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大讨论活动发言材料集锦9篇

时间:2022-05-19 10:04:57

大讨论活动发言材料

大讨论活动发言材料范文1

一、深刻领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发展的必然、人民的期盼。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决策,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也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广大农民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样的小康社会才能得到包括亿万农民在内的全体人民认可,才能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我市乡村振兴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环境不美,产业不强、治理无序、文化无脉。大部分农村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和农业废弃物任意排放的问题严重,“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杂草乱跺、畜禽乱跑”是一些农村环境的真实写照。农业产业薄弱,欠缺品牌产业和品牌产品,与本省蒲江、丹棱等地的农村产业发展规模还有较大的差距。农民对整治工作的期望值不是很高,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和积极性还不强,农村环境治理还有待加强,长效管理机制还没有建立健全,广大农民尚未享受到共建共享、共创共享时代进步带来的成果。

大讨论活动发言材料范文2

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实施课堂讨论是增强教学目的的实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在实施课堂讨论之前,要充分准备,合理安排;在实施过程中,要精心组织,全面点评。为促进课堂讨论的实施及对其成效的评判,须建立科学考评机制。

关键词:“概论”课;课堂讨论;组织实施;考评机制

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我校思政课教师对“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一直进行了多形式、多途径的探讨,其中,课堂讨论已成为我们“概论”教研室教师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对增强互动性、提高实效性具有积极作用。

一、实施课堂讨论是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一)有利于增强教学目的的实现

“概论”课程教学目的不是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能掌握和运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正确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从而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转变角色,由“一言堂”的主宰者成为“群言堂”的主持者,为学生提供给更多的能展示自我能力的机会和舞台,以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理解能力。而课堂讨论就是直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也是课堂内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1](P.71),更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个良好途径。

(二)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其最大作用在于如何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实效性。组织课堂讨论是处理教材内容的一种方式,其难易度往往比教师“一言堂”的灌输要难。因为,在讨论主题选择上教师要精心挑选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连的话题,同时教师要积极查找相关资料,在广度和深度上对该问题要有充分的认识;尤其是教师在具体实施上要具有驾驭课堂讨论的组织能力,如同节目的主持人一样,要善于灵活应变,使课堂既不冷场,又不紊乱无序,同时对发言的同学能把握其思想动态,作出准确而客观的引导。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2](P.725)

(三)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概论”课内容具有很强的现时代感。面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为课堂主体、求知欲极强的大学生必然对其产生独立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应该积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分析。课堂讨论就是教师通过主导课堂和运用鲜活的现实素材,来组织学生对社会现象和问题予以辨析,从而引导、启迪学生,将学生由被动听课转化为主动思考,进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

二、实施课堂教学讨论要充分准备、精心组织

(一)充分准备

1.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第一,教师要充分准备讨论的内容。讨论的内容一定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话题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尤其是对当下一些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学生比较感兴趣、且有话可说。当然,讨论话题不宜为过深的抽象理论问题,也不宜为一些简单的现象问题,要考虑到大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每章讨论的话题可以由教研室全体教师集体讨论确立,使得讨论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二,教师要充分准备讨论内容的多形式表达。(1)可以是围绕教材相关内容的一般命题,如讨论“如何看待晚年所犯的错误及其与思想的关系”。(2)可以是案例材料分析,如给出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以安徽“傻子瓜子”为代表的私营经济发展相关资料,讨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必要性”。(3)可以是经典原著读后感,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精读领袖们某些著作。如让学生通过学习邓小平《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一文,讨论该文如何体现邓小平高度的民族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以及高超的谈判技巧。(4)可以是观看视频材料谈体会。第三,教师要充分准备讨论的次数。“概论”课程共有十五章教学内容,安排讨论的次数要适中。有的章节内容很厚实,可以拟定每章讨论两次,而有的章节内容相对单薄,可以拟定一章一次或两章一次。我们的做法是,一般讲授10节课左右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一次,全部课程讲完共计要组织十来次左右的课堂讨论。每次讨论大概有十来个学生发言,这样该门课程结束就有100多人次参与讨论,如果是100人左右的班级,平均每人至少有一次发言机会,如果是60人左右的小班,平均每人大约有两次发言机会。但讨论次数不宜过多,否则学生无时间充分准备,导致讨论质量保证不了;讨论次数也不宜过少,否则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不能形成良好的讨论习惯和氛围,从而达不到有效的讨论效果。

2.学生要做好充分准备。第一,学生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在“概论”课开篇之讲时,教师就应该向学生强调,“概论”课程教学不是让学生仅仅识记理论知识,而是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并能运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正确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为了不断增进教学目的的实现,要让学生知道课堂里教师会多次组织学生讨论,要求他们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第二,学生在行动上积极准备。教师在布置好讨论题后,就应该要求学生在一周内积极地查找相关资料,撰写好讨论提纲,以备下次课堂上积极发言。对学生发言应逐步高要求,第一次讨论发言可以按提纲讲解,第二次以后就应该脱稿甚至即兴发言,以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任课教师要告诉学生,讨论发言是其平时成绩的主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充分准备、积极参与。

(二)精心组织

1.组织发言要掌握灵活性。教师是课堂讨论的组织者,要根据授课班级大小以及学生发言积极性和思想活跃性的程度,采取相应的讨论形式。对于思想活跃、积极参与的班级,教师组织课堂讨论是非常省心的,既不需要点名发言,也不需要划分小组由代表发言,只要把讨论内容布置好后,学生都会积极准备、踊跃发言。在这样的班级组织课堂讨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动效果特别好,由于参与发言的学生多,讨论一个话题往往需要两节课时间。而对那些发言不积极、思想不活跃的班级,教师组织课堂讨论就要抓班干,由他们将班级分为几个组,一般两、三个寝室为一组,确定组长,由组长召集同学们在课后进行讨论。每个同学轮流作为该组负责人,记录讨论内容,撰写提纲,并查找相关资料予以完善,然后在课堂讨论时发言交流。在讨论中,一定要向学生说明,允许并鼓励非小组负责人随时发言。因为讨论过程中由于认识的启迪、思想的激荡,有不同观点的学生需要表达。所以,这种方式组织课堂讨论,其效果也很不错。

