。听着们此时真实的情感表达我很欣慰,我的教育达到了预期目的。之后我给学生布置的一项家庭作业,就you“或What can I do for you ?平时评议习惯的影响加上教学中不断的渗透,相信必定符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使他们的日常用语趋向规范和得体。

2遵规守纪教育

遵规守纪教育是一项长期性、反复性很大的工作。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在做这项工作时,部分学生还存在抵触心理,常常是明知故犯。因此在学习了七年级下”Unit 12 Don’teat in class,单元后,我先给学生例举了本班本校学生因不遵守校规造成对自己对别人的伤害事件,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近年来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伤害事件。通过这些鲜活的事例使学生意识到遵规守纪的重要性。最后我号召学生,为了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和幸福,请遵规守纪。让我们共同创建一个和谐班级,和谐校园和谐振社会。

3爱心教育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这些了孩子任性、自私自利、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爱心。因此在课堂中,我常常借助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爱自己:在学习七年级上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时我告诉学生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要多吃和水果。学习七年级下Unit 8 I’dlide some noodles,后我提醒学生切忌暴饮暴食,要养成科学的包含习惯。学习八年级上Unit 1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我要求是在日常生活中多为自己的父母、家人、朋友、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多给别人一些爱。在学习了八年级下Unit 8 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后,我随机检查了学生一年来对我所布置的作业的落实情况。通过学生的汇报,平时的日记以及家长的交流,我深切地感受到孩子们已长大了很多。

4理想教育

美德教育范文8

一、改变观念,重视家庭传统美德教育

很多家长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其实也是教育者的身份,多数家长都认为花钱让孩子上好的学校,教育是老师的事,是学校的事,自己的责任只需要让孩子,吃好,穿暖,物质上一切高标准,从不关心孩子成长中的心理变化,把自己的置身于孩子教育之外,扮演孩子教育的监督者和检查者。这种只重视学校教育,把所有教育责任都推给学校的观念,是对教育含义的片面理解,是主观的、不全面的。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家庭教育优良传统的国家,早有孔子就主张以家庭伦理为宗旨实施家庭教育,使之转化为社会公德。历史上各类蒙学教材,也以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1]从很多成功家教范例看,无不都是坚持德育为本的。如:“百善孝为先”我们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幼童,在家庭环境中营造尊老爱幼的家风,这是父母给孩子的第一堂课。要搞好家庭传统美德教育,必须从重视家庭教育开始,要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孩子健康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想要改变孩子,首先要还改变家长,通过班会,茶话会,家长访谈等形式与家长沟通,提高认识,使家庭教育这一短板得以弥补与学校教育共同进步。

二、家庭传统美德教育要与家长的率先垂范相结合

家庭是孩子最早、最先接触的社会,父母的心理品质常常通过各种渠道、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孩子。因此,家长教育子女不仅要言教,更要身教,要率先垂范。古人云:“儿子不孝,孙子来报。”意识是说,做儿子的现在不孝敬老人,将来他的儿子也一定不会孝敬他,这种事在实际生活中屡见不鲜。父母的行为就是孩子的学习榜样。家长对孩子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时,应以身作则、自我实践。如果家长自己艰苦朴素、尊老爱幼、和睦邻里、乐于助人,就会使孩子耳濡目染,其心灵不断体验着这些传统美德,久而久之,便打下了深刻的烙印。反之,如果家长自己言行不一、碌碌无为、目无尊长、见利忘义等,就难以使自己是言教有说服力,反而为孩子树立了坏的榜样。家长只有以自身模范的言行去教育孩子,才能激发起孩子对传统美德的美好情感,家长对其进行的传统美德教育也就能够化为孩子的美好道德[2]。

三、家庭传统美德教育要与日常生活有机结合

家庭教育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具有“随机性”。例如:在家务劳动时,或是在茶余饭后的闲聊中,或是在走亲访友中、或是在游戏娱乐中,都是对孩子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大好时机。比如:儿童吃饭,碗里的饭往往吃不干净。这时应该及时抓住时机,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3]。”这首诗背给他听,教育孩子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加深他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劳动对孩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起着很大作用。通过劳动渗透传统美德教育,让孩子认识到劳动是光荣,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将成为人们生活中第一需要。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影响孩子最深,最先的是父母,孩子是模仿起步,孩子从出生就学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这个成长经历父母要言传身教,一言一行为孩子塑造人格品质,有意识的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和行为习惯。