2.点评发言要及时全面性。教师对学生发言的及时全面点评,既是确保课堂讨论正确性的引导作用,也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剂作用。教师的点评一定要对学生起到激励和中肯的作用。首先要肯定学生发言中优点,哪怕有的发言内容较空洞,但也要对他敢于走上讲台发言的勇气给予鼓励和肯定。当然,对发言中片面的、不正确的认识更要予以指正,或者将该问题提出来,引导学生再讨论,进一步产生互动。教师在指出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时,一定要以理服人,应多以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交流,不能以凌驾学生之上的师道尊严身份来教训学生,更不能用政治帽子吓唬学生。教师对学生发言的点评要尽力做到全面。为了不忘记学生发言的主要内容,教师要一边认真听,一边随时记录学生发言中的关键词和重点问题,以便点评时具有针对性和全面性。教师的点评一般在学生发言后,但教师也可以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就一些问题进一步地提问、引导、启迪,使得讨论向更深入方向发展,同时与学生一道讨论,也能形成良好的互动效果。最后,在讨论活动全部结束后,教师应对讨论话题作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对该问题得到较全面的认识。

三、建立课堂讨论考评机制

课堂讨论考评主要是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状况表现和该项活动最终效果考查评价的记录,既是促进开展课堂讨论的一种激励机制,更是检验教学效果实现的一种成效机制。

1.促进课堂讨论的激励考评。课堂教学讨论实施之前,教师就应该明确告诉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是学生成绩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组成部分。因为,课堂讨论就是为了不断培养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过程,对于平时勤于思考、富于创新的学生应该给予高分。所以,教师要根据每位学生发言的内容,可以判断其参与讨论的准备情况、发言态度以及分析问题能力等而给出相应的讨论分数。原则上,一次没有参与讨论的学生就没有该项成绩。显然,这种考评是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从而为课堂讨论顺利展开提供激励机制。

2.检验课堂讨论的成效考评。课堂讨论最终效果如何?期末学生成绩考察是检验其成效的一个重要手段。“概论”课程期末考察应充分反映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的形式应与课堂教学讨论的目的和课程教学目的相一致。过去,我们考察学生成绩往往采取以闭卷形式考核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实行以书本理论知识为主,建立由十几份试卷组成的试卷库。这种应试考试既不符合社会实践的需要,也不受学生欢迎。

为了检验课堂讨论教学效果以及课程教学目的实现的情况,试卷考核的内容必须重点放在考查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上。现在我们对期末试卷考核的形式进行了改革,题型主要为辨析题、简单材料分析题和综合材料分析题三大类。辨析题是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属于教学大纲中必须掌握的范围;材料分析题是考查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话题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感兴趣的,且有话可说的材料。显然,这种期末成绩考评既有利于检验课堂讨论这一教学方法实训的效果,也有利于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同时与死记硬背考试相比,更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深受学生欢迎。

参考文献

[1]孔祥云.组织学生“课前调研”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2).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大讨论活动发言材料范文3

一、躬行实践———一节新授课的演练

在以上案例中,这位老师在高三政治复习课中成功地运用了问题讨论法开展教学活动,笔者也看到了问题教学法的许多优点,认为这种方法对课堂教学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也作出了新的尝试,把问题讨论法运用到了新授课中。在《市场配置资源》一课中,笔者设置了如下情景和问题:第一部分导入环节:笔者以问题“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什么日?”创设悬疑,让学生讨论联合国为什么要规定“世界水日”这样的日子,从而得出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进而明确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第二部分新授课过程:笔者以“阶梯式水价”这一背景材料,让学生讨论国家实行“阶梯式水价”政策对企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有什么影响?从而得出“价格”和“供求”两大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然后再以“科勒”与“和成”两大卫浴集团为例,讨论“两大集团如何在竞争中取胜?”,从而得出“竞争”机制的作用;接着笔者再以福建蔬菜基地“菜贱伤农”的时事材料,让学生讨论“材料反映了市场调节的哪些弊端与危害?”,最后笔者通过播放“地沟油”视频,让学生分角色讨论“政府部分、企业经营着、消费者应如何处理好食品安全问题?”,从而导出维护市场秩序的措施。课上,学生对创设的各种情景较感兴趣,课堂讨论很热烈。每个组长都在组内发挥了带头作用,有的学生也敢于挑战其他组同学的发言,表明自己不同的见解。课堂上有学生之间的竞争、也有合作,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科学探究———问题讨论法的思考

问题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热点材料情景,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开展热烈的讨论,理清知识线索,构建知识框架,并从学生已掌握的比较充分的知识点出发提出问题,分析讨论,把知识变活,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发扬学生自主精神,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加强师生互动,实现知识、技能、情感三者共同发展。问题讨论法的实施不仅仅是一种形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要把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真正提高课堂实效。笔者认为问题讨论法,必须阶段式推进。对于教师来说,对学生定位不能过高,“一般要从鼓励学生大声说和大胆发言着手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从而改变以往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从教学对象看,高中生与初中生、小学生有着明显的区别,很多学生已经不爱主动举手发言了,所以在开始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与同桌大胆讨论,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对回答声音响亮的同学给予大力表扬,即使有同学回答错了,也要肯定其答案的合理性,给他信心。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教师在第二阶段可以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尽可能优、良、中、差的学生搭配好,每组选出一个能力较强的学生当组长。在老师根据所设置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的情景材料提出问题后,由组长组织好讨论,并推举代表或每次确定主题发言人发表小组的见解。最后阶段,教师可让学生根据情景材料自己提出问题,教师对大胆提出问题的学生更要多加表扬,同时,教师也要主动加入到任意小组当中进行讨论,与学生平等交流。此外,问题讨论法的实施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真正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精心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既要细查学生的已知,也要分析学生的差异与心理特点。这样才能灵活运用问题教学法,结出高效教学的硕果。

大讨论活动发言材料范文4

1、开展春节慰问活动。2、举行迎新春庆祝活动。3、两会提交政协集体提案。4、组织会员学习传达全国、市、区“两会”精神。5、协助妇委会搞好“三八”庆祝活动。6、组织召开区委扩大会议。7、完善合川民建志。9、完成2月座谈会课题发言材料。10、整理装订2012年档案。

第二季度:

1、组织会员加强自身建设,深化“三真”主题活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2、组织新会员重庆培训。3、开展一次植树活动。4、组织与周边区县民建交流学习。5、组织召开参政议政工作研讨会,开展培训。6、完成半年组织发展任务。7、组织召开区委扩大会议。8、完成4、6月座谈会课题发言材料。9、举行一次骨干会员培训。10、组织支部主任召开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研讨会,收集相关经验材料。

第三季度:

1、开展“制度建设年”活动,建立健全区委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支部生活会制度、参政议政考核制度、区委委员联系基层支部及会员企业制度。2、就合川区委下发的调研课题成立调研组,完成课题。3、组织老年会员欢度重阳节。4、组织召开区委扩大会。5、完成8月份课题发言材料。6、组织参加“区县工作研讨会”,并撰写理论文章。

大讨论活动发言材料范文5

关键词:真实语料 听力理解 信息差

前言

听力理解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是听者通过听觉器官和大脑认知活动,并运用语音、词汇、语法及各种非语言知识,把语音信息转化为语义信息的过程(王守仁,苗兴伟2003:3)。在外语学习者需要掌握的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中,“听”往往是学习者较为薄弱甚至是最为薄弱的一环(刘润清,戴曼纯,2003:256)。近年来,针对学习者听力理解能力差的现状,专家学者与外语教师进行的听力教学研究和改革不在少数,但大多围绕听力策略或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阶段来展开,从听力材料角度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国外的许多研究者早已对真实语料对听力教学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探讨并予以了肯定(Nunan 2001:200-212;Ur 2000:105-119;Alejandro等)。本文以听力材料的选择为视角,探讨真实语料的运用对于学习者听力理解能力提高的积极意义及其具体实施途径。

1. 听力教学中语言材料使用现状

从国内一些外语教师对于听力教学中语言材料使用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来看,听力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

目前用于课堂教学的听力材料,一般是按特定的语法规则编写的,是把生活语言加工改制了的书面语言材料,正是由于它的规范、刻板、脱离实际,反而使学生的听力训练受到了局限(赵晓梅,李国芳2005:192)。

经过近十年的课堂英语学习,即使是有些成绩很好的学生也不能在真实的交际场合中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有效的交流,无法很好地领会他们话语中的含义。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学生在课堂听力练习过程中接触活的语言太少,他们习惯了听力教材中人为、清晰、慢速和规范化的非真实语言材料。课本与现实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在真实场景中交际的失败(周晔昊2006:60)。

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听力、听说教材所用的口语语料以人为编辑、修改过的非真实语料为主。仅仅依靠这些材料进行教学的话,难以帮助学生真正听懂现实生活中的英语日常交际交流内容(陈冬兵、苏理华 2007:46)。

由此可见,非真实语料在听力教学中的使用使学习者的听力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都受到了较大的局限,而听力训练的目标是使学习者能够在真实的语境中进行成功的理解和交际(Ur 2000:105),因此,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改变听力教学现状,就必须在听力理解训练中使用真实的语料。

2. 关于真实语料

根据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2000),语言材料的“真实性”是指“语言教学材料所具有自然的口头和书面语言的品质的程度”(the degree to which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have the qualities of natural speech or writing),“选自报纸、杂志等的文章和录自一般电台或电视节目的录音带等,都称为真实语料”。可见真实语料是指取自于真实的英语语言交际场景的语言材料,融语言知识和语言功能或意义为一体。真实语料源于生活,贴近实际、语言自然、鲜活、生动,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能较快地反映目的语语言的发展,使学习者较真切地感受目的语文化的各个侧面。

3. 运用真实语料,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3.1 必要性

3.1.1 信息差的弥合

信息差是指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发话人所发出的言语信息与受话人所接收的言语信息不等值的现象(王德春,陈晨1989)。在言语交际中,信息差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因为:

首先,言语信息的传递是一个包含诸多环节与因素的复杂的过程。根据申农的信息论原理,信息的传递要经过信源―信息―编码―信道―解码―信宿的过程。由于信息在各个环节的传递与转换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干扰(如听话人的情感因素,说话人的语速,噪音等),造成信息的失真或流失,出现信息差。

其次,在言语交际中,人的大脑并不是被动地接收外界信息,作为一个具有高度能动性的高级体系,它承担着主动地选择、注意、领悟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解码、编码和记忆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大脑对信息筛选、加工中的任何不当都会导致从感觉器官输入的信息的流失,造成信息差(袁燕华2007:124)。

再次,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承载语义的语符系统经受话人解码后所获得的语义并不是与发话人所要表达的意义等值。发话人的语符系统在承载表层信息的同时也承载了与表层信息在形式上有关的蕴涵意义,而受话人在解码时,往往只能根据自身体验、文化背景及语言知识来对言语信息进行解码。当发话人和受话人处于不同经验世界时,信息中所包含的深层意义就无法得到真实的传递,因此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信息差(罗钱军2005:29)。

长期以来由于听力教学中非真实语料的使用使得学习者对外语语音信息的敏感性较差,对听到的语音信息在反应速度上也较慢,加之文化知识的缺乏,往往使较多的有效信息在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中被丢失,造成对语料理解不清甚至不知所云的情况。因此在听力教学中应加大真实听力材料输入的质和量,通过各种渠道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真实的语料,增强其对外语语音信息的感受力和敏感度(袁燕华2007:125),以尽可能地弥合听力理解中的信息差,提高学习者的听力理解能力。

3.1.2 口语的自发性特点

与书面语相比,口语具有自发性(spontaneity)的特点,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不会事先计划好他们所要说的话(in most cases,people do not plan ahead of time what they are going to say),这就决定了口语并不像书面语那样规范、严谨、准确无误,而是带有口误、起句错误、重复、不完整句和短语等(王蔷2006:156-157)。另外,在实际生活中语言的传递往往伴有各种干扰因素,如噪音、口音、语速、语音差异等,只有运用真实语料对学习者进行听力训练,才能使其了解并熟悉口头语言的这些特点,从而有意识地弥合言语交际中的信息差,提高其听力技能,为其进行跨文化交际或国际交流与合作打好基础,作好准备。

3.1.3 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的要求

采用真实语料进行听力训练也符合教育部对各阶段英语教学大纲及教学目标中所提出的规定和要求。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高中毕业时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要求中指出:“学生应能在实际生活中较熟练地进行信息沟通;能听懂一般英语新闻广播;在用英语与各国人士进行交谈时或在听不同国家人士讲英语的录音时,能克服不同口音带来的困难,听懂大意……”