四、传统美德教育要与家庭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结合

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往往是孩子们所喜欢的,并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因此,家庭传统美德教育要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相结合,使孩子喜闻乐见,乐于接受。比如:假期经常带孩子外出旅游,参观富含传统美德内容的名胜古迹;购买有关书籍和孩子一起看等等。教育的艺术不在于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在于给予激励、唤醒、鼓舞。家庭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能使家庭传统美德教育取得更大、更佳、更优的效果。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要努力做好今天的家庭教育,使中华传统美德在孩子身上弘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黄可心,王圣祯.大学生家庭美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3(21)

[2]张红慧.关于对大学生进行家庭美德教育的思考[J].传承.2010(33)

美德教育范文9

【关键词】美术教学德育教育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教育一直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尤其是近年来,深受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我们的后继者,加强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具有良好品德的接班人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把加强少年儿童德育教育这一主题提升到一定高度,在工作中切实把少年儿童德育教育落实到实处。

在多年从事美术教学的工作中,我深切体会到:美术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在加强少年儿童德育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美术本身是美的集成者,它把自然之美、历史之美、人文之美集于一身,从各个方面展示着大自然的壮丽和谐与人性的善良美好。其次,学生在进行绘画、剪贴、折纸等美术活动中,都是与美的事物进行零距离接触。从亲身的经历中体会到生活的情趣和生命的美好。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是美术教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一、 改变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传统的美术教学把传授技能作为教育目的,忽视了把德育教育作为教育根基的这一理念。老师在进行填鸭式、灌输式的知识与技能传授时,忽略了德育的渗透和孩子对美好事物感知的启发,致使学生在呆板的复制过程中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不利于德育教育。因而教师应在教学形式上转变观念,还学生一个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思考,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如我在讲授一年级《会动的小纸人》一课时,我没有因为学生年龄小而选择一步一步引领制作,而是采取了让学生边折小纸人边对照步骤图思考:小纸人的制作方法。学生们纷纷跃跃欲试,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许多心思缜密、手法灵巧的学生,将小纸人做的活灵活现,引人驻足。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快乐,而且获得了“我能行”、“我最棒”的自信。

二、 抓住教学契机,培养学生的审美热情。

美术教学过程是一个审美的过程,若在这一过程中缺乏了审美热情和对美的感知,那么美术教学就失去了它内在的意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而如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究,确立自身的社会道德、信念和价值。这个过程是有挑战性的,因为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不可预知的事情发生。

记得在讲《快乐的回忆》这课时,我问一位学生:“你生活中有哪些快乐的事情”时,学生回答没有。我进一步引导:“过生日时你高兴吗?”出乎意料学生竟然说不高兴。当老师问其为什么时,孩子答道:“我从小父母就不管我,我没有过过生日。”突如其来的境况是我始料未及的,但我此时抓住教育契机,给孩子分析了家长忙的理由是为了挣钱供自己上学,所以自己应体谅父母,应以自己良好的品行和优异的成绩回报他们。过去没有快乐的回忆,那么就让快乐从现在开始,用你手中的笔来画一画快乐的未来吧!该生听罢动手在画纸上画了起来,她定会将自己对快乐的理解挥洒在纸上的。

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教师,还要求教师要有很好的文化底蕴和敏感的洞察力,这样才能进行很好的德育教育,从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挖掘德育素材,感知生活中的真善美。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生活。他们从生活中汲取丰富的养料,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在生活中探索世界,在生活中体验生命。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生活这一资源。把美术融入到生活中,让生活渗透到美术中,从而在悄无声息中激发学生对美的追求,形成良好的品德。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利用废弃物制作小手工艺品或剪贴精美的窗花来美化环境,这样学生即陶冶了情操,又在学会知识的同时感到了快乐。

《最受尊敬的人》一课,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思考谁是最受尊敬的人,并通过平时观察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绘画、拼贴。在这里面蕴含着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尊敬之情的教育内容。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说一说谁是他心中最受尊敬的人?让学生相互介绍。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父母是最受尊敬的人,因为他们抚养自己很辛苦。接着出示几幅教师、医生、警察、厨师、农民等不同行业人的肖像画,让学生讨论谁最受尊敬?为什么受到尊敬?在交流中让学生懂得这些人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做出了贡献,所以社会主义建设者都是最受尊敬的人,都应受到我们的爱戴。在教师范画时,也不能忘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导学生应用一种尊敬、敬仰之情去绘画。

四、利用榜样作用,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