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对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要求:一般要求,即“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讲座,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慢速英语节目……”;较高要求,即“能够基本听懂来自英语国家人士的谈话和讲座,能基本听懂外国专家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更高要求,即“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能听懂自己专业方面的讲座……”。

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提出的四、八级听力教学要求分别为: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关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谈话;听懂VOA正常速度和BBC新闻节目的主要内容,听懂真实交际场合中各种英语会话;能听懂英语国家广播电台以及电视台(如CNN)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专题报道以及与此类题材相关的演讲和演讲后的问答;听懂电视时事报道和电视短剧中的对话。

上述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无不体现了对学习者在真实语境中听力理解能力的重视。既然我们要提高的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不是对书面语言朗读稿的理解能力,而是在真实交际场景中进行信息交换和意义建构的能力,那么在听力教学中运用真实语料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3.2 优越性

与传统的拟真听力材料相比,真实语料的优越性又有哪些体现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3.2.1 真实语料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及记忆效率

首先,在听力教学中合理使用真实语料能够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把抽象的语言材料具体化、生活化,通过声、形、义的有效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由于学习者的多种感官参与了意义建构的过程,增加了外部信息刺激的强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者的记忆效率。心理学研究表明:单靠视觉记忆,其效率为27%,单靠听觉记忆,其效率为16%,视听并用其效率为66%,而不是二者简单相加的43%(吴建强2005:55)。

最后,真实语料对学习者理解真实语言提出了挑战(Nunan 2001:200)。真实语料的使用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交际场景中,使语言学习和使用都更有意义(meaningful),一旦完成意义建构,学习者就能从这种体验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语言交际的信心,增强学习动机,这对提高他们的听力技能和交际能力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2.2 真实语料蕴涵丰富的文化因素

在听力教学中运用真实语料不仅能使学生接触到现实生活中自然、鲜活的语言,更因为其承载丰富的文化因素,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充实其对目的语国家文化的固有图式,以提高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理解和沟通能力,形成“听力理解吸收文化知识,文化知识促进听力理解”的良性循环。

3.2.3 真实语料带来学习者语言输出质、量的提高

在听力教学中运用真实语料,能使学习者在有限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接触活的语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中语言输出的质、量,并使语言的输出具备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二语习得的研究表明:大量接触真实的口语语料是理解和习得地道口语的一个先决条件,能够听懂现实生活中自然的英语口语是用英语有效进行口头信息交流的前提(熊婷婷2006:92)。

3.3 实施途径及方法

什么样的真实语料可以被运用于听力教学中呢?如何做到合理运用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从以下四个途径来具体探讨。

3.3.1新闻广播

VOA,BBC,CNN等一些国外知名广播电台每天都播放着大量可供选择的听力训练材料。教师可通过广播录音或网络下载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新闻语料。由于新闻报道是连续的、动态的,尤其是对于热点地区、热点事件,常常会进行连续的跟踪报道,而每一则报道都构成了其后续报道的背景材料,教师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为学生集中提供某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以引起学习者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帮助他们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就某一新闻事件让学生在课后通过不同的途径收集听力资料,在课上以不同电台的名义进行报道。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了解英语新闻在结构、语法、词汇等方面的特点,丰富他们固有的英语新闻知识的图式,从而在收听英语新闻时,快速地激活大脑中的相关图式,参与对外部语音信息的解码和编码,达到对语料的准确把握。

3.3.2 英语歌曲

英语歌曲也是学习者进行听力训练的良好素材。在听力教学中适时地插入英语歌曲欣赏环节,设计歌词听写、跟唱等形式的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可理解的有趣味的自然口语输入,培养学生语感,同时也为语言的输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3.3 影视剧

由于学习者对于影视剧都比较感兴趣,在观看时教师一般不需要给设计学生太多的听前、听中活动,过多地增加学生听时的压力或负担。教师可以在学生观看之前介绍影片的内容梗概,要求学生在观看之后进行一些深层次的探讨;也可以直接让学生观看,之后让他们对影视片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在整部影片欣赏完之后,教师可以对一些精彩的片段进行回放,对其中的语言或剧情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可要求学生就某一问题或某一角色进行评论,并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角色扮演。

3.3.4 电视访谈节目

电视访谈节目也是一个有效的真实的听力材料。教师可通过网络下载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语料。教师可以在听前就访谈的主题进行班级讨论,以头脑风暴或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发表意见,在听第一遍时,让学生记下访谈者或主持人的问题并揣摩被采访者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和看法,在听第二遍时重点听被采访者回答中的一些细节。对于比较专业或复杂的话题,如经济或政治等,教师可在学生听之前先提供一些有关的背景知识和相关词汇,有利于学生对语料的理解。听后活动可以设计模拟访谈、集体讨论等活动,在内化语言输入的同时实现有意义的语言输出。

4.结语

本文从听力材料角度对我国外语听力教学现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将真实语料运用于听力教学中,以提高学习者对外语语音信息的敏感度,有效弥合言语信息差,激发他们外语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丰富其对目的语国家文化的图式,从而有效提高其听力理解能力,使其听、说、读、写、译五项语言技能得以平衡地发展。

参考文献:

[1]David Nuna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2]Penny Ur.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Practice and Theory[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Richards,J.,Platt,J. and Platt,H.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 Applied Linguistics [Z].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4]Alejando G. Martinez. Authentic Materials:An Overview. .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8]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王德春,陈晨.现代修辞学[J].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

[10]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11]王守元,苗兴伟.英语听力教学的理论与方法[J].外语电化教学,2003,(8):3-5.

[12]周晔昊.听力教学与真实语言材料[J].内江科技,2006,(3):60-61.

[13]赵晓梅,李国芳.英语教学中采用真实材料强化听力训练的研讨[J].甘肃科技纵横,2005,(6):192-193.

[14]罗钱军.应用图式理论,弥合听力理解中的信息差[J].外语电化教学,2005.8.

[15]吴建强.英语听力障碍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外语电化教学,2005,(102):53-55.

[16]陈冬兵,苏理华.从新托福听力测试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J].成都大学学报,2007,(5):46-48.

[17]袁燕华.听力理解中言语信息差的调控策略[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4):124-126.

大讨论活动发言材料范文6

课堂讨论是教师或学生提出有商榷性或探讨性的问题,然后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充分商讨和辩论,互相启发得出结论,以研究和探求真理的一种教学模式。运用课堂讨论,可打破原有课堂教学机械刻板的僵化局面,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动状态。

一、营造和谐、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遵循鼓励原则

课堂上,和谐、愉悦的氛围才能让学生敢想、敢言、敢于质疑。教师应从以往的居高临下、课堂统治者的角色向学习引领者转变,争取实现师生、生生相互间的平等对话,努力追求教师、学生、课本三者的零距离。

在讨论中,学生之间各方面差异悬殊,教师要适度的褒贬,对表现好的同学表扬应适可而止,对有不成熟意见的同学不要给予轻率的否定,尤其不能压抑学生的个性,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二、为保证课堂讨论的质量精心命题

精心设计命题,是一节讨论课是否成功的关键。一道成功的讨论题,既要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感,又要紧扣教材的重难点,引发学生从各个不同角度对教材进行深度分析。

1.注意讨论题的综合性。讨论题可以是分析题,也可以是评价题、综合题、比较题、概括题、归纳题。课堂讨论的问题可以由老师提出,也可以尝试由学生提出问题。

2.命题知识的学科联系。因为政治与历史、地理和语文各科联系很密切,命题时可以充分利用其中的联系,让知识的触角延伸到现实生活与其它相关学科中去,推动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发展。

3.注意命题的新颖性和多角性。让学生在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中进行分析、探讨,发现其中的规律性,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知识富有生命力。

三、充分的准备是搞好课堂讨论的前提

提前由教师公布命题、目的和要求,同时布置一些必读的参考类资料,并提供某些启发性的思考点。事先安排3~5个主要发言人,其它为补充发言人,或者按照坐位每8~10人为一组,选出代表作为中心发言人。学生则要根据命题认真钻研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写好发言的提纲,人人做好发言的打算,发言力求做到:紧扣命题、不超时、态度认真、口齿清楚、措词得当。

四、讨论中切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照顾全体

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思。讨论陷入沉默时,老师马上拨开话题,打破沉默,引导学生们发言;讨论进入高潮,尤其是出现争论的时候,教师需因势利导,紧扣命题,将讨论引向纵深,做好最后总结。

1.实现了民主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术气氛活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提高了学生主动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发言提纲的撰写,培养了学生对历史资料搜集、阅读、综合与运用的技巧。在发言和争论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并提高了自身的口头表达能力,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3.促进学生带着问题去钻研教材,查阅相关资料,构思发言提纲,并积极发言。动脑、动手、动口三者合一,对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达到了对基础知识再认和深化的效果。

大讨论活动发言材料范文7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思考实施策略一、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特点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之一,由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物理等二级学科专业英语组成。它是材料工程技术领域中一种普遍使用与推广的英语文体,要求语言表述客观严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及系统性,往往揭示材料的制备与合成、组织结构和使用性能等最新动态,以实现该领域前沿科技信息的及时交流与共享,故灵活运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在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特点概括为语法特点和词汇特点。前者体现在材料工程技术领域中相关概念、原理的表达或翻译和写作等语言表述时,强调内容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语言叙述准确规范、逻辑性和规范性强、精炼流畅。如第三人称语气和被动语态,力求对研究对象和过程客观准确描述;非谓语动词短语和名词化结构,如分词、动名词及动词不定式等可代替从句,简化结构,避免复杂主从复合长句;省略句和惯用句型等用于句子的精炼表达、准确陈述和严密推理。后者体现在专业英语词汇的组成、构词法和各种词汇缩略等,专业词汇一般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相关的专业技术词汇、学科通用的半专业词汇和书面非专业词汇。专业技术词汇意义狭窄单一、专业性强,只在本专业范围内使用。其中,绝大部分专业词汇按构词法由常用词汇转化、合成、派生出来,如词根或词缀构成的合成词;半专业词汇词义繁多、用法灵活、形式多样,需在“英译汉”时注意词义的正确选择;非专业词汇严格表现专业内容、避免歧义。

二、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本校为例,该专业英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虽经多版次(2003、2006和2011版)修改仍存诸多问题:

1.专业英语课程设置时间不尽合理,与考研复习和求职面试有所冲突。学生在前期大学基础英语学习时,以CET-4或6为主要目标,少有专业英语相关知识积累,且课程一般设置在第六、七学期,总学时数相对较少(每学期16学时),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较低,难以保证其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2.教学内容枯燥、陈旧,难以及时捕捉科技前沿信息,对专业英语教师要求较高。教学参考书仅局限在少数国内高校出版的听说译写教材,其选择范围窄,教材内容多为单调叙述原理的表现形式且不易理解,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缺乏教学信息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同时专业教师需查阅大量SCI、EI和CPCI检索英文期刊来获取材料领域的前沿信息。

3.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单一,多采用翻译与阅读结合的教学方法。实际专业英语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或传统板书手段,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需突破单一翻译或阅读与翻译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听说读写综合实训环节,提高专业英语教学的趣味性。

4.课程考核环节不尽合理,缺乏对学习过程的全面监管。本校采用专业基础课“五级分制”的闭卷考核方式,主要以结课考试成绩来确定该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往往忽视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难达到客观反映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

鉴于上述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故现阶段对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或实践环节的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目的为指导学生阅读和撰写材料科学领域的英文文献和科技论文,并能通过学术交流走向国际舞台。因此,在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应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英语特点、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知识结构等特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并凭借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摆脱所选教材束缚和界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教学方法改革就是突破单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法,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分组讨论、自主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并利用模拟国际会议的情境式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

1.分组讨论模式。该模式用于口语教学,以3~5人为一个Group,分派不同Topic(如:Progress in Carbon Nanotube),内部成员经英语交流与讨论后形成整理材料,进行Oral Presentation报告。

2.自主教学模式。该模式用于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外的专业英语教学环节,即适当安排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教学活动,其实施方法则按照课程教学计划将可控性强的学习内容指定给某位同学,准备一段时间后进行自主授课教学,课后教师给予评价与建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情境式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在前两种模式基础上的升级版教学模式,对学生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全面展示International Conference的基本流程和应该如何准备会议,且能通过模拟口头报告形式改善口语活动质量。

四、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水平实施策略的探讨

欲全面提高专业英语教学水平,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需采取如下策略:

1.明确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培养目标,教与学双方重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教学培养目标即以材料专业知识的课堂教学为依托,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工具学习专业知识,熟练阅读本专业的英语科技文献,并锻炼论文撰写及学术交流的能力。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提高自身能力同时,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大量搜集该领域前沿信息,如综述文章、专著节选、期刊论文等。学生应正确认识学习专业英语的现实意义,充分利用英语角、模拟国际会议等“第二课堂”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

2.听、说、读、写、译等多方面提高教学质量和综合运用能力。合理安排听说读写各环节的教学进度和授课时间分配,结合单一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互动式教学来提高学生听说能力,自主式教学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任务式教学来提高学生对科技文献的翻译能力,以上教学方式形成有机整体,在实际教学中穿插结合,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3.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前沿课题信息捕获。以科研训练环节为契机,鼓励学生搜集并阅读毕业论文(设计)研究方向相关的英语论文,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4.注重国际会议和日常口语交流训练。结合情境式教学方法和分组讨论,采用视频教学和模拟实践联合方式,加强国际交流口语训练,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五、结束语

上述为针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实施明确教学目标,灵活教学模式,重视科研实践,强化语言交流等策略,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实效,满足现阶段材料工程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大讨论活动发言材料范文8

地点:总后六一幼儿园礼堂

参加人数:孙路(市早教所教研员)、范惠静(丰台区教研所教研员)

刘建霞(总后六一幼儿园园长)、幼儿园教师16人及业务干部3人

全国各地专家同仁近70人

主持人:范茜(总后六一幼儿园业务副园长)

活动主题:在大班区域体育活动中,如何运用玩具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充分活动

活动过程:

一、提出教研专题

主持人:本学期大班设立了跳跃、平衡、投掷、钻爬、合作等5个户外区域,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有身体局部运动负荷过大的现象,如在跳跃区活动的孩子下肢运动量较大,而上肢运动量少,而在投掷区的孩子则相反,上肢运动量大,以往我们研究过区域材料的投放,基于这个基础,我们今天研的主题是:如何在区域体育活动中充分运动游戏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充分活动。首先请跳跃区、投掷区的指导老师进行一下情况介绍。

二、跳跃区、投掷区的指导老师反思与讨论前的质疑

1、跳跃区指导教师情况介绍

冯斌:跳跃区是以发展下肢为主要活动区域,在本区孩子能通过材料与玩具互动达到跳跃动作水平的发展,有单肢跳、双脚跳、行进跳等动作技能,由于设置的游戏活动较多,孩子们的兴趣高,有的孩子不愿意换区,这些孩子下肢活动运动量大,上肢活动少,怎样使上下肢活动协调发展呢,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研究重点我们试着调整,添加适量玩具,如跳竹竿时提供上肢活动的辅助材料,从上向下跳的游戏中增加了原地套圈的活动,增加了一些吊饰让孩子在跳的过程中增加一些击打动作。我觉得这是我们初步的尝试,希望多听听大家的意见。

主持人:各位老师对冯老师的发言还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问。

一名教师质疑:请具体解释一下青蛙跳水的游戏中,跳台的高度和垫子的距离是怎样设置的?

冯教师解答。

2、跳跃区指导教师情况介绍

怀向群:我们发现本区存在的问题是,幼儿在活动中上肢动作多,下肢活动较少,只是前后移动,左右平移,下肢动作单一,幼儿上肢容易疲劳,下肢得不到活动,产生上下肢运动量不均衡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投放了不同层次的材料如不同大小的、不同重量的投掷球,高低不同的篮框等,并通过“贯兰高手”等游戏增加孩子下肢的运动量。我们想听一听大家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一名教师质疑:在区域中提供宽而大的垫子有什么意图?

怀教师解答

范惠静:我想提出一个问题,今天你的问题是什么?你想通过今天的教研活动解决什么困惑?请求什么帮助?刚才听了两位老师的介绍,一个是上技区域指导老师,一个是下肢区域指导老师,两位老师组织的活动正好是反着的,共同存在的问题是局部身体运动多,老师很关注孩子的发展,发现问题了,孩子到这个区域时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参与式讨论

主持人:围绕今天研的主题,结合上午观摩到的情况和下午两位老师的发言,请大家发表各自的见解。今天分四组,如以往一样其中有组织者,记录员,时间播报员,发言人,与以往不同的是来了很多观摩的老师,所以有三个与以往不同的要求,一是记录员要尽量写大字;二是发言人讲话语速要慢;三是小组研讨时间为15分钟。

也欢迎全国的各位专家参与我们的讨论。

教师自由组合分四小组讨论,市区教研员、园领导参与讨论。

四、分组发言(请各组发言人陈述自己的观点与共识)

以下是各组发言提纲

l 小开拓者组:

1、玩具材料的运用:1、玩具本身的功能运用2、幼儿在活动中的使用,玩具投放以后是否发挥了它的作用

2、孩子上下肢的充分活动:玩具的运用促进上下肢充分发展,上下肢活动设置不要太牵强,教师指导幼儿使用玩具,充分发展上下肢。

l 福娃组:

材料的投放运用

1. 在层次上高低不同、宽窄不同。

2. 数量上运用

3. 运用环境提供合理场地。

4. 如何了解和把握投掷材料的运用

5. 针对个别儿童的差异,合理投放材料。

l 亮眼睛组:

1. 设置综合区来弥补上下肢不协调的问题。

2. 教师多角度的观察孩子。教师应做一个观察记录,活动卡来了解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

3. 场地、玩具的使用是否合适孩子的发展?

注意活动材料的安全使用。

l 提问者组:

1. 通过交换区域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2. 有些游戏可以增加辅助材料。

3. 辅助材料应该符合大班幼儿的发展。

主持人:四个组起的名字很有意思,分别是小开拓者、福娃、亮眼睛、提问者。小开拓者代表一种探索精神,福娃代表的是热情,亮眼睛是要有一双观察的眼睛,提问者代表的是一种反思精神,我认识这正是开展教研工作老师应具备的素质。

以上四组教师有这样一些共识:一是提高玩具的运用率,增强玩具的挑战性,孩子爱玩的,能促进上下肢充分发展的玩具应继续投放,而孩子运用得少的应调整。在玩具本身的运用上,摆放上,使用上要巧妙。二是在使用上引导孩子主动探索,引发孩子去想,去思考如何运用玩具,这就是老师应起到的支持者的作用。三是巧妙运用玩具丰富游戏情节,将运动锻炼融入游戏中,老师在今天活动中运用了一些游戏,但还不够,还要多为孩子创设游戏情境,使幼儿上下肢得到充分发展。请刘园长为我们的活动进行点评。

刘园长:为什么叫亮眼睛?

教师赵萍:要观察孩子。做任何事要从观察出发,老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刘园长:我特别喜欢这个名字,观察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赵萍:是促进孩子的发展,反馈行为。

刘园长:这是《纲要》对我们的要求,我们要做到心中有孩子,今天幼儿玩的水平、能力上老师的观察还不到位。活动指导的方法,我们有预成的指导,有生成指导,要根据孩子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指导,我们今天是否根据游戏情境和孩子生成活动的情况进行指导的呢?如在投掷区孩子玩的水平,质量,教师把握还有欠缺,心中有孩子在理念上有,但在实际活动中有欠缺,一些孩子玩的水平、能力老师还未观察到,希望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做到用亮眼睛去观察,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孩子活动,这才是促进孩子发展。

活动指导的方法上,大班老师都很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但参与并不是全身心与孩子一起玩,这是基本要求,在参与的同时还要关注孩子的发展,要眼里有孩子,指导要有点、有面,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每个孩子的活动,质和量不是玩了就够了,要玩得有质量,就要引导他。

我们关注充分活动,充分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老师要把握这个度,刚才质和量不是说玩了高兴了,质和量就达到了。作为大班末期,我们有要用《纲要》的要求来指导我们的活动,使我们玩得有质量,如投,孩子动作是不是到位,量是不是够了,老师就怎么指导,现让孩子快乐发展,快乐是基本,但同时还要发展,还要进步,还要提高,老师要运用玩具材料来促进游戏,让孩子充分运动,充分发展。

主持人:谢谢刘园长。提请教师注意刘园长在刚才所说的,在参与活动时教师的身份与孩子是平行的;指导活动时教师作为观察者的身份应高于孩子,要能发现孩子的问题,并给予支持。

范蕙静:谈谈自己的感受,思考。上午和下午都是围绕着“区域体育游戏”这种组织形式展开的,根据“纲要”中健康领域目标展开的,《纲要》中提出培养体育活动的兴趣是体育活动的重要目标,最终是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纲要》中也提到要通过环境的利用有效促孩子发展,从这两点分析,区域游戏组织是多种多样的,是满足不同兴趣,不同需要的孩子的。在区域游戏中如何既满足兴趣有促进孩子的发展,老师提出这个困惑,怎样权衡两者关系?我认为值得肯定的是:

1、选题方面是认真领会“纲要”精神,注重观察孩子,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存在的问题,确立研究问题,我们的研究是在实践中选取的问题,将教师的行为与幼儿发展联系起来,选题符合《纲要》精神,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研究过程不论质疑,还是讨论,能有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在老师的引领谈话中体现了尊重孩子,了解发展,关注孩子的兴趣需要,从儿童角度想,注重活动的综合性,趣味性而且寓教于游戏中。

3、研究组织氛围民主、开放,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的水平,教师们有的说,踊跃说、愿意说、抢着说,并能够谦虚的接受意见,达到同伴互助的作用。

质疑:(选题上)

1.问题还要再进一步在明确,老师困惑在哪?通过今天的活动,你解决了什么具体问题。老师每个人获得“一言一得”,你参加教研后你的提高在哪儿?进步在哪?我们在选题考虑是一个人的问题还是大家的问题。

2.研究的内容还要从细致、细微入手,小开拓者组,有层次,有脉络,有关键点,有的组写得宽泛。

3.区域体育活动的研究至今要重新审视,思考,是否还要按基本动作要求去分区,我们发现了跳跃区投掷区孩子的问题,如何根据孩子的发展进行分区,再者创设适宜环境,投放适宜玩具材料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能不能突破传统做法,不用动作技能的名称框住我们的思维,建议可否开展勇敢者等区域,有所创新。

孙路:符合“纲要”要求,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游戏促进了孩子全面的发展。材料投放体现了层次性,年龄特点及趣味性。这个题目只是个话题,是老师发现的,还是孩子们的问题。主要借话题来探讨儿童观、教育观。

老师观察到这个问题时,是不是上肢动下肢不动或相反呢?我发现中班做不到,大班幼儿基本能做到全身协调。

当孩子特别感兴趣时一定有他的道理,是发展的需要,因为孩子的运动每一遍的意义都不一样。

我对运动教育的看法,不单纯是体能锻炼,是一个裁体,是一个运动的教育,全方位的让幼儿获得发展。哪个是让孩子有创意的,哪个是克服恐惧感的,从这个角度来讲的。

大会讨论

黄琼:根据上午预设的三个问题,看六一的活动,包括区域、环境,发现亮点、特色,有建议、想法提出来。

大连:教研活动有理论认识和实践高度

户外活动具有层次性、丰富性,材料丰富,一切想着孩子的需要。老师的眼睛是亮的,心是平和的。教育氛围浓厚,把教育理论融入教育活动之中。

山西太原:两感谢:1、为提供机会2、服务好。

两感叹:1、园长是专业、专家级的亲自参与。

2、教师能真正的参与教研。

两建议:1、困惑如果能当场明确,当场解决。

2、讨论要有相关的理论拔高。

两问题:1、如何定的这个题?

2、园本教研的步骤是怎么进行的?

范副园长:这个课题是上学期教研内容的延伸,上学期我们研究的是户外区域体育活动中玩具材料的投放,通过研究老师们自制了大量的户外玩教具,这些东西是否适合投放,应如何更加合理的运用,才能促进幼儿体能的发展是这学期我们要研究的。在组织户外区域活动中发现,教师们发现有一部分孩子不愿意换区域,在某些区域幼儿有身体局部运动负荷过大的现象,结合上学期的研究内容及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我们确定了研究方向。

河南洛阳:1、材料极为丰富,品种的丰富,而且全是自制的。

2、刘园长的参与、水平引领着老师的研究。

长沙教育局幼儿园:

1、 活动形式多样、丰富。

2、园本活动真实,园本活动的深度不够充分,点没有充分解决,点应放在

a、材料的三显:哪些适合大班、中班、小班,哪些适合上下肢运动的。

b、形式的设计:怎样来促进上下肢发展?可分为上肢区、下肢区、综合区来划分,并在各区域分出难易程度,适合每个儿童的不同需要。

c、指导策略:老师分工,对不同区域,不同孩子来摸索指导策略。

以上关于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范文的文章由查字典范文大全整理,请继续关注查字典范文大全。

安徽铜陵:

1、幼儿园体育活动环境的创设好。

2、体育活动材料投放有层次、清晰,材料丰富。

3、体育活动形式多样。

4、孩子在游戏中快乐,老师注意在活动中的社会性。

5、如何促进孩子与玩具的互动?教师虽然注重了个体差异,但教师的指导策略还有待提高。

6、动作较随意,对动作的质和量的指导要加强。

7、教师过多的关注动作,怎样通过活动培养孩子的气质和品质

8、教研平等、民主,问题来自于孩子,来自于实践。每位老师都参与讨论,范老师的发言体验了引领作用,注意指导老师的提问,有理论提升。

甘肃兰州:

三感受:特色鲜明,有内容、有层次。

良好的研讨团队。

范惠静老师的点评专业、有层次、有实践。

一建议:运用回转录象的方法来研讨。

一问题:幼儿园在下一步的活动中有那些落实。

杭州学前教育:

1、活动的质和量的问题怎样进行评价、记录的,让孩子知道进步在哪,技能也要有,非智力品质也要有。

2、投放玩具的适宜性,如竹竿投放手铃就很适合,更好符合跳的节奏。

昌平学前教研室:

1、关于提高玩具的利用价值。

2、教研员的专业引领。

上海黄琼:

l 对幼儿园活动的看法:

优点:

1、材料的自制和创造性的运用。

2、孩子的运动能力、兴趣和状态,可以折射出全园活动的力度。

3、运动上的整合意识,研究的体育整合了孩子方方面面的内容,加入了舞蹈,儿歌的内容。

问题:

1、教师在现场的作用?

2、关注安全,鼓励孩子去玩。

3、教师在现场的观察,支持孩子获得最大的挑战和发展。如:运动量差异的关注和支持上,教师的观察需要提高。

4、 孩子的自我服务。如:在整理玩具材料上应让孩子自己来。

l 环境:

建议体现课程的价值取向,表达的结果多,质疑、提问的过程较少。在区域活动中课程平衡的问题。

l 对教研活动的看法

优点:

1、有主题,有目的。

2、有表达,有质疑。

3、有引领,有归纳。

建议:

1、开放与梳理的关系,有梳理才能上层次。

2、前期的学习、准备、预设和现场倾听。

3、及时归纳在教育方面注意的问题,学习方面注意的问题,都要说清楚。

4、留意上面的思考,让老师带着问题回去。

l 对教研员的看法

优点:

1、导向正确

2、参与是平等的。

3、引领是专业的

最后建议:

1、教研员在理性上帮助老师提高表达的逻辑性上需要加强。

大讨论活动发言材料范文9

分析检查阶段是学习实践活动能否起的实效的关键阶段,对此,我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深入剖析,按照《实施细则》的要求,凝练科学发展新共识,查找科学发展突出问题,研究财政部门科学发展新思路,稳步推进分析检查阶段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精心组织意见征求,切实查找突出问题

为了进一步引深我局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切实查找影响财政部门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使财政党员干部更好地为民理财,促进科学发展,我们专门制定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意见。通过窗口发放、深入单位、首问服务台等多种形式,发放征求意见表40余份,从依法理财、办事效率、为群众服务、应对金融危机等十个方面征求服务对象意见,收集意见56条,对我局党员干部的依法理财、党风作风等关系科学发展方面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民主生活会的召开奠定了基础。对于征求意见表评议的结果,我们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将其作为分析检查报告的基本依据。

二、加强指导材料撰写,努力确保“两稿”质量

民主生活会发言稿和大讲述稿是分析检查阶段的两个重要材料,为了确保材料质量,我们从加强材料指导和把关入手,采取三项措施,为开好民主生活会和大讲述会打好基础。

一是专门召开指导会。一把手亲自参加,股级干部全部参加,聘请专人对民主生活会和大讲述稿进行指导,从文章结构、基本思路、问题归纳详细予以讲解,使全体同志对“两稿”的写法有了深入的认识,更好的写出质量高的发言材料。

二是严把材料关口。为了开好民主生活会和大讲述会,我们从准备工作入手,严格把好材料关口,做大两不过关。对于思路不清,查找问题不深不予通过,要求进行修改;对于内容应付了事,措施不切实际的不予通过;有力落实了“四不上会”要求。

三是反复进行修改。对于不过关的材料,要求进行反复修改,直到形成高质量的发言材料。先后对10余份发言稿进行了集中修改,理清了文章结构,提炼了好的观点,使质量得到了提高。

三、通过两种形式,开好民主生活会

一是通过分组讨论,确保覆盖全局。按照局班子成员分工,分成四组召开民主生活会。由分管领导主持,相关股室全体人员参加,无论是股长还是科员,都要求做到畅所欲言,从思想、方法、作风等方面查找自身不足。副局长×××同志在小组民主生活会上,要求本着交流工作思想认识,互相协作,取长补短的原则,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综合股股长×××对于办事程序繁杂的问题,从思想认识的角度谈到:“自己以前也曾感到有些程序过于多,但是没有从思想上进一步认识,不够重视,满于现状。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自己深刻认识到思想认识的差距。今后的工作中,要多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站在提升行政效能的高度,深入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方法,力求人民群众满意。”预算股科员×××同志在分组民主生活会上,结合自身工作情况,从工作作风上剖析道:“以前总认为热情服务、踏实工作就是作风优良,在学习调研中,对于群众反映的财政资金事后监督不足问题,自己才发现仅仅在局里热情服务还不够,还要对于拨出的资金多跟踪、多督查、多问效。”分组讨论时同志们还就工作创新,与时俱进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在如何破解难题,立足岗位做出贡献,促进财政事业科学发展上形成了新共识。

二是通过集中讨论,实现思想统一。全局性的集中讨论由局长××同志主持。他首先从自身实际出发,站在如何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开创财政工作新局面的高度,要求全体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为××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在他的带动下,班子成员纷纷就各自情况积极进行发言。大家不仅畅谈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认识和体会,而且对工作的问题不避重就轻,客观真实地交流了经验做法。分管局长还就分组民主生活会的情况进行了交流讨论。最后,×局长要求学习实践领导组办公室要做好会议记录,搜集好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好的心得体会和发言要做好整理,扎扎实实总结好这次民主生活会,为下一步的分析检查做好基础性的工作。